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2023-09-11 18:13:35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为有力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水平,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活动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精选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1

  为了贯彻落实《健康广西行动实施方案》《健康广西行动(2020-2030年)》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健康广西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1-2030年)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深入推进我市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全市校园和广大师生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把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养成良好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开展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加快推进全市中小学健康相关工作具体实施,引导中小学师生牢固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让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成为全体师生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确保行动任务落地见效。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学校相关健康指标的水平。

  (二)具体目标任务。全市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率达到100%;学生每天阳光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中小学校比例达到100%;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达到70%以上;按要求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中小学校比例达到90%以上;2030年前中小学校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50%;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幅度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三、主要任务

  (一)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小学阶段每周4学时,初中、高中每周3学时体育课的基础上,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将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全面贯彻《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落实健康教育课时和内容。在学生中普及健康、卫生、食品安全、近视防控、科学营养、心理健康等知识,树立正确健康观,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增强学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二)积极开展校园阳光体育,鼓励多种形式的体育与健康活动

  1.积极开展校园阳光体育。严格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定,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确保中小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全面推进运动技能、艺术特长、技术操作达标工作,完善优化校园各种阳光体育联赛竞赛体系。

  2.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优势和作用。动员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和其他校外教育机构把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职能,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促使全社会形成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加强卫生健康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中小学校卫生教师队伍建设,配齐专职或兼职校医、卫生保健人员、心理教师队伍

  1.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等文件要求,寄宿制学校或学生数600人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生数600人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按要求配足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2.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的要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至少应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专兼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经过岗前培训,具备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定期接受一定数量的专业培训。

  (四)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

  1.落实学生减负工作。严格按课程标准和进度要求教学,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集体补课,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公民同招”政策。深化课程改革和6考试评价改革,科学控制考试难度。

  2.夯实近视防控基础工作。把学校教学环境建设纳入标准化学校建设体系,严格执行《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2010)》,保障儿童青少年生活学习条件。严格按照《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3976-2014)》以及床铺、卫生洁具、教学器材等配备标准,严格规范儿童青少年的教材、教辅、考试试卷、作业本等的字体、纸张,使之有利于保护视力。按照“红色 教育、生态教育、乡土教育”为特征的文明校园创建要求,精心设计校园文化主题色,美化校园重要场所,打造绿色校园。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培育一批近视防控示范区和示范学校。开展在校学生近视调查,建立健全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电子档案,一人一档,纳入学生健康成长智控管理系统。教育引导学生课间“离座”参加室外活动,缓和持续高强度用眼带来的视觉疲劳。创建一批研学实践基地(营地),丰富研学实践课程,引导儿童青少年走出校门、走进自然、走向社会。

  3.落实家长近视防控责任。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注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体育锻炼、饮食卫生、视力保护和卫生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家长落实家庭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文明习惯和不良读写姿势,教育孩子保持“一尺、一拳、一寸”要求,配合学校减轻孩子课内外作业负担,参加亲子体育锻炼,有意识地控制使用电子产品,保障孩子基本睡眠时7间。鼓励家长安排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逐步建立家庭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4.落实近视防控目标责任。继续执行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 控工作责任书签订和年度评价制度。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试点工作,力争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幅度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五)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1.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学生体质健 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建立健全包括学校测试上报、部门逐级审查、随机抽查复核、信息反馈公示、评价结果应用等相关制度和管理 措施在内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体系。

  2.实施学生体测结果向社会公布制度,市内高中一年级新生体测结果按生源县(市、区)和生源高中进行排序,向社会公布。义务教育学段由县(市、区)教育局根据体测结果进行排序,向社会公布。

  3.探索将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应用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途径方法,县(市、区)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预警系统,要制定干预性措施和实施方案。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入推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年度工作重点、行动推进情况,细化工作举措,做到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宣传、教育、卫生健康、体育、财政、人力社保、医疗保障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加大对本领域工作的推进力度,推动各领域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统筹协调。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建立相应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推进行动的合力。各有关部门按工作职能、分领域加强推进,定期跟踪督办,加快项目落地见效。

  (三)落实工作保障。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加强政策支持,出台支持行动开展的制度、标准和政策,探索中小学健康促进的新举措和新方法。要积极争取财政加大支持力度,探索采取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提高工作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四)加强宣传引导。发挥主流媒体宣传引导作用,举办高规格、多形式的交流活动,增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影响力,吸引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凝聚共建合力。

  (五)强化督查考核。进一步发挥“健康贵港”考核有效手段,推动各项任务有序落实。我局将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及明察暗访,对各地开展中小学健康行动情况进行通报,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

