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阅读答案 篇1
当钱莉莉的中篇小说《桦树林》终于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出来的时候,作家金永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他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先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后来抄到稿纸上。抄了改,改了勾掉,勾完恢复,然后撕掉……稿子寄出以后,得到回音以前,他好像得了热病。
他想起他的第一个责任编辑,又矮又胖,说话是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每句话都那么高明,那么权威。“是不是先搁一搁?”这话就意味着稿子的死刑。“我们认为有修改的基础”,遥远的希望闪着光,曲折的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们准备留用”,从此开始了折磨人的焦急等待。而最可怕的是甚至在通知你“已经发了”之后,仍然可能抽下来搁一搁,而这“一搁”,也许意味着永久。
他想起他的恩师,已经长眠于地下的老作家郑之泰,他第一次见郑之泰的时候,“郑老”已经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老作家一面咳嗽,一面称赞他“能够写”,“我知道,你是能够写的……你能够把那种最微妙的感受传达给读者……你能够成功……读者会爱你的……但写作仍然是一件苦事情,你现在还想不到,这有多么艰苦……”
郑之泰三十年前说这话的时候是含着泪水的。当时,二十二岁的金永不明白为什么老作家的语气里流露着感伤,但他的心深深地被那种父辈的情谊打动了。三十年后,在看到钱莉莉缭乱的小说稿《桦树林》以后,他的眼睛里也涌出了同样的泪。
他这才明白,他的泪水既是为了钱莉莉的鲜花露珠似的才华,也是为了——他看得出来——这才华离真正的成功、成品、成就还遥远。让一个有着鲜花露珠似的才华、自负而又敏感、幼稚而又狂热的女青年去走这一段从小小的才华到真正的成果的路,他实在不忍得。而如果是让她独自去摸索,去沿着这崎岖的山径攀援,那简直是残酷。
哦,才华!这令人战栗,令人苦笑,令人飞扬又令人大哭失声的字眼!它是财富,它是灾难,它本身就是辛劳和血汗,永远的不安宁,偶有的微笑,和常年的灼人的痛苦!
所以金永不忍心说任何年轻人有才华,他怕毁了年轻人。他宁愿点燃自己的心做灯,为他们烛照。而才华的特点偏偏是要自己闯,哪怕鼻青脸肿,赴汤蹈火!
他能不流泪吗?
金永还体味到了这泪水里包含的欣慰——年轻人不断地冒出来了嘛!欣慰后面却好像有一种催促,一种莫名的、却又是分明无可逃避的惶恐——年轻人起来了,他呢?原来他也已经到了辅导青年、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年纪了。
他现在已经比当年的郑之泰还要大一岁了,这是真的?但他的头发还是黑的,看来郑之泰有点未老先衰。三十年前,他觉得郑之泰是老头,他怎么没有想到如今自己也已经“老”了呢?
看过手稿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与钱莉莉交谈。说服钱莉莉是不容易的,问题还不在于青年人常有的骄傲,可叹的是她那种执着,当钱莉莉用一两句尖刻而又大而无当、不负责任的话把他苦口婆心的“辅导”否定掉的时候,他气得真想动手把自己揍一顿。
终于,她听了他的,不是全部,而是大部分。当她一旦接受了他的指点以后,《桦树林》的面貌是怎样地焕然一新了啊!
金永提着提包回家。提包里有载有《桦树林》的大型文学期刊。他的提包变得暖人而且活泼,他的步伐变得活泼而且有力。他的眼前一会儿是郑之泰的白发,一会儿是钱莉莉的青丝,一会儿是夕阳照耀着的充满了温柔的生命的桦树……当他快要到家门口的时候,他忽然发现,《桦树林》的最后三句话本来是可以删去的',删去以后全文会更加隽永和谐。但他在作品排成铅字以前硬是没有想到,硬是没有把这一点给钱莉莉指出来。他的脸红了,他的心痛了,他算什么“老师”哟,钱莉莉称他做老师呢!
回家以后,爱人告诉金永,钱莉莉来过,并且留下两瓶小磨香油,一瓶广东腐乳。
“小磨香油?”他茫然莫解。
钱莉莉留下了字条,字条上说:
金永老师:
《桦树林》的发表,多亏您帮忙。您为我的稿子奔走的情形,编辑部已经透露给我了。一点小意思,聊表寸心,请笑纳。您有什么事需要我给办的,亦请尽管吩咐,过几天来看望您。
莉 莉
这……这是怎么回事?
