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前置性作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6-6-17编辑:互联网数学教案

承德县一小    段征红

一、设计意图:本课是一年级人教版上册第八单元9加几,大多数学生都已经会用“点数”和“接着数”等方法计算20以内的加法。但是对于“凑十法”未必清楚。为了让学生想到凑十法,我有意在前置性作业中设计了两个习题,作为铺垫,练习1和练习2,

1、填空

 

2、动脑筋想一想。

9+(    )=10   

9+1+3=      9+1+6=   9+1+5=    9+1+4=  9+1+7=

这样学生在做第三个环节的时候,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想到凑十法,但是在解决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的时候,学生会围绕这一问题有多种方法:例如①点数,一根一根数出结果:“1,2,3,…,12,一共有12根”;②接着数,左边有9根,从9起接着数,数出结果:“9、10、11、12、一共有12根”;也会有少数想到③“凑十法”,左边有9根,“拿过1根凑成10,10+2得12”。在第三个环节中我设计你打算怎么算,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但是凑十法毕竟是新知识,大多数同学是很难想到的,所以我安排了第4个环节这种方法你明白吗,其实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提示,学生看了提示定会想到凑十法。学生会按着我的提示完成第四个环节。接着趁热打铁,紧跟就说我明白了:9加(1 )等于10,3能分成( 1 )和(  ),,10加(   )就等于(   ),其实就是对凑十法的一种整理,可能会有少数同学还是理解不了,在下边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和不解,这样即使基础差的同学也会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归纳概括出来,等待明天大家帮你解决。你想到的方法你认为哪个最好呢,就是让学生比较分析。哪一种更快捷方便。经过学生在第四个环节的分析总结,对凑十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我安排了第五个环节9+7=?试着让学生学以致用。最后安排了第6个环节,我会了。如果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或者家长的帮助完成了这六个环节,这节课的重难点也就突破了。

二、实施过程:

(一)、布置前置性学习单:

1、填空

 

10+2=       10+3=        10+4=       10+5=

2、动脑筋想一想。

9+(    )=10   

9+1+3=      9+1+6=   9+1+5=    9+1+4=  9+1+7=

3、

 

    9+3=? 想一想,你打算怎么算呢?

4、这种方法你明白吗?明白你就把算式补充完整,      

我明白了:9加(1 )等于10,3能分成( 1 )和(  ),,10加(   )就等于(   )

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还有什么问题?

5、试试看:

       

6、.我会了。

9+7  9+□+□=□,所以9+7=□

9+4  9+□+□=□,所以9+3=□

9+9

9+2

(二)集体汇报1、2小题。

(三)带着自己的收获和问题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3、4、5题,说说自己的收获和留下的问题。

(四)集体交流,小组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把自己组的收获,和不解,进行交流。同时也让别的组向这个组提出质疑和问题。

(五)教师归纳,课堂小结

(六)练习。

6题,书上习题处理。

三、教学反思: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实我在设计前置性作业的时候基本上也是按传统的9加几设计的,在铺垫时用了以下三个层次:一个数分成1和几,出了几道10加几让学生算一算,在上课的时候顺便问一问为什么算的这么快,因为刚刚学完,学生说的很好。接着又出了几道9加1再加一个数学生回答的也很好,这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由于学生进行前置学习,使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使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我认为这次我设计的前置性作业比较成功。孩子学的比较轻松,我教的也比较轻松。

1、设计了前置性作业,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新知识。

由于设计的这六个环节学生在家已经完成了,按照这些环节一步步进行,上课的时候很顺利。学生在进行第三个环节的时候,我先让小组讨论,把自己的所得和不解先进行一下交流,然后再集体讨论汇报,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3=12”。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这样开放了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当学生说出利用凑十法的时候,我问了一句这种方法还有谁想到了,大多数同学都举起了手,那么没有举手的同学就是没有想到,那么通过别人的讲解你明白了吗。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此时,我没有比较算法的优劣,只是在演示和板书时对其中 “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最后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了用凑十法比较简单,为后面的学习“8.7.6加几”做好了铺垫。而且实践证明了孩子们确实确实学的比较好。

2、 前置性作业使课堂更高效,学生的交流更充分。

以前的课堂很沉闷,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不知道讨论什么,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小组讨论更是没有目的性,干什么的都有,自制力差,但是由于在家完成了这次的前置性作业,上课的时候,我让小组讨论,学生马上就热烈的讨论开了,组长一声令下,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收获和明白的知识,向大家汇报,也有的同学把自己在家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问其他的学生,小组内都是交流的声音,而且争的是面红耳赤,最后让小组汇报的时候,大家都争先恐后,上来汇报的组把自己的所得一一汇报,记得当时有一个同学这样汇报的 ,其中有一个组向他们提出质疑,3不能写在前面,1要写在前面,当时我马上追问了一下,到底谁说的对呢,同学们就开始争论开了,记得有一个孩子是这样说的, “因为9要和1才能凑十所以前面要写1”,我又追问了一下,谁和他的想法一样,当时有一多半的同学都举起了手,当时我送了他们一个大大的粘贴,其实说明在家大部分学生就已经把这节课的重难点突破了,学生在汇报完毕的时候,问了一句,你们对我们的组评价一下吧,其他的组纷纷给与评价,有的说优点,有的说缺点,最后这个组高高兴兴的回去了,因为他们和大家真的是充分的交流了,交流了自己的所得,同时同学们也纠正了他们的错误,所以他们满载而归。我要说这节课的前置性作业使我的课堂高效,也使我的学生交流的更充分。这节课即顺利,又轻松,我轻松,孩子们也轻松。我认为这是它的成功之处。

不足的地方:

1、 前置性作业最后应该设计一个“我发现”。这样让孩子们在家进行一下总结归纳,像有的同学就能归纳出,我发现:9+几就是看见9,想(1)来凑十,

2、 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以后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