  为推进健康江西行动,根据《健康江西行动实施方案(2019—2030年)》(健康江西委发〔2019〕1号),大力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2年,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和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达到100%;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校眼保健操普及率达到100%;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分别达到70%及以上;未配齐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校应由当地政府统一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片制度,实现中小学校全覆盖;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分别达到80%以上;把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纳入对学校绩效考核,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健康知识进行考试考查,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二、主要任务

  (一)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严格落实《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完善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制度保障等,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分阶段确定健康教育内容并纳入评价范围,做到教学计划、教学材料、课时、师资“四到位”,逐步覆盖所有学生。制定健康学校标准,开展健康学校建设。开展“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结合“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全国爱眼日”、“世界艾滋病日”等时机,邀请医疗专家进校园,为师生开展健康知识科普讲座、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册等,科学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学生体质提升行动。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着力改善师资、场地、设施、运动风险防范等办学条件,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体育活动时间,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确保中小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持续推进篮球、排球、网球等学校体育项目,通过学校体育改革,让青少年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各类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冬(夏)令营、训练营和体育赛事等,吸引儿童青少年广泛参加体育运动。严格落实每年一次的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健康体检档案。做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时报送相关数据。(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团省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健康教师培养行动。开展全省学校卫生工作体系和能力建设调查,全面了解学校卫生工作体系现状,为我省加强体育、健康教师、校医、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加强健康教育教师、校医、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配备、培训和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积极提升健康教育师资能力。学校通过聘任疾控部门、医疗机构专家担任“卫生副校长”“健康副校长”等形式,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片联系中小学校制度。(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人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健康环境整治行动。积极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和校园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及时整治卫生死角,保持校园干净卫生、整洁有序,不断纠正不文明陋习,养成人人动手、人人参与清理的良好习惯,打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和谐美丽校园,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工作环境和健康环境。(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住建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学生视力保护行动。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加强全省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网络、数据收集与信息化建设。成立近视防控机构,组织医疗专家赴学校开展防控知识宣讲,遴选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学校,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改善视觉环境,开展视力筛查和建立视力档案,开展综合近视防控综合评议考核。组建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专家队伍,科学指导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按照采光和照明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学校、托幼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教室(教学场所)以“双随机”方式进行抽检、记录并公布。坚决治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每年对校外培训机构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配备、电子屏幕产品等达标情况开展全覆盖专项检查。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鼓励研发传播集知识性、教育性、原创性、技能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优秀网络游戏作品,探索符合省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省教育厅牵头,省卫生健康委、省体育局、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学生营养改善行动。开展在校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重点监测学生的体格发育、生理代谢、超重肥胖分布状况,并调查学生营养与健康知识、膳食行为、身体活动等相关行为。进一步抓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提升农材学生营养水平。依据《江西省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办法》的要求,健全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严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配送、供餐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全面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师生在校用餐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加强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结合工作实际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校医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配备比例等考核指标作为重要导向,研究具体政策措施,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逐项抓好任务落实。(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宣传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新媒体传播、文艺作品创作等,以有效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的良好氛围。(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广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经费投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具体要求,做好资金保障工作,积极改善教学设施,抓好医务室(卫生室、校医院、保健室等)建设,落实学生体检和校医、心理健康工作人员配备等,确实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完善监测评估干预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各项数据采集平台,追踪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完善提供依据。通过委托第三方等方式对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价,对工作效果良好的经验及时进行推广。(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3

  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加强中小学生健康促进,增强青少年体质,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2019年调查结果显示,全县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38.7%,随着年级的增长,近视率高低依次为高中76.7%、初中47.2%、小学27.6%、幼儿园16.3%;女生(54.41%)高于男生。学校配备的专职医务及保健人员严重不足。为认真贯彻落实《“健康宁夏2030”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健康同心建设,根据《健康宁夏行动(2019—2030年)》和《健康同心行动实施方案》(同政办发[2020]30号),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19-2030年)》。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针对全县中小学生存在的健康问题,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健康观,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中小学生健康水平。

  二、行动策略

  坚持健康教育先行。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中小学生健康的前提,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中小学生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健康素养人人有。

  坚持人人参与行动。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激发中小学生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热情,养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实现健康生活少生病。

  坚持全社会协同推进。强化跨部门协作,鼓励和引导单位、社区、家庭、中小学生个人行动起来,对中小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形成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广泛参与、个人自主自律的良好局面,持续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

  三、行动目标

  到2022年和2030年,全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和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达到100%;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校眼保健操普及率达到100%;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分别达到70%及以上和90%及以上;未配齐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校应由乡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逐步予以解决,实现中小学校全覆盖;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分别达到80%和90%;将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纳入对学校绩效考核,与学校负责人奖惩挂钩,将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

