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学生计算中粗心的毛病 (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6-7-7编辑:互联网教学文摘

     

如何纠正学生数学计算中粗心的“毛病”

【摘要】

粗心是人们在生活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不仅孩子身上存在这种毛病,在我们这些成年人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只是粗心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

【关键词】:粗心       纠正        计算          学习习惯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算得对,是学好数学的基本要求。你也许还不知道,由于小学四则运算不过关,不仅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的人可能不信,正是因为 20以内的加减法不熟练,有的考生失去了关键的几分,使自己痛失升入大学的机会。由此看来,算得对并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大量材料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计算的正确率反而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这是为什么呢?追本溯源,关键是小学的基础没有打牢,这不能不说是个严重的问题。有人说,影响计算正确率的原因是粗心,不是不会做。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的人粗心,有的人细心呢?我们认为归根结底还是个思维问题、智力问题。粗心的人往往思维不严谨、不全面、不深刻,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较差。如果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就必须从思想上看到自己的不足。

当每次在我们考完试后,总能听到一些同学说,如果我能细心些,肯定比你考的好,也经常会看见这样的情形,家长们打电话给老师,或者家长相互见面后经常会问的一个问题是:孩子粗心怎么办?每当我们翻开孩子的作业本或者试卷,看看出错的地方多半是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题目,如:把符号看混, 把“+”看成“-”;把数字看混,如“5”看成“3”,或数字写颠倒,把69写成96; 忘了写答案,抄错了题,数错了数等甚至漏题没有做。于是做父母的有的苦口婆心对孩子进行矫正,有的大发雷霆对孩子进行训斥,老师们也经常强调,做题一定要细心,而孩子呢却依然故我,毫无改进,这令许多家长们和老师伤透了脑筋。在我这几年的教学中,我总结了学生数学计算中粗心的“毛病”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与注意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从生理层面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0-6岁的早期教育。研究表明,大多数在走路前没有充分爬过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学习中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的协调性差,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动,妨碍了他们从外部世界获取有用的信息,许多感官信息未能传递到大脑,从而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为什么有的孩子把69写成96?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把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对位不齐?为什么有的孩子答案计算正确,抄写时却抄错了?这都与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有关系。每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水平,就容易出现粗心的现象。 

二、知识点掌握不好造成认知不清 

数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学好,基本计算能力没有形成;比如一些孩子对学习新知识不够重视,重点难点浑然不知,西瓜芝麻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知识点的掌握上凌乱无序,方法点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将一个个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说起来懂了,具体却又讲不明白,如果课后不及时巩固复习,学到的零散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因此作业考试中必然出现差错和漏洞。另外,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孩子由于对事物感知能力差,再加上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这些孩子不能清晰准确掌握数学概念法则。如果对待这些差错和漏洞的态度是麻木不仁、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差错就会越来越多,漏洞就会越来越大。这样的知识状况就会对以后新知识的学习造成障碍,结果可想而知。

三、缺乏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做作业只注重数量不讲究质量,平时做作业马虎,作业量不大,但老是念着看电视、玩电脑或是与小朋友去玩而马马虎虎匆忙应付,每次只是把作业做完了,等大人检查的时候却错了一大半,还有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总是先打开电视,然后边看边写作业,或者耳朵上戴着耳机,一边摇头晃脑地唱着歌,一边做习题。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心二用的不良习惯,这样作业出错的概率会大很多,效率也不高,作业半天都做不完。有的学生没把心思放在功课上。比如家长规定她做1小时作业,她会不停地瞄时钟。要是动画片快开始了,就更心不在焉。要是嘱咐她“再做20分钟去玩”,她只是在泡时间,等时间到了,立马不见人,没有一点效率。还有的学生做作业或考试时 ,在做完题后,就认为完成了。就东张西望或做小动作。不会去认真检查,结果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如何纠正孩子粗心的毛病?简单的重复练习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同时迁移到学习中,能够有效的减少上面提到的各种粗心现象

要克服孩子学习粗心的毛病,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抄题必对,先对后算。也就是说,抄题的时候,要先与原题进行核对,然后再进行计算。目的是谨防抄错数或抄错题。

 2、认真审题,思考周全。也就是说,拿过一道题,要仔细看看,认真想想:看看题目的内容和要求,数字的特点;想想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能否简算。尤其对四则混合运算,要做到层层审题。 

3、字迹清楚,书写整齐。也就是说,要把字写清楚,就是在草稿纸上写,也要写得工工整整。特别是小数点、进位点、退位点等都要书写清楚、醒目。算式要排列整齐、合乎规格。目的是谨防因字迹潦草而出现错误。 

