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2022-10-09 13:18:12 养殖业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事迹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殖业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养殖业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1

  张宏兵,男,汉族,1981年出生,大水坑镇向阳村马沟自然村青年农民。初中毕业后,先后在银川、盐池等地打工,在外打工生涯,使他掌握了一定的致富技能和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2009年底结婚后,当夫妻两人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憧憬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0年初,张宏兵在陪家人去吴忠看病返回途中,不幸发生意外交通事故,突如其来的打击给这个原本幸福的小家庭蒙上了阴影,巨额赔偿让张宏兵负债累累,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生活困难并没有击垮这位青年农民,处理完交通事故,张宏兵积极调整心态,凭借自己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学习养殖技术,向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购买50多只基础母羊,发展养殖业。

  2014年,村干部了解到张宏兵家的情况后,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责任人主动帮助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养殖中的困难,帮助扩大养殖规模,新建羊棚4道,基础母羊增加到230只左右,实现了年纯收入10万余元。

  在2015年他主动求变,经过长时间的对盐池县市场考察发现,盐池县养殖肉牛的养殖户比较少,市场前景好、利润高。随后他走访多地,向周围了解养肉牛的基本知识,学习经验,通过网络和翻阅各种养殖书籍,了解更多养肉牛知识,并到周边一些养殖场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摸清情况后,张宏兵将养殖的200多只基础母羊,全部出栏,改养肉牛。他边干边学,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更不气馁退缩,而是积极进取,分析研究,努力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由于肉牛成本高,需要资金量大,在村集体的协助下,他向信用社借款27万元,村互助资金贷款1万元,购买40余头肉牛,积极主动改变传统养殖习惯,靠改革创新观念。2016年肉牛年出栏20余头,纯收入20万元,他用自己的努力甩掉了贫穷的帽子,成为了我村率先脱贫的致富能手。

  饮水思源,富不忘本。在发展致富中,张宏兵同志走在了前列,他在艰苦创业中,得到了乡亲们的关心和帮助,他有着深厚的家乡情结,总想着为村里的发展做些贡献。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和思索,他决定成立合作社,带领大家一起养殖肉牛。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与指导下,他带领5户村民,其中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了盐池县天顺祥种养殖合作社,主要从事肉牛养殖,并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及市场咨询服务。专业合作社从一成立之时起就树立了“自己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

  2017年5月,为了让乡亲们有更多的致富路子,他又带领村民一起进行滩羊育肥。有村民想和他一起育肥滩羊,由于缺资金,张宏兵主动为其担保在信用社贷款20万元,年终实现人均增收10000元。通过几年来的摸爬滚打和艰苦奋斗,如今,张宏兵已经成为向阳村的致富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领头雁。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没有忘记为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本村和外村的养殖户来求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养殖书籍。同时,张宏兵同志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非常实际的养肉牛、养滩羊经验。

  2017年,张宏兵的养殖场共出栏肉牛40头、滩羊200多只,收入55万,现存栏滩羊180多只。下一步他将更好的发展养殖业,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

  每当提到张宏兵这个人时,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种树起了一面致富带头旗,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聪明的人从不等机会,而是主动地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只有踩在机会的肩膀上,才会取得更高的成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抢抓机遇,不放弃、不气馁,勤奋刻苦,踏实知足,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人生价值。

  养殖业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2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我坚信只要勤劳肯干,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太湖县江塘乡五星村贫困户石纯英动情地说。