  提倡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外接触自然光时间1小时以上;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9、8个小时;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学校鼓励引导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良好及以上水平。

  个人:

  1、科学运动。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减少久坐和视屏(观看电视,使用电脑、手机等)时间。课间休息,要离开座位适量活动。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

  2、注意用眼卫生。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用眼习惯。保持正确读写姿势。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胸部离桌子一拳,书本离眼一尺,保持读写坐姿端正。读写要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白天学习时,充分利用自然光线照明,避免光线直射在桌面上。晚上学习时,同时打开台灯和房间大灯。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自觉减少电子屏幕产品使用。避免不良用眼行为,不在走路、吃饭、躺卧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下看书或使用电子屏幕产品。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

  3、保持健康体重。学会选择食物和合理搭配食物的生活技能。每天吃早餐,合理选择零食,在两餐之间可选择适量水果、坚果或酸奶等食物作为零食。足量饮水,首选白开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自我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及早发现、科学判断是否出现超重、肥胖等健康问题。

  4、了解传染病防控知识,增强体质,预防传染病,特别是预防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勤洗手。公共场所配戴口罩。

  5、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促进心理健康。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了解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掌握调控情绪的基本方法。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学会积极暗示,适当宣泄,可以通过深呼吸或找朋友倾诉、写日记、画画、踢球等方式,将心中郁积的不良情绪如痛苦、委屈、愤怒等发泄出去,可向父母、老师、朋友等寻求帮助,还可主动接受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治疗等)。

  6、合理、安全使用网络,增强对互联网信息的辨别力,主动控制上网时间,抵制网络成瘾。

  7、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科学用耳、注意保护听力。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每次刷牙不少于2分钟。发生龋齿及时提醒家长陪同就医。不吸烟,拒吸二手烟,帮助家长戒烟。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掌握伤害防范的知识与技能,预防交通伤害、校园暴力伤害、溺水等。远离不安全性行为。不以任何理由尝试毒品。

  家庭:

  1、通过亲子读书、参与讲座等多种方式给予孩子健康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形成良好健康行为,合理饮食,规律作息,每天锻炼。

  2、注重教养方式方法,既不溺爱孩子,也不粗暴对待孩子。做孩子的倾听者,帮助孩子正确面对问题、处理问题,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3、保障孩子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8个小时,减少孩子近距离用眼和看电子屏幕时间。

  4、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确保孩子每天在校外接触自然光的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鼓励支持孩子参加校外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作业,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5、建议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屏幕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屏幕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屏幕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建议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屏幕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6、切实减轻孩子家庭和校外学业负担,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建议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

  7、保障营养质量。鼓励孩子不挑食、不偏食,根据孩子身体发育情况均衡膳食,避免高糖、高盐、高油等食品的摄入。

  8、随时关注孩子健康状况,发现孩子出现疾病早期征象时,及时咨询专业人员或带其到医疗机构检查。

  学校:

  1、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2、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坚决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

  3、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为学生提供符合健康要求的学习环境。加快消除“大班额”现象。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4、中小学校要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要了解其视力情况。

  5、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

  6、根据学校教育的不同阶段,设置相应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教授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防控、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知识,提高学生健康素养,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和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培训培养健康教育教师,开发和拓展健康教育课程资源。

  7、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屏幕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8、加强保健室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设备。加强中小学校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学校入学体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记制度,减少学校流行性感冒、结核病等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发生。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提醒身体健康状况有问题的学生到医疗机构检查。加强对学生营养管理和营养指导,开展针对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中小学校食堂禁止提供高糖食品,校园内限制销售含糖饮料并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习惯。

  9、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关心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

  政府:

  1、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进一步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发展制度和体系。按照健康学校标准,开展健康学校建设。深化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革,中小学普遍开设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分阶段确定健康教育内容并纳入评价范围,做到教学计划、教学材料、课时、师资“四到位”,逐步覆盖所有学生。(县教育局牵头,卫健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现有中小学卫生保健室建设,按照标准和要求强化人员和设备配备。保障师生在校用餐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加强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坚决治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每年对校外培训机构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配备、电子屏幕产品等达标情况开展全覆盖专项检查。(县教育局牵头,市监局、卫健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网络、数据收集与信息化建设。组建全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专家队伍,科学指导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按照采光和照明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学校、托幼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教室(教学场所)以“双随机”方式进行抽检、记录并公布。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片联系中小学校制度。(县卫健局牵头,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各类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冬(夏)令营、训练营和体育赛事等,吸引儿童青少年广泛参加体育运动。(县发改局、教育局、文广局、团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5、实施网络游戏调控措施,探索建立符合县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使用时间。(县网信办、工信商务局、广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把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教育局和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与学校负责人奖惩挂钩。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将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县教育局牵头,卫健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健康同心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的组织实施,统筹政府、社会、个人参与健康知识科普行动,指导中小学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研究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并协调落实。进一步完善县健康同心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行动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及时提出行动调整建议,并完善相关指南和技术规范。各单位要将落实本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二)强化部门协作。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按照职责各负其责,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行动实效。

