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加粗字的读音:
黑痣、磕头、褪色、焚烧、榆钱
2.掌握下列词语的解释:
劝慰、平生、依恋、纠纷、心清如水
3.了解记叙六要素:
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必须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素的交待有两种方式:①由作者一一列出,是直接交待。⑵间接交待记叙的要素,即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式交待记叙的要素。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写人叙事的文章,就要注意记叙要素,从而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主题。例:“梦里寻师”一事,其要素分别是——时间:一个夏季夜里;地点:家里当屋;起因:想念蔡老师;经过:熟睡中突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去找老师;结果:被母亲拉回,劝说了一会,才睡熟了。交代清楚六要素,叙事也就具体、完整了、但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六要素齐全,如果只是摆出某种现象或略写某事就能达到写作目的,也可根据情况略去一些要素。
二、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2.学习在语境中推断词语的深刻含义的方法,体会语言平实而蕴含丰富感情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体会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热爱老师的感情。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以情动人,动情感悟,从生活中去发现闪光的亲情
2、真实,写出真情,多一些美的语言,多一些思考的哲语
教学要求:
1、由粗到细,有侧重点 ,抽象具体化描写。
2、真诚的回忆自己的人生路,谁陪伴你一路走来,感悟人生
3、题目自拟,体裁随意,可以是散文,可以是记叙文
教具:
多媒体
课时:
1课时
文题:
自己的父母家人可以都可以写,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位,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要创新,要体现文意,要言简意赅。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世界上有一种人,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千万次的嘱咐你要多穿衣服,要多注意自己的安全。你总是觉得烦,却觉得温暖。缺钱的时候,他总是说些赚钱不容易的话来教训你,边塞钱给你,这种人是谁呢?就是自己的父母。
我们都来自每一个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很多同学每年父母都给你过生日,或者父母让你的朋友和同学一起过生日,可是你们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
1、统计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又有多少人清楚的知道父母的口头禅。
2、导出结论: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我们的父母,没有用感激的心情去观察我们的父母。
二、真情回顾、播放一段flsh 动画《牵手》,让学生闭眼,回忆自己与父母亲人相处的生活片段。
把思绪带回到和父母在一起的经历。展示画面:(多媒体展示)
1、 送我上学
2、 母亲忙碌的身影
3、 奶奶肩上的书包
4、 父亲疲惫的脸
5、 一起玩耍的快乐
图片中这些事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平凡。它平凡到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这样的经历。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示,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平日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生活中没有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而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那些人们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想一想你爱吃的饺子,是谁为你包;你了在家的书谁为你送;你委屈的泪花谁为你檫,你躺在那病床上呻吟时,又是谁来陪你。我们生活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首歌、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忧愁都能引发我们无限的遐想,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对象。
三、经典再现
播放朱自清《背影》电影片段
这篇课文是我们学过的。我们再次倾听,去感受朱自清笔下的亲情,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朱自清父子很少生活在一起。成为大学生的儿子总觉得父亲“说话不太漂亮”,“暗笑他的迂”。但衰老的父亲倾尽全力,攀越月台,体现了坚韧、真诚、执拗的性格,反衬出了作者脆弱,面对生活琐事急躁无奈,对人对事缺少真诚与耐心的的缺点,面对这样一个浓缩历史沧桑、人生使命和自强不息精神的背影,作者理解了父亲的伟大、坚强,怎能不怦然心动,潸然泪下呢!
