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俗世奇人的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俗世奇人的阅读答案 1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5.在写刷子李之前,为什么先描绘天津码头的情况?
6.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7.“码头上的活法”是怎样的一种活法?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8.作者怎样看待这天津码头的活法?
9.刷子李有什么绝活?他的做法是不是有些故作姿态?
10.你认为在当今社会,这种活法还能行得通吗?
参考答案:
5.为人物预设一个极不寻常的背景。
6.指的天津卫“码头”的生存规则,这是经过长期社会选择而形成的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强者风光弱者受窘的规则。
“地地道道”强调的是这条规则所具有的广泛性、彻底性、毫无回旋的余地。
7.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
这是一个对仗工整的对偶句。作者把截然相反的两种人做了一番鲜明的对比。
8.作者认为“这一来也就练就出不少能人来”,体现了作者对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的赞叹和肯定。
9.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这是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广告效应。
10.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俗世奇人的阅读答案 2
阅读下面的段落和篇章,完成1-8题。
(一)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①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②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
“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
“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
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1.上文说徒弟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半信半疑”。“半信半疑”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概括回答。
2.文中划线的两处比喻句,具有什么作用?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3.文中“居然”和“竟然”写出了徒弟曹小三怎样的心理变化?
4.“奇人”刷子李“奇”在何处?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二)
春节刚过,被称为“军中明星团”的空政话剧团将从3月4日至28日在北京人艺小剧场演出24场的天津“味”爆笑民俗戏剧《俗世奇人》。这也是人艺小剧场破天荒地两个月休整之后的第一个戏,同时还是今年的第一个原创话剧首演。
空政话剧团是较早进行市场戏剧运作的军队文艺团体。早在1999年,小剧场话剧《爱你不容易》就开创了军队文艺团体的市场化道路,而由该话剧团演员肖雄、白志迪、吴京安等演出的《霸王别姬》更取得了相当好的票房,同时在德国和埃及演出获得好评,并荣获埃及第13届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银奖。这是国内话剧第一次在国际获得的奖,首开先河。空政话剧团将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小剧场演出季,《俗世奇人》是今年的第一炮。如此众多的“第一”,着实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俗世奇人》最初是作家、画家、收藏家、民俗学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最早刊于《收获》杂志。书中所述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各篇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
