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

2023-02-08 12:12:39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精选3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1

  这学期我参加了湖南省高中教师“新课程、新高考”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高中英语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首先,新课程理念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教学环境中的教学。众所周知,以前在教学中,老师们习惯于把英语教学等同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课堂上主要用普通话授课,学生既听不到英语,也很少有机会说英语,这就让在非英语环境中学习英语的学生听不懂、说不出,“哑巴英语”一直存在。但是,新课改逐步在扭转这一局面。新课程标准注重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标,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要想有效的实施英语课堂课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改变英语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创新教学,利用现代化科技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式更加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牛津译林2020年版第一册unit 2 Grammar and usage——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调整。语法本就是枯燥无味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我选取了一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造句,引出简单句的定义。之后,我又呈现了一组关于我自己的照片,让学生用简单句对照片进行描述,进一步巩固简单句的定义。选取的这些图片直观有趣,很容易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将看、说等环节融入其中,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我还截取了英语歌曲中的某些片段,通过听英语歌来填词,然后体会所涉及的语法知识,让学生觉得语法不再是枯燥无味的。然后继续让学生用所学语法来描述我,将写作贯彻这堂课的始终,达到了听、说、读、写、看等技能的训练。

  2. 创设情境设置提问。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可以增加开放性的任务活动(即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发挥具体化情境功能作用,顺利激起学生求知欲、探索欲,主动参与到英语课堂中,高效培养语言能力。以牛津译林2020年版第一册unit 4 Integrated skills——plastic surgery为例。在课题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了一组关于“plastic surgery”的图片和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Do you want to receive plastic surgery? Why? 然后设置阅读和听力两个任务,引导学生探索plastic surgery的利与弊,之后将其以文本的方式呈现在屏幕上,进行大量的输入,最后设置写作情境,让学生按照PRE模式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3.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一改“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逐渐把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转移到以“学”为教学上去,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的转化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结合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课堂真正做到: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2

  有的画室就是一种速成教学方式,不重视学生打基础,只追求一种表面成效,我觉得如果去那些画室学不能够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

  刚来画室的时候,我有点怕生,担心会跟不上。但老师们都很平易近人,同学们也非常热情,这使我消除了担心,很快我融入了这个大家庭。老师对我说,来这里学习要从零开始,首先要画好静物,把基础打扎实了才能画石膏和头像,而且画好了静物对画色彩也有帮助。由于以前学的时间比较长,很快静物我就过关了。两个星期后,我开始画石膏像。第一张石膏像我自我感觉良好,但杨老师却说单独看还行。对这句评语,我不大理解,老师就把我的画和画室的书上的作品对比,我顿时明白了,很多东西是要对比的,对比可以看出差距和问题。书上的画很厚重、很有张力,而我的画很平淡,没有办法在很多画中突显。还有,我画石膏像一直打型不准。老师还给我讲画画的学习方法要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到整体。在对比时要横着对、竖着对、把画板放远去看,用明暗来对型;而且画画要做到胆大心细,看准了再画。我把老师讲的要点铭记在心里,试着用老师给我讲的这些方法来作画。画了几张后,我感觉到有很大的起色。

  暑假过后,开始进入考前班了,画室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也开始了两个星期一次的模拟考试。几次的模拟考试,大家都以实战精神来对待。第一次考试,我排名第一;第二次考试,我排名第四;第三次排到十七位了。纵观三次考试结果,我发现自己确实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色彩很不稳定,时好时差;二是考试时会紧张,把握不好;三是考试时还有一种攀比争先的虚荣心态,总想保住第一的位置,一出现失误就会剑走偏锋,不能稳往自己的阵脚。由于这些问题的影响,才会使我后两次考试连连失利。在今后的考试中,我会努力避免这些问题,不要把名次看得太重,画好每一张画才是最重要的。

  集训学习三个多月以来,我在专业上有很大的提高,老师们在讲课时往往用最精辟、最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教导我们。在学习的实践中,我觉得画画时最好不要听音乐。因为有时老师给周围同学的讲评,也能从中得到启发的,而戴上了耳塞就什么都听不到了,况且考试时也是不准许听音乐的,如果养成了这个不好的习惯,对自己的学习是没有益处的。还有上理论课时,记好笔记是很重要的,心记不如墨记,一些要点记在了本子上,可以经常去温习、去琢磨,而不记的话,就成了过眼烟云。再就是老师的示范课,不能光看热闹不看门道,要用脑子去看。老师给我点评的问题,我都是用笔在画板旁边记下来,画画的时候不时看看,尽量防止出现同样的问题。还有就是看画展的时候,每次我都会带好笔记本,把参展作品中的一些好的细节记录下来,如某张作品中构图特点、运用色彩的独到之处、塑造的细致方面,都写下来。平时我画画的时候,偶尔拿出来琢磨琢磨,也是有一定好处的。除了老师组织的看画展以外,有时我还得用休息日去看画展,以从中吸取营养。

  不专心是学习的致命弱点,在这方面我比较注意。平时画画的时候,我都是专心致志来画,不会因为别的事情来分散精力。我觉得来到这里学画画,就只能想画画的问题,别的事情就是天塌下来也别理会。我记得我们画室去年考上国美第一名、现在在画室当助教的李小妮姐姐跟我们说过,学画画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什么都不管,只管画画的人,另一种是什么都管,只不管画画的人。前一种人是能学得好、考得好的,后一种人是没办法学好、更考不好的。这使我联想到确实有这样的同学:什么事情都有份,人家上个厕所要去陪同、人家买点东西要去陪同、谁有个头痛脑热要陪同等等,反正是不该管的都去管。我觉得这样子太浪费时间了,到头来没学好考不好是自己的事,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解释的。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3

  20XX年7月xx日,在xx附中领导团队的组织带领下,我们很荣幸能够参加xx师范大学举办的“新课程新高考”专业素养提升培训班。

  上午场是汪xx老师的课堂管理课。汪老师深扎教学一线,经验充沛,颇具幽默的授课风格让我们收获满满。尤其是开头的视频分享让我们深刻反思教学实践,去思索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一匹马儿深陷泥潭,发现它的养马三兄弟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反应方式,其中最后一位建议驱赶马群,让马儿被马群的生命力感染,自我激励,自己找回生的希望,最后马儿不断挣扎着跳出泥潭,重获新生。视频中所展现的问题,正像我们每个教师会遇到的教学困境,不责备,不埋怨,不轻易放弃,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具体的困难所在,找到合适的方法激励,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地方。接下来,汪老师就课堂管理及其基本任务,课堂管理会遇到的一般性问题,课堂管理的调节技巧等方面向我们做了深入的分享。在课堂任务管理方面,教师可谓身兼多职,不仅需要构建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还要组织好课堂的物理、心理、情感环境等,制定班级口号和班规班约。在舆论环境方面,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自我评价,其次要引导学生有正确地自我评价,还要对外部的评价环境做出适当的反应。

  下午场翟洪明老师以强大的专业素养和广博的知识带领我们深入分析分享了新高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明晰了新高考改革中的突出问题。比如,中学教学资源重新配置的问题,教学管理带来的问题,考试过多加重学校和学生负担的问题,以及等级赋分的科学性问题等。翟老师层层分析,拨云见日,让我们明白了新高考改革问题急切而复杂,任重而道远。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比如3+3和3+1+2哪种模式好?五种赋分制度哪种更科学?哪种走班制更科学等。在翟老师的分析授课中,我才意识到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所要面临的具体困难,每个角色所要做的努力和突破。

  总之,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培训讲座,在场的所有教师无不被汪老师的热情幽默、翟老师的专业分析所感染,无一不收获满满。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4

  很感谢xx附中为我们搭建的学习的平台,在今天的培训中,我们先后聆听了汪xx老师的《基于学生的课堂管理》以及瞿洪明老师的《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报告,有理论知识有真实案例,有升华有数据支撑,深入浅出。作为新入职的老师,对班级的管理不知如何下手,同时面对全新的高考形式,难免会感到茫然,对一些政策改革还不甚了解。

  在今天的培训中,汪xx老师以“三兄弟对深陷泥潭的马不同的处理态度”讲到面对课堂、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听了汪老师的报告,让我意识到,课堂是由不同的“小环境”组成的,因此课堂管理的任务要随课堂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就是要求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班制宜。课堂氛围正是由教师的教学姿态和学生的学习姿态决定的,考虑学情和课标备课,在课堂上,注意学生的反应,对学生的评价不能随意。

  通过听了瞿老师从新高考的发展历程、背景与意义、形式与内容和志愿填报等方面对新高考的分析、研究,让我对新高考的各项政策和意义都有更深入的理解。

  新高考的改革对老师、学生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新高考的改革满足学生的兴趣、特长,赋予了学生主动专业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提升自身素养。但是高考改革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对学生、学校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而我们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要和家长、学生讲解新高考的政策,答疑解惑。其次,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发展和思想心理发展。新高考的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产生功利化的选课,不利于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经常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找准平衡点。

  听了两位老师精彩又充实的报告,让我更有信心做好教师的工作,更从容的面对课堂和学生,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5

  20XX年教师节之际,我和70~80名教育同事一起参加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组织的20XX年第一期中学教师提高培训班。

  此次学院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标记新课程、新课程和新高考。通过省市各级专家的分析和先驱上海市专家的介绍,短短5天内,原来有些模糊的新课程改编背景下的新高考意识有了比较明确的轮廓。报告几点心情如下。

  1、此次新高考是国家层面的教育改革,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科学措施,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其中最重要或最核心的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受到长期物理施工的压迫而逐渐消失的教育良心呼声。因此,关于为什么要开展这项改革的讨论没有空间,占主导地位的是如何抓住机会应对挑战,如何将挑战转变为学校、学生和教师发展的机会。