作者当年对“背影”成功描写来自对父子情谊的细心观察和深刻体验。如今亲情更是到处有,但人们的感受未必相同。从记忆深处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反映亲情的事例,再用恰当的话语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四、口头作文
学生讲述。给大家5分钟时间口头作文,想一件发生在你身边让你感动的小事。
学生课堂讲述。
教师总结。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请你与大家分享你身边的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身边的爱。
五、片段练习《亲情一瞬间》
5、再次播放《牵手》,让学生感悟,回忆自己的父母那些小的事情,小的动作,那些留在你记忆深处的让你至今感动的事情。
片段练习《亲情一瞬间》
要求100字以上,当堂完成。抽取学生作文2篇,大屏幕显示学生作文。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教师当堂点评。
例如:我班学生写的作文片段:(做完手术后)当我从昏迷中醒来时,看到父母坐在床边,眼睛红红的,,像刚哭过;我非常非常的激动;我在心中默念“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长大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们,一定,一定报答你们,啊,多么伟大的父爱母爱啊。
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
这段文字写手术后醒来的一瞬间,要体现父母对她的关爱,和自己对爱的理解。应该说是写的不是很好,读来让人发笑,语言干瘪,几乎没有真情可言。那么如何使语言丰满起来,真情显现出来呢?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点石成金的绝招。
六、现场指导、进行一些个性化、特征化的技巧指导: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特征化的细节
(2)特征化的细节要反复呈现,在不同情境下展现,以突出其鲜明的性格特征
俗话说:三份长相,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装扮的手段有很多,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把“抽象具体化描写”就是应用听、看、感、想、做这5个方法,就是把抽象的意思,生动的描写出来。
下面我们共同合作,把这段“石头”文字点成“金子”。
当我从昏迷中醒来时,看到了什么?
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你听到了什么?
听到这些你做了什么?
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后,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我们用“看、听、感、想、做”的方法合作,具体充实这段文字,整理后展现在大屏幕上,大家看一下是不是更好些。
大屏幕展示例文。
(做完手术后)当我从昏迷中醒来时,看到的是床边那一双双布满血丝充满关爱的眼睛(看)。原来他们一直守护在我的床边,直到我苏醒过来(想)。妈妈看到我满脸苍白不禁鼻子一酸,流下了眼泪(看)。我知道那是妈妈心痛我,她怕我承受不了这痛。她恨不得痛的是自己换来我的健康和快乐。(想)爸爸一直握着我的手,这时和蔼的对我说:“坚强点,再多的痛我们陪你们一起度过”(听)我心里热乎乎发,含着泪会意的点点头(做);顿时我又明白了亲情的伟大和崇高。在以后的日子里,是他们用辛劳换来了我的健康,我爱他们。我坚信这份爱会永远珍藏在我的心底,不论我身在何方。(想)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教师总结:把抽象具体化描写,就是要你回想当时的情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你感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每一个抽象材料的描写,看、听、感、想、做这五种方法,全得应用上吗?那要有文章的需要和应用来决定。假如我们对某个抽象的材料要详细的写,则看、听、感、想、做等五种方法都用上了,内容也比较充实,如果打算简略的写,则应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去描写即可。
实战练习:播放歌曲《妈妈》,让学生始终在感动的氛围中抒写心曲。
大屏幕展示:亲情哲理语言: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给孩子的教育比所有的学校教育家起来的还要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美好的感情。
岁月给母亲忧愁,但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
据说爱是下倾的,父母对子女的爱远胜子女对父母的爱。
乌鸦认为自己的孩子最优秀。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造化把一切安排的那么美妙,婴儿一到了这个世界上来,就发现一位母亲随时爱顾他。
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
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
布置作业:
自己的父母家人可以都可以写,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位,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要创新,要体现文意,要言简意赅。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教育意义。
4结合实际懂得道理,明白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育学生结合实际懂得道理,明白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
教学内容:
课本第-页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
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 盯—(丁)—(顶)
4、巩固会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说话: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 ?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1、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那个人喜欢他的小
葫芦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读。他为什么喜欢?
3、找从哪些词看出葫芦长得很好?(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
指名读。再评。
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10、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说说你觉得他俩谁说得有道理?为什么?
四、扩展理解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续编故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请小朋友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
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
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
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请听赞扬愚公的歌。
学生欣赏美妙的乐曲。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强调生字
太行(hang)万仞(ren)惩(cheng)塞(se)
汝(ru)曾(zeng)诸(zhu)箕畚(ji ben)
荷(he)孀(shuang)龀chen 叟(sou)
匮(kui亡以应(wu)厝(cuo雍(yong)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学生听示范朗读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6.教师总结有关知识情况。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指通豫南 “指”通“直”
始一反焉 “反”通“返”
汝之不惠 “惠”通“慧”
亡以应 “亡”通“无”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厝”通“措”
(2) 虚词
“而”的用法
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帝感其诚
“他”:惧其不已也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之”的用法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3)一词多义
方七百里 年且九十 曾不若孀妻弱子
方其远出海门 且焉置土石 曾益其所不能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河曲智叟亡以应 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吾义固不杀人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帝感其诚
其妻献疑
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甚矣。汝之不惠
告之于帝
(4) “且”的用法
1、副词,“将”:年且九十
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于”的用法
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
3.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
(5)特殊句式
1、被动句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2、主谓倒装甚矣,(谓)汝之不惠(主)
3、宾语前置何苦而不平?且焉置土石?
