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7-10-4编辑:互联网

  夏雅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读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生接:我最好的老师)强调“最好”,再读课题

2、概括主要内容:打开书114页,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向我讲述了一件什么特别的事儿?

交流,能说说这件事儿特别在哪里?

面对这样一件特别的事情,面对这样一个特别的老师,人们做何评论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朋友的一段话--

出示:“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方法介绍给一个朋友。他听后吓坏了,说:“他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指名朗读

(1)仔细看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2)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糊弄)糊弄就是--(欺骗 蒙骗)看来朋友对怀特森持强烈地反对意见。在作者眼中,怀特森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

二、探究老师的个性

1、看看课文第1小节,找出作者评价怀特森先生的一个句子。

(1)指名朗读。出示:“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说说作者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2)结合板书小结:他的个性表现在教学方法--生接:独特 他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是--生接:出人意料

(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位特别的老师。

(4)那么课堂上发生的哪些事情让作者出乎意料,也是你所没想到的?默读课文1--5小节,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并写下你的感受,一会儿我们交流。

相机理解如下句子:

*“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1)谈感受。什么叫“目瞪口呆”?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有过“目瞪口呆”的感受?读出作者的那份惊诧。

(2)还有哪些字眼让你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了?(竟然)

(3)作者为什么“目瞪口呆”?“目瞪口呆”的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读出全班同学的那份惊愕来。

(4)一个人得零分很正常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内,可全班同学都得零分,叫人怎么想也想不到,用一个词那就叫--(出人意料)

(5)所以说,(读)“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考试的结果只是一个出乎意料的地方,还有什么地方让你出乎意料?

*“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因此,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全是错误的信息。”

(1)最初老师的这种解释“我们”能接受吗?从哪看出来的?

(2)假如你是怀特森的学生,你现在怒火中烧,你回到家中,你会怎样向你的妈妈去学这一番话?那就读出来。

(3)我们愤愤不平,可怀特森却依然我行我素,振振有词,这就叫--(很有个性,个性十足),难怪我们会说“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与其说考试的结果让人出乎意料,还不如说怀特森的解释更出乎意料。还有哪些地方让人出乎意料?

*“为此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1)据老师了解,西方国家升中学是不考试的。凭的就是这张成绩单。孩子们有时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你认为,老师该不该把零分写进我们的成绩报告单。

(2)我们的出乎意料,却在老师的意料之中,他希望我们记住的是什么呀?(指读后半句)

(3)原来如此,就为了这么一句。(齐读后半句)整整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全班同学以零分的惨痛代价就换来这样一句话到底值吗?(不值。)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呀?(教训)这个教训让学生刻骨铭心,这也正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吃一堑,长一智。这就是他的个性所在,这就是他的魅丽所在。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读--)“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三、探究“最好”

同学们,书读到这里,我们读出了一个个性十足的老师,与其说他个性十足,不如说他用心良苦。他如此用心,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读读课文最后三个小节,划出有关句子,随时记录你的感受,一会交流。

1、“冒险”--你会在这样冒险的课堂上睡大觉吗?

2、“挑战”--是呀,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搭设了平等对话的平台,使学生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这便是一种挑战。

3、“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不正培养了我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既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

5、“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1)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有两个“不要迷信”)说说你看法。

我们要尊重书本,但不要迷信书本;我们要尊重权威,但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读--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2)古往今来,正是人们一个个对书本的打破,对权威的推翻,才有了这个社会的不断进步。课件呈现,解说:

哥白尼坚持自己的“日心说”,之后的布鲁诺更是因此作出了被烈火烧死的伟大牺牲。伽利略的落球实验已是家喻户晓,他揭示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从相同的高度下落会同时落地的事实,但他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的精神更值得人尊敬。

(3)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学会质疑,不要人云亦云。出示名人名言:读

这些古圣先贤的话还有很多,一言以之那就是--“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4)同学们,这就是老师教给我们的全部,这就是老师的良苦用心。于是,当我的朋友这样评价我的老师时,出示:

“他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不,你的看法错了。”

是呀,在作者眼中,怀特森就是他--最好的老师(指着课题)

(5)让我们记住这位最好的老师,让我们记住这位老师给我们的人生启示。齐读

--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为什么?