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字条。
打击是沉重的。
(选自1983年《〈北京文学〉短篇小说选》)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金永在得知钱莉莉的《桦树林》发表时,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和第一个责任编辑,表现了他对那位编辑永生难忘的记忆和无比的感激之情。
B.文中写金永对自己恩师郑之泰的回忆与金永对钱莉莉的培养,既互相映衬,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金永回家时眼前出现了“夕阳照耀着的充满了温柔的生命的桦树”,这里的“夕阳”和“桦树”都具有象征意义。
D.小说用郑之泰和钱莉莉两个次要人物作陪衬,突出了金永这一中心人物形象,并通过他深刻地表现了文人相轻这一主题。
5.文章开篇说,作家金永在得知钱莉莉的中篇小说《桦树林》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
表时,“激动得流出了眼泪”。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金永的眼泪中包含的情感。(4分)
6.文章以“打击是沉重的”作结,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对这句话进行赏析。(6分)
答案:
4.BC(4分。每项2分,答案超过两项则本题不得分)解析:A项,对那位编辑的“无限感激之情”错;D项,小说的主题并非文人相轻。
5.金永眼泪中的情感包括:①激动。钱莉莉在小说稿《桦树林》里表现出来的才华让金永激动;②感伤。金永知道,钱莉莉的才华离成功还很遥远,这中间有着极为艰辛的过程;③欣慰。又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作者冒出来了;④惶恐。自己老了,到了辅导青年、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年纪了。(每点1分,共4分)
6. ①从内容上说,这句话写出了金永看到钱莉莉留言后的痛苦与失望。钱莉莉把作品的发表视为金永“运作”的结果,玷污了他高尚的情怀,辜负了他殷切的期待。②从结构上说,这句话照应了题目,也照应了上文关于有才华的年轻人离真正的成功还很遥远的忧虑。③从人物形象塑造上来说,这句话从侧面完成了对钱莉莉这一人物形象的最终塑造,揭示了她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心灵深处庸俗的一面。④从主题表达上来说,这句话丰富了“苦恼”的内涵,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青年人成长中深层次的问题。⑤从阅读效果上来说,这句话言简义丰,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思索空间。(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
《家乡》阅读答案 篇2
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注】此诗为寒食节王维从贬所济州任满归京,途经广武城(今郑州市西)时所作。王维回京后就要接受新的任命。
(1)诗中的“归客”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诗的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归客”是一个忧伤,孤寂的贬官形象。(2分)
②他从贬所归长安,适逢暮春时节,面对落花,为逝去的'光阴而伤感;(1分)山鸟的啼叫更加深了旅途和人生道路上的孤寂之感,不禁为前途的迷茫感到忧伤,泪流满面,拭湿了手巾。(1分)
(2)①运用了衬托(反衬)的技巧。(1分)用山鸟的啼叫衬托落花的寂寥,营造了寂静凄清的氛围,为情感的抒发作烘托。(2分)
②用青青杨柳这乐景衬托哀情,突出渡水的诗人的孤寂之情。(1分)
《家乡》阅读答案 篇3
我出生在南京,长在南京,喝过故乡的水,唱过故乡的歌,游过故乡的河。现在回忆起故乡的往事,那真是别有一番风韵,却又带着一份无限的伤感。
七岁以前,我住在在一个大院子里,三四十户人家把整个大院围了个圈,中间只留个大场地,一个车棚和几颗大槐树。现在想想那几颗槐树,真为我儿时增添了不少乐趣。
春天,槐树刚发芽,嫩嫩的枝叶,绿绿的芽苞,如一颗颗翠绿的玛瑙镶嵌在树上,青翠欲滴,让人忍不住想摘一颗。我不禁摘了一颗,是趁父母不注意偷偷爬上树摘的,下了树,我对槐树做了一个阿弥驼佛的姿式:大树伯伯,别生气,别生气,我会把这颗小芽种在您的旁边,让它陪着您的哦!过了些旧子,我也便逐渐淡忘了这件事,在充满希望中迎接夏日的来临......
夏天,槐树上的喧闹声可比春天多多了。知了、鸣蝉、蚂蚁等一些小昆虫,还有可爱的布谷鸟和小燕子,也争着在大槐树上安窝,或许是因为大树是向阳的吧。暑假的时候,我喜欢搬一个小桌子,带一个小凳子,坐在大槐树下看书。真奇怪,一看书,身上热意全无,我想这就是大人说的`心静自然凉吧。有时邻家的小孩看到我,也会放下手中的玩具,拿个小竟,带一本书,坐在我的旁边看起书来。
秋天是一个充满童趣的季节,坐在槐树下,总能闻到一股扑鼻的清香,真令人心醉!我和小伙伴们总会来一场比赛,每人选一棵树,看谁摘的槐花多,谁就是今年的“花王”。当然,有两次,我光荣地获得了“花王"的荣誉称号,这令我欣喜了好几天。
在冬天,虽然少了许多其它季节的笑声,但也不乏乐趣。捕鸟、捉迷藏、跳房子,应有尽有,数不胜数。
现在,我们搬出了那个院子,早些日子回去的时候,已成了一片废墟。可惜的是,陪伴我度过童年欢乐时光的槐树也不见了。家乡的槐树,家乡的槐树,我爱家乡的槐树......