  2、上海等先行地区的经验和措施非常珍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参考意义。关于选课和考试的各种措施都是在实践中逐渐调整整形的。虽然需要不断完善,但至少即将展开的教育实践工作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他们面临的困惑和问题也为我们提供了后起之秀。

  3、一些棘手的问题还没有出现,也没有形成好的解决方法。例如,班级管理需要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是否应该由班主任管理,或者只要有一名行政服务人员就可以进行班级管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校的德育管理和实践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因为大部分德育内容(如各种德育活动)已经分化成课程,成为选修课的一部分,明显的德育工作大部分都是看不见的。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过程必然经历和产生的很多德育问题也需要通过学习指导、心理指导、经历辅导来解决。传统德育在新科目和新课堂中处于什么地位,专业德育部门是否也有存在的价值,班主任职位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等。还需要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任务的安排、人员编制的变化等,甚至很小的问题,例如,核销学生的上班处理方法等,我们自己的大量实践提供想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另一方面,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这次训练最大的收获就是开拓思想,清醒过来,为迎接新课程、新课程、新高考做好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6

  5天的培训聆听了8位专家精彩的讲座,参与了每天讲座后教研员与专家的交流、研讨、解惑,受益匪浅,我听着、看着、想着……

  一、站在新征途的起点,回首中国高考改革“走过的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1977到2021年,中国的高考走过了44年,考试内容,形式,录取形式的不断改变都是为了更好的选拔出人才,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高考改革进展与思考》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我国高考改革走过的历程,以及今天中国为什么要进行高考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我们的应对的策略是什么。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一考定终身”不利于培养选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高考改革势在必行。唐处长的《高考综合改革初步设想》的报告,让我们再次深入的了解我国高考走过的路以及取得经验和不足,和我省在顶层设计上对高考改革的所做的努力、做法以及取得进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明确了今后我们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也同时阐述了新高考改革目标坚持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从快速普及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二、面向新征途,我们盘点先行者新高考“探索的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从最初的茫然到今天稳步全面推进,从2省份的试点到今天的全面展开,一路来点点积累总结,不断的反思完善形成今天的立体框架,担任改革试点的省份砥砺前行,在浙江东阳中学卢飞进校长《高考改革下学校教学、管理转变》中,详细介绍了东阳中学应对高考改革采取的具体措施,用数据说明选拔制度的变革以后,学生选科的情况,通过艰苦的探索,东阳中学在解决高考改革校级层面落实中的实操性问题,卢校长从“选择性教育的顶层设计与实操”“基于奠基的现代化育人模式”“聚焦素养的现代化教育平台”“特色发展、描绘现代化学校发展蓝图”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改革先进学校的丰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改革路径,为陕西省基层各校在2022年新高考实施提供了宝贵的探索借鉴经验。

  继浙江、上海之后,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担任了第二批试点工作,在北京丰台区教育学院曾拥军院长《新高考、新课程、新课堂》中指出当下在新高考改革中高中教研员的角色和责任,以及他们教研团队在改革过程中如何履行教研员的职责,分享了他们的做法,作为高中教研工作者,我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密切关注国家有关高考改革的教育政策方针,仔细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变化,认真解读学科核心素养,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发挥教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尚志教授三个多小时的讲座和互动交流,年近75岁的王教授《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思路和实施建议》让我们这些基层的老师和教研员深刻理解了国家政策制定的初衷和不易,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真正本质和价值。我们现在教育的现状是:用过去的方法教现在的学生做未来的事,因此高考要改革,最重要的是育人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三、走上新征途,我们思考如何走好“未来的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高考改革的号角已吹响,在新高考、新课程、新评价的背景下,我们教研工作者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从西安市教科院解慧明院长《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育人方式变革》和中国教育学会评价办主任秦建平《教研员如何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我们体会到:教研室与教研员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无疑是一股中坚力量,尤其是在新高考新课程新评价中,各级教研机构和教研人员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发生的重大变革,教师素养亟待提升,作为“教师之师”的教研员自然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责任在肩:第一是对学校在新高考新课程新评价背景下的发展规划,包括学校的理念,有什么样的特色构想,校园文化主旨是什么,等等,作为教研员,要能够进行策划、论述、研究、指导。第二是对学校课程整体的设计。我们国家现在是“三级课程”,怎么把“三级课程”融入到学校当中进行具体实施,教研员同样需要做好策划、论述、研究和指导工作。比如说国家课程,这是国家对课程限定的最基础水平,是一个底线,学校必须做到。作为教研员,需要拥有对整体课程的设计和论证的发言权,不然,解读也解读不清楚。过去,教研员只要对国家课程标准做好传达和解释工作就行了,但是现在不行了,还必须要研究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和途径,同时通过自己的研究提高不同层次学校对课程的理解,这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一个教研员如果没有课程意识,不知道课程是如何建构的,那么他就很难理解课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学校到底应该怎样开展课程。所以,我认为教研员应该是课程和教学的研究员,是理论指导的服务员。第三学校主导的课程设计,校本化的课题设计、论证、实施和成果提炼,在这些方面,教研员也要有发言权。第四在学校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上,教研员也要进行指导和论证。一所学校,如果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意识不强的话,是没有持续发展力的。在这个方面,一定要细,一定要有一套适合学校发展需求的教研、培训规划,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教研、培训活动。作为教研员,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根据不同性质的学校、不同的发展层次,设计出不同的教研、培训主题、内容和形式。第五就是对新中考新高考的考试命题的研究。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这谁也不能否认。但是我们怎样在考试中实现新课程所追求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命题时,必须聚焦新课程的理念,设计出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试题。

  培训虽是短暂的,但感悟至深,在陕西省新高考改革的前沿阵地,教育研究的繁盛之处,我被这些专家们对教育的执着和热情所打动,被他们的专业精神所折服,我们反思着,总结着,则行为重要!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7

  为贯彻落实xx市教育局关于“三新”培训的相关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我校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相关精神的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为新高考工作顺利开展进行能力储备。我校认真组织开展了本次“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工作。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筹划部署

  接到教育局通知后,我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于xx月xx日,组织召开了“三新”培训工作推进会,会上刘xx副校长带领全体教师学习了本次“三新”培训相关文件精神,传达了培训相关要求。丁伟校长要求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本次“三新”培训,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领会,不断提升自己,为新高考工作不断充电蓄力。会后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培训工作计划表,每项培训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每次培训传达到位、督促到位、落实到位。

  二、领导全程领学

  xx月xx日,我校“三新”培训工作正式启动,由于临近期末,学校各项工作任务较为繁重,但我校全体中层以上领导能够克服诸多困难、率先垂范,保障培训时间,按时到位,认真聆听并及时记录重点学习内容,撰写高质量的培训心得。在领导们的带领下,全体教师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本次“三新”培训中来。

  三、教师全员参学

  本次“三新”培训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变化和突破以及学科教学实施策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新教材中落实;区域和学校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思路、机制和举措等诸多内容。因此,本次培训我校始终秉持面向全体教师的原则,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培训学习,每次学习结束后,每位教师都要求上交高质量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进而做到学有所思,学以致用。

  四、组内教师研学

  在当前“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教学理念所呈现出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等的不断变化,促使广大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围栏,我校一直以来鼓励教师在努实践探索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因此,在本次培训中面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指导、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等培训主题时,我校采用了同组、同学科教师交流研学的学习形式,相信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让本次培训的效果在今后工作实际中绽放出新光芒。

  培训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这次“三新”培训开展的扎实高效,内容丰富,引人思考,有助于教师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多维度对“三新”内容进行把握,相信对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大有裨益。同时,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让老师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深感任重道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三新”培训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让教师们更科学地领会新课程的精神,更精准地把握了新教材,同时明确了新高考的方向。相信全体三中教师一定会在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提升,砥砺奋进。新高考的种子我们已经播撒,相信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耕耘,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开出绚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8

  本学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课程标准》 ,我无论是在 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其 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 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 标准。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新课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课程理念,如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倡导 课程的综合化,及以课程管理的“去集权化”等。在课程设置上,长 期以来我国的学校课程曾经是必修课程一统天下, 学生没有迭择的余 地,传统的学校管理的观念和方式有利于控制和效率,但不利于学生 个性的发展,与传统的课程与教学相比,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 发展,关键一点,就是新课程能够保障学生的个性化的学生权力的实 现,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力,就是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在课 程结构上开设大量的选修课, 让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获 得更多的自由发展的机会。从而实现个性发展。个人感觉新课程有这 它突出优点,主要体现在:

  第一,内容结构上,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繁、 难、偏、旧”的内容和改变了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使学生体会 到,不是为了数学而学数学。从教材所选例题及所编习题可以看到, 数学中有物理,数学中有化学,数学中有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及科技等;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就在我们身 边,在自然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增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数 学的过程中来的自觉性。

  第二,培养目标的要求上,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 倾向。诚然,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要学好它,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 知识与基本技能。但是,如果片面地去强调知识更新与技能,而忽视 了其它的需求,学生变成了读书的机器,没有创新的能力,社会就难 以发展。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印象中的恩师之所以成为恩师,不是他 教给了我们多少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学习、如何做 人。 这就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 新课程中, 无论是哪一个概念的形成、 哪一个性质、定理的获取,都设置了情景,将念的形成过程及知识 的获取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 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机 会, 使学生更能理解数学的形成过程, 学会思考, 学会提问, “看 做到 过问 题三百个,不会解体也会问”。