  (三)开展监测评估。行动监测评估工作由领导小组统筹领导,牵头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每年形成行动实施进展专题报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完善考核评价。将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情况作为健康同心建设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各有关部门的落实责任,每年开展一次专项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突出的予以奖励。对进度滞后、工作不力单位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各相关责任部门每年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展。

  (五)加强宣传引导。以有效方式引导中小学生了解和掌握健康理念,推动个人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正面宣传、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的普遍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4

  为推进健康余干行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及省委、省政府《“健康江西 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健康江西行动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健康上饶行动的实施方案》,保障健康余干行动有效实施,全面完成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专项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 60%及以上;全县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20年基础上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和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开齐开足上好体育美育课及健康教育课;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机构

  县教体局成立了由体卫艺股、教育股、社管股等相关股室组成的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工作小组,大力推进中小学健康促进工作。各校健全领导机构,完善组织网络,要求有分管领导负责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开学初召开健康促进行动领导小组会议,制定方案,研究健康教育工作,明确分工并实行定期检查。

  2.压实责任

  充分认识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工作日程,压实工作责任,落实具体责任人,形成推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的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健康余干行动工作顺利完成。

  (二)动员广泛参与

  1.开展宣传

  要求全县中小学校结合工作实际,利用健康教育课、黑板报、宣传栏、电子屏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加强家校联动,通过家长会、微信平台、家长告知书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提升家长对学生健康关注程度。

  2022年计划开展系列健康宣传教育活动:3月份结核病防治日开展宣传活动;3月和9月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月活动;5月31日开展无烟日宣传教育行动;6月和12月开展艾滋病防控宣传教育活动;9月份开展爱牙日口腔健康宣传活动;1-12月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活动。

  2.举办活动

  持续开展全县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系列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组织开展全县中小学生校园足球(7月份)、田径运动会(11月份)、跳绳(12月份)等体育比赛。

  (三)健全支撑体系

  1.课程体系建设

  (1)深化学校体育美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全面部署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开展中小学体育美育“晒课表”活动,开齐开足上好体育美育课,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 2课时体育活动时同。开展中小学“大课间展示”活动,确保中小学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户外活动,保障学生课间到教室外活动,实施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

  (2)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学科教育体系,落实健康教育课每周不少于0.5课时。每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及学生视力筛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视力档案。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减轻课外学习负担,改善学校视觉环境,规范开展每天上、下午各1次眼保健操。

  (3)强化营养健康管理,普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相关科普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学生营养健康素养提升,保障师生在校用餐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

  2.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场地设施。

  (2)加快体育、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现有中小学卫生室建设,按照标准和要求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全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专家队伍,科学指导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工作。

  (3)加大“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建设力度,确保全面完成学校“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

  20xx年计划开展活动:

  (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4月中旬,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公办学校每校选派1位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4月下旬—5月下旬,开展全员线上培训,共1个月;4月下旬—5月下旬开展骨干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对全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把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纳入县级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范畴;启动实施全县第二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选工作。

  (2)10月份开展全县校医及保健教师培训。

  (3)11月份开展全县健康促进学校评选活动。

  (4)为切实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今年我县继续联合近视防控基地推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对全县学生开展视力筛查,建立档案。

  (5)全面提升学校“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

  2.健康环境建设

  持续开展全县健康学校建设活动及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推进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和校园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工作,及时整治卫生死角,保持校园干净卫生、整洁有序,不断纠正不文明陋习,提高全体师生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工作环境和健康环境。

  (四)强化监督考核

  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把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各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与学校负责人奖惩挂钩。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联合相关部门对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配备、电子屏幕产品、食堂卫生等进行抽检、记录并公布。将每年调查结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系统。

  20xx年将持续开展对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食品安全的督查,春、秋两季联合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专项督查,12月份将进行全县各级学校“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考核及对各学校近视防控工作进行全面评价考核。为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按工作计划于9-12月份开展全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5

  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对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广西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发〔20xx〕43号)要求,深入推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目标

  (一)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到2022年,全区中小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50%以上,到2030年达到60%以上。

  (二)全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2030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三)自2022年起,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达100%,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四)中小学校眼保健操普及率达到100%。