(1)文章在写“槐树为我儿时增添乐趣”时,按变化的顺序写了,分别写了什么的往事。
(2)春天,我在槐树上;春天,我在槐树下;秋天,我们;冬天我们。
(3)读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画线的句子,说说“我”为什么有“伤感”?文章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季节春夏秋冬
(2)摘槐树芽苞看书在槐树下玩游戏捕鸟、捉迷藏跳房子
(3)提示:找出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家乡》阅读答案 篇4
家乡的泥土
怡韬
上个月在纽约唐人街偶遇高中同学慧。我和她失去联络已有十几年了。遇见后才知道她高中毕业后不久来美国留学,她的父母今年初也已来美国定居,主要工作是照看她七岁的女儿和五岁的儿子。慧的父母不习惯美国的生活,整天吵着要回国。可双亲一回国,慧就无法继续工作了。为了让双亲高兴,慧在休息日常约些来自中国的同学或朋友到她家聚会。
几天前去纽约,我顺便到慧家中看望两位老人。慧家客厅摆设了一个非常显眼的祖先台。祖先台上除了祖先香位外,旁边还有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罐子。我心想可能是哪一位祖先的骨灰,想问问慧的父母,但怕太造次没有问出口。
我和慧的父母闲话家常。突然,慧的父亲将祖先台上的铁罐子双手捧下来,他的神情是虔诚专注的,动作是小心翼翼的。然后,他走到我身边坐下,打开盖子,将铁罐子里面的红布轻轻掀开,叫我闻闻是什么味道。
慧的母亲见状,笑骂道:“这个老头子,怎么都改不了这个毛病,每次一看到福州人,就喜欢谈家史,好像整个福州就只有他家是数代出国的。”并伸手想把他手上的铁罐子拿走。“你懂什么?我说我的,你忙你的,别乱打岔,去,去,去你的厨房忙去。怡韬可是从来没听说过。”慧的父亲把慧的母亲的手推开,然后用眼光鼓励我闻闻看。
看着老人家诚恳的目光,我对着铁罐子轻轻地吸了一口气,兴奋地说:“是泥土的味道,是我们福州独有的泥土味道。”然后,我对着那罐泥土忍不住又深深吸了几口气。“有眼光。有见识。”慧的父亲竖起大拇指称赞了我之后,把铁罐子盖好,紧紧抱在怀里,自顾自地说起了几代人背井离乡的辛酸故事。
“这罐泥土是我家的传家宝,也是全家人的护身符。我家以前太穷了,我爸爸刚两岁时,我爷爷走投无路,去南洋行船谋生,其实就是‘卖猪仔’到南洋。临启程前,我爷爷将一抔家乡的泥土用红布包好后,放进铁罐子随身携带。他背井离乡近二十载,浪迹多个国家,怀里总是揣着这个装着家乡泥土的铁罐子。工作顺利时,他抱着它轻声呢喃;心情低落或生病时,他就会把它打开,闻一闻家乡泥土的味道。据说,家乡泥土有许多不可思议的神奇功效。有一天他不幸遇到海难,同船员工将他的尸体捞上来时,他还紧紧抱着这个铁罐子。”
晶莹的泪珠在老人家眼眶里滚动,随之慢慢滑下脸颊,滴落在他怀中的铁罐子上。他再一次将铁罐子捧起来,用衣袖轻轻擦拭盖子上的泪滴,然后打开,深情地闻了一下。
“这装着家乡泥土的铁罐子是我爷爷留下的唯一遗物。”慧的父亲接着说,“他把它留给了我爸爸。我爸爸长大后也成了一名南洋船工,天涯海角,无论走到世界任何地方,他的怀里也都揣着这罐家乡泥土。我在印尼出生,我爸爸临终前,将铁罐子留给了我,并交待我一定要带着它回到家乡。为了完成他的遗愿,我办理好他的后事后,随即和我弟弟一起回国。回到家乡后,我将它供奉在我家的祖先台上。慧出国时,我把它郑重地交给慧。自从我来美国后,也像我爷爷和我爸爸一样,开心时抱着它,心情不好或生病时就打开它闻闻家乡泥土的味道。这罐家乡泥土从我爷爷传到慧的手中,共有四代人。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天慧的`全家能够带着它一起回到家乡。”
我明白老人家的心情和感受,他希望有朝一日子孙后代结束异国他乡的漂泊,将浪迹天涯的浮萍命运画上句号。这或许就是老人家整天吵着要回国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吧。
望着老人家和他怀中的铁罐子,我感触万端,漂泊在异国他乡曾遭受过的屈辱、挫折、失落、疲惫、无奈和无时无刻不在的乡愁一并涌上心头。我情不自禁地伸出双手,捧起这散发着芬芳馥郁的故园味道的家乡泥土,但这罐家乡泥土太沉重了,沉重得让我感到无奈和窒息。
一抔毫不起眼的家乡泥土,历经了整个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也见证了近代海外华人辛酸的奋斗史。每一个漂泊海外的华人移民内心深处,都蕴藏着一抔难以割舍、弥足珍贵的家乡泥土。
想一想,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罐子装的泥土,为什么会成为传家宝?