  今年57岁的石纯英,妻子去世的早,自己又身患膀胱癌,治疗费用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生活十分困难。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开始,经评定,石纯英被评为贫困户。乡村扶贫干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鼓励其发展产业致富。石纯英通过了解养殖行业发展情况,查询相关政策,最终决定养殖肉猪,每头生猪净收入200元,一年两批100头就能收入2万元,前景巨大。说干就干,2016年,石纯英通过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在新屋组山场搭起了猪棚,养猪生猪50头。从养殖场的.选址,到买饲料,到购买猪崽再到养猪的防疫等,帮扶干部和村干部们都一起为他牵桥搭线。2016年当年,石纯英户生猪养殖就赚了2万多元,再加上残疾人补助、产业补助、减免新农合等政策,石纯英户住房、医疗得到了保障,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年底顺利通过了省第三方评估,实现了稳定脱贫。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石纯英户生猪养殖发展的如火如荼之际,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造成石纯英户所养的近一百头生猪死亡,经济损失达8万余元。刚刚过上的好日子顿时又有陷入困难风险,但是在困难面前,石纯英并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与奋斗的目标。通过乡村两级帮扶干部的帮助和石纯英本人的努力,石纯英利用原有猪棚又干起了家禽养殖业,养殖鸭、豚等肉禽达到3千多只。每只家禽净收入约5元,年出栏三批,年养殖净收入达到5万余元,一年就将瘟疫造成的损失赚了回来,石纯英又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习养殖技术,特别是防疫知识,注重风险的防范,这样才干得长,养得久”石纯英现在面对帮扶干部经常这样说。

  石纯英户的脱贫故事感染了很多人,增强了周边贫困户通过自身发展脱贫致富的信心。五星村现有贫困户212户710人,已脱贫203户686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5%,今年将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五星村自身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达到120户,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自身的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

  养殖业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3

  陈建能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养殖业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4

  王显裕,来自吉安市万安县一个偏远的`农村,在沿海打拼多年的王显裕看来,生他养他的农村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典型王显裕:养殖让我扎根农村。于是他回到农村发展养殖业,从养竹老鼠到养猪、养鹅、兴办小型饲料厂,初步形成综合养殖规模。他用自身的创业经历告诉大家: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只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农村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王显裕来自吉安市万安县一个偏远的农村,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生之一。2004年从东华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毕业后,满怀信心去到深圳寻求发展。出乎他的意料。到深圳找工作几经挫折,王显裕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

  工作之余,在一家电脑维修店做兼职。有一次,王显裕和客户起了争执,最后却以挨打、陪钱、道歉收场。通过这件事情,王显裕发觉自己单纯、憨厚的性格很不适合在城市生活。或许,熟悉的家乡更适合自己,他便开始留意一些适合在家乡发展的项目。

  2008年,在一次朋友聚餐时,王显裕品尝到红烧竹老鼠的菜肴,就业参考《大学生创业典型王显裕:养殖让我扎根农村》。就这样,他看到了商机:家乡有着丰富的野生竹老鼠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竹老鼠所需的食料,而且竹老鼠的价格高,大小餐馆需求量大!养殖这个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说干就干,他回到家乡利用自家的房屋,搭鼠窝,买鼠种。养殖就这样正式开始,他也从一个IT人士变成了一名养殖户,每天穿梭于各个饲养间,投放饲料、清洗餐具、打扫卫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自己做。

  短短的半年多时间,他的竹老鼠从当初的40只发展到现在的300只。根据竹老鼠的生长规律,它的繁殖会成几何级数增长。虽然卖出的第一批商品鼠的销售额只有不到2万元,但感到高兴的是,按照目前的繁殖速度,不出一年就能实现产值十几万元。

  饲养竹老鼠,除了需要像毛竹和芦苇等粗饲料以外,还要给它们喂一些玉米、豆粕和麸皮等精料。精料配多了,竹老鼠吃不完会变质;少了又不够吃。为了能使精料供应正常,又能实现多元化经营,王显裕便兴建了养猪场和饲料厂。如今已初步形成综合养殖规模。虽然目前的规模不大,但一年后将可以发展到竹老鼠3000支、肉猪2000头、鹅2万支,产值超过400万元,同时也可以带动周围乡亲一起致富。

  王显裕说:“虽然农村的创业条件艰苦,但我无悔,因为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找准了发展的方向。我认为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只要是适合自己发展的,那么农村和城市一样,都有我们施展才华的空间。”