经过改编的小剧场舞台剧《俗世奇人》则抽取了原著中的精髓,更加浓缩,通过历史折射百姓民生。其中主要由三个故事组成:名画家孔七爷打擂台卖画,贺道台养八哥,蓝眼辨真假画。三个故事都以“真假”命题反映了创作者强烈的“戏剧应该担负社会责任”的企图心。这俗世奇人,道的是真假功夫、真假货物、真假语言、真假生死,真假性情,真可谓,天南地北容易辨,世上真假最难说。
如果说,去年在人艺小剧场演出的英国戏剧《三个黑故事》让北京的观众叹为观止,那么,《俗世奇人》中这三个更“黑”的故事,会因为距离我们更近而让我们在捧腹大笑之后百感交集。
导演王向明即是《霸王别姬》的导演,之前的.作品《甘巴拉》、《圣旅》、《爱你不容易》等几乎获得了各类话剧奖项。此次王向明从冯骥才原著中选取了最别致的篇章,强调亦庄亦谐悲喜交加的剧场情绪,王向明表示,他将以此剧挑战剧场“无意义的笑声”。作为中国抢救民俗文化委员会主席冯骥才的作品,《俗世奇人》还注意复原民俗风情,发扬原著人物奇特的原汁原味。剧中将“梅花大鼓”、“天津快板”、“京韵大鼓”和锣鼓家什、年画、古玩等民间艺术注入到叙事中,并特意请来了威震津门的梅花大鼓表演艺术家藉薇献艺。领衔主演有洪剑涛、刘亚津、林永健、周贵元、周明汕、杨青、周冬齐、程鹏、郭伦。10位演员在剧中轮流演出全剧的28个人物,充分展示了这些军中明星的表演才华。
5.文中说“如此众多的‘第一’”,“第一”的具体内容有哪些?请一一概括列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舞台剧《俗世奇人》具有什么特点?请分项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说,“他将以此剧挑战剧场‘无意义的笑声’。”根据文意,解释“无意义的笑声”的具体含义。
8.上文是某报的一篇小通讯,请给它拟一个适合的标题。
《俗世奇人》教学配套阅读练习参考答案
1.刷墙时最关心刷子李身上有无白点;倒水点烟时搜索刷子李全身;刷最后一面墙时误认白点的复杂心理。
2.形象地写出了刷子李技艺的精湛。
3.先是对师傅技艺的钦佩(居然),后又误认白点,出乎意料,表现出一种担心(竟然)。4.技艺奇,规矩奇。体现他对自己技术的自信。
5.①《俗世奇人》的演出是人艺小剧场两个月后的第一个戏;②《俗世奇人》是今年的第一个原创话剧首演;③同样由空政歌舞团演出的《霸王别姬》是国内话剧第一次在国际获奖;④《俗世奇人》是今年的第一炮。
6.①浓缩原著精髓,折射百姓民生;②强调亦庄亦谐悲喜交加的剧场情绪;③复原民俗风情,发扬原著人物奇特的原汁原味。
7.虽能使人捧腹大笑,但因脱离生活而缺少给人的思考,不能达到百感交集的效果。
8.“冯骥才小说改编成话剧,《俗世奇人》登台亮相”或“《俗世奇人》冯骥才作品搬上人艺小剧场”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俗世奇人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俗世奇人的阅读答案 3
锅店街上靠近瑞蚨祥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个男的,光头,光棍,四十多岁,名叫腻歪。腻歪当然不是大名,是外号。这外号“腻歪”两字真绝,不仅把这人的性情叫了出来,连模样也叫出来了。一个人,无缘无故整天皱着眉头,满脸不高兴,无论嘛事也招不起他的兴致。多好吃、多好看、多好玩、多稀罕的事,他都不多看一眼。反过来多凶、多坏、多惨的事,他也不瞅一下。好赛他心里只有自己那个解不开、撂不下、摆不平的事,是嘛事?没人知道。
没人知道的事,人人想知道。
瞧瞧他——整天眉心总像个馄饨那样揪着,脸盘总像块瓦片那样板着,眼珠子像死鱼眼,哪儿也不看,这眼神儿可是学都学不来的。
他到底为嘛腻歪真费猜。就像一根绳子上的死结,谁都想解,没人能解开。
有人说是因为他死了爹妈,光棍一个,闷得慌。有人说是娶不上媳妇,愁得慌。其实都不是。他爹是打江西来的大瓷器商,专卖上品青花瓷,把景德镇成色最好的青花瓷,用车用船弄到天津,再往紫竹林租界里送,还在锅店街上开了一个挺阔气的瓷器店。他家靠瓷器发家发财,一家子人只穿绫罗绸缎,从不穿布衣裳,虽然爹妈一去,家里没主心骨了,瓷器买卖没人做了,店铺也关了门;但现在他还住着一套带前后院的瓦房呢,只要他招亲,谁家有闺女不笑着脸往他家送?他为嘛腻歪?有人说他打小就腻腻歪歪,没高兴过。“腻歪”这外号打小就有。如果天生腻歪,这就没治了。
天津卫人比人厉害,没有没治的事。
陈六原本不是锅店街人,他在西头卖糖炒栗子,栗子炒得又甜又香又鼓又亮又好剥皮又好吃,可是西头的人穷,口袋里只有铜子,锅店街这边的人阔,口袋里全是银子。人跟着钱跑,他就跑到这边摆摊赚钱。谁想到锅店街寸土寸金,划地称王的混混儿多,能在这边插腿立足的全不是一般人。比方陈六,打他在锅店街上露面那天,就没人跟他找过茬,他看上去并不横,为嘛没人敢招惹他?这里边的缘故都在后边的故事里。
一天有几个土棍儿跟他说闲话,说到了腻歪。人们说腻歪,总绕不出这个题目:他腻歪个嘛?