  第三,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 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 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帮助、引导的作用。在概念与知 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师告之结论,而是 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发现、搜集信息、并 用已有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归整而形成概念、定理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新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致力 于改变学习现有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 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通过学习我以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 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 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 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9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参加了xx科技大学附中教师“新课程新高考”专业素养提升培训专题研修班。今天我们先后聆听了xx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汪xx主任主讲《基于学生的课堂管理》,xx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瞿洪明书记《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两位专家的培训,有理论有实践案例,有升华有数据支撑,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幽默。在xx省20XX年新高考改革全面铺开的背景下,本次培训涉及到选课走班、生涯规划、考试评价、教学教研、学业水平测试等,一系列新高考改革如何做所面临的问题和操作层面上的做法。可以说,非常实用,启发性和指导性很强。忙碌的培训虽然匆匆,但不虚度,专家老师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是沉甸甸的,干货满满!通过学习,加上自己的思路,我有以下几点感悟,现总结如下:

  一、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

  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一直影响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感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课堂自主权”回归问题。实施“选课走班”会让教师有更多的课堂教学自主权,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尤其对教师课程开发整合和研究能力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做到既专注于书本,又专注于实际,更要专注于学生的共同基础和基于个性的发展需求;既要研究本学科领域,又要跨界了解其他学科领域;既能把学生领进学科,又能让学生走出学科;既是教书先生,又是人生导师。这和以往教师的职业常态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人生发展从没有如此的密切相关。这才是真正从学科教学走向了学科教育、学科育人。教师要改造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模式,让任课擅长的学科领域,同时跨学段兼课成为常态。

  二、选课走班是依据中国教育现状、适合学生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瞿书记的讲座,让我了解了走班制这种模式为:日常管理仍在一个固定的班级,称为行政班,但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内容和学习的教室,学生走班后上课的教室为教学班。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科目的不同到不同的教室上课,需要时自习也会在教学班上。以兴趣为主导的走班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不固定教师与教室。主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思维。

  分层教学思想,实际上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

  “走班”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可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并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走班制教学的实行,给每一位同学提供了结识更多老师的机会,在领略不同教师教学风格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成长奠定了基础,毕竟走班制给同学们带来了强大的学习资源。

  不管是传统教育还是“走班制”教育,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尊重学生发展,是适合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培养人才,但一个人的素质、环境等诸多方面均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差异,我们必须要按照他的素质、天赋、爱好和特长来加以实施教育,他的潜在能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先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来进行教育。这是我们的传统,也是现在时代的要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不断创新才会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才能适应教育多样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三、开发校本课程是变革课程体系的核心。

  只有课程改变,学校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层面的课程变革,往往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上教与学层面的探索,而忽视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学校更是缺失对三级课程的深入整合,没有形成一套校本化的课程体系,做到整合各级课程校本化,让其符合国家层面的要求、符合校情、学情,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满足未来发展需要,才是课程变革的“牛鼻子”。同一门课程,给不同基础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学习方式,既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去学习,使每名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优化。

  另外,课程的选择性不能不计划成本,关键是找准“选择性”和“计划性”的平衡点。我们不能因为过去的课程过度统一、缺乏弹性而将改革的目标误读成追求课程无限度的弹性和选择性,给予学生课程选择的权力更不能误导成学生所有的选择都必须得到无条件的满足。学生选择课程,是学会规划人生的过程,也是培养自己看待和处理问题的.弹性、学会理性接纳现实条件、宽待他人和社会的过程。因此,在强调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中,学校课程的计划性不仅不能削弱,反而应该加强,因为实施这样的课程需要考虑的因素明显增多,计划的作用反而更突出。例如,即使学校资源条件较好,某一门课程的最低开班人数也必须要限制,追求选择性不能不计划成本。因此,学校在提供一门课程给学生选择时一方面要设定合适的人数下限,另一方面还要设定合适的人数上限。因为若选某一门课程的人数过多,学校也将难以安排。这样,有选择性的课程不可避免地也要附带一定的限制,具体到某一个特定的学生身上,他就要做好如果第一选择不能得到满足时的选择计划。而作为学校的.计划来说,对一门课程选课人数的限制特别是人数上的设定是非常有讲究的,上限设得太高,等于没有进行必要的限制,学生的选择虽然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但学校课程安排面临的困难很大,有可能反而使更多学生的选择受到影响,造成计划性不够、调控力度太弱的结果;而上限设得太低,学生的选择被拒绝的过多,学校课程安排也许容易了,但太多学生的选择没能实现,造成计划性过强、控制过度的结果;而找准“选择性”和“计划性”的平衡点,则正是管理智慧大有用武之地的关键。

  通过学习,深刻理解到我们要面对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我们要在后续工作实践中高效的学习和理解,以及积极适应,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10

  20xx年xx月下旬,xx市教育局,教育科技院组织了我们各县市高中老师进行了关于新课改的相关培训。聆听了xx省督学xxx主任,xx中学校长xxx校长,xx省生物教研员xxx老师,xx市生物教研员xxx老师四人的新课改报告,受益匪浅!下面对这一天半的学习做以下总结。

  新课改势在必行,老师必须主动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高考。作为新的一轮课改,无论是教育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方法,教材等教学用具都做出了较大的变动。这对我们这些一线教学的老师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首先,我们必须调整我们“以教授学生知识点来适应高考”的教学思想。依据“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来调整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立足与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实施我们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名生物老师,通过我们的生物教学,力争让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生命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思维模式,能够辨别迷性,伪科学知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学习生物知识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合理的,可行的建议。

  其次,生物教学模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新高考中将实施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和学业水平等级考试,针对两种不同的考试,知识点的教学深度不同,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新教材和新课标,以求能准确把握教学深度。

  最后,教室个人的业务素质的提升不容停歇。作为一名年轻的生物教室,潜心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是必要的。新课改的实施对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来说就像是一剂营养针,让我们通过培训学习,形成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总之,本次的培训让我受益良多,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更系统的学习。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11

  在使用新教材教学的两年中,新版高中英语教材在教材文章的内容选择、教学方向引导以及新时期的英语教学目标等方面做出了系统化调整。教材中新颖与时代接轨的主题设定,有助于激发出学生优秀的文化意识,新教材也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语言技巧和写作能力方向的培养。在双新背景下我们一定要遵从双新的教育方向,新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强调立德树人,强调素养指向,强调让学习真正发生。深入挖掘,利用好新教材的优质内容,真正从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上下功夫。

  新版教材充分贯彻落实了素质教育背景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将学生作为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发展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为目标来进行教材的编纂。面对双新,高中英语的各项活动也都做出积极的适新调整,2021年举办的最新一届“烛光杯”大赛上众多优秀的参赛教师们所呈现的课堂让我们在迷途中有了明灯,更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教师们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优秀资源,给学生适当的指导,明确学习任务后,通过小组合作去深入挖掘单元主题,进而展示合作成果,教师真正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切实做到用英语思考,用英语交流和写作。大赛中优秀教师的展示,也时刻提醒我们日常在教学中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教学调整。

  一、结合新教材文本选择加深文化渗透

  新教材的文本选择相较于旧版本,文章文化内容具有时效性,其中地道的表达随处可见,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教材不再是应试教育的工具,而是文化传递的链条。现代高中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已经大大提升,他们对于英语课堂的期待已经成了个人兴趣的探索领域和语言能力得以的提高的实践领地。新考改也正是与时代和新教材高度匹配,我们对学生的语言理解应用和写作能力要求提升,对于过于细节化的语法项目的考察相对弱化,这才是能督促高中生将所学英语知识在日后学以致用的应试考察策略。新教材文章选材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喜好,合理结合了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加深文化渗透,让学生们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去阅读文章,才能更深刻感受到文章的美感,语言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在积极的主观情绪带动下再去学单词,再去讲语法和句法,才更具时效性。在文化的带动下,才能有思考的深度,才能提高表达和写作的意愿。例如在新教材必修一unit1。ANewStart中,我们对英美高中生活进行文化讲解,让学生对所学单元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便于调动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学习热情。对相关词汇的记忆就会随之加深,有了情感共鸣后,也便于本单元的写作积累相关素材,从而提高课堂时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更关注新教材的presentingideas部分,这部分是很大的亮点,将文化主题升级为便于学生实践探究的呈现活动,自发性的研究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发深入思考,形成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虽是通过完成课后作业来实现presentation,但最后的课堂呈现结果,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启发性,同时在每个单元的学习过后也促成了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形成,一方面训练了写作,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呈现部分将课堂交给学生,将语言学习过程变成具体的应用实践的过程。那么,呈现部分的成功与否,虽是整单元的一小部分,但检验的是日积月累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情况。

  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质疑,并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机地组织到教学中。这样不仅能立刻得到定量的教学反馈,也助于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消除隔阂和生涩。在日常的师生答疑环节,我们正确处理学生英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保护他们的自尊,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正如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关于课后教师指导环节能否顺利实施,实际考验的是师生关系。因为学生要想投入并且高质量的呈现环节,一定会遇到很多细节方面的难题,若他们能积极的去跟老师沟通,不断的调整,定会做出令人满意的呈现环节,增强自己的信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唤醒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活动的意识,这些尤为重要。使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安全感。从而大胆而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学习乐趣。为教学程序的顺利实施扫除人为障碍。从而真正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课后的沟通做好后,那么课上的呈现就会顺利并且高效,让学生成为有效教学活动的中心。