  (五)到2022年,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达到70%以上,2030年达到90%以上。

  (六)到2022年,全区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达到80%,2030年达到90%。

  二、主要任务

  (一)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实施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补齐体育师资、场馆、器材短板。改进体育中考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方法,推进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完善体育课余训练制度和竞赛体系,中小学校每年至少举办2次校级运动会或体育节,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

  (二)全面加强体育锻炼。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在落实小学阶段每周4学时、初中、高中每周3学时体育课的基础上,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严格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确保每天不少于30分钟活动时间,做到学生全员参与。实施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引导学生每天校外锻炼1个小时。

  (三)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校严格按要求组织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按时如实上报测试数据,并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强化学校健康教育。落实健康教育课时要求,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分阶段确定健康教育内容,积极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和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培训健康教育教师,开发和拓展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自治区级学校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和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市县组织本地区学校专兼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健康教育教师(保健教师)进行轮训,提升学校健康教育教学水平。

  (五)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深入开展近视防控知识宣教,营造全社会近视防控工作合力。加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建立干预体系,推进医教协同。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监测筛查及评估,完善学生视力电子健康档案。推进国家、自治区级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试点县(市、区)及近视防控特色学校建设,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

  (六)加强学校卫生监管。加强中小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学校入学体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及登记制度,减少学校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结核病等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发生。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提醒身体健康状况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到医疗机构检查。学校食堂、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禁止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的食品和酒精饮料。

  (七)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推进中小学校卫生室(医务室、保健室)建设,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设施设备。难以增加校医编制的,积极探索通过购买服务、聘请退休医务人员、兼职卫生健康副校长等方式解决校医短缺现状。加大专兼职保健教师补充和培训力度,确保600人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至少有1名专兼职保健教师。

  (八)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按比例配备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每年举办全区中小学“5·25”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节活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专题宣传教育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文化节主题活动。

  (九)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和无烟学校创建。持续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学校卫生条件,提升学生的卫生健康素养,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和无烟学校创建,倡导健康校园生活,营造健康校园环境。

  (十)完善家校协作工作机制。不断推动家校互动、家校协同教育,促进家庭和学校从不同的空间和角度共同教育孩子,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形成良好健康行为。倡导学生开展健康自我管理,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保证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主动学习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掌握伤害防范的知识与技能。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是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健康广西行动的重要措施。健康广西行动推进委员会专门成立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工作组,负责行动的具体实施和监测工作。各地各校要充分认识开展中小学校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性,结合本地(校)实际,研究具体措施,扎实开展活动,逐项抓好落实,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二)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完善年度监测评估机制,制订监测评估方案和细则。监测评估依托学校并借助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工作组专家力量,每年对各市工作目标和重点内容进行监测,监测内容为主要指标的年度完成情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等。监测结果及时上报健康广西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并适时向各地公布。各地要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加强日常监测评估工作。

  (三)做好考核和结果运用。自治区教育厅派出专家配合健康广西行动推进委员会完成对各地相应指标的考核。各地各校要对工作任务的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评估,强化对约束性指标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将其作为各级各类学校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自治区教育厅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及明察暗访,对各地开展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情况进行通报,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地要大力宣传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和进展成效。以有效方式引导中小学生了解和掌握健康理念,推动个人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正面宣传、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的普遍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6

  一、工作目标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教育部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方案。

  二、组织机构

  成立树人景瑞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学校“体质健康”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下组下设办公室在教导处,王国荣任办公室主任,李洁、何恩蒲、康晶、袁晗、陈虹、李强、黄渊任成员,具体负责学校“体质健康管理”相关工作。

  三、工作举措

  我校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己任。

  1、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引导。

  2、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3、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我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4、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我校建立“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篮球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师的指导要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

  5、积极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学校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

  6、做好体质健康监测。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全校各班级必须严格按照课表开展体育课,做到有课前设计,保证体育课的上课质量,不得让学生自由活动或者简单应付。各科教师必须按时下课,不得占用学生的课件活动时间。中午课间活动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各班级不得占用,必须保证学生充足的课外活动时间。体育教师要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确保学生测试达标。各班级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作业、测试等方面减少学生身心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方案的落实,学校“体质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督导,进行责任追究。

  全体教职工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认真落实好“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对学校的工作安排不上心、走过场的,对工作蜻蜓点水、不认真落实的,学校将进行追责问责。特别是交差了事,造成工作失误的,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交上级部门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7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及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真正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成为实际行动,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运动而感受快乐,结合我校体育工作的实际,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二、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强化措施,保证锻炼时间

