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上的百合花》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9-3编辑:互联网

  《心田上的百合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清新语言;体味百合形象,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看这个题目,你心里涌起的是什么感受?(生谈)

师:我也有这样一个疑问,那我们共同欣赏百合花开。

二、赏花。

1、自由默读一遍,想想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生朗读)

2、自己首先对自己大声的说一说。

3、交流:谁能说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说)(师评:避免过于全面,或过于简单)

总结:一株百合努力生长,终于开满山谷,赢得世人的尊重;概括要力求言简意丰,不能走向两个极端:过于全面,或过于简单。

4、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文章,用你认为最恰当的词语来说说,通过你的朗读,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百合?(生读,想)

5、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百合?把你想到的词语想到黑板上。(生写)

三、品花。

1、请大家再一次静静的默读文章,圈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这些品质的词语和句子,耐心的读一读这些词和句,在旁边写一写理由。(生赏析)

2、与自己的同桌合作,交换看法。先向同桌读读自己画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理解,最后听听同桌给你的好建议。

3、全班交流,相机引导,由理解促朗读,由朗读促再理解。

教师预设:

(1)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2)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竖立地挺着胸膛。

(3)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我自己又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来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4)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实自己的存在。

4、刚才我们读了,理解了好多百合品质的一些词语和句子,自信、坚强、执着的百合,想必在大家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印象。那我们是否还记得一开始上课时有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百合花很美。但为什么会开在心田上?

(生思考、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师结:刚才在大家的发言中,大家都是从百合的品质这一个角度入手的。

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想问题。百合生存的环境。

7、请大家快速的浏览,找出百合生存的环境。(偏僻遥远)

8、说得好,百合要和偏僻遥远的环境作斗争,他还要经历更为严峻的考验--受到风言风语的打击。百合忍受了那些风言风语的打击呢?快速的找出来。

(生找)

9、四人自由组合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旁白、野草、蜂蝶、百合),如果你觉得声音还足以传达你的感情,还可以尝试着加一个神情、动作!

预设--

第一句--重音:明明、偏偏、真、长瘤了(拖音)。语气:嘲笑、轻视。

语调:长瘤了,要上扬。

(生试读、生依据情景在读)

第二句--讥讽。

第三句--奉劝。

10、大家读的非常精彩。我愿意和大家合作一起来读。

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百合--朗读嘲笑的内容。但是百合却坚定地说--全班齐读“我要开花……”。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朗读“讥讽”的内容。但是百合却执着地说--全班齐读:“我要开花……”

后来呀,蜂蝶鸟雀也来劝百合--第三个同学朗读“劝”的内容。但是百合很坚定、执着、自豪地说--全班再齐读--“我要开花……”

11、大家读的非常的精彩。多少年之后,百合终于得到了人们的欣赏,那里,被人们赞为“百合谷底”。那此时漫山遍野的百合花的心态发生变化了没有?(生说。师问:何以见得?)

12、从第一株百合到满山的百合,无论是生在偏僻遥远的地方,还是在别人的嘲笑讥讽下,还是功成名就的时候,百合都是始终如一,默默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三、悟花。

1、能写出如此美妙的文章,林清玄绝对是“大家”,看看林清玄真人。

(你为什么惊讶?)

百合花是早就开在林清玄的心里的。他是从贫穷的农村走出来的作家,人生有很多转变,对于那些恶意攻击他转变的人,他总是淡然一笑,说:“他们是一面镜子,同时也显露了他们自己。我每天写作从不间断,他们的努力程度都比不上我。这也是我成功的原因。”林清玄就是靠自己的执着从一名年轻记者,成功转型为个性鲜明的作家,作品也得到了“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赞誉。

2、此时此刻,你想对林清玄说点什么?

3、我想说,套用最后一句话,林清玄一直在全心全意默默的开花,用他那美丽的文字来证明他自己的存在。

3、如果我们把第一株百合的教导--送给一个人的话,你愿意送给谁?为什么?

(师生讨论交流)

送格言: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

师:送给大家,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工作、学习,以我们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的存

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