谁料陈六说了一句:“哪天把他那个狗窝烧了,他就不腻歪了。”
那几个土棍儿笑道:“那不就更腻歪了,说不定一头扎进南运河。”
笑话说完就过去。可是一个月后,锅店街忽然着火,冒黑烟,大火苗子窜上天。紧跟着远近水会敲着大锣,唿喇喇全赶来。人们瞪眼一瞧,竟是腻歪家。只见腻歪光着膀子,穿一条睡裤,从家跑出来,浑身黑烟子,像从烟筒眼儿里钻出来的野猫,连蹦带跳,连喊带叫,腻歪很少说话,他是嘛嗓音,谁也没听过。这回听到了,有人说像谦祥益扯布的声音,有人说像夜猫子叫。
据说大火刚起来时,一些小混混趁火打劫,钻进屋里火里,一边喊救火,一边偷东西。珍稀细软准都叫混混儿们掏去了。腻歪从头到尾一直像只黑猴子在他家门口又蹿又跳又喊又叫。可是转天,没一点动静,烧焦的房子冒着缕缕蓝烟儿,却不见腻歪的影子。他在世上孤单一人,无亲无故,能去哪儿?有人说,这一场大火叫腻歪活到头了,准扎河了。
有人把这话说给卖糖炒栗子的陈六。陈六却说:“又不是三九天,河里没盖盖儿,谁想跳谁跳。他要是想活就死不了。说不定这场火救了他呢。”
陈六的话没头没脑,没人当事。只有一个小混混儿听出点东西。究竟这场火来得蹊跷,前几天说闲话时,陈六刚提过把腻歪的`“狗窝”烧了,就真烧了。烧这把火能是谁呢?为嘛烧他家?想趁火打劫?
半年后,有人说看见腻歪在租界那边的码头上扛活。这话没人信,他平常连买两西瓜都雇人抱回家,肩膀子哪放得上东西?
自从这个谎信过去,再没腻歪的消息。
四年后,瑞蚨祥斜对面那个药店叫洋药顶的干不下去了,关门歇业,铺面挂牌转租。没几天,一个干净利索的中年人把这店面接了。这次开的是瓷器店,专门营销景德镇的青花瓷。这店一开张就像模像样:青花瓷青花瓶青花罐青花缸青花碟子青花碗,从里边货架一直排到当街;一对一人高、画满刀马人儿的青花大瓶,像门神似的,一左一右守在大门两边。这铺子只三个人,一个掌柜两伙计。掌柜的姓杨,名光正。人说是江西人,口音却带点天津的腔调。他一身短打,更像个伙计的领头。人勤手勤,和伙计一起里里外外,很快就把买卖干得热乎起来,连紫竹林的洋人也跑来买货。这叫人们想起当年腻歪他爹那个瓷器店。
有个脑筋转得快的人忽然说:“腻歪他爹姓杨,他也姓杨,他爹不是江西人吗?这人是不是前几年一把大火烧跑了的腻歪?”
他叫杨光正。可是这里的人们只知道腻歪那个外号,谁也不知腻歪的大名。
再说猜归猜,看模样却半点看不出来他是腻歪。瞧他眉清目朗,哪有腻歪眉头上揪着的那个大疙瘩?再看他这张脸多活分,整天挂着笑,腻歪那脸——总像别人欠他五吊八吊钱。
怎么看,他都不是腻歪;可怎么想,他都和腻歪连着一点什么。
于是小混混们想出一些坏招,打算探个究竟。陈六知道了,就把炒糖栗子的炉子搬到杨家瓷器店的对面。还放出话来:“谁敢欺侮人家老实人,叫我看看。”
这一来便相安无事了。
一天,一个小混混与陈六扯闲话时说道:“我不管这人到底是不是腻歪。只想知道有的人为嘛好好的总腻歪呢?”