  三、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紧跟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步伐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于交际的社会情境即“情境教学”。英语是一种语言,脱离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语言就难于恰当地表述,难于发挥其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利用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加强语言信息输入,产生语言内化,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巧用情境优化英语课堂结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根据教材內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创设英语情境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用英语进行练习的机会。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利用教学材料,挖掘其內涵,激活情境,也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不受制于教材和教参,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我们充分,灵活地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多看、多听,通过模仿或创新所了解的内容,进行教学情境展示。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们对有意思的课堂游戏,还是抱有较高的热情,基本可以做到全员投入。情境教学不拘泥于表现的形式,但核心是为了课堂的多样性服务。总之,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借助于多种形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激情、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途径。我们高一进行了趣配音大赛,我们学校安装了智能黑板我们可以进行单词大赛,词组PK赛等。

  综上所述,双新背景下,我们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作出了适当的调整,让学生更加注重语篇的背景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应用能力,为新高考的调整做出充分的准备。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12

  20XX年xx月xx日,我校高三地理组教师参加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会”。在潘xx老师的带领下详细解读了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内容结构体系及新高考考试出题方向特点,并从理论与案例两个维度讲解如何上一堂好课。此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我今后的教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把收获总结如下:

  一、研读教材内容,注重教学难度与相互衔接

  新教材在知识结构体系、编写手法、教学要求、版式设计等方面,与旧教材相比都有不少变化,只有明晰教材特点,才能用好教材。地理必修一在经典自然地理基础上,适当扩充了地理科学科普性内容(地球历史、土壤、植被等),整体设计以气、水、土、地、生五要素为主,旨在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环境,突出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必修二以人文地理为基础,适当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关切的内容,整体设计以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为线索,从人文地理要素的角度出发,重视地理实践力。在实际必修内容教学中,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理学基础知识,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切忌深挖、讲解过度,应把具有难度的知识讲授放在选择性必修部分,做好必修内容与初中地理以及选择性必修内容的衔接。

  选择性必修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三大模块。《自然地理基础》是对必修一的加深,旨在提高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能力与水平,整体设计以自然环境系统及其要素发展、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线索,以“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为主线,突出圈层之间的联系。《区域发展》是对必修一的拓展,以认识区域地理条件、特征和发展方向为线索,重在学习“发展”而非系统学习区域地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是全新模块,以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为线索,重在学习“安全”而非系统学习资源、环境知识。选择性必修教学要相对增强教学的系统性,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着力阐明地理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注意地理思想的渗透,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地理核心素养成分。

  二、合理设计教学,注重地理实践力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地理情景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良好途径之一。新课标下,情境教学以“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为源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导入”过程中创设情境可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能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像名演员亮相那样,能一下子镇住台脚,抓住观众。要做到巧妙导入新课,教师在教学新课前,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学情,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语言、幻灯、影像、音乐、图表等,创设或再现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对某一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干教学内容和流程的学习。就如培训会上张老师提到的案例,在讲解地形对交通的影响时,截取鸟瞰重庆市山区公路、沿江公路等镜头制成新课导入视频,这样既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又能与后续讲解自然过渡。

  把切合教材内容的、典型有趣的教学材料和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有机地融合在讲课内容中,使讲授内容对学生有磁铁般的吸引力,就可以创造出一种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值得注意的是材料的选择要精彩,也可以多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始终要为课堂服务,讲述时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注重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包括各种教学活动,如实践类、资料分析类、讨论类等。但教师进行活动设计时,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情设计,活动形式既要活泼,又要能引起学生深度思考。同时,活动中提出的探究问题也要有研究价值,过于简单的不能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达不到锻炼学生思维及能力的目的;存在争议或难度太大,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且可能打击学生积极性。

  通过这次培训,能使我们更加深入把握教材的编撰意图、框架结构,更深刻理解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教学,更好的直面新高考,把握好考题方向。面对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我们只有积极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与实践,践行课程改革,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13

  通过这次研修,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作用,在教学中多了些反思,很多时候考虑问题的时候都是说学生的多,很少能够从自身出发,多问问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那些还需要改进等等。在教育这块热土中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教师起着决定作用,也许态度决定一切就是如此吧。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例研修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的一般程序是:

  ⑴问题——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可能是一种个性问题,不具代表性的,也可能是一种共性问题。

  ⑵设计——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方案,写一个新教案。

  ⑶行动——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根据设计的新方案进行研讨。(上研讨课)

  ⑷反思——收集教学反应、调查教学实际效果。

  ⑸评议、研讨、进行评估(分析成败的原因)

  ⑹发现新问题,进行新一轮行动研究。

  做课例要以主题为引领,只有抓住这根线,才能使课例这只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做课例要从观察点着眼,在课堂中洞察,在教学中取证,在研讨中生成,在课例中积蓄。只有经过“三实践两反思“的磨砺,才能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最后形成经验,让成长与成果同步。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14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基于强国战略,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全面、自主、有个性、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了加强对新课改的理解,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九江市举办的为期三天的“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培训,现将收获梳理如下:

  一、新课标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新课标作为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文件,它从课程性质,学科核心素养,甚至实施建议等等方面都对我们的课堂有着根本指向。但许多人对它的认识不够,特别其中和学科紧密联系的化学核心素养,老师们可以利用他它来设计自己的课堂,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过这更加应该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们应该让学生也了解核心素养,并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它,领悟它。

  二、新教材

  化学教材变化幅度很大,我们由原来的四本书,增加了一本选择性必修,变成五本书,但是课时没变,课程比较紧张。所以老师可以将必修二和选择性必修内容整合在一起。教材中的栏目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增设了很多新的栏目。化学职业这块老师们可以让学生多多了解,增加学生兴趣,学生必做实验这块需要老师增加学生实验的次数,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具体内容也有删增,并且将难点分散,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具体知识点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真实情景对问题的解决。这就提醒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更应该让学生走进真实情景,解决实际问题。

  三、新高考

  高中课程结构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三加三,变为三加一加二。考试也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高考的得分机制变为赋分制,由排名来决定分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合理。而化学高考难度一直居高不下,命题特点更加注重基础型和应用型的题目,增设更多的情境性的试题,综合性更强,对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要求更高。所以老师在平时的课堂和题目中应该更加注意情境设计,和题目质量。并且在平时答题中应该注意学生的答题规范,抓住要点,并且平时小考当大考,到时候大考当小考考,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这次培训收获满满,总得来说就是以新课标为根本指导,落脚于我们的新教材,老师们落实于新课堂,更加从容的面对新高考,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15

  本次参加了高考备考教学研讨会培训,是幸运的,也是必需的。这次培训收获颇多,也让我从心底里对新课标下的高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简单谈一点自己对于备考的体会:

  一、知识是载体,思维是价值

  张鹤老师说,知识是载体,思维是价值。每一个数学分支都有他的研究方法,函数有函数的,解析有解析的,数列有数列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数学知识,而是通过对每一个数学分支的`学习掌握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以此认识数学本质。

  二、研究考纲考题,把握命题方向

  盲目的复习是可怕的。而考纲是复习的指向标,备考中认真研读考纲以及义务教育的考纲,可确保方向的正确性。而对高考题的研究,能让自己做到心中有底,把握命题的方向。

  三、课堂内容呈现的顺序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

  先给出预定的三个方法,每种方法分别给出一道题,学生会按照给定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当问题脱离了预先给定的方法,那么就会让学生毫无解决问题的方向感,束手无策。反之,若是先给出三个问题,不给具体的解决方法的提示,让学生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再从中归纳总结每个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显然,后者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

  同样是一堂课,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内容。但是教学环节的顺序不同,效果也不同。

  四、提高二、三轮复习效率

  新课程实施以来,高考命题近年来逐渐淡化了纯理论与纯记忆,以能力命题立意居多,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刻意创新、强调运用,且联系实际。在离高考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要提高二、三轮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认为教师不应面面俱到,一味求全;也不能只重视记忆,忽视能力;更不能沉迷题海,缺少指导。

  二轮复习中,我们应注意提炼主干知识,查缺补漏,将教学内容专题化,专题题型化,典例方法化,方法步骤化,枯燥概念鲜活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原理图示化,知识联系结构化。

  五、数学本质最重要

  高考的题目总是会给人这样一种感觉:乍一看,感觉没什么思路,难;做了之后,回顾一番,也不难啊。xx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就是这样反馈给我的。当时我就在想这是为什么呢?

  赵老师参加了xx年新教材的编写,也向我们说明了全国新课标卷试题的由来。她说,数学本质最重要。数学本质也是张鹤老师在讲座和讲课中一再强调和体现的教学重点。

  考的不难,但是学生只有走出了考场才会做,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在陌生的题境中找出熟悉的数学模型,而之所以找不到数学模型是因为学生对数学模型中的数学本质没有清晰、深刻的认识。

  六.备考中的几点提醒

  1.勿过分强调社会焦点,忽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

  2.勿过分迷信外地“名师、名校”的经验介绍,忽视本校实际。

  3.勿过分强调用“名师、名校”的试卷来突击训练,猜题押宝。

  总而言之,现在高考命题灵活,我们的应对措施也必须灵活。我将把本次自己学到的好方法用来指导学生复习,争取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xx年高考数学的胜利。

  学校领导组织和支持我们参加各种培训,每次我都有新的收获,深感自己在思想上受到深刻教育和启发,这些都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促我奋进。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教学,而培训学习就是最有效的手段,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16

  很感谢河科大附中和河师大为我们提供的“新课程新高考”专业素养提升培训,第三天不同于前两天的理论课程,我们到辉县进行了红色教育之旅,从实践中学新知。对于辉县,我早有闻名,是集壮美太行山水和厚重文化底蕴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美誉。作为共工故里,共城文化、太行文化等多元文化交织,与太行山水交相辉映,令人十分向往。

