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宗贤译文及心得

2022-09-28 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与黄宗贤译文及心得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近一段时间来读书甚是懒惰,客观原因是眼睛开始受不了,因此又不失时机地想起闺蜜曾经的建议开启听书的历程。不过听书也是有遗憾的,我原是习惯在书本上停下来写写画画才尽兴。想到多经历才会多思维同道的理由,于是又按捺下些许不安分让自己慢慢适应。因此,这周格物班学习的《与黄宗贤》我只是读了一天,其余就是在听而又听中算是完成每天的功课了。虽然形式有变化,然而学习领悟实践,却断断不能疏忽的。

  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胜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然见得良知亲切时,其功夫又自不难。缘此数病,良知之所本无,只因良知昏昧蔽塞而后有,若良知一提醒时,即如白日一出,而魍魉自消矣。

  当读到这一段话时,内心感觉是比较复杂的。言语正到快意时,意气正到发扬时,愤怒嗜欲正到盛沸时,其实正如滔滔江水势不可挡,若能做到截然能忍默得,翕然能收敛得,廓然能消化得。这样的情景,现实经历中能够做得到的,其实很少见到。鉴于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的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很多时候我们还会鼓励来访者表达自己的情绪,还原事件本相,帮助来访者修复创伤。每次读或者听到这里时,我都会想:如此境界,是要看穿多少人间疾苦,放下多少爱恨情仇,才会拥有如此淡泊宁静的境地。想起有一天,某人又在睁着大眼说瞎话时,心中不免不平气,穷追不舍两句后,突然刹车了----真相在每个有良知的人心中,口舌之快都是逞一时意气实在无趣。

  《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今人多以言语不能屈服得人为耻,意气不能陵轧[yà]得人为耻,愤怒嗜欲不能直意任情得为耻,殊不知此数病者,皆是蔽塞自己良知之事,正君子之所宜深耻者。今乃反以不能蔽塞自己良知为耻,正是耻非其所当耻,而不知耻其所当耻也。可不大哀乎!

  早年是非常欣赏“知耻而后勇”这句话的,活到如今才明白,所谓的“耻”理解的那时还是太片面了。事事处处不肯不甘屈人之下,甚至意欲任意而为之,这都是良知之心已经被世俗蒙尘太久,所谓的“耻”早就在这样的人心中泯灭了。然而良知之心是人的本性,当来自本心的渴望与现实总是发生冲突时,适者生存的法则会让很多人发生心理的扭曲。这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区都会发生的自然现象,只是有的人会在扭曲中寻找本真的一切千辛万苦而不辞,有的人会再也找不到或者不肯找回头之路了。做咨询这些年来,什么样的神仙都会遇到些。助人心结太重的我开始时难免会被带偏了,后来慢慢知道:求与助的关系其实相辅相成,当一个人在内心还没有种下一个致良知的种子,还没有真正有勇气向上向善,所谓的“助”是发挥不了作用的。若不能及时觉察,甚至还会让助人者自己陷入一段成长的弯路甚至会自毁助人生涯。人各有命,尊重就好。

  诸君皆平日所知厚者,区区之心,爱莫为助,只愿诸君都做个“古之大臣”。古之所谓大臣者,更不称他有甚知谋才略,只是一个“断断无他技,休休如有容”而已。诸君知谋才略,自是超然出于众人之上,所未能自信者,只是未能致得自己良知,未全得“断断休休”体段耳。

  这一段其实阳明先生给我们所有人提了一个学习实践的方向与目标“古之大臣”,所谓古之大臣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负责任有担当心系天下百姓疾苦的历史上的典范,如我们最熟悉的范仲淹;像这样的人,能力谋略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心胸宽广,视天下万物为一体。这一点也值得每一个人深思:无论是做事情还是交朋友,在做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时,我们是重视他们有谋略会手段的短期利益合作呢,还是有一颗真正的包容之心让合作是友情源远流长下去呢?良知自在每个人的心中,答案也在每个人的心中。

  今天下事势,如沉痾[kē]积痿,所望以起死回生者,实有在于诸君子。若自己病痛未能除得,何以能疗得天下之病!此区区一念之诚,所以不能不为诸君一竭尽者也。诸君每相见时,幸默以此意相规切之,须是克去己私,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实康济得天下,挽回三代之治,方是不负如此圣明之君,方能报得如此知遇,不枉了因此一大事来出世一遭也。

  读到这一段时,我深深被震撼了。阳明先生写这篇文章时其实已经进入生命垂危阶段,他一生时时事事在致良知,在影响带动他人致良知,用一颗良知之心挽救天下于危难之间,即使在疾病缠身生命垂危之际,依然忧国忧民对弟子谆谆教导于致良知的大爱之路。想起来,我们在平时还会患得患失,还存有逞强好胜之心,内心还存有把学习阳明心学仅仅作为提升自我修养的途径或手段之一,格局之限目光之短浅可见一斑。

  “若自己病痛未能除得,何以能疗得天下之病!”致良知,是一条只有开始没有结束之路。这与我之前深信不疑的“学习成长永远在路上”是同理的,也许我们是渺小的,做不到去影响带动他人,然而,我们会在阳明心学学习的道路上越来越接近自己那颗良知之心,为人处世遵循良知的规律,以刮骨疗毒的信心与勇气祛除心之本体上的蒙尘与污垢,这本身就是在点燃世界上的一束光。

  突然就想起了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让给自己活成一束灯光,也许它会微弱,也许它会色彩单一,可是你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有人会借着这束光,走出他人生的黑暗”,此刻已是凌晨,以词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

  • 相关推荐

【与黄宗贤译文及心得】相关文章:

《白侯之贤》原文及译文07-27

关于《曹景宗传》原文及译文解析12-15

《何草不黄》诗经鉴赏及译文12-25

《黄生借书说》阅读答案及译文12-17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10-09

《洛中盱江肝江八贤》原文赏析及译文11-07

《马嵬坡·玄宗回马杨妃死》原文及译文鉴赏02-22

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原文译文鉴赏03-07

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译文及鉴赏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