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教学教案设计之二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7-5-26编辑:互联网

  三)教师过渡:作者的父亲只授他瓷艺,却不肯传他配方,直到有一天,父亲交给他一尊残缺的青花瓷瓶,让他寻找青花的碎片,父亲的用意何在?

  (四)请学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展示课件第五屏)

  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1)“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

  ①从“郑重其事”这个词中能感受到什么?

  ②用“郑重其事”说一句话。

  (2)“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

  ①父亲期盼什么?想说什么?为什么最终还是沉默?

  ②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感受送进这句话再读。

  (3)“可是,父亲一脸肃穆……”

  ①父亲为什么一脸肃穆,这时候他心里会怎么想?请学生补白。

  ②指导朗读,体会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

  2.教师小结:父亲如此郑重地交给儿子一尊残缺的青花瓷瓶,究竟是让儿子找寻什么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用“闻名天下、郑重其事”各写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一)请学生用简要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教师过渡:面对父亲的考验,“我”是如何修补这尊残缺的青花的?

  二、深入学习,细读理解

  (一)默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了得到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我是怎样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人物的心情,渗透人物的描写方法。

  通过补白的形式,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而走进人物内心,体会出父亲的良苦用心。

  语文(S)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青花

  (二)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展示课件第六屏)

  (三)自读第二部分。思考:在这三次尝试当中,“我”和“父亲”都有怎样的表现?画出相关语句,并批注出自己的理解,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班内交流画下的句子,教师引导:

  1.请学生交流“修补青花”这部分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1)“我如饥似渴地翻阅……”

  从“如饥似渴、渴望”中能体会出“我”怎样心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句子。

  (2)“终于,有一天……”

  从“终于、竟然、完全吻合”这些词语中能感受到“我”是怎样的心情?并试着读出来。

  (3)“我小心地粘合着青花……”

  父亲对我修补的青花并不满意,“我”此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2.请学生交流“复制青花”这部分内容,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1)“我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

  ①作者为什么连用两个“不是吗”和四个问句?这是为了强调 “我”怎样的心情?

  ②指导朗读句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