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杏儿香--《香甜的杏儿》教学笔记(湘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7-4-26编辑:互联网
新邵县坪上镇中心小学 蒋淑梅
那天的课堂,我又找到了久违的感觉,做一名语文老师,一门心思扎根课堂,收获简单、纯真的快乐,挺好的。
《香甜的杏儿》一文讲述了强强一家有一颗杏树,结满了香甜的杏儿。收获季节,奶奶把杏儿分给村里馋嘴的小孩,强强不悦。不久村里的孩子给强强家送各种各样的果子,强强不解。其间奶奶充当智者的形象,一句“果子大家吃才香甜”到处要分享才快乐的真谛。文末奶奶却没有把强强的疑惑说穿,一句“你自己想想吧!”留给强强也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文中“黄澄澄”“一篮篮”等叠词的运用,给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提供了极好的范例。
如何让学生在得意和得言之间搭建一座来往的桥梁,或者让两者浑然天成融为一体,在这堂课里,我和孩子们都尝到了点点甜头。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孩子易于理解和参与。课上,孩子们特别活跃。好几处他们精彩的发现和发言更是点燃了我的情绪,激发了我的灵感。特别在叠词的理解运用与课文主题的融合上,我感觉特别的酣畅淋漓。
“同学们,村里的小伙伴送来了各种各样的水果,猜猜都有些什么水果。”
“苹果。”
“梨子。”
“葡萄。”
……
在猜测中充实了孩子们对各种各样这个词语的理解。但还不够。
“看,水果来了”我边说 边出示水果图。
“都送了些什么果子呢?谁能用上我们刚才说到的叠词说一说。”(前面教学“黄澄澄”时认识并拓宽了叠词,现在在句子中运用,充分体现词不离句的原则,符合低年级语文教学规律。)
一双双小手林立。
“有黄澄澄的梨。”
“有红艳艳的苹果。”
“有圆溜溜的葡萄。”
……
“送来的水果可真多呀!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练习说一整段话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有利于学生思维和写话的发展。
几个孩子一口气说了下来。
“你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果子多吗?”我追问道。
“我知道,一篮篮。”
孩子们对词语的表情达意已经很敏锐。我随机出示“一篮”和“一篮篮”,引导比较。
“你能说说一篮和一篮篮有什么不一样吗?”我习惯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对比、发现。
“一篮只有一个篮,一篮篮有两个篮。”这个孩子从字面上比较异同,虽然浅近但也是他自己的发现,不可小觑。我点头默认。
“一篮表示就一篮,一蓝蓝表示很多篮。”慢慢接近问题核心。我表示赞同。
“老师,一篮表示只有一个小朋友送水果,一篮篮表示送水果的人很多很多。”
这真是可贵的发现,能读懂词语背后藏着的人文价值,正是这种可贵的发现点燃了我的激情。我眼前一亮,灵感突发。顺着这条藤,我领着孩子们来到那片丰收、热闹、洋溢着人性美的果园。
“送水果的人可真多,瞧,你送红艳艳的--”
顺着我的手势和言语的激发,又有了上面教学环节的铺垫,孩子们非常默契的跟我对接起来。
“我送一篮红艳艳的苹果。”
“我送一篮黄澄澄的梨。”
“我送一篮篮绿油油的大西瓜。”
……
此起彼伏的童声加上夸张可爱的动作,课堂成了分享果实的盛殿,他们热情洋溢,兴致盎然,亦真亦幻地演绎着回送果子的情景,出乎其外又入乎其内。语言的积累运用,文本所蕴含的“要分享,才快乐”的主题,在这样的情境体验和表达中水乳交融而了无痕迹。
教室里到处弥漫着水果的香甜,酣畅淋漓地体验和表达,将杏儿的芬芳和甘甜,沁入每个人的心田。
这何尝又不是最美妙的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