参考答案:
因为它历经了整个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也见证了近代海外华人辛酸的奋斗史。
《家乡》阅读答案 篇5
①苏北平原,枕江俯海,河港交叉。生我养我的如皋古城就浮在这一片波光粼粼之上。
②有山就有路,有水就有桥,桥是水乡的天使。可不,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哪一刻离得开桥?别看这么个小县城,有名有姓的桥就有五十六座!家乡流传着一副对联,至今铭记不忘。上联是:冒家姐姐看迎春,一(益)人丰乐;下联是:白衣奶奶拜观音,万佛愿修。这上联指:冒家桥,姐姐桥,迎春桥,一(益)人桥,丰乐桥。这下联指:白衣庵、奶奶庵、观音堂、万佛庵、愿修庵。二十二个字便巧妙地联结了古城里五座桥、五所庙,而且刻画得有姿有态、有情有趣,令人拍案叫绝。这副趣联是哪位文人学士的大作已不可考,但字里行间所倾注的家乡人民对桥的感情,比桥下的水都深都长!
③家乡的桥啊,每一座都涂抹出一片风景。无论是古朴的砖木桥,还是厚重的石板桥,都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画框里出色的一笔。【甲】桥洞里的水总是缓缓地、静静地,跨着轻盈的碎步,踏着舒徐的旋律;流着银杏的壮伟、刺槐的蓬勃;淌着楝树的秀丽、杨柳的婀娜。于是水也妩媚了,桥也风姿了。一位摄影家曾来拍过照,水上桥拱是半个圆,水下倒影是半个圆,合起来似一轮满月,作品题名“圆洞替月”。现在想起来其实并不贴切,因为水呀,桥呀,全都影影绰绰在夜色迷茫中,月色氤氲中,改为“月朦胧桥朦胧”不是更逼近一首上乘的诗么?
④家乡的桥啊,人们一踏上去就踩在一片烟尘茫茫的历史里,走过桥便翻阅了一份辉煌的履历。南门红桥得名于一支太平军曾经威风凛凛地经过桥上;北门奉安桥得名于人民群众自发悼念中山先生;东门集贤桥不是一座普通的石桥,它可是因宋代城里连续出了王维熙、王观、王觌、王俊、王咸、王正纲祖孙叔侄五代状元、进士而建造的,每一块石板、石条都曾煊赫一时!西门的雁桥也不是一座普通的木桥,它是石姓三兄弟因隔河来往不便而建的.,取名雁桥表示兄弟友爱如雁,清康熙状元胡任舆写过一篇《雁桥记》,至今读起来每个字都滴着浓浓的兄弟情。
⑤家乡的桥呀,桥石上蹒跚过我童年的稚嫩,桥栏上偎依过我青年的幻想,我往昔的岁月像落叶似的一片片飘落在桥面凹凹的缝缝罅罅里……上小学、中学我走的都是迎春桥,上大学后在外面转悠了几年,回来依旧走迎春桥。迎春桥是座十六七米长、六七米宽的古老石桥,东桥堍原先有座低矮的土地庙,小时候有个头疼发热什么的,母亲总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悄悄到土地庙里烧炷香,然后一路低声喊着“娃儿哎——回来哟!”“娃儿哎——跟妈回家哟!”喊进了巷子,喊进了家门,一直喊到娃儿的床头,还要我从被窝里抬起昏沉沉的头答应一声“噢——到家了!”才算灵验。是母爱感动了土地公公、土地婆婆老两口发慈悲,还是小孩子本来就有耐受性?休息这么半天一夜也就自然痊愈,总之第二天一早就又背上书包跨过迎春桥上学去了。
⑥我走在迎春桥上每每怦然心动,更主要是因为桥两边栏杆上嵌着两块条石,一块刻着六个字:“愿天常生好人”,另一块还是刻着六个字:“愿人常行好事”,多少年风吹雨打下来,至今仍清晰可见。【乙】我每行至此,触目所及,都不免受到一次人生的教诲,仿佛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站在路边用苍凉而恳切的语调殷殷叮嘱后辈。这“二愿”并不是那位捐银造桥的明朝知县的创作。宋朝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说,豫章的一家旅馆墙壁上有人题了十二个字:“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后来他的一个叫彭执中的长辈,又受到此语的启示,自己立下一条生活准则:“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其实,我又何必如此多言呢!每当人们急匆匆地赶到岸边,这桥就挺身而出,把两岸连接起来,替人们排忧解难,静静地,默默地,不要谁道声谢,不望谁报个恩。
⑦我深爱着家乡的桥……
22.这篇散文的线索是什么?有怎样的作用?(2分)
23. 作者为什么说雁桥不是普通的桥?(2分)
24. 对文中甲、乙两处划线句子,任选一处谈谈你的理解。(2分)
25. 作者为什么深爱着家乡的桥?统观全文作答。(3分)
26. “家乡的桥”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请任选一点角度对“家乡的桥”或你所熟悉的某座桥进行评价。(可以从实用、美学、历史、人文、道德教化等角度进行评价)(3分)
参考答案:
22.以“家乡的桥”为线索,串起各个段落,使文章前后勾连,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23. 西门的雁桥的名字具有深刻的含义,它们表现了浓浓的兄弟情谊。
24. 甲: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桥与水相映成趣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表达了对家乡的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乙: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桥人格特征,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桥对人们所起到的道德教化作用。
25.①给人们提供了方便的交通;②景色优美,富有诗情画意;③记载了家乡的辉煌历史;④见证了作者的成长经历;⑤记录了感人的亲情;⑥给作者以深刻的教益。
26.示例:家乡的桥能给人人生的教诲。如:迎春桥两边栏杆上刻着“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 每行至此,都不免受到一次人生的教诲,仿佛听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站在路边用苍凉而恳切的语调殷殷叮嘱后辈。
《家乡》阅读答案 篇6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河是娴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青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夕阳西下,太阳把余辉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两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x9)窸窣窣(s&)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问题:
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词语中加粗的字选择确切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凝固 ①结实,牢固;②坚硬;③坚决地;④本来。( )
轻掩 ①遮盖;②关;③乘人不备。( )
2.文章的主要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具体说明。
3.给文章分段(用“‖”在原文中表示)并写出段意。
4.文中哪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写下来。
5.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在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
6.读第二自然段文章。
用“____”画出描写小河动态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小河静态的句子。
用“( )”括出一句比喻句;用“[ ]”括出一句拟人句。
7.读第三自然段文章。
这段文章是围绕“____”这句话写的其中“____”这个词是重点词。
这段文章通过对____等事物的描写,写了小河“____”这一时间的景象。
读下面的话,想一想,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最正确的答案后的括号里打“√”,不正确的打“×”。
“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这句话运用了: A.比喻方法( )B.拟人方法( )C.比喻和拟人方法( )
答案:
1.固(②) 掩(①)
2.文章的主要部分是按一天的时间顺序写的:早晨——太阳爬上了树梢——夕阳西下——夜晚
3.第一段:(第1—2自然段)段意:写“我”家后院有一条清澈的小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段意:按时间顺序写小河一天景色的变化。
第三段:末尾自然段段意:写家乡的小河真美。
4.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5.第一自然段起点题和引起下文的作用。 最后自然段对全文起总结、概括作用。
6.她又是……七彩绸。 小河……绿色的树。
(小河是娴……一般) [伴着……七彩绸]
7.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 迷人
小河水绿、霞红、雾白 早晨
A(×) B(×) C(√)
《家乡》阅读答案 篇7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就会想到山区人民的生活一定比蜜甜。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pì)美。
银梨,你不但把美的花和美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我爱家乡的银梨。
1、读短文,找出银梨果的特点填空。
(1)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颜色:开始呈_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来,再找出一个拟人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3、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5、作者为什么爱家乡的银梨?请把原因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
1、(1)扁圆(2)淡绿深黄(3)清香
2、婆娑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3、阳春三月五月中秋时节
4、家乡的银梨
5、花美果甜、无私奉献、助人致富。
《家乡》阅读答案 篇8
①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②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提有石级,因此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提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过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提,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③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欶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个;有时只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漫到船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④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a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回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功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个热闹的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⑤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b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桔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⑥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侧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来吃晚饭来——”
⑦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选自《汪曾祺经典作品》,有删改)
1、班级举办“汪曾祺作品诵读会”,有同学打算朗诵这篇文章,你觉得应该选用下面哪种风格的配乐?