  到达辉县之后,我们的第一站是侯德昌艺术馆。在这里我才了解到,原来侯德昌先生就是镶嵌于毛主席纪念堂的“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17个大字的书写者,并且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中悬挂的大型山水画《幽燕金秋图》也是由他主笔的。而走进馆内之后,近距离欣赏他的书法作品、画作等,我更是感受到了其作品磅礴大气、苍劲刚毅的魅力,再结合他从寒门学子到高校生涯,再到名冠史册的一路艰辛,不得不佩服侯德昌先生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终身学习的态度,我们作为培养人才的新时代教师,更应该将这样的精神牢记践行,不断传承。

  接着我们走进了裴寨新村的习书堂,观看了裴寨新村的建设发展历程,亲身体验到裴寨新村跨境电商的积极发展,是“乡村振兴时代好,我回家乡来报到”这句话的最好诠释,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挥洒青春、成就事业,担当起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而这也是我们教育的初心。

  通过参观党建展览馆,我了解到了裴寨从省级贫困村到新型城镇化社区的变迁,以及裴春亮书记乡村治理的故事,深切体会到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致富振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影响和带动农村青年向组织靠拢。裴寨人在裴春亮的带领下艰苦奋斗十余载,建设出和谐文明、温暖向党的新村,实现“裴寨梦”。这说明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员群众,正是基层党组织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才形成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今天的红色之旅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一定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课堂中加强爱国爱党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17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参加了xx科技大学附中教师“新课程新高考”专业素养提升培训专题研修班。今天我们先后聆听了xx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汪xx主任主讲《基于学生的课堂管理》,xx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瞿洪明书记《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两位专家的培训,有理论有实践案例,有升华有数据支撑,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幽默。在xx省20xx年新高考改革全面铺开的背景下,本次培训涉及到选课走班、生涯规划、考试评价、教学教研、学业水平测试等,一系列新高考改革如何做所面临的问题和操作层面上的做法。可以说,非常实用,启发性和指导性很强。忙碌的培训虽然匆匆,但不虚度,专家老师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是沉甸甸的,干货满满!通过学习,加上自己的思路,我有以下几点感悟,现总结如下:

  一、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

  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一直影响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感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课堂自主权”回归问题。实施“选课走班”会让教师有更多的课堂教学自主权,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尤其对教师课程开发整合和研究能力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做到既专注于书本,又专注于实际,更要专注于学生的共同基础和基于个性的发展需求;既要研究本学科领域,又要跨界了解其他学科领域;既能把学生领进学科,又能让学生走出学科;既是教书先生,又是人生导师。这和以往教师的职业常态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人生发展从没有如此的密切相关。这才是真正从学科教学走向了学科教育、学科育人。教师要改造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模式,让任课擅长的学科领域,同时跨学段兼课成为常态。

  二、选课走班是依据中国教育现状、适合学生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瞿书记的讲座,让我了解了走班制这种模式为:日常管理仍在一个固定的班级,称为行政班,但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内容和学习的教室,学生走班后上课的教室为教学班。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科目的不同到不同的教室上课,需要时自习也会在教学班上。以兴趣为主导的走班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不固定教师与教室。主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思维。

  分层教学思想,实际上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

  “走班”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可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并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走班制教学的实行,给每一位同学提供了结识更多老师的机会,在领略不同教师教学风格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成长奠定了基础,毕竟走班制给同学们带来了强大的学习资源。

  不管是传统教育还是“走班制”教育,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尊重学生发展,是适合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培养人才,但一个人的素质、环境等诸多方面均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差异,我们必须要按照他的素质、天赋、爱好和特长来加以实施教育,他的潜在能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先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来进行教育。这是我们的传统,也是现在时代的要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不断创新才会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才能适应教育多样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三、开发校本课程是变革课程体系的核心。

  只有课程改变,学校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层面的课程变革,往往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上教与学层面的探索,而忽视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学校更是缺失对三级课程的深入整合,没有形成一套校本化的课程体系,做到整合各级课程校本化,让其符合国家层面的要求、符合校情、学情,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满足未来发展需要,才是课程变革的“牛鼻子”。同一门课程,给不同基础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学习方式,既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去学习,使每名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优化。

  另外,课程的选择性不能不计划成本,关键是找准“选择性”和“计划性”的平衡点。我们不能因为过去的课程过度统一、缺乏弹性而将改革的目标误读成追求课程无限度的弹性和选择性,给予学生课程选择的权力更不能误导成学生所有的选择都必须得到无条件的满足。学生选择课程,是学会规划人生的过程,也是培养自己看待和处理问题的弹性、学会理性接纳现实条件、宽待他人和社会的过程。因此,在强调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中,学校课程的计划性不仅不能削弱,反而应该加强,因为实施这样的课程需要考虑的因素明显增多,计划的作用反而更突出。例如,即使学校资源条件较好,某一门课程的最低开班人数也必须要限制,追求选择性不能不计划成本。因此,学校在提供一门课程给学生选择时一方面要设定合适的人数下限,另一方面还要设定合适的人数上限。因为若选某一门课程的人数过多,学校也将难以安排。这样,有选择性的课程不可避免地也要附带一定的限制,具体到某一个特定的学生身上,他就要做好如果第一选择不能得到满足时的选择计划。而作为学校的.计划来说,对一门课程选课人数的限制特别是人数上的设定是非常有讲究的,上限设得太高,等于没有进行必要的限制,学生的选择虽然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但学校课程安排面临的困难很大,有可能反而使更多学生的选择受到影响,造成计划性不够、调控力度太弱的结果;而上限设得太低,学生的选择被拒绝的过多,学校课程安排也许容易了,但太多学生的选择没能实现,造成计划性过强、控制过度的结果;而找准“选择性”和“计划性”的平衡点,则正是管理智慧大有用武之地的关键。

  通过学习,深刻理解到我们要面对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我们要在后续工作实践中高效的学习和理解,以及积极适应,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18

  20xx年3月16日19:00,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徐曼菲教授做主题为“基于语境的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精彩讲座。在基地主持人胡琳娜老师的组织下,我如期参加了此次线上研修活动,学习了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论,拓展了教学实践创新的视野,收益匪浅。

  讲座一开始,徐教授提出两个让大家思考的问题,一是为何要强调基于语境的语法教学?二是如何提升基于语境的语法教学能力?针对第一个问题,徐教授提出语法知识的使用不仅需要做到准确和达意,还要做到得体。语法知识的使用应该是形式意义使用三位一体的。其次基于语境的语法教学符合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及要求。学会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新的语法知识,进一步发展英语语法意识,从而形成语法能力grammaring。针对第二个问题,徐教授给我们展示出目前部分老师在语法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呈现语法内容的语境不连贯,缺乏完整性;设计的练习缺乏一定的语境,练习设计为语法而语法;教师自身的语言素养——语言敏感意识需要提升。进而展示三个创设语境进行语法教学的课例。

  通过本次讲座的学习,我更明确了语境对有效的语法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语法学习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法形式的具体表意功能,紧密结合语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我们要做到像徐教授说的“深学习,勤实践,多反思”,努力做到“目中有人,手中有器,心中有道”。

  20xx年3月17日19:00,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黄丽燕教授做了一场《中小学英语课程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的精彩讲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和态度,努力实践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深度教学,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为此,提出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的教学建议。那么,课堂评价是什么呢?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如何有效设计英语课堂评价并加以实施呢?黄丽燕教授给大家提供指导。黄丽燕教授展示了一份中学教案,指出,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其实就是看授课老师能否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很好地实现其教学目标,可见,课堂评价标准非常重要。接着,黄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讲述了“什么是课堂评价”、“为什么要开展课堂评价”、“如何进行课堂评价设计——理念与方法”、“如何实施课堂评价——案例分享”。通过黄丽燕教授的讲座以及优秀的课堂评价案例的学习,提高了我对课堂评价的认识,感知了课堂评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落实好评价与教和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19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新课标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3天的培训,我的脑海里充斥着新的教学理念及以人为本的教学态度。关注全体学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学资源共享成为本次培训的一大收获。通过培训对新课标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但对具体实施仍有一定的困惑,还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和反思,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参加类似的活动。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20

  20XX年7月14日下午,我们伴着天公赠予的热情,心怀豫西汤汤洛水般的积极之情来到了豫北卫水之滨求知问道,开启“新课程新高考”专业素养提升的学习之旅,首日的学习便感果硕维宽!

  带着付耙牯校长“认清形势、换道超车”的目标指引,通过瞿洪明教授“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解读我即随之所思:

  首先,我们该做什么?