4、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5、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杂然相许
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6)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评价或补充。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人:
上节课,我们已经翻译全文,疏通词语,大致理解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细读课文,深入分析。二、分角色朗读,理解对话双方的语气。
三、探究讨论
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移山要达到什么目的?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移山遇到哪些困难?
年老体弱山高且大人力微薄路途简单
4、文中写到了哪些人?参加移山的人有哪些?
愚公、其妻、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遗男和智叟。
愚公、荷担者三夫、京城氏之遗男。
5、这些人对移山是什么态度?
智叟的讥讽: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妻子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6、对愚公移山,其妻和智叟的态有什么不同?
妻子担心、想办法
智叟讥讽、嘲笑、阻止
7、愚公及其家人如何回答其妻献疑?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8、愚公怎样反驳智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思读课文,理解寓意
9、移山的结果怎样?
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派夸娥氏之子移走了两座山。
10、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臾”对举,有什么深意?] 愚公动员全家的力量,克服山高且大;年老力衰;人员少;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等这么大困难,表面看来“愚不可及”。但愚公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在于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人和后代子孙。此外,他对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的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匾”的,“而山不加增”。他的见识远远高过一般人之上,真是“大智若愚”。而“智臾”只是从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认为自然条件无法改变,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从而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真是“鼠目寸光”。以上分析说明愚者不愚,智者不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11.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12、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学习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13、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无论面前的困难有多大,只要我们有决心,有勇气,有毅力并用行动去面对它,就一定能够胜利。人定胜天
14、这个寓言结尾为什么不写愚公率领子孙挖掉了大山,而要以神话结尾呢?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结尾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四、深入探究
1、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二山高峻 人少力微工具简陋
智叟 目光短浅 安于现状 自作聪明 愚公 胸怀大志 远见卓识 敢于斗争
遗男热情帮助 智叟顽固不化
五、课外拓展
展开课堂辩论。你对愚公移山有什么特别的看法?或者你能否帮助愚公,想一个更好的方法?
六、学生齐读。结束全文学习。
七、布置作业
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点。
板书设计
痛感迂塞之苦
愚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知移山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山不愚
深明可移之理
〖你正在浏览《免费教案频道 /jiaoan/》提供的文章〗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两旁是鲜花和绿树)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路呀?
2、你们想知道在这条漂亮、干净、美丽的小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让我们一起翻开第11课借助拼音读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完课文,请学生将认读字在文中标画出来,自己练读。
2、反馈字音。
(1)出示字卡,请学生认读,重点读准:“脑、辆、净、积、鹿”。
(2)以组为单位,开火车读,比赛哪组开得快。
3、分析记忆生字。
(1)以四人为一级交流记字方法。
(2)按不同的识字方法展示记字的成果。
4、读词不达意读文巩固字音。
(1)出示词卡请学生读一读。
鸭先生
鹿先生
慢慢地
脑袋
推车
一辆
干净
(2)接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指导书写汉字
1、认读字要写好。
2、先观察走字旁的字,怎样才能写漂亮?学生边说教师边楹书进行范写。
3、描红并用民样的方法写出“起”字。
4、范写指导“净”字。
5、临写描红。
6、剩下的三个汉字请学生找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写,互相交流纠正。
7、独立完成剩下的写字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1、请学生到黑板前写字。
2、在错误的读音后面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知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请学生读。
2、通过初读课文,谁告诉大家哪位小动物的家住在这条美丽的小路旁边呢?(插入鸭先生的家)
(二)继续学文,感悟文意
1、同学们,如果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看见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五颜六色的鲜花,漂亮的房子,你会说什么呢?
2、播放课件3。我们读读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走在路上的兔姑娘和鹿先生会说什么?
