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课程教案
年级: 六 主备者: 蒋天锋 备课时间:2010-9-19
周次 4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4
授课课题 整理与复习(2)
教学基本
内容 第十一册P34。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长方体、正方体的底面积、体积和表面积的联系和区别,恰当的选择相关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有条理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恰当的选择相关的计算方法。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及手段 练习法
学法指导 按照“直接应用--结合示意图练习--自己联系实际练习”的层次逐步提高要求,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P34
一、基本练习。
1.出示书P34T4。
组织学生解答。
2.比较:
(1)问: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2)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以怎样算?不同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归纳:方法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bh)
方法2: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二、应用练习。
1.结合示意图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书P34T5。
读题理解后解答。
(2)出示书P34T6。
学生独立解答后,说说自己每一步是怎样做的。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书P34T7。
问:题目中所求的问题实际是求什么?
三、发展练习。
1.补充:一个长15厘米、宽8厘米、高8厘米的长方体木盒(从里面量),可存放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积木( )块。
2.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思考题。
引导学生从涂色小正方体的位置不同分类有条理思考。
教学环节设计 四、评价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解决长方体、正方体的方法关键是什么?
作业
板书
设计
方法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bh)
方法2: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
数学 课程教案
年级: 六 主备者: 蒋天锋 备课时间:2010-9-19
周次 4 课次(本周第几课时) 5
授课课题 整理与复习(3)
教学基本
内容 第十一册P35。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通过选择橡皮泥和给定长度的小棒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征。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点
及难点 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方法
及手段 操作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 通过选择橡皮泥和给定长度的小棒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程度。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P35
准备若干长为10厘米、8厘米、6厘米、5厘米的小棒和一些橡皮泥球。
收集几个长方体家用电器包装盒长、宽、高的数据。
一、动手操作。
1.出示书P35T8。
(1)出示一个用橡皮泥球和小棒做成的长方体框架。
(2)问:用小棒和橡皮泥球来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时,小棒和橡皮泥球分别用来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什么?
(3)思考:做一个长方体要用几团橡皮泥球和几根小棒?
做一个正方体呢?
2.合理选择材料动手做。
提示:选择的小棒长度有什么要求?说明了什么?(屏幕提示)
3.展示和交流。
理解选择小棒长度的理由。
4.引申:你能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问题?
教学环节设计 二、联系生活。
1.交流自己收集的家电的包装盒的长、宽、高。
2.选择其中一种包装盒。提问:这里面涉及到哪些数学问题呢?
如:(1)计算包装盒的表面积和体积。
(2)制作这个包装盒,你打算准备多大的硬纸?怎样剪裁?
三、评价反思。
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作业
板书
设计
做一个长方体要用几团橡皮泥球和几根小棒?做一个正方体呢?
执行
情况
与课
后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