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设计了“猜一猜,纸片盖住的小棒可能是几根”的问题,这是一个答案不唯一的内容。设计该题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加深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有些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同时,为学习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做铺垫。这样的问题,学生初次学习,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对问题加以解释。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再交流。接着通过“谁的糖块多,谁的糖块少”的问题,引出数的大小比较。把语言描述和符号表示对应地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体会符号和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数感。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11到20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中,经历将生活经验抽象为的过程。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三、教学重点:
知道11~20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用小棒表示数,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同学们拿出小棒,今天我们还要用到它。
(二)做游戏。
以同桌为单位,做猜小棒有多少根的游戏,小棒的数量在11~20之间,并引导同学们比较猜的数和实际的数谁大谁小?
(三)引导自学。
让同学们看书中的两幅图,交流讨论并质疑答疑。
(四)专项训练。
82页试一试。
(五)综合训练。
练一练1、2.
(六)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