  养殖业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5

  徐发青,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5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致富能手”。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勤学苦干,成就致富梦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发青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发青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2004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发青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徐发青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徐发青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同时徐发青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5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同业合作,成就致富带头人

  徐发青同志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徐发青看到其他养鸭户因为养鸭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鸭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聘请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鸭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有8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肉食鸭3万余只,创利100万余元,户均收益5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当提起徐发青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养殖业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6

  xxx,男,53岁,中共党员,小学文化,xxxx党支部书记。该同志是个头脑灵活、敢为人先的好支书,近年来除了自己种地,还带领中心村村民创业致富,他本人也成了中心村党员创业带富第一人,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一、加强学习,用知识武装头脑

  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部署精神,积极参加各种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活动,思想超前,敢想、敢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乡率先勤劳致富的一个优秀共产党员。

  二、敢为人先,勇闯致富新天地

  瞄准前景努力探索,勇闯富路终获成功。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敢想敢做的老支书,至他当选中心村支书以来,他就积极探索,努力寻找致富的新路子,常常组织春景村党员和村民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和养殖技术,为了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给广大党员群众开好头、带好路,他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搞起了蜜蜂的养殖。平时,他努力钻研蜜蜂养殖技术,积极通过远程平台学习各种实用技术,自己也订购报刊,购买有关资料回来自学,拓宽知识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积累,他终于掌握了一套扎实的蜜蜂养殖技术。

  三、心系乡亲,多为群众办实事

  (一)热心推广致富法。他在依靠养殖蜜蜂致富以后,不忘乡亲们。他积极组织XXX村党员和群众学习各类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热心地带领群众致富。同时组织有志于养殖蜜蜂的青年刻苦学习蜜蜂养殖技术,争取让他们走出去,因为坐地养蜂最大的缺点就是蜜源有限,不适合专业养殖,他认准了养蜂是条致富的好路子,并且自己经过几年来的努力钻研,掌握了人工育王、人工分蜂等技术。他无偿让有志于养蜂的年轻人跟他学习技术。他说:“我要培养几个年轻的养蜂土专家,并努力争取政府的项目支持,设法筹建一个育种基地,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和养殖的专业性,把养蜂业做大做强”。

  (二)扶困济贫。他致富的同时也非常热心扶助困难家庭的孩子读书,每逢村里有人患重病住院,他都去慰问,并慷慨解囊,捐几百甚至上千元钱给病人治病。据了解,他多年来捐资助学、为病人捐钱累计有10000多元。

  xxx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热心带领群众致富,扶困济贫的典型事迹深受当地群众的称颂。他真不愧为我乡创业带富的优秀共产党员。

  养殖业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7

  熊贤富,男,32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果瓦乡庆阳村党支部书记。该同志是个头脑灵活、敢为人先的好支书,近年来除了自己种地,还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熊贤富同志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部署精神,积极参加各种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活动,思想超前,敢想、敢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熊贤富同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敢想敢做的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12月他当选为庆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就积极探索,努力寻找致富的新路子,常常组织庆阳村党员和村民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和养殖技术,为了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给广大党员群众开好头、带好路,他结合庆阳村荒山草坡多的实际情况,搞起了杂交牛养殖,并在庆阳村建起了黄牛品改点,发动群众。平时,他努力钻研肉牛养殖技术,积极通过报刊、远程平台学习各种实用技术,购买有关资料回来自学,拓宽知识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积累,他终于掌握了一套扎实的肉牛养殖技术及黄牛品改技术。

  他在依靠养殖肉牛致富以后,不忘乡亲们。他积极组织庆阳村党员和群众学习黄牛养殖技术,热心地带领群众致富。同时组织有志于养殖黄牛的青年刻苦学习黄牛养殖技术,争取让他们走出去。他无偿让有志于养殖黄牛的年轻人跟他学习技术。

