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指导书是对工作进行工作指导令或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工作指引等等提供指导。下面小编整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指导书,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有限空间作业指导书1
(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填写《有限空间作业记录表》,办理程序如下: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由所在项目的工程部负责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记录表》。
2、落实进入有限空间的安全防护措施,确认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间内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检验结果。
3、指派监护人员,监护人员与作业部门共同检查监护措施、防护设施及应急报警、通讯、营救等设施,确认合格后签字认可。
4、工程部负责人在对上述内容全面复查无误,报项目经理审批后,方可进入作业。
(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1、作业前,应指定专人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结构和相关介质等方面的知识,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处理、救护方法等。
2、切实做好有限空间的工艺处理,所有与作业点相连的管道、阀门必须加盲板断开,并对设备进行吹扫、蒸煮、置换,不得以关闭阀门或水封来代替盲板,盲板应挂标志牌。
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有限空间内作业,电源的有效切断可采取取下电源保险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警示牌,设专人监护。
4、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30分钟应取样,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含氧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氧含量应为19。5%以上。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2小时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5、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
6、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遵守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有限空间作业记录表》不能代替上述各作业票,所涉及的其他作业要按有关规定执行。
7、有限空间作业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应保证其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8、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报经公司批准。
9、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不大于36V。在潮湿或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12V,所有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10、作业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11、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和掌握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方法,有限空间内人员应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
12、有限空间作业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可再采取强制通风的方法(严禁向有限空间内通氧气或富氧空气)。
13、对随时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作业的场所应采取可靠措施,作业人员要佩戴安全可靠的防护面具,由安全人员亲自监护,并进行定时监测。
14、发生中毒、窒息的'紧急情况时,抢救人员必须佩带氧气呼吸器进入作业空间,并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监护和联络工作。
15、在检修作业、件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若需要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内作业审批手续。
16、作业完工后,经检修人、监护人与车间负责人共同检查设备内部,确认设备内无人员和工具、杂物后,方可封闭设备孔。
(三)进入有限空间前应做一次全面检查,凡是取样分析不合格、无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未全面落实和工具行灯等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均不准进入内部作业。
(四)进入有限空间内进行检修作业,应打开设备的所有手孔、人孔、风门、烟门,保持设备内空气流通,必要时可向设备内通风;对于通风不良、容积较小的设备,作业人员要进行间歇作业,不准强行连续作业。
(五)进入罐、容器、塔、井内作业时,应按作业点的高度或深度搭设安全梯或配备救护绳索为应急救离使用,在作业中严禁向外投掷材料,以保证作业安全。
(六)进入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内作业时,要按要求戴好个人防护用具。
(七)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的人员应清理衣兜,禁止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所带入的工具、配件等必须登记清楚,作业结束后应一一清点,防止遗留在设备内部。
(八)在清理设备容器内的可燃物料残渣、沉淀物时,必须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严禁使用铁器敲击碰撞且不准穿戴化纤织物。
(九)作业中断时间在150分钟以上或作业、件发生改变,需继续进入内部作业时,应重新办理作业票,作业者要严格按照作业票规定的时间进入内部作业。
(十)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和现场监护人员必须共同对设备容器内外进行检查,双方确认无误,且均在作业票上签字后,方可封闭人孔。
有限空间作业指导书2
第一、 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第二、 单位应对从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过程;
(三)检查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四)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
第三、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 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第五、 作业前,项目负责人对参与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作业空间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等方面的知识,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处理、救护方法等。
第六、 切实做好作业空间的工艺处理,所有与作业点相连的管道、阀门必须加盲板断开,不得以关闭阀门或水封来代替盲板,盲板应挂牌标示。
第七、 进入带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有限空间内作业,电源的有效切断可采取取下电源保险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警示牌,设专人监护。
第八、进入有限空间前,采取有效通风措施,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含氧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确认合格后才允许进入作业。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氧含量应为18%-22%。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2小时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作业中断30分钟,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重新送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第九、 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
第十、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遵守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所涉及的其他作业要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 有限空间作业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应保证其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第十二、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一般不得使用卷扬机、吊车等运送作业人员,特殊情况需经安全部门批准。
第十三、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内照明电压应按相关规定执行,所有灯具及电动工具必须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第十四、 作业现场要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第十五、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和掌握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方法,有限空间内人员应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有限空间的坑、井、洼、沟或人孔、通道出入门口应设置防护栏、盖和警告标志,夜间应设警示红灯。
