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4-21编辑:互联网数学教案

小陶中心小学  冯丽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认知毫米和分米,体验1毫米、1分米有多长,探究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10分米长的吸管1根,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立方体1个,磁带1个,没用过的粉笔1根。

学具准备:

每位学生都有:直尺1把,1分米的吸管1根,10厘米长的物品,1元硬币1个。

同桌合用的有:米尺1把,表格2张,学具袋1个(第一组装7厘米4毫米长的小刀1把,第二组装4厘米5毫米长的橡皮1块,第三组装6厘米4毫米长的数字卡1张,第四组装7厘米5毫米长的彩笔1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动物吗?(喜欢)我们祖国的国宝是什么呀?(熊猫)有一只熊猫的名字叫壮壮,它不仅肯吃饭,而且又爱做运动,长得高高壮壮的。它非常高兴,有一天,它叫爸爸和妈妈一起上医院量身高了。它们的身高分别是多少呢?请看大屏幕。想听它们说什么吗?请听--(熊猫爸爸说:“看来我长得比你们高。”熊猫妈妈说:“你说错了,我长得比你还高呢。”熊猫壮壮说:“不对不对,我才是最高的!”)哎呀!到底谁长得高呢?而熊猫壮壮的身高12后面又该填什么单位呢?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以小朋友喜欢的动物引入新课,自然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而这一情境设置了疑问,目的是让学生产生知识上的冲突,一种新的长单位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把这一疑问留到课尾解决,达到头尾呼应、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边扶边放,探究新知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量一量。

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的眼力,请估一估,再量一量。从而引出10厘米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并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2、建立1分米的表象。

师:1分米有多长呢?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用手变一把1分米长的小手枪)。

师: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或宽或高大约是1分米的呢?

(师出示厘米立方体和磁带,生展示从家里找来的10厘米长的物品。)

3、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师:在尺子上哪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分米呢?

生:0刻度到刻度10,刻度10到刻度20……

师:1分米这么长,2分米有多长(尺子的长)呢?4分米呢?那1米里有几个1分米呢?(同桌合作)

生:同桌找一找。引出1米=10分米。

4、实际测量。

师:我们认识了分米,知道了1分米的长度。请先估计一下课桌的宽,再用米尺测量,把结果填入表格。

设计意图:数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设计在厘米的基础上引出分米,自然实在。先让学生估一估,再通过实际测量,检验估计的准确性。不仅认识了分米这个新的长度单位,还知道了分米和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空间观念。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愿意参与,而且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得到了直尺、米尺的帮助,认识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让我们来估计一下这支粉笔有多长,好吗?

(二)认识毫米

1、感知1毫米。

师:现在请一位学生来测量测量,这支粉笔有多长?

生:7厘米3毫米。

师:也就是说尺子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为了把物体的长度测量得更精确,当物体的长度不够1厘米时,我们就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毫米(板书课题)

师: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米的呢?(师提供光盘,并用手指捏一捏、看一看。)

生:尺子的厚是1毫米,1元硬币的厚是1毫米。(师适时让学生进行测量)

2、厘米与毫米的进率。

①找规律

师:1厘米里有几个1毫米呢?

生:10个。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

②找尺子上的秘密

师:仔细观察尺子上的小格,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第五格的那条线更长。

师:对,这条线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读出物体的长度。

③游戏

师:我说刻度几到刻度几,左边的学生说几厘米,右边的学生说几毫米。如:师:0刻度到刻度2。左边的学生:2厘米。右边的学生:20毫米。

3、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4、用毫米测量。

师:请小朋友拿出学具袋里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并把结果记录下来,看谁的同桌合作又快又好。

设计意图:在认识毫米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估测、测量、讨论、游戏等活动,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认识毫米这一新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尺子上的小格,光盘的操作,对毫米有了一定的认识,再感受几毫米,通过对1元硬的测量,做游戏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让学生体验1毫米和几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认识哪几个长度单位呢? 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笑笑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又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而且学得这么好,她说:“让我来考考你们吧!”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吗?(愿意)出示下列题目,先让学生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再全班交流。

1、笑笑:填一填

门的高约20(    )              橡皮的厚约7(    )

我的身高1(    )35(    )     钢琴的长约14(    )

师:笑笑出的题目小朋友都做对了,淘气说:“让我出两题难点的吧!”出示下列题目,先让学生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再全班交流。

2、淘气:算一算

2米=(    )分米    3厘米=(    )毫米    40分米=(    )米    2米=(    )厘米

师:笑笑和淘气都考不倒我们班的小朋友。智慧老人说:“小朋友们,如果我的问题你们也帮我解决了,那你们就是最棒的!”出示引入课题时的表格和两个问题。

姓   名 身   高

熊猫爸爸 1米

熊猫妈妈 90厘米

熊猫壮壮 12(分米)

1、熊猫壮壮的身高12后面应填上什么单位呢?

2、它们一家谁长得最高,谁长得最矮?

设计意图:这三题练习由浅入深,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扎实地掌握,并能灵活地运用,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这两题练习又通过笑笑、淘气、智慧老人来考学生的形式出现,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规律。

四、课堂总结,质疑问难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五、作业:数学日记

回家观察家中的家具、电器等物品,选择你喜欢的几种,把它们的名称写下来,先估计它们的长度,再测量。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写成数学日记与父母亲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新颖、有趣、可操作性强。毫米、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在不断的估计与测量的过程中建立概念,父母亲的帮助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

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思:

1、重视合作学习,互相促进。教师组织了多次的同桌合作学习。学生通过不断地估计、验证。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达到同学之间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想法更完善,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2、重视估计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课通过学生的活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填一填、算一算、说一说等,使每个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与积极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手、眼、脑协调合作,轻松而扎实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3、符合学生的特点。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短,容易分散的思维特点;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喜欢参加趣味性比赛的心理特点。教师充分利用前20分钟把知识点讲透、讲深,而后设计了学生爱参加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在愉快的、成功的学习体验中学会了数学知识。

4、重视用字母表示长度单位的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人教版的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三年级)而北师大版教材又增加了用字母表示这一新内容,为学生掌握知识造成一大障碍,也就是说难上加难了。因此,为了让学生把长度单位与字母对上号,教师在这方面花了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并尽量做到有趣、记忆深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