  他致富的同时也非常热心扶助困难家庭的孩子读书,每逢村里有人患重病住院,他都去慰问,并慷慨解囊。

  熊贤富同志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热心带领群众致富,扶困济贫的典型事迹深受当地群众的称颂。他真不愧为我乡创业带富的优秀共产党员。

  养殖业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8

  赵安荣,女,1966年4月出生,共产党员,柞水县丰北河镇丰河村农民。务农之余,1984年高中毕业后曾任该村小学民办教师等,2014年9月,担任丰河村文书。曾获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县“三八”红旗手、全县“五好家庭”等荣誉。

  一名朴实的农村妇女,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通过她不懈的努力,她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白皮松苗圃种植,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她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农民。

  一、白皮松苗圃种植,示范带头大家乐

  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赵安荣带头在自家承包地的地上进行了白皮松苗圃种植,为了很好的掌握这一新型种植技术,她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白皮松苗圃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的白皮松苗圃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亩产增值达20%以上。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乡亲们有点眼热了。在她的鼓励和带动下,几户村民也以同样的方法种植了白皮松。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她村民由于种植的经验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任然存在不足。赵安荣一方面不断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阅、购买白皮松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并对其他几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这几年时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白皮松苗圃种植得到了成效。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他掌握了白皮松苗圃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白皮松苗圃种植能手。与她同时栽植的几户群众收入也一直相当可观,曾强了他们的信心。由此便调动了周围群众进行白皮松苗圃种植积极性,全社进行了50亩的种植示范点,全村白皮松苗圃种植面积一下子达到100亩以上。

  二、创新思路,买车搞运输

  白皮松苗圃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砸人认识到,光靠种地是很难真正发家致富的,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就必须另谋出路。经过详细的调查,她发现,当地的运输业,都是由外地的商人在搞,一条商机在她的脑海中闪现,于是她决定在当地搞运输。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被他的这种大胆的想法吓了一大跳,村里这么多人,都是老老实实种地,不也过的好好的,拿全家人辛辛苦苦从地里刨出来的几万元钱去跑没有一点把握的运输,万一赔了怎么办?实无必要抓注一掷再冒风险。无奈何赵安荣吃了秤砣铁了心,开弓难有回头箭,始终没有“商量”的余地。好在这次抉择没有辜负她的一番苦心,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不仅获得了高额利润,更为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经验。

  三、共同富裕,不忘帮富“穷亲戚”

  在搞好白皮松苗圃种植,发展好运输业的同时,她没有忘记村上的贫困户,时时关心这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赵安荣不知为别人花了多少钱:有的贫困乡亲盖房子缺钱,她“赞助”2014元;村里哪个有病无钱医治,她就主动送去医药费……,赵安荣夫妇义务赡养的6名孤寡老人,都得以颐养天年。她资助的4名贫困学生,其中2人已大学毕业;村里的贫困人,也渐渐脱离了生活的窘境。咱是党员,就该切实为乡亲们做点事。

  赵安荣搞运输赢得了丰厚的利润,虽然让村里人看的眼热,但谁也没有勇气去试一试。为此,古道热肠的李**亲自登门劝说,向他们传授经验,并把自己的货运信息提供给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劝说下,丰河村村民石学军、祁小林和他一起搞起来运输。

  每当提起赵安荣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她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聪明的人从不等待机会,而是主动地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只有踩在机会的肩膀上,才会取得更高的成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抢抓机遇,不放弃、不气馁,勤奋刻苦,踏实知足,用双手和

  养殖业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9

  侯亮,男,33岁,汉族,家中6口人,住勉县老道寺镇侯寨村五组,主要从事生猪养殖与饲料营销。

  几年来,他凭着自己特有的顽强与拼搏,凭着一双勤劳的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打拼,走上富裕之路。家有饲料机2台,饲料配送车1辆,有现代化大型养猪厂房12栋,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向社会提供优良三元仔猪4000头,获利20多万元,。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万头猪养殖示范场”、“养殖业大户”、“致富带头人”。