  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为实现新时代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站好教育岗位。同时在瞿教授对新高考改革的历程、背景、意义、问题、挑战、思考以及我们河南新高考改革七个方面的报告中,进一步使我感到方向的明确,更令我感到“高改也是对教师的革新!”面对机遇与挑战这把双刃利剑,我们该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与时俱进。

  然而,扪心自问:我们想做什么?我们当然都不想被时所弃,而是乘着高考改革的风在破浪中超越自我,赢得未来。

  那么,为此我们能做什么?学习中受到了大大的启发:教师、学生、家长,课程、选择、赋分,报考、政策、利弊,我们能做学生发展的导师。汪才安老师“基于学生的课堂管理”也为我们从课堂这一关的地方,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良方技法。

  两节课,数十页的笔记却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和明天的样子和需要,带动的思考也不只如此。

  总之学校永远都不是“封闭地带”,恰恰是改革的前沿阵地、前进的云梯平台,我们要把握机遇,做好“人师”!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21

  20xx年7月5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线上培训。此次培训围绕语篇教学和读后续写展开,特邀浙江省叶咏梅特级教师和福建省黄远振教授给我们进行授课,专家们还对老师们感到困惑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给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提供了很多实用而又有效的建议,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帮助。

  首先,叶老师从语篇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学业水平四个方面解读课标要求,接着从考纲的评分要求这一角度介绍衔接理论在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紧接着,叶老师用具体文本进行分析,深化了我们对教学要求的理解。随后,叶老师简要阐述了衔接理论。衔接是指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衔接理论包括对衔接手段和衔接功能的解释。衔接手段表现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衔接功能表现为连贯内容和构筑语篇。在外语教学中,衔接理论有助于分析语篇的构成方式及语篇与语境的关系,同时还有助于帮助学生根据衔接纽带在语篇中形成的网络来了解语篇发展的脉络。

  在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学要求、介绍了英语衔接理论之后,叶老师引出了本次讲座最为关键的部分——衔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她强调:“将衔接理论融入到文本当中,一方面可以降低阅读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另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理解衔接手段在文本中的作用。”她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PuzzlesinGeography”一文为例,从阅读对象、写作思路、内容结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让我们对衔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叶老师还就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衔接类问题、如何引导并启发学生解答此类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传授了宝贵经验。

  目前,篇章连贯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我们高中英语教师而言,如何将衔接理论应用到教学中是一个重要课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本次讲座理论介绍清晰易懂,案例分析环环相扣,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教学名师严谨的治学风范。

  下午,黄远振教授做了题为《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读思言路径》的讲座。黄教授从“读后续写的研究背景;读后续写的研究现状;读后续写的课例研究;读后续写的实施”四个方面阐释怎样从“读思言”角度进行读后续写教学。他提出了读后续写教学三原则:渐进原则、下水原则、导学原则。黄教授指出,读写需要着重三个点:结点、原文重点和续写要点。而且通过题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三个点的意义。此次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可操作性。同样让我们一线教师受益匪浅,明晰了读后续写的教学方向,对今后的精准教学,提高课堂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22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的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其中的理论精悍而抽象,需在反复揣摩中才能领会。

  我对其中的一段感受很深。《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想,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活动构成的,教师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应有良好的关系和相互配合。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由于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支配,教师大都比较主动,而学生大都比较被动,何谈平等与对话?

  在新课程中,一直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敢于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试想,在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再是过去面目可憎的“权威者”,加之兴趣的激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不爱学吗?由爱学转为会学,会学更爱学,从而真正走到了教学中的良性循环。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深受其害。教师的“一言堂”、摇头晃脑的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教材和课堂,扼杀了多少儿童对知识的向往。现在,我已为人师,难道还要让我的学生也有同样的遭遇吗?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哪些新的教学观念呢?

  1、教学的民主性。语文教学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过程。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民主性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教学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要给学生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研究和发现的成果。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学的民主性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应体现在:

  一是学习空间的开放。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图书馆、因特网等也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

  二是学习内容的开放。要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和教师都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对教材的内容可根据实际进行改换、增删,使学生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获取语文知识。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的整合,有机渗透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学习方式的开放。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模仿、体验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语文素养。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开放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仅仅是理念上的认识,理论上的指导,要真正的落实到实践中还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认真领悟,不断反思摸索。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用汗水耕耘教育这方圣土。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23

  2022年4月26日,我观看了王才程专家讲解关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的《新课标解读与作业优化设计》的讲座,我在此次讲座中学到了很多教学理念和新技能,心里也有很多感触和体会。

  一、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1、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解读: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弃,品格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解读:跳出了学科逻辑和知识点罗列的框框,以结构化的方式(如主题、项目、任务等)来组织课程内容,反映了课程内容改革的新动向。

  3、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解读:这是一大创新点,首次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专门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同在作业设计、改革考试评价等多方面呼应了“双减”的要求。

  4、增强了指导性。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5、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

  二、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

  1、丰富教学方式。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

  2、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整体分析数学内容本质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分析主题一单元一课时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主要表现。

  3、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注重创设真实情境,重视设计合理问题。

  三、优化设计数学作业

  1、作业的设计要源于生活,展现作业的趣味性

  2、作业的设计要百家争鸣,倡导作业的多样性

  3、作业的设计要思维提升,体现作业的开放性

  4、作业的设计要加强实践,体现作业的应用性

  5、作业的布置要崇尚自主,凸显作业的多层性

  通过此次讲座使我明白,教师要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24

  20xx年5月25-26日,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线上研修活动(高中英语),本次活动是通过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进行的,整个培训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我聆听了来自华南师范大学胡中锋博士导师、黄丽燕博士导师和金檀教授等大咖们精彩而且专业的讲座,同时在案例展示环节,我还学习了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廖明生老师、韶关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王锦霞老师以及广州市第二中学杨雅碧老师非常贴近教学一线的讲座。两天的学习中我收获颇丰,既学习到了试题检测评估中的专业知识,也学习到了高中英语阅读素材改编中的专业知识,同时在教研活动设计、高三教学规划方面也学习到了专家老师们的经验,这些知识对于我今后的教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胡中锋博士导师在他题为《高考试题的检测评估和教学实施建议》中重点谈到了试题测量的工具和手段,如信度及其计算方法、难度及其计算方法、区分度及其计算方法、效度等,他在讲座中给我们讲到了很多专业术语,虽然一下子听不太懂,尤其是一线教师很少涉及到试题测量的方面,但是我觉得讲座中的内容对于我的教学和试题命制方面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特别是他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提到的“建立教师自己的题库”这一点,我特别地赞同。

  黄丽燕博士导师的讲座聚焦于“基于大数据的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测评研究”。她从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以及标准差等几个方面给我们非常专业地剖析了20XX年广东高考的情况,同时结合具体实例演示了如何对测试成绩进行专业分析等,她通过20XX高考学生答题和得分情况分析了学生在英语学科能力,这对于我接下来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指导。

  金檀教授的讲座利用案例学习的方式,解析了如何识别、控制难词的途径,并讲解了改编难词的方法,对于难句子的评估、文本难度的评估金檀教授也给出了相应的指导。金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非常实用的案例解读,对于我们一线教师在改编适合学生基础的阅读题目有非常实用的指导作用。

  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廖明生老师结合高考试题,为我们讲解了如何精选和改编英语试题,更好地为高考备考服务。韶关市教育局教研室英语教研员王锦霞老师的讲座内容非常实际,她立足于教研员的视角,从阅读课、词汇课、写作课和语法课等,再到作业的设计,从听评课到工作室研修等方面解读了如何设计英语教研活动。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可能没有机会去设计和主导区域性的教研活动,但是王老师的讲座对于我今后组织校内教研组活动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广州市第二中学杨雅碧老师从一线教师的角度,介绍了她的高三备考经验。讲座中关于“话题教学与各种类型写作”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所提到的一些建议非常实用。

  两天的培训,接近20个小时的讲座内容,干货满满。很多内容一次消化不完,接下来我将把讲座的重点内容再学习再思考,并将培训所得落实到教学中,并在年级和学校进行推广,让更多的老师受益!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25

  金秋时节,金桂飘香。我于9月17、18日参加了xx市组织的20xx年高中“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第二期的培训。

  “认识新高考”

  本次培训分为专题报告,分组研讨和经验交流三种形式。9月17日上午由xx教科院马明贵院长呈现了精彩的题为“坚守教育处新使命,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专题报告。马院长从宏观政治的高度阐述的改革的迫切性,适应性,也同时从具体的课程教学设计,选科走班实施,校本教研开展等方面全面的,专业的给予我们所有的受训者如何应战新高考改革具体措施的指导。17日下午为分组研讨,每个小组人人发言,深入讨论了各个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选科走班和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成果和存在的困惑。18日上午,有来自夷陵中学,远安一中,枝江一中,小溪塔高中等八所高中的八位老师分享了各个学校的宝贵经验。

  “迎接新高考”

  通过本次受训,我收获满满,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新高考,更自信,更从容的迎接新高考。更合理更高效的开展系列工作。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26

  今天是我们培训的第二天,魏xx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有效课堂的培训,让我们耳目一新、受益匪浅。魏老师用几个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有效课堂、什么是无效课堂。从教学目标、导入,再到教学设计、教学过渡、板书设计、结尾,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都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回头看看自己曾经的教学,自己一些教学活动确实是需要反思与改进。

  说起来上课,我们都上过无数节课,也都听过很多其他老师的课,各种类型的课应该都见识过。一些我们认为是很好的课,在魏老师的分析下,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这也值得我们深思。课堂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也会经常觉得学生听课效率低,一直找学生的问题:学生瞌睡、学生不积极、学生基础差……诚然,不同的班级肯定有自身的个性问题,但是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我们的课堂是不是本身也有问题,是不是也需要根据不同的班级进行不同的调整和改进。课堂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内容也应该有的放矢,可是透过一节节不同的课,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总结一些共性的东西,来指导我们的教学。

  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的学情也发生了改变,这也需要我们老师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跟上时代的变化。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27

  新课标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围绕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价给与了相关案例,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四基、四能、四会。

  根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将应考查的素质教育目标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四层”考查内容。其中,核心价值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应当具备的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是在各学科中起着价值引领作用的思想观念体系。高考内容改革要在核心价值的引领之下,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切实服务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科素养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专家指出,学科素养既是基础教育培养达成目标的要求,也是高校人才选拔的要求。高考内容改革应促进培养学生应对生活工作实践和未来学习所需要的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知识。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是学科素养的基础支撑。要从衔接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要求以及目前高考对能力考查的进展等多方面研究出发,进一步确定高考考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

  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我们平时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转变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加从容地应对高考。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28

  在xxx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专题讲座,我对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