陈六明白这小混混套他的话,他笑道:“那你这就不明白了,人的腻歪都是不愁日子不愁钱——闲出来的。穷了犯愁,富了才会腻歪。”
(摘编自自冯骥才《俗世奇人》)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摘编自冯骥才《俗世奇人·序》)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三段塑造腻歪这个人物形象时用到了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同时这三段在结构上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人们猜测杨光正是腻歪,是因为二者有很多联系,比如:两家都专卖景德镇的青花瓷,且瓷器都受到紫竹林洋人的青睐等。
C.陈六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靠劳动谋生,有一种敢说敢做、仗义安良的侠义之气,在小说中起到了推进情节发展作用。
D.“解不开、撂不下、摆不平的事”,语言短小精粹,节奏感强,一气呵成,类似相声的“贯口”,文中多处用到此类语句。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沫若说:“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冯骥才的《腻歪》就是从民间听来,通过文学加工成为了经典。
B.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都是短篇小说集,写的都是市井传闻的小人物,讲的都是奇闻异事。
C.小说发生的地点是解放前的天津卫,主要通过人物带有浓重天津味儿的语言来体现,比如:“为嘛烧他家”“他腻歪个嘛”。
D.小说对杨光正是不是腻歪这个人,采取了模糊化处理,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小说《边城》的结尾异曲同工。
8.人们为什么不理解腻歪的“腻歪”性格?他的这种性格是怎样形成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9.在文本二中,作者说:“这些奇人妙事,倘若废置,岂不可惜?”结合文本一,说说若废置了为什么可惜。(6分)
答案:
6.C (陈六不是线索人物)
7.B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不是市井小人物,多是魏晋名士)
8.第一问:人们认为他生活富足,应该开开心心,可是却整天愁眉苦脸,腻膩歪歪。
第二问:腻歪这个人长期生活在安逸富足的生活里,没有生活的目标和动力。(每点2分)
9.①人物形 象鲜活生动,非常接地气,比如本文中的腻歪和陈六。
②这些奇人妙事给人以启迪,比如“腻歪”的经历揭示出“安逸往往让人颓废,而磨难往往成就人生”等哲理。③这些奇人妙事体现出天津的风土人情和独特的津味儿文化. (每点2分)
俗世奇人的阅读答案 4
(五)文学文本阅读(16分)
俗世奇人:弹弓杨 冯骥才
杨匡汉是一条中年大汉,身高八尺,长胳膊长腿,腰粗如树,人称大杨。他有蛮力,好吃生肉,一身上下全是肉疙瘩,冒着热气,立秋后还光膀子,不穿褂子,顶多一个布坎肩。他本人不弄刀枪,只玩一把弹弓子,平时掖在后腰带上,撂地演艺时,才拿出来亮一亮真本事。
这位大杨是河北沧州人,在天津谋生。天津这地方有它的厉害,要想到这儿找口饭吃,不问南北,不懂江湖,就叫人抓起两条腿扔进白河里。
一天撂地卖艺时,大杨上身光着膀子,斜挎一个黄布袋,里边是弹丸。这弹丸是黑胶泥团的,不知掺了嘛东西,乌黑梆硬像铁蛋儿。他手里的弹弓更是少见,一尺半大柳树杈子,拴着两根双股二尺长的粗牛筋。当大杨把弹丸捏在牛筋中间的皮兜里,好比枪弹上了膛,周围看热闹的人都纷纷躲开,一个弹丸过来,脑袋瓜不就开了瓢?