  2000年,目光敏锐、富有经济头脑的他看到当地粮食价格低,结构调整路难找、种植粮食收入少,本地有种植玉米、大麦的习惯,饲料资源丰富,又有养猪的基础经验,又加上生猪行情看好,每头猪盈利在100元以上,通过市场调查与分析,他决心走科学养猪致富之路。

  2000年7月,他克服没有资金的困难,采取自己拿一点、亲戚借一点、朋友帮一点、向信用社贷一点的办法,投资近2万元,建成猪舍20多间,购买小仔猪200头。刚开始没有科学技术怎么办?还得学习,于是他又从书店抱回厚厚几本科学养猪资料。很快掌握了生猪的繁育、喂养、疾病防治等一整套养猪技,由于他精心管理、科学饲养、定期防疫,加上自己的刻苦钻研和实践,饲养的仔猪3个月即育肥出栏,当年就出栏肥猪800多头,净获利1万多元。侯亮从第一批

  养猪中尝到了甜头,从养殖业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第二年,又扩大养殖规模,由于科学饲养,当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净获利12万元。

  侯亮的手头有了积蓄,但这些钱如何用,他有自己的打算。在这几年的养殖实践中他发现当地生猪品种落后,生产效益差,饲料转化率低的问题,他决定要解决目前存在于自己场和农户养殖中的这一难题,他先后到杨凌、四川等地考察,通过调查了解后,他决定要甩开膀子大展宏图,加大投入,扩大圈舍,2002春天,侯亮在亲友的帮助下,又投资30万元,建起现代化的养猪场房,又购买二元母猪200头,种公猪10头,实现自繁自养、科学饲养,年出栏肥猪4000头以上,。年获利20万元以上。

  侯亮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在省农业厅和市县政府的重点扶持下,通过引进化良的变肉型猪种,推行标准化生产现在存拦母猪已发展到360多头,每年向社会提供7000多头商品仔猪,此外还可向周边养殖户提供1500头优良二元杂交后备母猪,以改良当地的生猪品种。侯亮在自己的猪场里从品种和饲养管理入手,严格实行成本管理,以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有力地带动了全县规模化养殖业发展。

  侯亮在养猪的道路上发展起来了,但是他总是想:“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他热情地鼓励乡亲们和

  他一起发展养殖事业,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养殖经验传授给当地农民群众。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地农民群众的养殖效益,侯亮把优良的二元母猪推广到广大养殖户,把饲料转化率高、生长速度快的三元仔猪提供给养殖户,并且向他们提供养殖技术及饲料,使他们养猪无后顾之忧。

  “以点示范,带动全镇”,这是侯亮发展养殖的一大心愿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如今,老道寺镇发展生猪养殖大户600多户,平均每户年出拦在100头以上,该镇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之路,使养殖业逐渐成为农村家庭经济的主导产业,逐步走上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家庭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大大地带动了本地养殖业的发展,他已成为养殖户心中一盏不灭的灯塔。

  养殖业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10

  有一种树,没有笔直的干,没有翠绿的叶,不与杨柳为伴,不与松柏争美,只有在那个荒凉的大地上独自生长,它就是红柳树。在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陈边蕊和张邦荣夫妇就如同红柳树一样扎根在喀拉布勒根乡喀拉塔斯村。

  陈边蕊和张邦荣家共有5口人,陈边蕊是一个个体户,经营煤场;丈夫张邦荣,中国共产党党员,退伍军人,搞运输,经营空心砖厂。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张政辉在乌鲁木齐武警部队参军。女儿张慧怡出嫁后和丈夫一起留在家中帮忙。家里还有79岁的老母亲。他们夫妻结婚多年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一、像红柳一样扎根于贫瘠的土地

