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为人有大志,家贫阅读答案与翻译

2022-04-20 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班超为人有大志,家贫阅读答案与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班超为人有大志,家贫阅读答案与翻译 篇1

  班超为人有大志,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遣使西域。超发于阗诸国兵击莎车,而龟兹王救之。超召议曰:“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于阗从是而东,长史亦于此西归,可须夜鼓声而发。”龟兹王闻之大喜,自以万骑于西界遮超,温宿王将八千骑于东界微于阗。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鸡鸣,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大获其马畜财物。莎车退降,自是威震西域。

  永元二年,月氏遣其副王谢将兵七万攻超。超众少,皆大恐。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谢遂前攻超,不下,又钞掠无所得。超度其粮将尽,必从龟兹求救,乃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谢果遣骑贲金银珠玉以赂龟兹。超伏兵遮击,尽杀之。月氏由是大震,岁奉贡献。建初六年,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质内属焉。明年,下诏曰:“往者匈奴独擅西域,寇盗河西,永平之末,城门昼闭。先帝重元元之命,惮兵役之兴,故使军司马班超安集于阗以西。超遂逾葱领,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仇。其封超为定远侯,邑千户。”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况于远处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书奏,帝感其言,乃征超还。

  (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

  1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

  B.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

  C.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优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

  D.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骞,汉武帝时奉命出使西域,因军功被封为“博望侯”,开辟了中国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

  B.假司马:官名。汉官名凡加“假”者,均副貳之意。文中此处是说班超被任命为“代理司马”。

  C.鸡鸣:天明之前。以“天干”来称其名则为“丑时”,相当于凌晨1-3时,与四更、丁夜相对应。

  D.元元:即黎民百姓。古代关于百姓的称呼还有布衣、黔首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超家境贫寒,却自小有大志。他虽曾以受雇抄书为生,长久劳苦,但他却不愿长期埋首笔墨间,而是希望效法傅介子、张骞在异域立功,万里封侯。

  B.班超智谋百出,常能以弱胜强。他以诱敌之计击败莎车龟兹联军,又能料敌于先,降服月氏,威震西域。到建初六年,西域五十余国都向汉朝称臣纳贡。

  C.班超功勋卓著,被封为定远侯。他通过改立国王,招降那里的百姓的方式来稳定西域,前后共用二十二年时间。西域各国在他的镇抚之下,没有不服从。

  D.班超久在异域,年老思念故土。他晚年给皇帝上疏称害怕自己年老体衰,倏忽死亡,孤魂漂怕在外,他称不敢奢望能到酒泉郡,但只愿活着进入玉门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谢果遣骑赍金银珠玉以赂龟兹。超伏兵遮击,尽杀之。

  (2)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

  答

  10.(3分)D

  11.(3分)C

  12.(3分)C

  13.(10分)(1)(5分)谢果然派了骑兵携带金银珠宝玉器来贿赂龟兹国。班超埋伏着的士兵进行拦击,把他们全杀了。(关键词2分,句意对3分)

  (2)(5分)不惊动国内,不劳烦士兵;获得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和好,统一不同民族人们的思想。(关键词2分,句意对3分)

  部分翻译

  班超为人很有志向,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其他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目光短浅的人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班超为人有大志,家贫阅读答案与翻译 篇2

  班超素有大志

  班超为人素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②,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③,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④,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⑤,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⑥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注释】①班超:汉朝杰出将领。他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治理西域三十一年,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 ②孝谨:孝顺谨慎。 ③有口辩:能言善辩;口才好。 ④兄固被召诣校书郎: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担任校书郎的官职。 ⑤供养:谋生糊口。 ⑥傅介子、张骞:傅介子是西汉人,以计斩楼兰王而著名。张骞是西汉人,开拓了汉朝与西域交往的丝绸之路。

  阅读题

  1、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答案。(5分)

  ⑴“不修细节”中,“修”的解释应选()

  A、美好 B、研究 C、撰写 D、修整 E、修建 F、长

  ⑵下列句中加点的“素”,解释相同的两项是()和()

  A、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C、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D、班超为人素有大志。

  2、阅读相关链接,完成试题。(7分)

  【相关链接】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节选)

  ⑴《班超素有大志》中,表达了与陈涉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相似意思的句子是“ ”。两人的感叹突出了他们 的精神品质。(4分)

  ⑵比较《班超素有大志》和【相关链接】,说说两文共有的写作特点。(不能与本卷其他试题重复)(3分)

  参考答案:

  1、⑴D ⑵B D

  2、⑴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胸怀大志,不甘贫贱的精神品质。(4分。每空2分。)

  ⑵略。示例:《班超素有大志》在正面描写班超言行的同时,描写了“左右”的'反应,《陈涉世家》也运用了同样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3分)

  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固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其他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目光短浅的人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班超为人有大志,家贫阅读答案与翻译】相关文章:

《治学》阅读答案与翻译11-05

宋史·范仲淹传阅读答案与翻译09-19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阅读答案附翻译11-03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阅读答案及翻译11-03

宣左人哀辞阅读答案与翻译11-08

聊斋志异序阅读答案与翻译11-06

李密,字令伯阅读答案与翻译11-06

《丹之治水》的阅读答案与翻译12-16

关于欧阳修家贫的阅读练习及答案11-01

《河间有游僧》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7-16

赵太后新用事阅读答案 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