  1、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保证学生每天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有序开展,落实和完善阳光体育大课间制度。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减少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2、保证开齐上好体育课。

  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情况,保质保量开齐上好体育课,学校及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强占体育课。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

  3、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我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每年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做到每年秋季对学生体质进行检测,规范监测方法,严格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并将监测结果在规定时间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校文体生活。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竞技体育,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材的必经之路。

  1、课间操

  学校加强对课间操的管理,由班主任及体育老师按时组织。建立课间操常规,严格纪律,保证课间操顺利开展。成立课间操检查小组,在精神面貌、出勤人数、动作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

  2、班级体育锻炼

  学校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大课间操余下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由各班主任负责,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帮助各班把体育锻炼纳入班级教育计划,做好组织发动工作,进行思想教育,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

  3、体育竞赛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的原则,按季节气候的不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力争通过这些体育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身体,活跃学校文体生活,在校内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

  五、组织做好眼保健操,预防学生近视

  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午、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并开展预防近视,保护视力的主题班会及主题会议宣讲活动,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

  1、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按照《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岗位职责》,落实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视工作机制。

  2、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

  3、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4、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或每周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

  5、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视措施。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8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确保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渝教体卫艺函〔2021〕31号)精神,南岸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校体育工作的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完善机构

  牢固树立和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正常开展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锻炼效果。学校对此十分重视,由学校德育处主管具体的体育工作,体育教研组工作目标明确,在开学初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了每个年组本学期的活动计划,确保全体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都能得到全面锻炼。

  迎龙中学体质健康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全体中干李泽菊全体班主任体育教师

  二、强化措施

  (一)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

  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要求,体育课程开课率、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率、学校保健操普及率达到100%。我校七八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九年级4节体育课。严禁出现削减、挤占甚至不开体育课的现象,并提高体育课堂质量,严禁开展“放羊式”体育教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二)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与效率

  全面落实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学生要走出教室进行适量活动或放松。加强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外活动之间的一体化衔接和联动,将开展体育活动作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每班1节)。进一步增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确保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内校外各参加1小时以上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三)提高课堂质量

  围绕“教会、勤练、常赛”要求,进一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结合学校传统项目、特色项目等,经常性开展面向人人的比赛活动,做到教学比赛节节有,运动竞赛常常在,周周、月月、季季、年年有比赛,构建层级完备的竞赛及积分体系,鼓励班集体积分及个人积分纳入学生体育课成绩。每名学生每学期参加2次/项以上年级或校级比赛,学校对参加区级及以上体育比赛获奖学生给予体育加分或校级奖励。以竞赛为载体,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运动技能训练,增强身心素质。

  (四)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

  我校每年9-11月开展覆盖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报区教委审核合格后及时上报测试数据。建立并完善未达标学生个体发展追踪记录手册及学生个体《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逐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信息平台,定期监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数据信息定期反馈到学校,供学校决策服务。迎接区教委12月上旬开展抽查复核工作,对各校测试上报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行抽查复核,及时分析测试结果,把握学生体质健康动态趋势,加强反馈应用,实施精准干预,建立完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学校每年公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五)完善体质健康评价机制

  我校把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重点对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及每天校内锻炼1小时制度、学生近视防控、体质健康测试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及日常参与、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指标和内容。测试成绩未达良好的,不得参加评优评奖。对减测、免测学生严格审核,对有疾病学生持区县级以上医院证明,经本人和家长申请,学校同意、公示后,报区教委审核批准,学生可以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测试,以实测项目计分。对丧失运动能力,不能参加测试的身体残疾学生,持残疾证,经所在学校同意、公示后,报区教委审核批准,可以免试。免试学生可参加评优评奖。

  (六)落实体质健康管理责任

  细化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规定,进一步落实卫生副校长职能职责。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签订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责任书。各校要明确责任,抓好落实,确保到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率达到40%以上。

  (七)加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考核管理

  杜绝以下五类情况:一是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的及指导学生每天校外体育运动一小时;二是未按规定开足体育与健康课;三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四是未按要求及时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上报;五是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考核中弄虚作假。

  (八)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引导

  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体育锻炼在预防肥胖与近视、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人人参与、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的良好局面。学校不定期对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典型案例进行宣传、表彰。

  (九)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家校共同努力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协调好文化学习、体育锻炼与作息时间的关系,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各校要布置锻炼内容、锻炼强度、锻炼时长等均适宜的体育家庭作业,并加强指导和沟通。严格落实《南岸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配齐配强保健教师(校医)等卫生专业人员,加强医务室(保健室)建设,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落实每学期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控制学生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时间,学校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确保本校中小学生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上。

  三、保障机制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竞技体育,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材的必经之路。