  1986年,陈边蕊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什么也没有张邦荣。张邦荣是家中的老大,嫁过去后就要跟他的四个弟弟和一个老母亲一起生活。陈边蕊嫁过去以后,没有嫌弃家中的任何人,每天里里外外的忙乎,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丈夫外出干各种工作,挣钱养家。一大家子要生活,孩子也出生了,到处都要用钱。面对现实,她们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凭着如红柳般的坚韧精神,白手起家,在乡里开办了第一家煤场。后来,随着资金积累,夫妇俩又开办了空心砖厂,靠着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以诚待人,以信为本的经营理念,煤场和空心砖厂生意日见兴隆。她们夫妇俩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她们一边照顾老人孩子,一边创业,像红柳一样扎根于贫瘠的农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的生活。如今,兄弟们在哥嫂的帮助下,都已经成家立业。

  二、结出一枚枚尊老爱幼的果实

  陈边蕊在生活中尊老爱幼,自结婚就和婆婆一起生活,对待婆婆平日里嘘寒问暖,生病了端茶倒水。每逢老人过生日,陈边蕊都要给婆婆买一身新衣服。她常说: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关心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也是应尽的责任,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的财富.在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陈边蕊的两个孩子也很孝顺懂事。女儿张慧怡,昌吉卫校毕业,现和丈夫一起协助父母经营煤场和空心砖厂;儿子张政辉以父亲为榜样,光荣参军,现在乌鲁木齐武警某部队服役。

  三、擎起生命中一片片爱的绿意

  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陈边蕊一家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他们一家一直乐于关心邻里,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夫妻二人一定二话不说,尽可能地给予帮助,她们一家的口碑在村里一直很好,谁家有事都爱找她们帮忙。有谁家孩子上学缺钱,就问陈边蕊夫妇借;有谁家>婚丧嫁娶,就请陈边蕊夫妇帮忙;有谁家需要修房子,就找陈边蕊夫妇帮忙……陈边蕊夫妇从来不推辞乡亲邻居的求助,遇到求助又出人又出钱,还出铲车。2010年冬天大雪,道路不通,张邦荣自发的用自家的铲车给乡亲们推开一条路。巴列尔茨村五保户托海、叶尔兰年老体弱,还患有残疾,女儿智障,2012年,陈边蕊一家通过该乡爱心驿站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认领这家穷亲戚,每年冬天,陈边蕊一家都会免费供应托海家人燃煤,让他们能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如今,每一年为贫困户送煤已经成了夫妻俩的共识,每年夫妻俩都给贫困户送煤。居民们亲切的称呼他们为爱心温暖使者.

  四、绽放一串串灿烂的公益之花

  陈边蕊一家富裕以后不忘乡亲。她们就像红柳一样,独自在沙漠绽放着那一串串不起眼的小花,装扮着沙漠的春天。她们一家非常热心公益事业,不管是乡里还是村里的公益事业,她们都积极参与,捐钱捐物,出人出力。陈边蕊作为社区十户长,她积极调解邻里纠纷,宣传各类惠民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十户联防、邻里>守望,并经常性对居民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知识的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和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社区居民经常性地开展平安宣传,积极组织居民户参与平安创建工作等。她还组织社区妇女成立了女子健身舞蹈队,自掏腰包2000元为舞蹈队购买演出服装,现在,逢年过节舞蹈队都活跃在乡村的舞台上。近年来她多次被县妇联、乡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好媳妇等光荣称号。

  陈边蕊一家就如红柳一样,坚韧不拔的扎根于贫瘠的戈壁,就这样正直挺拔、坚毅顽强、无私无畏的生长、开花、结果。

【养殖业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教师先进个人主要的事迹材料(精选6篇)09-23

师德先进个人主要的事迹材料(通用12篇)09-24

教师评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精选14篇)08-25

小学师德先进个人主要的事迹材料(通用9篇)09-23

优秀教师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精选9篇)08-22

教师安全先进个人主要的事迹材料范文(通用12篇)09-23

教师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范文(通用9篇)09-23

银行个人银行个人先进事迹材料-银行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09-22

中学教师先进个人主要事迹材料(通用11篇)07-05

小学教师先进个人主要的事迹材料范文(通用6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