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7-9-20编辑:互联网

   《最后一头战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语文(六年级上册23课) 授课班级:601 日期:11.25

实习教师:李江江 指导教师:覃柏洲 实习单位;咸丰湾田民族小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科的生字和生词。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感染,

和教育。

3、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手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描写手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高尚的情怀。

2、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描写手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教学准备:(课件)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将课文每段前面标出序号。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给学生出示有关战象的图片或者观看《还珠格格3》里面有关战象部分的视频,让学生对战象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出示课件)板书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二)、课题解析:

     这是一篇壮志、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述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

(三)、作者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1969年赴西双版纳插队,在云南边疆生活了18年。1972年到当地山区小学当教员。1980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 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创作以动物小说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家大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四)、指导学生学习本文相关的生字和生词:

1、生字和生词:(出示课件)

Kòu     zàng    wáng  chuǎn     jiāo      gé

日 寇  埋 葬   阵 亡   喘 息   香 蕉    皮 革

níng     guì     wǔ      gài  shāng    cāng

凝 重  华 贵   英 武    气 概   伤 感   苍 茫

Bēi    zào     màn            chóng     

石碑   焦躁不安  漫不经心    久别重逢

zāo      zhèn  long     yù  bó

横遭不幸     震耳欲聋     浴血搏杀

2、词语理解:(出示课件)

威风凛凛:声势或气派令人敬畏。

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泣不成声:哭不出声来,形容十分悲痛。泣,小声哭。

唏嘘: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膨胀:由于温度升高或其他原因,物体的长度或体积增加。

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

激越:(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

浴血:形容战斗激烈。

搏杀:搏斗,奋力杀敌。

(五)、指导学生划分段落、理解大意及课文的主题:

1、段落的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有23个自然段,可划分为3个大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象兵在打洛江畔与日寇激战,有80多头大象阵亡。

第二段(3~12自然段):人们救了嘎羧并饲养它,直到它与村民告别。

第三段(13~23自然段):嘎羧辞世前到战场缅怀往事,凭吊战场后悄然辞世。

2、指导学生给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出示课件)

2、本文主题:

课文记述了战象嘎羧的一生,特别是辞世前的行为,赞扬了嘎羧知恩图报,对村民恋恋不舍的情怀,而它缅怀往事,凭吊战场的举动,更让人对它的忠诚、善良而萧然起敬。

六、课时小结;

1、给同学提出思考,下课后找出文中描写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2、布置课后作业,把文中所学到的生字在作业本上每个写一遍。

七、板书设计:

                  寻找象鞍

                  深情告别

 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忠诚

                     伫立江畔

                  自掘坟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