第十六、 有限空间作业可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可再采取强制通风的方法(严禁向有限空间内通氧气或富氧空气)。
第十七、 对随时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作业的场所应采取可靠措施,作业人员要佩戴安全可靠的防护面具,由安全人员亲自监护,并进行定时监测。
第十八、 发生中毒、窒息等紧急情况时,严禁盲目施救,抢救人员必须佩带氧气呼吸器进入作业空间,并至少留一人在外做监护和联络工作,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第十九、 在作业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必须立即撤出;若需要继续作业,必须重新办理进入设备内作业审批手续。
第二十、 作业完工后,经安全负责人、监护人与项目负责人共同检查设备内部,确认设备内无人员和工具、杂物后,方可撤离。
有限空间作业指导书3
1. 编 号:A-C 001—007风机类
2. 名 称:静电除尘器风机内部、原料布袋除尘风机内部、成品布袋除尘风机内部、耐热多管除尘风机内部、脱硫布袋除尘风机内部、煤粉布袋除尘器风机内部
3. 位置:焙烧车间、原料车间、脱硫车间、辅助车间 4. 作业内容:设备安装、焊接、更换
5. 危险特性:此类空间外观呈半封闭状态,作业场地狭小、通风不畅、照明不良、人员进出困难且与外界联系不便。主要危险因素为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物体打击伤害。
6.劳保用品:安全帽、工作服、帆布手套、防尘口罩、绝缘鞋、绝缘手套等。
7.工 具:安全带、气体检测仪、对讲机、通风风机、照明设施等。
8.作业程序:xxx
8.1作业前
8.1.1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办理《危险作业许可证(有限空间)》,所涉及的其他作业要按有关规定执行; 8.1.2明确具体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
8.1.2.1作业负责人: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负责。
8.1.2.2安全科: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进行审核,对作业过程中安全措施执行情况、票据填写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8.1.2.3监护人员:对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监督和保护的职责。
8.1.2.4安全专项人员:对内部有毒、有害气体及氧含量检测,并对结块、设备、措施等安全情况进行检查。
8.1.2.5作业人员: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任务。
8.1.3作业审批。作业前必须经安全科、主管领导对有限空作业审批,对不合格事项在作业前及时调整,从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
8.1.4安全交底。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
8.1.5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作业前,应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明显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
8.1.6开启出入口通风。作业者应站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开启出入口,对自然通风不畅的区域可采取强制通风等措施。
8.1.7安全检查。
8.1.7.1由电工切断设备主传电源,在相关设备的配电房和现场操作箱挂上 “禁止合闸”等标识,检查工具、线路、照明、安全措施、工作人员劳动保护穿戴是否齐全等。
8.1.7.2对设施及附近易燃易爆情况进行检查。
8.1.7.3对设备内部进行检查、检修时,要随身携带报警器、检测仪,报警器报警后立即离开作业场所。
8.1.8气体检测。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履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有限空间外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顺序,对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
检测时应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正常时氧含量为 19.5%- 23.5%。低于 19.5% 为缺氧环境,存在窒息可能;高于 23.5% 可能引发氧气中毒。
8.2作业中
8.2.1电气设备和照明安全。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12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8.2.2监护、检测。监护者应在有限空间外全过程持续监护。监护者应能跟踪作业者作业过程,实时掌握监测数据,并适时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发现异常时,监护者应立即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并协助作业者逃生。监护者应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作业过程中应对有限空间作业面气体浓度进行连续监测,并随时采取必要措施。
8.2.3个体防护。应根据危害程度正确选择佩戴有效的防护用品进行作业。包括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和呼吸防护用品等 。
8.3作业后。必须经有关人员确认,清查工具及人员,确认无误,经工作负责人许可后,方能关闭人孔。及时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存档。
9.救援方式:自救或进入救援。
自救是最佳选择方式。进入作业过程中,发现有任何暴露变化或者其他的报警提示,进入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撤离。 进入救援风险较大,需要救援人员做好必要防护,严禁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
10.救援装备:空气呼吸器、通讯对讲机、安全绳索、气体检测仪、手电筒、急救箱、氧气包、担架、警戒带、急救车辆等。
11.救援流程:
11.1一旦发生事故,立即报警。启动相应预案。
11.1.1在发生事故以后,监护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向班组长或车间主任汇报事故现场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受伤人员及现场情况等
。 11.1.2班组长或车间主任立即通知救援人员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对事件进行评估,决定是否启动预案。
11.1.3如果不符合启动预案的条件,按照常规处理后终止。
11.1.4如果符合条件应立即启动预案,通知车间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并将事件电话通知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科。
11.1.5应急救援组马上实施应急救援措施,排除各项安全隐患。
11.1.6隐患排除后,终止应急预案。
11.2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禁止盲目施救,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按照先检测、后施救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严禁进入进行施救防止事故扩大。
11.3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首先做好自身防护。救援人员应佩戴空气呼吸器。
11.4受困人员被救出有限空间后,应第一时间对受伤人员做简单 的处理,以减轻伤害,并送医院进行救治。
11.5针对事故应急处置方法。
11.5.1出现缺氧窒息事故处理
发现有毒气体中毒或窒息事故的人员先采取急救措施,强制通风或切断有毒戒指来源,同时向车间主任汇报。严禁盲目施救。
车间领导向厂级领导汇报,并按预案相关部门的的职责范围通知相关人员赶往事故现场。
做好对危急事件现场的安全管理,避免由于混乱造成系列不安全事故发生,对事故现场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保障救援工作的有效性。
经过现场采取急救措施,有关人员配合医务人员将伤者送往医院,做进一步的救护和观察直至结束。
11.5.2出现触电事故处理 立即拉开电源开关切断电源。 如电源开关距离太远,用有绝缘柄的钳子或用木柄的斧子断开电源线。或者用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流经人体的电流。
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可戴绝缘手套,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棍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及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拨打急救电话7599710,说明伤情和已采取的相关措施,以便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讲清楚伤者(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说明报救者姓名(或事故地)的电话,并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同时把救护车辆进事故现场的路上障碍及时予以清除,以利救护车辆到达后,能及时进行抢救。
11.5.3其他事故。
现场救护、知情等人员应做好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工作。如受伤人员出现骨折、休克或昏迷状况,应采取临时包扎止血措施,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量努力抢救伤员,将伤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序,损失降到最小。
应急人员赶赴现场后,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和保护,严禁无关人员入内,为应急救援工作创造一个安全的救援环境。同时,应立即组织开展事故调查,为尽快事故恢复创造条件。
【有限空间作业指导书】相关文章: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11-25
关于作业指导书编制的几点意见12-12
有限公司章程范文11-06
贸易有限公司章程11-15
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范本02-11
关于有限公司的批复范文11-12
XX有限公司批复参考范文09-02
有限公司员工离职证明09-05
有限公司转让协议书09-13
实业有限公司章程范本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