大杨坐如钟,立如松,一根桩子似地立在场子中央,瓮声瓮气地说:“诸位放心,我的泥弹只往天上射!”说着举弓向上,一扯牛筋,把弹丸射上天。
只见大杨把胳膊一伸,手一张,手心向上,一忽儿“嗒”的一声,射出的弹丸落下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在手心中央。多准的劲,多高的.功夫,一手见神功。
不等众人叫好,大杨又从挎袋里拿出弹丸,这次是两个。他先是脑袋向后一仰,眼望天空,来个“犀牛望月”,一弹射上去。跟着飞速转身,一回头,又来个“回头望月”,一弹又射上去。看得出来,后边一下比前边一下劲大,弹丸飞得更疾更快。跟着,只听天空极高极远之处,传来清脆的“啪”的一声,原来后边的弹丸追上前边的弹丸,击中击碎,众人应声叫好。
这时人群走出一人,黑衣黑裤黑鞋黑脸,一脸恶气,横着身子走上来。这人天津无人不知,绰号“一身皂”。
一身皂二话没说,叫一旁摆茶摊的老汉把一张桌子搬上来,中间放一把青花茶壶。然后他打衣兜里拿出一个玻璃球,稳稳搁在壶嘴上,扭头对大杨说:“你看好了,这把壶是乾隆青花,值一根金条。你把壶嘴上这玻璃球给我打下来,但不能伤了壶嘴。你要是打碎了这把乾隆青花,你赔!你要是没这能耐,给老子趴下磕三个头,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这话句句朝人抡棒子。
这茶壶只是茶摊上的壶,值个屁钱,凭嘛说是乾隆青花。可是这地界一身皂说嘛是嘛。
大杨全没当事。他从挎袋里摸出一个弹丸,对着茶桌后边的人说了一声:“请诸位闪开!”众人应声躲开。大杨一张双臂,一手举着弹弓在前,一手捏着皮兜里的弹丸在后,使劲一扯,中间的牛筋拉出三尺长,嗡嗡出声。他扭身塌腰,这一招应是“霸王倒拔弓”。忽将捏皮兜的双指一松,皮筋翻飞,同时那茶壶上“叭”地巨响,众人以为茶壶碎了,再一看茶壶没事儿,壶嘴也没事儿,只有壶嘴上的玻璃球粉粉碎,地上全是亮闪闪的玻璃碴。
众人全看呆了。一身皂没了神气。
大杨说:“我只五个弹丸。刚才打了三个,现在打了一个,还留一个专打恶人。谁欺负我,谁欺负人,过了头,我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说着,他又把一个弹九捏在皮兜里。
这一下,大杨在天津立了足,有大杨在,素净多了。从此大杨有了一个威风十足的称呼,叫“弹弓杨”。
七年后,庚子事变,天津城北这边叫洋人糟蹋得厉害;天津人不服,拼得很凶。据说一个洋人的军官被杀,左眼一个黑窟窿,呼呼往外冒血,死得挺惨。
这话真假无人知道,反正庚子之后没人再见到过大杨。
(选自《收获》,2020年第1期,有删改)
17.从“弹弓杨”“一身皂”“杨匡汉”中选两个,谈谈你对作品中人物名称的理解。(5分。选“弹弓杨”,满分1分;选“一身皂”,满分2分;选“杨匡汉”,满分3分)
18.弹弓杨说他留一个弹丸专打恶人,而且“给他‘换眼珠’,只换左眼”。这个说法在小说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作用?(3分)
19.联系内容简析,除正面描述弹弓杨的言行,小说还从哪些方面来突出他的“奇”?(4分)
20.中外文学作品中奇人不少。你认为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奇”与弹弓杨的“奇”更接近?结合情节简要阐明理由。(4分)
武松(《水浒传》)、燕赤霞(《聊斋志异》)、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答案:
17、“弹弓杨”:杨是人物的姓,因为善于玩弹弓,百发百中,因此在名字中加上人物的姓氏,人称“弹弓杨”。“一身皂”:“皂”指黑色,符合人物外貌,黑衣黑裤黑脸;寓意人物形象,是不分黑白的地匪流氓。“杨匡汉”:“匡”指匡正,指他这个人正直,能匡扶正义;“汉”符合当时的背景,指中国汉族,与文章结尾暗合。
18、结构上,为下文写洋人左眼被打了一个窟窿埋下伏笔;突出弹弓杨的本领高和富有正义的形象;彰显了文章的主题,邪不胜正。
19、(1)次要人物,通过写“一身皂”对他的刁难而弹弓杨智勇地化解树立了威望,可以看出他的“奇”。(2)通过众人的反应。(3)庚子事变后弹弓杨再也没有出现过。
20、《水浒传》里面的武松是个英勇正义,嫉恶如仇的人,如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聊斋志异》里的燕赤霞会降妖除魔,正义凛然,但是性格迥异。《海底两万里》里面的尼摩船长非常神秘,他反对殖民压迫,富有正义感。弹弓杨也是个一身正义,为民除害的人,我认为尼摩船长与他更接近。
【俗世奇人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俗世奇人课文习题附答案04-11
俗世奇人练习题及答案02-28
《俗世奇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05-05
俗世奇人作文05-02
《俗世奇人》作文12-11
俗世奇人反思02-29
《俗世奇人》的教案07-09
《俗世奇人》阅读心得体会05-04
《俗世奇人》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