  一、优化教材和教学实施,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

  新课程不仅提出应注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教材优化要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来说,新教材首先优化了教材的体系结构:老教材基本概念(或原理)比较抽象,元素化合物知识容易理解,但难以记忆,而新教材将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安排,有助于分散难点,且利于分散记忆。其次优化了栏目:新增“方法导引”、“化学与职业”栏目等。再次优化了教材的选材:挖掘教材的德育功能,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体现化学与社会发展。

  教师应开展“素养为本”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总结和提炼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方法和策略,提升发展“素养为本”课堂教学的能力,特别是问题驱动的整合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过去,教师习惯以知识线索展开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学生面对、建构和获得的往往是死板和空洞的书本知识,这样的知识学习途径不利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问题。从问题着手解决学习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知识学习途径的翻转,即让学生的知识学习从“知识线索”翻转为“问题线索”,把“让学生在知识线索中学习知识”转变为“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而从问题着手解决学习首先需要设计出尽量精妙、精当和真实的学科问题,且各个子问题之间最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梯性,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了解实验内涵,培养实验能力素养

  孙红保教授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发了我们对于实验教学的思考。第一件小事:一次“证伪”实验的经历,孙教授设计实验本想证明物理公式是错误的、虚假的,但是做完实验发现,原来书上的那些物理公式是正确的,这极大的震撼了他的内心,改变了他对于实验的认识,孙教授的经历也让我更加理解实验,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内涵和真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对实验内涵的研究,不清晰其承载的功能。可能一些教师认为实验教学最重要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非常片面的。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既可作为收集证据的途径,也是提出问题或作出假设的依据;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让学生参与科学实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是怎样发展的,领略用于研究、模仿和解释世界的科学方法,形成学科观念和跨学科概念;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有意义并深刻地融入他们的世界观中。

  第二件给师姐“打工”的体验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做“化学实验”并非单一的某项程序或某个操作,做实验应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首先是准备好实验仪器,仪器的准备足以体现实验者对整个实验过程的了解,然后是解决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是实验结束后数据的处理、结果的评价、仪器的处理等。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会存在一些误区,例如孤立地看待“实验操作”、重技能轻内涵,不求甚解、重视“烧中段”而忽视“全过程参与”。孙教授提到,教授实验课前,教师往往给学生已经准备好了实验器材,而不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需要哪些仪器,实验结束后的一些工作学生也没有参与,这样的做实验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做实验,更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素养的培养。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领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化学实验技能和规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化学及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另外,我们还需要思考这些问题:愿意让自己的学生做实验吗?学生有时间做实验吗?明确实验的功能吗?充分发挥出来了吗?通过做实验,是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未开展过科学探究的教师,很难教出会探究的学生,教师自身观念及实验能力素养的提升是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三、师生共情,政策引领,回归教育初心

  叶显发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了一个词:“共情”,一方面是师生的共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喜欢老师,这样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是学生和知识的共情,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充满兴趣,才能乐学爱学。把握好“共情”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这也是成为一名好教师的秘籍。

  叶教授还谈到了“鸡娃教育”、“内卷”、“北京、上海学区房最新政策”、“国家对作业帮、猿辅导、新东方的治理”等有关教育的热点话题。7月24日,国家又发布了“双减政策,事实上,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已围绕治理校外培训和提升校内教学质量等方面采取行动,并推进“双减”进程。相信大家听过剧场效应,原本大家一起坐着观影,有人先站起来了,后面的人为了看得见不得不跟着站起来,最后大家都站起来了,所有人都更累了,观影效果却没变好。用它来形容现在的教育生态再恰好不过,现在教育“内卷”严重,国家现在就是想恢复最初的样子,让大家都坐下来,回归教育初心。

  教师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它是我们的指南针,如果一个老师不认真去研究国家出台的政策方针,不知道教什么,为什么而教,那又如何去教出一群高素质的学生呢?

  新一轮高中化学课改的大幕已经拉开,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们任重而道远。此次培训,不虚此行,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们为我们带来的精神盛宴,指明前进的方向。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当然,专家们的金玉之言还需要教师们认真汲取、仔细钻研,化为自身深厚的教育创新能力和卓越的教学实际质量,才能送更多的优秀学子“直上青云”。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29

  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的序幕已经拉开。在新一轮教材培训的第一个上午,专家们提到最多的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理念。我们要明确以后的教育教学要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书育人重在育人,要明白我们是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新教材更重视育人这一功用。本次改革是世纪工程培养的人,是培养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中国心,导向型很强。参加了高中语文新新教材培训,又学习了高中新课程标准的一些知识,自己有了一些的认识。

  一、立德树人是新教材新改革的核心理念

  郑富芝老师在上午的讲座中多次提到立德树人是本次新教材改革的核心理念,新教材守正创新。温儒敏老师说,新教材守正创新,得失借鉴,树立育人为根本,新教材在于培养有理想信念,有文化自信,有责任担当的世纪人才。这也让我们明白了在立德树人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我们拥有了新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开展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才能更加合理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选修,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新教材改革更重视经典阅读。

  温儒敏说:“新教材注重读书,多读书;教学重视经典文本,拓展阅读书目。老师要紧抓多读书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新教材的改革对阅读从量和质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阅读新教材的时候发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篇有关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出现了以往高中教材中很少有的劳动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的文本,尤其在必修上下册增加了《乡土中国》、《红楼梦》的正本书的阅读。这些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阅读视野,有更多的阅读积累,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对学生优秀品格的养成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通过活动完成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

  温儒敏指出,教学活动不只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到户外,到校外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讲《荷塘月色》时带孩子去看看荷塘是什么样子等,所谓的教学活动一定是和教学有关的,甚至是和教材有关的内容,最重要的活动还是读书。

  我们老师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通过活动,教学活动让学生完成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呢?

  咱们的活动内容及形式就很重要了,而我们给与学生的学习阅读的方法更重要,教会学生学习,指导学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督促运用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引导我们通向学习乐园,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比如在整本书的阅读活动中,家乡文化生活的学习活动中,如何运用合适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把我们的活动开展好、开展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好好思考并要面对的课题。

  新教材为我们师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展示学习的空间,我们老师应抓住契机,转变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革新语文活动方式,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个单元、一个任务群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总之,通过今天上午的培训给了我很多启示,我更加相信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我坚信心向往之,行定能至。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30

  知识迁移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迁移现象。例如,条形统计图掌握的好,就更容易学习折线统计图。心理学家比格曾指出:“学校的效率大半依学生们所学的材料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此,知识迁移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还在于使学生能够在新问题或新情境中应用知识,产生预期的变化,达到触类旁通。为此,在自育学习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知识迁移的规律,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正向迁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一、根据教材合理选取、编排学习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选取编排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点内在的联系,前后延伸,排除干扰,以利于学生产生知识迁移,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的基础上教学的。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微课合理编排学习材料,先让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自己观察微课中图形的切割和平移的动画过程,然后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提供知识迁移,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合理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遵循知识迁移的心理学规律设计学习环节,突破学习难点

  青少年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由具体的表象到抽象的概念形成知识迁移。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让学生不再惧怕抽象的数学概念,突破学习上的难点。

  三、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

  原有的知识越具有概括性、在学习过程中正迁移的可能性越大。例如在五年级下第一单元学习简易方程时,学生会遇到多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例题,盲目学习记忆效果差,也影响以后更进一步学习较难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于是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这些例题归纳整理,概括出不同的几类题型,例7是一步方程应用题、例8是两步方程应用题、例9是连设问题、例10是相遇问题。在做课后练习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先明确题目属于哪一类,再解答,这样学生掌握起来更快,知识形成体系、学会概括学习内容,对方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四、应用比较教学法促进知识迁移,提高学习效果。

  对相关的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自主分析相关知识点的异同,全面、精细、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提高自育学习效率。例如,两问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比较,延伸一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结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安排连续两问应用题,这是在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解答加减一步应用题的能力,而且为以后学习两步应用题做了基础性的准备。连续两问应用题是由两个一步应用题构成的,且它的第二问只给出一个条件,另一个条件需要从前面的问题中去找,由于学生不习惯于连贯的思考,学习时往往会感到困难。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将连续两问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相比较,从结构形式到条件到解题方法进行比较。连续两问应用题,学生解答第一问不成问题;解答第二问时,要引导学生对一步应用题进行分析,要求对一个问题必须知道两个条件,而第二问中,只有一个条件,还缺少一个条件,缺少什么条件呢?可引导学生对已知条件、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另一个条件。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新的解应用题方法。

  五、灵活利用变式,拓展学生思路

  数学问题的表述常常把解决问题特别关键的本质属性“隐蔽”在非本质内容之中,教师在教学时,通过改变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在自育学习过程中能根据变式拓展思维,形成知识迁移,从而掌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小学数学概念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变式,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提升。例如,教学“认识分数”时,创设了猴妈妈分桃子的情境:猴妈妈给四只小猴分桃子,她带来两盒桃子,小猴打开一盒(4个桃子),师问:怎样分才能公平?接着分第二盒,(8个)(没打开),师还是问;要分得公平,怎样分?然后,教师追问;为什么桃子数量不一样,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学生说: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就用四分之一来表示。接着老师又出示12个桃子,你能从图上找出它的四分之一吗?在这个片断中,为了使学生能深刻认识四分之一,老师变换非本质性属性,让学生分4个桃子,8个桃子,12个桃子的四分之一,突出不管分多少个桃子,只要把它们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表示。

