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可能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4-20编辑:互联网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0~74页。

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经历数据整理的全过程,掌握画“正”字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        表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释。

         2. 通过统计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统计观念,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题,导入激趣

      谈话:眨眼间,同学们就快九岁了,体重肯定比上学期又重了一些。想再看看上学期体检时自己的体重吗?

课件出示:2005年深圳市新莲小学三(4)班学生体重记录表(包括学生的姓名与体重的千克数)。学生的体重分别是:30、25、25、35、35、25、22、46、29、49、28、26、21、27、42、25、26、32、25、32、37、23、26、26、26、26、30、26、26、25、29、32、27、27、24、26、23、30、28、27、32、27、26、25、36、23、44、36。

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找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再和其他同学比一比。

导入:如果要知道我们班体重比较重的同学有几位,比较轻的有几位,就要用分段统计的方法整理数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

二、 合作探究,经历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分段整理数据。然后出示下面的统计表:

深圳市新莲小学三(4)班学生2005年体重情况统计表

年    月

体重(千克)

20~23

24~26

27~29

30~39

40~49

人  数

        谈话: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应该选择哪种方法来整理这些数据,并说明选择这一方法的理由。可以和同桌一起商量。

引导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教师先示范,然后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报数,另一人画“正”字整理数据,共同完成统计表。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完成的统计表,并提醒学生注意规范地填写表格(如填写制表时间等)。

提问:刚才同学们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了我们班同学的体重情况,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说一说你的体重在哪一段。

      提问:想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否符合我们这个年龄段儿童的标准体重吗?

出示8~9岁儿童体重标准数据:24~26千克。

提问:根据8~9岁儿童的标准体重,你认为我们班同学体重的整体情况怎么样?由此,你能想到些什么?

再问:你的体重符合标准体重吗?如果和标准体重相差较大,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谈话:加强锻炼就能使自己的体重慢慢达到标准。(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就是四年级女同学1分仰卧起坐的成绩,你们会用刚才的方法整理数据吗?继续两人合作,完成统计。

评价学生完成的统计表。

谈话:同学们也上四年级了,请估计一下自己1分能做几个仰卧起坐?(学生估计)回去做一做,请爸爸妈妈帮助数一数。

三、 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谈话:深圳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早在1997年就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下面是2004年4月30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情况摘要。(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污染指数吗?(先让学生说一说,再播放短片《你知道吗?》详见教材第73~74页)

     提问:仔细观察表中数据,深圳市空气污染指数是多少?属于哪个级别?哪些城市属于轻度污染?

     提问:如果要统计这47个城市空气质量的状况,你认为应按什么标准进行分段统计?可以分几段进行统计?学生回答后,出示统计表,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数据整理。

展示学生的统计结果,并进行评价。

提问:从这些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适时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教育)

     谈话:老师也很关注深圳的空气质量,前几天特地在市环保局的网页上搜集到一些数据,(出示数据:深圳市2006年4月份空气质量日报情况,包括日期、污染指数两个项目。1日到30日的污染指数分别是20、20、77、60、77、98、85、42、72、111、80、60、25、30、66、115、120、90、71、86、73、80、63、37、30、29、40、81、88、85)请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深圳市2006年4月空气质量日报情况统计表

     年    月

     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天数

  讨论:从上面的信息中,你又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