(2分)( )
A、热烈奔放 B。慷慨激昂
C、平和舒缓 D。哀婉低沉
2、汪曾祺认为,作家应该“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请从④⑤段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赏析,说说作者是如何展现生活的美和诗意的。(3分)
3、文章开头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你觉得汪曾祺会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所描写的水乡生活谈谈你的看法。(3分)
4、 2020年适逢汪曾祺诞辰一百周年,某杂志开设“汪曾祺经典散文欣赏”专栏,有人针对课本中《昆明的雨》写了如下一段简析,请你参照示例,也给《我的家乡》这篇文章写一段简短的评析,100字以内。(5分)
我的家乡汪曾祺阅读答案:
1、C
2、 (3分,点明修辞或描写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
示例:第④段a处运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描绘了鱼鹰跃入水中捕鱼时的情态,(1分)展现了妙趣横生的'水乡生活场景,具有生活意趣之美。(1分)
示例:第⑤段b处通过景物描写,(1分)细腻展现湖上天空的颜色变化,(1分)描绘了一幅绚丽梦幻、让人沉醉的黄昏美景,赋予寻常生活景象以诗意。(1分)
3、(3分,形象特点1分,分析2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我觉得汪曾祺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1分)他能从鸽子、野鸭、堤岸、天色、炊烟这些寻常之景里发现生活之美,(1分)能在运河撑篙、鱼鹰捕鱼等质朴纯真的水乡生活里挖掘人间真味。(1分)
示例二:我觉得汪曾祺会是一个质朴纯真的人。(1分)大船上的撑篙人用心生活,简单纯粹,(1分)运河里的打鱼人遇事冷静,不动声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水乡养育的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1分)
4、 【示例】《昆明的雨》一文围绕“雨”的话题,描写了仙人掌、菌子等与昆明雨季有关的事物和风情,展现了一个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表达了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文章形散神聚,情感含蓄动人。
(5分,话题1分,内容2分,情感1分,特色1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的家乡》一文围绕“水”的话题,(1分)描写了运河、打鱼人等记忆中家乡的事物和风情,(1分)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别有趣味的家乡生活美景,(1分)表达了对家乡生活的喜爱与怀念。(1分)文章平和恬淡,诗意盎然。(1分)
《家乡》阅读答案 篇9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⒈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3分)
()的月光()的翡翠()的交响曲
()的山野()的柿子()的水墨画
⒉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4分)
⑴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⑵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形容非常馋或眼红。()
⑶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⑷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
⒊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各一句)(3分)
比喻句:。
拟人句:。
排比句:。
⒋缩写下面的句子。(1分)
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
⒌作者说:“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简要说说这首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2分)
答:。
⒍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分)
答:。
参考答案:
⒈(柔和)的月光(碧绿)的翡翠(绝无伦比)的交响曲 (空旷)的山野(沉甸甸)的柿子(美丽)的水墨画
⒉⑴不甘示弱⑵垂涎欲滴⑶载歌载舞⑷一望无际
⒊(略)
⒋田野是翡翠。
⒌详见第5自然段。
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秋夜的一种喜爱和赞美之情。
《家乡》阅读答案 篇10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穿过柳树林,歌声越来越近,通过斑驳的树影,一位白发老妇人的背影伫立蒲河岸边。身旁轮椅上坐着一位头戴钢盔的老汉,在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什么。
这是军转干部李子树去马家村当村书记第一天。他小时候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这里也算是他的家乡。
第二天一大早,歌声又流进李子树的耳朵,许是沾了晨露,稍有些清灵。“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李子树为一探究竟,就循着歌声走向蒲河岸,躲在一棵柳树后观察着。老妇人穿着一身褪色的旧军装,专注地唱着。坐在轮椅上的老汉,头上戴着钢盔,身上也披着一件褪色的旧军装,似乎在伴奏。他们的背影与风中摇曳着的柳枝、蒲草相映衬,宛如一幅苍凉的油画。
老妇人的歌声一停,老汉就像是被按了关闭键,顿时打了蔫儿,脑袋一歪睡着了。
老妇人打起精神,看着面无表情打着瞌睡的`老汉,轻轻起身,挺挺有些伸不直的腰板,啊啊地清清嗓子。老汉如听到冲锋号一样,顿时在轮椅上也挺了挺腰,正了正头上的钢盔,右手拿一个小木棍,叮叮当当地敲起胸前摆着的物件,她的歌声再次响起。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几句重复的歌词下来,老汉一直面带微笑,老妇人似乎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喜悦地拍拍轮椅上的他,大声地说:“报告马连长,我们打退了敌人的又一次进攻,上甘岭属于我们的。”老汉两只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一只袖管空着半截。
李子树微笑着走了过去,刚想打个招呼,老汉像被电击了一样,叽里呱啦地狂叫,老妇人像安慰孩子一样,拍拍他的肩,理都没理李子树,推着轮椅叮叮当当地走了。
李子树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地在村里忙碌着,但每天都会去蒲河边探望两位老人。一周后,李子树渐渐地与两位老人熟络起来。
老妇人知道了李子树是村干部,曾在部队当过连长,为建设新农村放弃大城市,自愿回家乡工作,就热情地邀请他到家来坐坐。
几天后,李子树来到老妇人家,他推开东屋的门,一下子怔住了。
一台老式电视机正播放着电影《上甘岭》,一面墙上挂着武装带,五星红旗上镶嵌着数枚军功章, 炕上的老柜子、行军被……觉得走进了陈列馆,又像是一个防空洞。
老妇人正唱着:一条大河……老汉头戴钢盔,右手拿着木棍,随着歌曲欢快地敲着面前的锅碗瓢盆,边敲边唱,直到电视机中的五星红旗飘扬在阵地上。老妇人的歌声停了,老汉的笑容也凝固了。