  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概念教学中,如果仅以某种位置的图形引导学生理解,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性和感性经验较狭窄,会导致对知识理解的片面性。因此,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变式,将各种不同位置的图形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时,变式的练习更为重要。因为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每一类的高的位置并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差异很大。所以三角形的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往往看到倾斜的线段就不认得是高,常常画高时总要垂直水平方向,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高的位置应是不同的,使学生对“高”的概念有本质的认识。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凭着学习课本的初步感知说一说、指一指三角形的高,然后课件出示标准的三角形的高。紧接着再出现将标准的高的三角形进行90度旋转、135度旋转、150度旋转、175度旋转、180度旋转、360度旋转。每旋转一点都问:现在还是不是三角形的高?是不是还是从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在这些变式高的出现和观察之中,学生在变化中看到了不变,即高的本质:从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垂线。线的方向在变,垂直于底没有变。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新的教学知识,还需要学生学会利用掌握的旧的知识来轻松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运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框架,知识迁移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归纳知识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利于学生掌握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31

  经过此次高中语文新课标新高考网络培训,使我获益匪浅。同时,我也深深感受到新高考对语文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继而来改进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

  一、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学素养。这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尤其是要打通文史哲、艺术等学科之间的知识结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审美鉴赏与创作能力等。这要求,语文教师在授课中要不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注重开展学生的语言应用与表达活动,同时教室还要善于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尽量把课上得生动活泼,继而来拉近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语文学科的无限魅力。

  二、语文教学组织形式要灵活多变。教师要尝试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时段: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学习、课后的复习。并倡导多元的学习评价方式,尽量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

  三、语文教师要积极参编适合自己学生的各类精品课程。像我本人喜欢现代诗,故参编《中外现代名诗选读》精品课程,并获得宁波市第七届优秀精品课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配合学校开设课程,培养大量的诗歌鉴赏与写作的学生,取得一定丰硕的成果。

  四、新高考背景下,语文教师更要注重学生阅读,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原著阅读。我在班级中大量添置经典名著,并进行二周一次的名著阅读辅导课,让他们学会整本书阅读的技巧,同时懂得如何摘抄经典段落,并归类素材,为以后的高考作文的写作积极准备,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素养。

  总而言之,新高考改革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些机遇,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能不断进行探索,在反思中创新,才能适应新高考的要求了。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32

  20XX年7月14日至18日学校组织新高一和新高二部分老师奔赴河师大参加“新课程、新高考”培训,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倍感激动。

  14日下午主要是入住酒店熟悉环境,15日、16日是专家讲座,17日上午赴辉县凤凰山参观,下午乘车前往裴寨村红色景点参观学习。18日上午离新返洛。

  17日上午我们顶着骄阳酷暑赴侯德昌文化馆参观,该文化馆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新乡市辉县。侯德昌先生在书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在书法方面尤善隶书。用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先生的话就是“其隶书早享盛名,近年复钻研篆籀,继正宇、苗子诸先生之后,以草篆名世。其结体如龙跳虎卧,变化莫测,其笔力直透纸背,似有千钧之力。”

  在绘画方面,精于山水。中央美院薛永年教授曾评之:“他的山水画,得益于太行山,也得益于北方传统。功力老到,结构严道,笔墨雄强,气势磅薄,有一种正大气象。虽然大多水墨淡色,不追求堂皇灿烂,但有一种恢宏大度的殿堂之气,代表了主流的气象。他无论画高山大川,逐是画边角近景,都高度锤炼,丘壑雄奇,树木茂盛,生机勃发,画出一种阳刚之美,突出了“至大、至刚、至中、至正”的精神。这是一种超越了小我的与时代共振的精神,不是山林气,不是书卷气,而是一种黄钟大吕、金声玉振的殿堂气。”

  17日下午依旧是烈日当空,我们一行马不停蹄奔赴裴寨村红色景点参观学习。裴寨村位于太行山丘陵地带,795口人。过去的裴寨村土薄石厚,十年九旱,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较差。20XX年,裴春亮个人出资3000多万元,带领干部群众挖平荒山,建成了配套设施齐全的裴寨新村。20XX年,张村乡党委政府以裴寨新村为依托,整合全乡23个行政村、97个自然村、15000多口人建设裴寨社区。

  在裴寨村感受最深的就是裴春亮。裴春亮是土生土长的河南省辉县市人。曾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村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裴春亮是一个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致富思源、无私奉献的“双强”村官,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代表。20XX年,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后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为了彻底解决当地干旱缺水难题,个人出资5100万元和乡亲们共同奋战四年建成2.3公里长、容水达80万立方的拦洪蓄水水库,扩大高效农业种植面积,发展生态旅游让社区健康可持续发展。裴春亮带领群众经过十年的奋斗,让一个昔日省级贫困村成为全国新型社区建设的典范,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户户是股东”的目标。裴春亮自强不息,致富思源,决不让群众的信任打水漂。用无悔的付出圆百姓安居乐业的梦想。在奉献中,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奉献中,他奏响了社会进步的和谐旋律。

  经过两天的专题讲座学习和一天的参观研学,让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受益匪浅,我将充分汲取此次新乡行的营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今后的教学和生活中补足精神之钙,为对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33

  20xx年新高考方案即将在我省全面铺开。面对又一次高考转型,面对愈演愈烈的高考竞争,快速适应高考新变化尤为重要,非常荣幸参加xx市高中教师“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学科培训,我深受教育和启发。结合专家讲座和自己的理解,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势在必行

  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是国家、民族、社会的需要,是学生、家长,老师的需要,也是现在和未来的需要,这是教育专家的一致意见,更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从顶层教育目标涉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的理论分析,到中层学科育人目标对顶层理论的理解,再到底层课堂教学目标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一直以来,我们的双基训练,三维教学目标,在平时教学中不能很好的落实党和国家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的理念,培养的人才缺乏核心素养。从价值观、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角度,将我们的教育从“物”走向“人”,回归到落实立德树人的轨道上来。基础教育不是”成家”的教育,而是”成人”的教育。尽管第一轮新课改、新课程、新高考试验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是经过对上一轮改革的反思总结、经过广泛的调研论证和征求意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出来的既定政策事实,就其理论基础、政策出发点以及最终公布的课程方案来看,也是合情合理的,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只能够、也必须拥抱和执行,而且是热情学习、深入理解、坚决执行、细致研究具体的落实措施。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核心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核心素养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把自我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忙、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忙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透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潜力

  三、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途径

  我认为教与学的最高境界是:以无法为有法,教无定法以无限为有限,学无所限。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1、教师个人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的前提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决定了教学活动的目标、方式和最终的效果,因此,教师本人的素养,决定了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效果如何。

  教师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新课改、新课程、新高考的精神实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丰富灵活的教学育人知识,尊重学生作为能动的学习主体的人的现实和目的,热情学习和钻研,热衷探索和反思,热爱学生和工作。

  2、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

  (1)优化建构知识结构系统——讲究循序渐进和有机整合;

  (2)注重与实际情境的关联——教学内容需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3)注重体验式教学方式——视频、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学术性游戏、创造性研究,问答、独立作业、讨论交流等,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口,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思维能力。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了解了物理课应怎么教: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创设情景、建构过程,注重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34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行为,积极尝试课程改革。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的实施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有时也会出现手捧语文书,不知怎么教的困惑。新课程的体验观让我摆脱迷茫,走出困惑,找到了语文教学的新感觉。在语文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以“体验”为线索,从三个方面来优化语文教学。

  一、开放课堂积累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个人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发现与利用学生的体验资源,给予了语文教学无限的希望。但今天的小学生,在拥有富裕物质生活的同时,生活经历和实践体验并不比鲁迅小时候只看到四角方方的天井好多少。他们有的在各类家教中忙于周旋,有的被锁在家里进行学习,也有的因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干脆放任自流。封闭的生活与放任的生活都不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走向普及化的电脑、电视、书本,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增长知识、了解世界的窗户,同时,又关闭了另一扇感受现实生活,积累体验的窗户。开放课堂,参与实践,可以让学生用身心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积累多种多样的体验。

  “生活大眼睛”、“发现小明星”都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每一天,学生相信自己能发现,鼓励自己有发现。他们走向生活,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心灵感受。在活动中,学生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人与人和谐交流的快乐、家乡变化的日新月异。

  “相信自己,我能行”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用双手去实践,用言语去沟通,热爱生活,快快乐乐学做生活小主人。

  语文课前的“三言两语,我们来聊天”,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畅谈、相互交流的谈话空间。学生在聊天中传递信息,发展语言,提升自信度。

  开放课堂,参与实践的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有目的、有意识的经历各种体验,补充积累体验,形成了独特的自我感受,满足了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意识。同时,在课堂与课外之间撑起了一片绿荫,丰富的体验优化了课堂学习;课堂学习中取得的技能,又促使学生更有能力去经历生活中的新的体验。课堂与课外的学习体验一脉相承,互为补充。

  二、学习文本生成体验。

  学生的自我体验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起点,但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这个起点上。学生通过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在对话中激发生成新的体验,提升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审美情趣。

  三、走向生活发展体验。

  课堂学习行为帮助学生激发生成了多种体验,但教育最终是为了促使人的发展,让学生的体验活于课堂又跳出课堂,源于语文教学又走向生活,让学生带着课堂上被激活的体验走进自己的现实生活,延伸到丰富多彩的新一轮实践体验,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发展素质,在生活中尝试求真、求善、求美。

  新课程的体验观让我在语文教学时,真正关注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通过体验教学,使生活、文本、教师和学生四因素有机整合,这既赋予语文教学新的活力,也加强了语文课程建设,有效开发了语文课程教学。

【新高考选科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高考选考科目要求及选科指南03-01

新高考选考科目要求及选科指南11-21

新高考怎么选科02-14

新高考如何选科01-05

新高考怎么选科12-08

新高考政策解析选科10-08

新高考政策解析选科11-14

新高考选科原则01-05

新高考选科指南12-01

广东新高考如何选科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