4、细心检查,坚持验算。也就是说,做完题后,要细心地检查,看看结果是否合理,然后进行验算。验算绝不能摆样子,走过场。这是避免错误的关键一步。

5、准备一本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做错的题目抄下来,把错误的地方用红笔画出来,然后按正确的方法再做一遍,分析错误原因进行总结。总结应记取的教训,找出防止错误的办法,绝不允许有未加改正的错题。这样坚持下去,粗心的毛病一定能改掉。

其次,强化孩子的责任心 。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用自己的细心去感染孩子,比如把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条,建议孩子学会自己整理东西、收拾房间,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责任感。 通过生活和游戏上的培养,孩子的“认真完成”意识形成了,那么,在学习上也会逐步得以改善。可以想象,如果生活和游戏中毛毛躁躁,单单要求孩子学习上要认真完成,这是比较难的。而按照上面提到的从生活和游戏上抓起,孩子较为重视游戏和生活上的事情,而且,父母制造一个宽松快乐的环境,让孩子感到“认真的力量”,感到“从头至尾的快乐”,体验到“完美的美丽”,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地把毛病改过来。有时候,我们越是强调他的毛病,往往会形成一种暗示,这种暗示告诉他:我就有这个毛病,这个毛病可是很难改的。如此,孩子怎么有信心改掉自己的毛病呢?。责任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可以说如果没有责任心,对什么事情都敷衍塞责,马虎了事,必然做不好。有了责任心以后,才会谨慎从事,细致认真,不敢有半点儿懈怠。要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家长光靠说教不行,还得身体力行,亲自做示范,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我们想想一下,一个懒散的父母会培养出严谨细致、富于责任感的孩子。具体来说,在家里可以给儿童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负责扫地或洗碗或者洗自己的袜子之类,干好了给予鼓励或奖励,干不好家长不能客气,应要求他重来一遍,直至干好为止。总之,就是让他负起责任来。长期坚持下来,持之以恒,孩子的责任心会大大增强。 

    还要培养集中精力的好习惯。在平时做练习做作业之前,首先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要细心,然后把题目认真看几遍,确定看懂了,把题目意思理解对了,有下手的信心了,再下手开始做,一旦下手就要准而精,不要只追求速度.其实往往一些做错的题,不是因为不会做或者马虎,而是因为没把题目咀嚼透彻,脑子里已经形成对题目的错误理解的定型,平时多多练习审视题目,学会理解题目,熟练之后,考试起来看到题目就不会不知道该从哪下手了。当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如果家长把“再做20分钟才能玩”,改为“再做5道题再玩”。学生会把5道题做得有质有量,这下我们找到了纠正这个孩子作业粗心的诀窍:化时为量。这样,孩子的劲儿就来了,从“必须忍耐20分钟”的,转变为“快把练习做完”的积极状态。这种积极状态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我们提完要求,再配合检查(让孩子自己检查出问题),尤其当孩子有所改进时,要及时肯定鼓励(而不是在犯毛病及时批评),让孩子看一下钟表,看看自己一下子做好了,会节省多少时间。并且,在孩子有进步地完成后,给孩子一个自由玩耍的时间,孩子就会感受到一种新习惯的快乐。这样,孩子就容易坚持下去了。还有就是把规定学习时间改为规定学习效果。我不管你用多长时间,只要你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我要求的学习任务(一点要符合实际,不可随意加减),你就去看电视或者玩耍,否则一切免谈。这样做不但可以克服孩子学习中马虎粗心的坏习惯,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养成高效学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且对他以后的做事风格都有很大正面的影响。 

另外,我们要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游戏活动、适当的体育运动或玩乐,在做活动、运动或玩乐中时也要求孩子集中精力,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做到劳逸结合,同时让孩子明白集中精力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 

其实,解决“粗心”,就像在冰上走路一样,小心即可,因为在冰上摔过跤,所以你会记得,除非冰上摔过的那一跤对你没有什么印象!只要用心一点面对“粗心”,“粗心”很快就会从你的视野消失,虽然这

并不能完全保证不出低级的错误,但是可以很好地降低由于“粗心”而产生的错误率,做题质量和学习效率自然就得到提高了。

    当然,解决“粗心”的主要办法是在检查,据科学家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习惯的养成通常需要20天。看了这句话,我想大家一定有信心也有决心来根除孩子的坏习惯,建立好习惯吧!

 

如何纠正学生数学计算中粗心的“毛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