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教学探究 教学反思(西师版)

发布时间:2016-2-12编辑:互联网教学文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俗话说:十个手指不一样齐。我们的教师都有同感:每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久而久之有的同学在学习上就落伍了,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学困生。他们厌恶学习、厌恶教师,甚至与教师对着干,既影响教学成绩的提升又影响班级的管理。学困生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还有学校教师的。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和必须的数学。对学困生的转化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必须要求教师用爱心去呵护,用真心去关爱,用耐心去教育,使其从劣转优。现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对转化学困生的教学策略作粗浅的探究。

一、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1.数学概念理解肤浅。

(1)学困生对教材中出现的各个概念,有的根本不知道;有的虽然能背,但是没有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对它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明确的表达。老师在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念的含义时,他们都是把这个概念背诵出来,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概念的含义。如果遇到要求举例说明时,更是一脸的茫然。

(2)孤立概念。学困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是孤立的、单个的,不能将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起来。

2.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心思不放在学习上,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课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时有发生;只顾玩自己的玩具,对教师的教学以及活动的开展置若罔闻也是累见不鲜;身在曹营心再汉,思想开小差欺骗老师的把戏经常玩弄。

(2)作业质量不高。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正确率低,书写马虎、潦草;遇到难题不动脑筋,抄袭了事,敷衍塞责。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的运用生搬硬套、缺乏灵活性。

  3.缺乏竞争意识,凡事无所谓。在上课、作业和测试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上课发言不积极主动,被老师抽到发言时,来个沉默是金;作业中的对错无关痛痒,等候老师讲评时把答案抄来就行;测试时就临场发挥,我落后我甘愿。

总的来看,学困生学习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没有自信心和学习的奋斗目标。长时间下来,自暴自弃、厌恶学习,就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学习和进步。因此转化学困生就成为我们教学工作者的一门重要工作。

二、教学中时刻关注学困生

教师要作好心理准备。无论是你从一年级开始教的还是在中途接手的班级,从一开始就要关注、研究、转化学困生。

1.注意发现学困生。发现学困生不是难事,只要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就能发现。在课堂教学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听课、发言、活动参与度以及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就可以发现;作业批阅中看看学生的作业书写、对公式的运用以及正确率等也可以发现;从教学检测更能发现学困生。

2.研究分析学困生。一是研究不同的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二是研究分析每个学困生的具体表现。这样才能在转化中做到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困生转化的教学策略

1.矫正“第一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第一次犯错误时希望得到改正的心理愿望是最强烈的,面对第一次接受批评的心理承受力是最小的。作为教师就要仔细地观察,及时地抓住学困生的第一次错误,数学课上不专心听讲、不完成作业以及等等,及时的给予批评教育和合适的处罚,让他下定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达到惩前毖后的作用。在教学西师版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的意义“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乘法,对它的意义理解不深刻,不少同学对 ×7和7× 两个算式的意义区分不开,都写成7个 是多少。我针对同学们这一情况,及时地讲解:一个整数乘以一个分数可以看成是求这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分数乘以一个整数可以看成是求相同几个分数的和是多少。这样一来,学生都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

2.以优扶缺,实施兴趣教学。

(1)以优扶缺,帮助学困生克服不足。

学困生身上也有优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仔细地去发现他们的长处。对他们的优缺点了然于胸,以便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失,利用学生的长处来引导、纠正缺点和不足之处,效果比较明显。

在教学中,发现一个同学的作业正确率很低,但每次轮到他做值日的时候都比较好。经研究分析发现他的错误大多属于计算失误,根据他的这个特点,我便问他:“想想你是怎样把值日工作做好的?”他思索了一会儿说“我在打扫卫生时,注意到教室的每一个地方,特别是不易被人发觉的地方必须打扫干净。”我说:“这样很好,那你在完成练习题的时候也应该这样啊,注意到每一个细节,特别是看看计算有没有问题。”这样利用他的优点来帮扶他的缺点,经过一段时间耐心地帮助,这个学生在完成练习题时正确率提高了许多。

(2)注重兴趣培养,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数学理论教学应形象化、具体化,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科学性和抽象性的学科,教学时应加强数学知识的形象化和直观化,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具体地展现出来,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更能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西师版教材小学六年级下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利用课件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形象生动地演示出来,并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堂课气氛活跃,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兴趣极高。对公式的推导过程清楚明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来的,由此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第二数学教学应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利用学困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作为教学基础,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最好途径。在教学“近似值“时,有一练习题 “一养猪场购买500头猪,计划每个猪栏关猪6头,这个养猪场至少需要多少个猪栏?”在检查时发现有几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计算很认真,结果为83.33个猪栏。下课后我问这几个学生:“你们在那个地方看见0.33个猪栏呢?有没有0.33个猪栏这种说法?”他们听后齐声“喔”,我知道哪里错了。明白了这题的结果应该保留整数,而且要采用“进一法”来取近似值,结果是84个猪栏。这样利用生活知识来转化学困生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重视情感教育,优点扩大化。

对于学困生,最忌讳的是“放弃”和“歧视”。他们自暴自弃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我们教师必须用心去呵护他们,倾注更多的感情去关爱、温暖他们。让学困生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抛弃他们,老师才是他们最真心的、值得信任的朋友。所以在教学中,当学困生有一丁点的进步,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去主动学习。

4.目标分类,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1)向学困生开辟第二课堂。利用课余时间,把学困生组织起来,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开设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有效地进行补缺补差,提高学业成绩,从而提升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长期坚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2)降低作业的难度,提高作业的正确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意识地降低作业的要求,让他们完成一些简易的题目。长期坚持,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也知道自己是可以学好的。

 (3)降低测评的目标。在每一次教学测评之前,向他们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知识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有机会得到较高的测试分数,使其产生学习成就感。借此激励他们,争取向上,达到转化的目的。

5.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习成绩。

(1)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 。

提前预习教学内容。上课前,要求对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做简要的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家长或哥、姐请教,仍然不懂得问题要做好记号,以便在课堂上多留心、带着目的地去学习。 

(2)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

课堂是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的主要场所。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更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消化、理解所学的内容。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探究讨论,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有不懂,及时发问,虚心听取同学的发言。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3)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首先是书写要工整,不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保持作业本的清洁和完整。 

其次是写完作业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最后是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困生,利用以上教学策略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和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均有极大的帮助。古人曰:“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只有时刻关注学困生,坚持不懈努力才能将其转变成优生,学到必需的数学和有用的数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