  (一)课间操

  学校加强对课间操的管理,由体育老师按时组织。建立课间操常规,严格纪律,保证课间操顺利开展。成立课间操检查小组,在精神面貌、出勤人数、动作质量等方面,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每学期一次的课间操检查评比,由科任组长打分后公布成绩。强化学生正确认识锻炼身体的含义。

  (二)班级体育锻炼

  学校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课辅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由各班主任负责,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帮助各班把体育锻炼纳入班级教育计划,做好组织发动工作,进行思想教育,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

  (三)体育竞赛

  学校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出发点,在保证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和课间操的基础上,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的原则,按季节气候的不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力争通过这些体育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身体,活跃学校文体生活,在校内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

  四、保障措施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通知》(渝教体卫艺〔2012〕13号)要求,按照体育教师周工作量、体育教学计划课时数和课余体育活动需要,配置体育教师。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聘任晋级、福利待遇、培训进修、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组织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上报应当计工作量。要进一步加强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和器材等条件建设。运动场地设施器材建设按照优质均衡达标。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9

  根据“五项管理”要求,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体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组织与管理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1、学校制定《学生体质管理办法》,有序开展工作,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学校专人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校长为实施第一责任人。

  2、按照上级要求开齐各年级体育课程,一、二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三、四、五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规范课程内容,规范教师行为,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实施内容

  1、上足体育课。一、二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三、四、五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

  2、体质健康测试。

  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分年段进行测试。

  一、二年级项目:身高、体重、视力、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

  三、四、五年级项目:身高、体重、视力、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

  3、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三、具体要求与措施

  1、做好学生、教师、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懂得增强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让教师重视学生体质健康,让家长支持学校开展学生提高体质活动。

  2、加强对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组织和管理,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形式,将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以及各种体育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3、有计划性地开展体育测验活动,督促、指导和加强学生平时锻炼和了解自身体质健康状况。

  4、学校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安排好两操,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并作好安排、记录、保证锻炼的质量。

  5、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合理制定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的计划与内容,做到科学、合理、易操作、安全性强。

  6、加强学生运动安全教育,在日常体育锻炼、测试、竞赛活动中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对安全事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10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确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规定要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完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机制,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家校合作,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体育健康教育宣传引导,让家长和中小学生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一至六年级每周4课时,确保任何教师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三)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全面落实大课间制度,每天安排学生上午35分钟大课间活动,开展广播体操、啦啦操、武术、跑操等体育活动;每节课间休息10分钟,要求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值周生督促检查;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体操、武术等专项运动技能,每学期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开设多种体育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花式跳绳等体育社团项目的训练;健全体育锻炼制度,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每期开展“艺体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运动会”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教研组要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五)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

  学校从众多体育课程项目中培育精品课程,研制课程纲要,落实课程计划,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特点,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开展各层次的训练。以课题研究为驱动,以领雁工程“‘1+X’农村体育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为依托,丰富体育课程形态,满足不同学生体育锻炼需求,扎实开展体育活动,提高课程质量。

  (六)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

  学校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高度重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要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

  (七)做好体质健康监测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xx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认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四、工作保障

  学校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中,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体育教师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11

  一、工作目标

  建立学生健全体质健康发展规划,努力提升我校体育卫生设施水平,进一步完善我校各方参与的青少年健康促进网络和联动机制。促使我校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超重、肥胖、视力不良率明显下降,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明显提升。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全体行政、全体体育教师、全体班主任

  三、工作举措

  1、学校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要求,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且开展工作,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学校有专人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校长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第一责任人。

  2、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统一安排、班主任等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学校负责实施的计划和监督工作,班主任负责测试的组织成绩记录、等级评定,负责本班的组织工作。

  3、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要定期自查,并将此工作列入学校班主任评估工作内容之中。

  四、时间安排

  1、每天早上8点30分——9点大课间。

  2、每周保证1-2年级4节体育课,3-6年级3节体育课。

  3、课间10分钟组织课间活动:羽毛球、乒乓球、自主游戏等。

  4、每天下午放学回家跳绳半小时。

  5、上午第二节课后做眼保健操,下午第一节课后做眼保健操。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测查和学生体质健康抽查制度

  测试数据项目为:小学一、二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投沙包、50米跑。小学三、四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掷实心球、50米跑。小学五、六年级测试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400米(50米x8往返跑)仰卧起坐。

  (二)测试、等级评定与登记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每学年进行一次,由学校自行组织。

  2、测试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和制定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测试数据和记录要准确无误,并进行严格核查,测试、记录、监督检查人员要签字。