3、你就把自己当成兔姑娘、鹿先生,来赞美这条美丽的小路。
4、播放课件4。同学们,可是好景不长,你们看这条小路怎么啦?假如你现在路过去时里,你又会说什么呢?
5、你们自己读第五至第八段,看看小动物们又会说什么?
6、分角色进行表演,演完后请大家评一评,谁读得最好,谁演得好。
7、观看了他们的表演,此时此刻你又在想什么?
8、齐读第9自然段,再播放课件1,同学们现在你要说什么?
9、播放课件5,你们看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又在说什么呢?谁愿意到前面来告诉大家。
(三)课后延伸,亲自实践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想过吗?鸭先生门前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
2、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居住的地方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呢?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板书:保护、爱护、从自己从身边做起。
(四)课堂作业设计
1、读句子,体会不同的语气。
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
我一定要把美丽的路找回来!
2、实践活动“我是环境美容师”,说一说,你为美化环境做了哪些事。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2种笔画,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按笔画记忆字形,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
2.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3.借助拼音正确地读儿歌,结合插图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4个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水”和“火”两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水”和“火”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山、石、田、土”这几个字早在很久以前不是这个样子,是古人根据事物的形状创造了象形字。后来为了便于书写,就把弯曲的笔画拉直,成了今天我们学的字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样的字。老师又给你们请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呀?(太阳)喜欢吗?太阳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太阳与我们学习的汉字又有什么联系呢?想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们,在很久以前,古人也非常喜欢太阳,那么古人是怎么记录太阳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演示)古人就是用这个符号来记录的,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为了便于书写,就把这弯曲的笔画写成这样这样的字了。(出示“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字,你们觉得有意思吗?这一课还有几个生字也是从图形变化来的,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打开书54页,看看这些生字是怎样变化来的?
二、读儿歌
1.自己借助拼音读儿歌,把读不准的音节画上小问号。
2.学生质疑读不准的音节,其他同学帮助解疑。
3.同桌同学互读小儿歌,相互纠正读音。
4.指名读儿歌,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5.通过读儿歌,你知道了什么?借助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学习生字的音。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2.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3.教师抽读卡片,顺读,逆读,打乱读。
4.巩固生字的读音,做贴字游戏。教师出示音节卡片请学生读,读后把音节卡片贴在黑板上。再指名读生字卡片,读对的就把卡片奖励给他,让他把生字贴在拼音下面,其他同学当裁判共同参与。如:拿着“火”字卡片的同学如果贴在huǒ的音节下面,下面的学生说:“火火贴对了,请你回到座位上。”如果贴错了,学生齐说:“火火贴错了,请你想一想。”
四、了解字义。
1.这些生字大家读得真棒,那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这些字吗?想想,一会儿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们说得真好,能试着用()月()日说一说吗?
(六)月(一)日 (十)月(一)日
你们知道得真多,“日”和“月”可以用来表示时间,说的真不错!
五、记忆生字的字形
1.导语:这些生字你们不仅认识了,而且在生活中学会了运用,真不简单!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呀?
2.先认识2种新笔画“竖钩、横折撇”,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3.请同学们看书上的笔顺跟随,先写哪笔?再写哪笔?看看是怎样一笔一笔写成的?伸出小手试着在桌上按笔顺写一写。
4.请同学跟着电脑博士一边书空笔顺一边说笔画。
电脑依次出现:日、月、水、火
5.请同学拿出铅笔,把这4个生字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按笔画记忆字形。
语文教案 篇7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认知目标:
A.识记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 用等修辞手法。
B.理解 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C.应用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D.综合 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 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2.能力形成目标:E.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 生的朗读能力、观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 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素质培养目标:F.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 活的意识。要让孩子
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 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二、达成目标策略
突出文章“细”和“美”的特点。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适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教师重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
二、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三、知识回顾(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四、范读、疏通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è) 薄(bó)烟 黄晕(yùn)蓑(suō)衣 巢(cháo)
五、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 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 赞春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拟人句。
六、布置作业
要求课后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程度。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05-08
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04-22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4篇05-09
【必备】语文教案模板汇编6篇05-07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03-16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05-09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6篇05-09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汇编7篇05-09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锦集5篇05-10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锦集7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