老妇人这才发现李子树,赶紧让进屋里坐,倒了一碗水递给他,她坐在李子树对面聊了起来。“她和他是在抗美援朝中认识的,在一次美军飞机轰炸时,他为了救正在巷道里演唱的她,丢了一只胳膊。”
老妇人接着说:“他是在八十岁那年忽然失忆的,他明白时嚷着要回老家,这不就从城里搬回来了。”她说这些时,脸上一直挂着笑。
老妇人喝了口水继续说:“我是朝鲜人,志愿军回国时,我就和他一起回到中国。他一直就喜欢看电影《上甘岭》,喜欢听里面的歌曲,就让儿孙们给录下来了,可以反复地播放。”他似乎听懂了老妇人对李子树说的话,指着电视哇哇叫。老妇人抹了抹脸,又拍了拍老汉的肩。
原来,这老人家是一级战斗英雄,马家村人,名叫马天亮。
李子树留下电话号码,反复嘱咐老妇人,有事去找他,才告辞。一路上,老妇人的歌声仍在耳边缭绕。
岁月染白了老妇人的秀发,她看见电视里的家乡,鸭绿江对岸那熟悉又陌生的样子,泪水也模糊了视线。
(作者:京格格;选自《小说月刊》。有改编)
15.在班级组织的“小说故事会”上,主持人向大家推荐了小说《家乡》。
(1) 小说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同学们围绕“双线结构的好处”展开讨论。请参与讨论并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不少于 50 字)(5 分)
(2) 本次“小说故事会”专题赏析环节,你将代表小组发言。请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表达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为发言做准备。(10 分)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 100 字。
答
(1)示例:这篇小说的明线是李子树探究老两口总是唱“一条大河”的原因。暗线是老两口回国、回乡的经历。明暗双线的交织点在老两口家,两条线索交织展开,使故事情节曲折丰富,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更好地表达了家国情怀这一主题。
(2)示例:我选择主题思想。这篇文章通过明暗两条线索,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军转干部李子树逐步探究老两口总是唱“一条大河”的原因,得知老两口回国、回乡的经历后被深深感动的故事。表达了对像马天明和他的妻子这样为国奋不顾身、始终牵挂着家乡的战斗英雄的崇敬与赞美,也肯定了李子树这样为建设新农村放弃大城市,自愿回到相对落后家乡的能人志士。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多年,但当中的保家卫国的精神却始终没有磨灭,对于家乡的眷恋会让我们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在每个时代以不同形式彰显。
《家乡》阅读答案 篇11
我的家乡长岭(lǐng)县,万亩良田,一马平川。秋天,当你走进田野,一片齐腰深的大豆,黑里透(tu)黄,豆荚( jiá)足有两寸长。打开豆荚,五颗金黄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他们似乎等待(dài)着农民伯伯来把他们抱回家,去享(xiǎng)受那无尽的爱;谷子更惹(rě)人喜爱,金黄的.叶子,金黄的谷穗(suì),连茎秆(gǎn)都是金黄的。微风吹过,他那沉甸甸的果实频(pín)频点头,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悄悄话;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ào) 地昂着头,好像喝了酒,涨红了脸。它那硕(shu)大的叶子随风摆动,像是对人们招手致意,又像是炫耀(yào)自己丰硕的果实。今年产量最高的要数玉米了,整个田野的面积让它占了五分之四,可谓是称王称霸(bà)了。
1.短文主要描写了______县秋天______的美丽景色。
2.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这几种农作物。
3.在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主要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请用“______”画出一句来。
参考答案:
1.长岭田野
2.大豆 谷子 高粱 玉米
3.黑里 透黄 金黄 火红
4.拟人 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好像喝了酒,涨红了脸。
《家乡》阅读答案 篇12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1题。(14分)
家乡情感
赵宏欣
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的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不多言语。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山峦峦,在秋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派醒目的土黄。
突然那少尉说话了:“同志,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马上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我一听,忙说:“行。”便同他调换了座位。少尉对家乡的情感打动了我的心。因为我也有过同家乡的离别,不过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现在早把那种感受淡忘了。这会儿,经他这么一点,思乡之情忽而浓浓的。
“路过家乡不停停?”我问他。
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
他点点头,说:“三年了。”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然后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将身子伏在面前的小几上,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一片起起伏伏、重重叠叠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段一段地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振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苍凉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那道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
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无语,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在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就这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
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同志,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着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的母亲!”
