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攸弃儿保侄阅读答案

2023-12-13 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邓攸弃儿保侄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邓攸弃儿保侄阅读答案1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

  【注释】: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师:京城。③挈:带着。④毋:不要。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食尽( ) ②邓攸挈妻子亡( )

  ③但有遗民( ) ④攸慰之( )

  【小题2】翻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2分)

  【小题3】从文中你看出邓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①尽:完②亡:逃跑③但:只 ④之:代词,代“妻子”

  【小题2】现在挑着两个孩子,全都要死了,不如丢掉我们的孩子,抱着遗民逃走。(2分)

  【小题3】是一个先人后己,重情重义,无私的人。(2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

  关于文言文阅读,个人理解只顾多刷题不进行总结没有什么大用处,想当初我刷了两本练习可是起效并不是很大。我们老师推荐的方法是写完文言文的题目后,要对照文言文的全文注释,一字一句地进行翻译,并将不会的实词解释记录在本子上,最好是查过古汉语词典再记录,因为文言文注释上实词的意思经常不是直译。

  不过这个要建立在你已经熟记重要的十八个虚词、重要句式等基础上,总之文言文就是要多背常见的实词意思,所以准备一本古汉语词典就十分有必要了。推荐一个背诵的小技巧:记实词的本义,因为实词的其它解释都是由本意引申出来的,通过对本意的`记忆就很容易理解其它的引申义啦。

  例如走,①<动>跑。②<动>逃跑。③<动>奔向,趋向。它的本义是①<动>跑,(如何知道是本义呢,通常古汉语词典上该实词的第一个解释就是本意也就是标注着①的解释)因为跑得太快了就像在②<动>逃跑 一样,因为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跑就是③<动>奔向,趋向 该地方。

  虽然引申的不是特别好,但主要方向大概就是这样的,这样理解着记忆会记的比较深刻。文言文中的断句呢,我们老师说这类的题目比较难,只和我们说要先进行翻译,断句从简到繁即先断简单显而易见的最后去断难的,找主谓宾不要将其分开,注意一些特定的词如矣、而已......断在其后,通常要断六七处断几处与总分无关,并不是说3分就断六处一处0.5分,只是少了一处扣0.5分罢了。最后实在不行就只有三分丢了就丢了吧。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

  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邓攸弃儿保侄阅读答案2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唯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城,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选自《晋书.良吏传》)

  阅读练习

  1、解释:①惟②值③迫④但⑤担⑥莫若⑦从

  2、翻译:①怀遗民走②吾辈尚壮

  3、比较: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① ② ③

  参考答案

  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

  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

  3.①死②逃跑③死

  注释:

  1.唯:只,只有。

  2.谓:对……说。

  3.挈:携。

  4.亡:逃亡。

  5.毋:不要。

  6.值:遇,遇到。

  7.担:挑。

  8.从:听从。

  9.迫:逼近。

  10.壮:年轻。

  11.怀:带着。

  12.但:仅,只是。

  13.亡:死。

  14.胡人:匈奴人。

  15.京师:京城。

  16.莫若:不如。

  17.尚:还。

  18.孥:儿女。

  19.贼:入侵者。

  20.走:逃跑。

  21.涕:眼泪

  译文

  邓攸是晋国人。(他的)弟弟很早便过世了,只留有一个小孩,名字叫遗民。那个年代,正遇上动乱,匈奴人入侵首都,抢夺牛马。邓攸带着妻子孩子逃到他乡。食物快吃完了,匈奴人再次逼近。(在这种情况下,)邓攸对妻子说:“我的弟弟死得早,(他)只有遗留下来的儿子。现在如果我们带着两个小孩子逃命,大家都会死。不如我们舍弃我们的孩子,带着(我弟弟的.儿子)遗民逃跑吧。”妻子听后泪如雨下。邓攸(便)安慰她说:“不要哭了,我们还年轻,日后一定还会有孩子的。”妻子也就听从了他的话。

  古今异义

  1.妻子:妻子和孩子.

  2.“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而在文言文中指“眼泪”,而“鼻涕”在文言文中用“泗”表示。

邓攸弃儿保侄阅读答案3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

  【注释】: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师:京城。③挈:带着。④毋:不要。

  【文言知识】

  “涕”及其他。“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而在文言中指“泪”,而“鼻涕”在文言中则用“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为妻子的眼泪像雨一样掉下。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又,上文“怀遗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成语“走马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那花当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来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又,上文说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是指“妻”与“子”。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的一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惟②值③迫④但⑤担⑥莫若⑦从

  2、翻译:①怀遗民走②吾辈尚壮

  3、比较: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①②③

【邓攸弃儿保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邓攸弃儿保侄》阅读答案及原文01-11

《邓攸弃儿保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6-25

邓攸无子的历史典故01-25

邓稼先阅读短文答案_课内阅读《邓稼先》附答案10-14

《邓稼先》阅读答案优秀11-17

浪淘沙邓剡阅读答案06-29

邓稼先的阅读题及答案优秀11-21

《宋史邓肃传》)阅读训练及答案06-19

不求甚解 (邓拓)阅读理解及答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