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等等,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有效地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电教媒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个性的小学生,他们的活动容易受兴趣的支配,兴趣可以产生学习动力,激发求知欲,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把学生那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变成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求,并不断地唤起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声、色、图、文等多种媒体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进入一个具有魅力、引人入胜的数学境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利用课件播放了一段“猴王分饼”的动画故事。一天猴王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们吃,先把第一块平均分成4块,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分给猴乙2块;猴丙更贪,它说:“我要3块,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12块,分给猴丙3块。猴丙开心地拿了3块。老师问:猴王这样分公平吗?这时,学生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问题情景之中,兴趣盎然,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抢着回答,学生以极浓的兴趣投入了探索之中。
二、运用信息技术感知知识形成过程,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力培养过程。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特别是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公式及应用题中叙述的情节,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必须借助表象进行想象,体会语言文字描述的内涵与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精心设计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充分运用教具、学具、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地展示图形的变化,使新知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变“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充分发挥多媒体化圆为方,变曲为直和平移、拼图准确、方便的独特功能,多层次地把圆等分成若干等份,然后通过动画演示把分成的若干等份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怎样才能使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呢?诱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每一份越少,拼成的形状就越接近,它们的长(底)宽(高)由曲变直的过程就能充分展示出来。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及时地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运用信息技术引申知识迁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维的过程,数学思维过程也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特别是学生学完新知后,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围绕新知内容展开讨论、大胆质疑,把所学知识引申、深化。这时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信息大的特点,增加课堂密度,缩短反馈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动静中悟出道理,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节课,当这节课已近尾声,学生们普遍比较疲惫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在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汇报后,老师课件演示了几种不同形状的车轮前进时的情形,从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因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车轮做成圆形的,在滚动时,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可以始终保持不变,这样车子在前进时,就会保持平衡,所以车轮要做成圆的。通过多次演示,反复刺激,既加深了对圆的进一步认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巩固与应用,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拓展思路、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设计练习时围绕理解新知、建立认知,变“练知识”为“知识链”,在练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复习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出示三条等长的线段,动画演示:分别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圆。如果长方形的长2米,宽1.4米,这三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哪个图形面积最大?哪个图形面积最小?学生面对这样新颖有趣的题目,积极开动脑筋,通过独立计算,小组讨论,证明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思考的空间,而且沟通了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使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还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清概念,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使具体画面与抽象数学内容紧密联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内在潜能,使学生正确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和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和提供参与机会,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究,主动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