  3、因病或残疾不能参加全部或部分项目测试,无法进行评分和等级评定的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申请,经班主任、体育教师签字,学校审批后方可免予执行。但能参加测试的项目仍需测试记录,可不作为评价等级依据。免予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学生评价等级为及格。

  4、因病临时不能参加测试的学生经医生证明,体育教师核准,可不参加本次测试,但须进行补测。

  5、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不合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则学年评定等级为不及格。

  6、测试成绩、评定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以便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锻炼和得到家长的支持、帮助。

  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按百分制记分,每个测试项目得分之和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最后得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86分以上为优秀,76-85分为良好,60分一75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8、学校要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专项档案。学生测试项目的成绩,按照《标准》的要求计算得分、评定等级。

  9、每学年测试的原始数据和统计资料要妥善保存。学校有专人保存或统计,并定期归入学生的体育健康档案。

  (三)数据收集与整理上报

  1、各班级要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要求,准确及时地采集、汇总、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数据。

  2、班主任负责对本班的测试数据、评定等级进行统计分析,认真填写有关报表。

  (四)具体要求与措施

  1、做好学生、教师、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懂得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让教师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让家长支持学校的体育达标活动。

  2、我校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组织和管理,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形式,将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以及各种体育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3、我校有计划性地开展体育测验活动,督促、指导和加强学生平时锻炼和了解自身体质健康状况,但要避免将体育课变成测验课。

  4、学校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确保学生的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并作好安排、记录,保证锻炼的质量。

  5、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日常体育锻炼、测试中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对安全事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六、考核奖励

  1、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要定期进行总结评比,给予奖惩,以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

  2、奖评全面考虑,不仅要奖励达标优秀的学生,而且注重评比经常锻炼表现好,各项指标增长幅度大的学生。还对优秀体育骨干进行奖评,同时也对参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的有关人员工进行奖评。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12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学校工作具体部署,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体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班主任及体育课教师

  二、管理措施

  1、制定学校《学生体质管理办法及考核细则》,有序开展体育工作,并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学校专人负责,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张兆存为主要责任人。

  2、学校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长会等协同联动机制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

  3、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开齐科目、开足课时,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四、五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当天没有体育课的,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户外体育活动。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规范课程内容,规范教师行为,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4、家校协同,合理安排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5、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学校每天上午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上午和下午各安排10分钟的眼保健操,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6、落实“劳体强身”工程。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落实好“劳体强身”工程和“体育艺术2+1”活动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实施体教融合,促进体育教育工作改革创新,推动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引导家长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确保学生达到体质健康合格标准。

  7、学校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选拔性竞赛”小学体育竞赛体系。

  8、学校教研组要定期进行集中体育备课和集体研学,并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9、学校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10、学校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

  11、重视视力保护。学校积极改善学生用眼环境,缩短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增加学生户外活动,坚持眼保健操制度,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用眼习惯,降低近视率。严禁教师拖堂教学占用课间休息时间。

  三、管理内容

  1、上课

  上足体育课一、二、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三、四、五、六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将理论与活动有机结合发展体育锻炼。

  2、体质健康测试

  各年级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每学年第一学期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分年段进行测试。

  一、二年级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视力测试。

  三、四年级项目: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视力测试。

  五、六年级项目: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50米跑、50米X8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视力测试。

  3、校外体育活动。

  由学生与家长共同设计多项体育项目,包括长跑、跳绳、俯卧撑、仰卧起坐、健身操、呼啦圈等等。

  4、视力要求。

  各年级在教学时间段规范学生坐、写姿势,落实好三个一。严禁学生使用电子产品进行阅读和观看视频(观看时不超过30分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保护好视力。

  5、落实“劳体强身”工程和“体育艺术2+1”活动。

  落实好每周一节劳动课和每月一节劳动活动课教学。落实“体育艺术2+1”活动,使每一个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达到健康合格标准。

  四、工作要求

  1、做好学生、教师、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家长懂得增强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让教师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教学,让家长支持学校开展提高学生体质活动。

  2、加强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组织和管理,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形式,将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及各种体育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3、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测验活动,指导和加强学生平时锻炼和了解自身体质健康状况。

  4、学校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安排好两操,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并作好安排、记录、保证锻炼的质量。

  5、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合理制定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的计划与内容,做到科学、合理、易操作、安全性强。

  6、加强学生运动安全教育,在日常体育锻炼、测试、竞赛活动中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7、学校、家庭共同做好学生视力保护教育,预防近视眼发生。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01-30

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11篇)01-31

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11篇01-30

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精选13篇)12-21

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集锦11篇02-13

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汇编11篇)01-31

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范文(精选6篇)12-21

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方案05-18

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方案03-14

健康促进医院实施方案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