17.用四字词语填空,概括少尉心理的变化过程。(2分)
神色庄重—____________—欣喜自豪—______________—沉默无语—热泪盈眶
18.小说以为线索,这样安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2分)
19.小说写了少尉家乡哪些景物?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并说明这些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有人说本文标题比较直白,请从下列格式中任选其一,为本文另拟题目。(2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远山
(2)远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的少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结合原文简单分析。(4分)
答案:
(二)《家乡情感》
17.(2分)满脸振奋兴致勃勃(各1分)
18.(2分)“我”的见闻(1分)使故事更具可信性(1分)
19.(4分)黄色山峦类似荆条的植物孤独的老柿子树(2分,答对两个给1分,答对三个给2分)这些景物说明了土地的贫瘠与荒凉,更加表现出少尉对家乡的深厚感情。(2分)
20.(2分)示例:牵挂的远山远山的呼唤
21.(4分)形象:服从命令,热爱家乡,牵挂老人。(2分,答对两个给1分,答对三个给2分)分析:服从命令:本来上级已经批准回家探亲,但是突然来了命令,要接受新的任务,因此放弃探家的机会。
热爱家乡: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饱含深情,调换座位,为了更好地看一看家乡,并如数家珍般地给人介绍家乡的情况。
牵挂老人:看到母亲树下的身影,流下热泪。(2分,不结合原文酌情扣分)
《家乡》阅读答案 篇13
《家乡的桑树》阅读原文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长江三角洲,那儿长满了桑树,我爱家乡的桑树。
春雨如丝,泡开了粉红的桃花,饮醉了嫩绿的垂柳,也惊醒了梦中的桑树。一片片桑叶长出来了,小小的,嫩黄嫩黄的,只要梢不注意,那些在微风中绍手的已经是长大了的叶子。顺着“沙沙沙”的声音走进屋子,你瞧,那一只只白胖胖的蚕儿在一片片桑叶上吃得正欢呢!
桑叶长多了,渐渐地树上就挂满桑葚(shèn)。我和小伙伴拾完麦子,常溜到桑树下,几个人使劲一摇树,“扑啦啦”,熟透了的桑葚边撒满一地,一个个红得发紫。拣一个放进嘴里,细腻(nì)而柔软,那滋味就甭提了,甜得叫人心醉。没熟透的桑葚是不会掉下来的。有时,我们等急了,会爬上树去摘了吃。那桑葚有酸又甜,多吃几个,就觉得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两眼也被酸得眯成一条线,只好无可奈何地望着满树红中透紫的`桑葚了。
家乡的大伯大叔们爱用桑木扁担,他们常为自己有一两件桑木家具和农具而感到自豪。
《家乡的桑树》阅读题目
1、短文是按 的顺序写的。
2、作者从 、 和 三个方面写桑树。其中
和 是详写。
3、用“ ”画出两个拟人句。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4、“只好无可奈何地望着满树红中透紫的桑葚了。”这句话形象地刻画了“我们” 的心理。
5、作者主要抓住 和 来描述熟透了与未熟透的桑葚,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熟透了的桑葚 ,未熟透的桑葚则 。
《家乡的桑树》阅读答案
1.事情发展
2. 外形、味道、 作用
外形、味道
3拟人句:
春雨如丝,泡开了粉红的桃花,饮醉了嫩绿的垂柳,也惊醒了梦中的桑树。
顺着“沙沙沙”的声音走进屋子,你瞧,那一只只白胖胖的蚕儿在一片片桑叶上吃得正欢呢!
4.中心句可以是开头一段或结尾一段。
5.想吃却又不能吃,无可奈何
【《家乡》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家乡的小河的阅读答案02-25
《家乡的竹林》阅读答案06-18
《家乡的小河》阅读答案09-11
家乡的银梨阅读理解及答案03-25
家乡情感的阅读题目及其答案09-24
阅读及答案12-06
我爱家乡的银梨树原文阅读答案03-01
面试阅读理解及答案 面试阅读答案解析07-02
手阅读理解及答案最新 手阅读答案07-20
阅读春片段阅读答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