2、(机动)选择下面的一个题目写一段话。

《我看怀特森老师》 《由〈我最好的老师〉所想到的》

《假如我是怀特森先生的学生》 《怎样看待书本和权威》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作为县学科带头人这学期要为市领雁工程的老师上一节示范课。接到这个任务,我很是担心,我该上什么课呢?如果选精读课文,一节课不能展示完整性,思量再三,最后决定执教一篇略读课文。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到五、六年级,精读、略读各占50%,那么,略读课文怎么教?听过一些课,发现很多教师把略读课上成了精读课。如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体现略读教学特点,一直是我们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老师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点,单元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前都有“导读”,这既是学生的阅读提示,也是教学的依据。教师课前要细细研读,这样才能做到该“精”的精,该“略”的略。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学期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怀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以及他教育学生人生哲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的事件。这个单元是围绕“科学精神”这一主题编排的,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有两个:一是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本课要体会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的重要性);二是学习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研读教材后,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感悟“特别”。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本课的设计通过“初读走近--精读走进--感言赞语”等环节,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读书、理解、感悟、表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广阔的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课改理念。本节课围绕学生的关注点“课文写了一件什么特别的事情呢?”、“怀特森老师很特别,那么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他的‘特别’呢?”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走近课文的主人公,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人物心理,想象课堂场景,换位思考表达。通过教师的指导、点拨、燃情,学生读得有广度、深度,恰当地表达了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课堂灵动,气氛活跃。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似乎也走进了怀特森的教学风格。

二、以“情”为线,礼赞“特别”。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洋溢着人文的色彩,充满着生命的灵动,负载着陶冶情操、教书育人的使命。在教学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作者对老师的评价“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思考:那么课堂上发生的哪些事情让作者出乎意料,也是你所没想到的呢?

学生面对这个思考空间很大的问题,都能自发地去细读文本,感悟文本。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答案很快从孩子们的心底里说出来了:

“‘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我得的是零分!……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这样的考试结果让我们出乎意料。”

“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因此,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全是错误的信息……’课堂上老师的胡编乱造更让我们出乎意料。”

“‘为此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老师最后的做法让我们出乎意料。”

这节课上,我抓住了一个“出乎意料”,引导学生进行细读文本,感受其教学方法独特,更领会其背后的良苦用心。教学过程主线突出,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讨论这个问题,深入钻研课文,朗读、理解、感悟得到了有机的整合。怀特森老师的鲜明个性也在学生心中越来越清晰,并由此升腾起对老师的敬佩之情。整个教学过程,师生以“敞开”、“接纳”、“倾听”和“分享”的态度,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构建起了一种对话型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生活,彰显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份份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

三、以“导”为主,生发“特别”。

法国十七世纪杰出的数学家、哲学家和科学方法论者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这也和课文中怀特森老师的做法是一致的。教学时,入手一篇,着眼于多篇。借助某篇教材为例子,让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带动同类教材学习。堂上发现学生学得比较好,就让他谈谈是怎样学习的。多问学生:你为什么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用什么办法解决的?你为什么能够这样理解词句?你对文章中心思想这样理解的根据是什么?这样教师及时发现好的学习方法,给予表扬鼓励,就会使学生更重视学习方法的改进。另外,还要让学生介绍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互相得到启发。

如,在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后让概括得很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概括的,这样其他学生也明白了写人记事的文章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就行了。还有在解释“目瞪口呆”这个词语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出来的,学生说是逐字逐字解释的,我马上肯定这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问学生还有哪些方法理解词语,学生说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等。

课后,虽然老师们也给予我真诚的肯定和鼓励,但认真反思之后,还是觉得有些地方没处理好:

1、学生的回答局限于书本,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更深层次的感悟。

2、第6自然段,学生如何上科学课是教材的空白点,能否有所运作,让学生对“貌似正确”、“充满刺激”等词有更深入的理解。

如何让略读教学成为学生语文能力的“习得所”,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将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不懈的追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