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市龙川小学教学案认识整十数2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6-5编辑:互联网数学教案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四、总结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①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挂图后,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指着不同横排、竖排、斜排说一说。

在小组里照样子用“魔力框”框一框,交流自己的发现。

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先填一填,再讨论。

                                              执笔:姚美

江都市龙川小学教学案

课题 (7)比较数的大小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重点

难点 1、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2、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四、全课总结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3、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1、“想想做做”第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4、“想想做做”第6题。

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执笔:祁文娟

江都市龙川小学教学案

课题 (8)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形容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

难点 1、理解“多些”、“多得多”的具体含义;能够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的关系。

2、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量间的关系。

课前

准备 教学挂图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综合应用,深化认识

三、全课总结,强化认识 1、情境出示:小猴、小猫在进行折五角星比赛。

师指着图说:“这是小猴折的,它折了34个,这是小猫折的,它折了38个。

2、提问:如果你是裁判,你会怎么说呢?

3、提问:还可以怎样说?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小兔看到小猴、小猫在折五角星比赛,它也赶来了。瞧,小兔折了74个呢!那小兔跟小猴、小猫比,怎样呢?

6、尝试应用

小兔和小熊来到果园里,看到了苹果树和梨树。小熊说:“苹果有5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梨可能有多少个?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打“√”。

7、小结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时,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它们相关的程度。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小猴拿了50,小猫拿了45。他们会怎样说?小狗拿了85,小熊拿了40,他们会怎么说?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2、那我们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进行一次猜数游戏。师先示范,后学生同桌合作进行。

小猫比小猴折的多些。

小猴比小猫折的少些。

小兔比小猴多得多;小猴比小兔少得多

说说想法。

交流想法:说说表格里三个数和已知数的关系。

小组活动,同桌拿数字卡片比一比,说一说。

                                                 执笔:徐花

江都市龙川小学教学案

课题 (9)练习六 课型 练习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

难点 1、整十数加整十数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减法的计算。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二、认识“单数”、“双数”

三、全课总结 1、 第1题。

小黑板出示。

2、第2题。

 引导学生。

3、第5题:

出示题目

帮助学生弄清楚“差不多”的意思。

1、第3题

(1)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依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

(2)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3)师举例让学生辨别是“单数”还是“双数”。

2、第4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特别是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意义。

学生在书上填写。

交流想法。

独立完成。

交流想法。

说一说各自的判断和理由。

                                               执笔:祁文娟

江都市龙川小学教学案

课题 (10)复习 课型 练习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

难点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

准备 小黑板、钟面。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有关口算

二、复习数的组成

三、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四、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0+30    40+3    50+7    7+50

40-30    43-3    57-7    57-50

1、第1题。

2、第2题。

3、第3题:数数填填

出示钟面:钟面上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圈共有多少个小格?

4、第4题。

1、第5、6、7题

2、第8题:游戏规则:在纸上写一个两位数,猜数,可以用太大了,太小了,大得多,小得多等来提示。 先计算,说说对于每一组想法。

在书上填写,再交流。

交流数的方法,数一数,后填空。

先填,再交流想法。

说出判断的依据。

同桌游戏。

                                                 执笔:姚美

江都市龙川小学教学案

课题 (11)我们认识的数 课型 实践 课时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2、初步学会简单的估计,从而发展数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3、与他人交流,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

难点 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课前

准备 课件、每组一袋蚕豆、一袋花生米、一袋黄豆。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活动探究

1、说一说。

(1)你会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

(2)说一说家中每个人的年龄。

(3)请两个学生互猜对方爸爸、妈妈的岁数。

(4)小明家有一个人,今年是64岁,这个人可能是谁?为什么?

2、猜一猜

(1)蚕豆和花生

老师说清楚游戏规则。

(2)黄豆

①先估计一下,如果像刚才那样抓一大把,大约有多少粒黄豆?为什么?并实践验证。

③实物投影出示三种实物各一粒,问:“抓一把蚕豆大约有几粒?一把花生呢?一把黄豆呢?为什么同样抓一大把,有的只有几粒,有的十几粒,而黄豆有60多粒?

(3)根据教师所抓物体的粒数猜物体

①刚才,小朋友抓把花生大约有10粒,如果老师抓一把大约有几粒呢?为什么?如果抓两把呢?

②现在老师又抓了一把东西,数数大约有十粒,担抓的不是花生,你猜猜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4)桔子

①猜一猜这只桔子有几瓣?(个儿较大)②这只桔子又有几瓣?为什么?(个儿较小)

③学生很有可能猜:桔子个儿小瓣数就少,桔子个儿大瓣数就多。教师不给予答案,而是:“课后,小朋友吃桔子的时候留心数一数,说不定你还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到时别忘了告诉老师!”

3、数一数

(1)刚才,咱们一起用“我们认识的数”说一说、猜一猜,小朋友说了这么多,新朋友小猴也忍不住想说几句,听!(课件出示图片资料,如:东方明珠塔高468米,一只青蛙平均每天吃700只害虫……)

(2)确实,我们的身边还藏着很多数。看,(出示教材第45页插图)有的小朋友数校园里的树,有的小朋友数有几级楼梯,还有的小朋友数从篮球场的一头到另一头有几步……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藏着数呢?你准备数什么?

(3)建议:先数一数,然后闭上眼睛想想刚才数的物体大约有多少。例如,像这位小朋友数从篮球场的这一头到那一头走了42步,数好之后,小朋友可以回过头去看看42步大约有多远。请小朋友把数到的、了解到的生活中的数写下来,下次再说给全班小朋友听。

小组交流。

同桌模仿上述两个学生进行互猜活动。

学生活动,讨论:为什么一把花生米比一把蚕豆的粒数多?

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明。

学生在音乐声中小组活动。

                                             执笔:王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