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6-6-19编辑:互联网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制作统计表.

  教学难点

  制作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测量身高记录单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姓名 身高

(厘米)

钱秀英 130 蔡雅平 141 冯淑慧 138

王  华 140 秦  玲 152 杜小芳 154

李娟娟 131 顾伟芳 137 许  阳 134

张  红 142 牛爱珍 151 朱  丽 144

李静华 145 钱  霞 138 刘竞蔚 145

宋  莉 144 陆  莎 144 杨宁一 139

朱桂芬 140 朱  彦 143 夏  萍 146

王丽琴 142 陆小梅 144 武星云 148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提问:

  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

  2、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应该怎么办?(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二)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

  1、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

  2、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3、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

五年级一班女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1999年3月

身高

(厘米)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合计

人数                  

  教师提问: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

  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

身高(厘米)

  人数

合计   

130~134   

135~139   

140~144   

145~149   

150~154   

  (三)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

  1、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2、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3、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

  4、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教师提问:

  1、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性,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

  2、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学号 成绩

1 优 9 达标 17 优 25 优

2 优☆ 10 达标 18 优☆ 26 优

3 达标 11 良 19 优 27 优

4 良 12 良 20 优 28 待达标

5 优 13 优 21 达标 29 优

6 优 14 优 22 良 30 优☆

7 达标 15 优 23 达标 31 达标

8 优 16 达标 24 良 32 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