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2021-11-16 08:52:54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二、《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反复地朗读、涵咏,品味文章优美风趣、生动形象的文字。

  二、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感受有声世界的美好,并能把自己所听、所感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语气亲切的散文,通过描写生活中细微的声音,品味声音中传递出的情味。告诉人们只要用心听,并且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就一定能听见这个奇妙无穷的有声世界。因此围绕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六大板块——无声篇、感声篇、读声篇、听声篇、述声篇、结声篇来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无声篇

  1、请同学们一起玩一个游戏:用力堵住耳朵,听不到声音最佳,合住嘴,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持续半分钟后,与学生交流感受:此时,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具体的声音没有了?你有什么感受?)

  2、师总结:此时,生活中的笑声、歌声、读书声、说话声等各种声音都消失了,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感受不到丝毫生气,只是死一般的寂静、冷清。下面让我们回到有声世界,感受美妙动听的各种声音。(多媒体演示:流水声、鸟叫声等自然界的声音。)

  3、引出课题。

  二、感声篇

  1、听课文录音(多媒体),整体感知课文。

  2、请学生自由谈谈听后感受。

  三、读声篇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指名朗读喜欢的语句,简单陈述理由。

  3、精彩段落赏析:(多媒体出示课文前三段)

  学生齐读、男女生分组读后,师生共同来总结文章的语言特点。

  四、听声篇

  1、听音乐《苗岭的早晨》

  要求:

  ①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②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了音乐中的景象。

  2、学生听后,自由发言。

  五、绘声篇

  师出示多媒体画面,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用文字把声音的感受表达出来。(生写作,师指名朗读)

  六、结声篇

  师:平时,我们不妨多问问自己:我们是否对周围奇妙无穷的声音已经麻木了呢?我们是否已经充耳不闻自己身边那充满爱意的声音了呢?我们又是否有着自己对声音的独特感悟呢?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用心生活,你就一定能听见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你就会发现每一天对于我们来说都充满着新奇与惊喜。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2、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并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

  3、加强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以备使用。老师准备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2、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3、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教学过程

  一、新加油稿课导入

  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师放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要求〕学生:

  a、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学生放开喉咙自由朗读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3、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内容和结构的整体感知。

  3、各小组推进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本小组的观点。④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总结归纳。

  明确: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第二部分:(9~13)说明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声音会充实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得到更多乐趣。

  第三部分:(14~20)建议我们做几种“声音游戏”,进入声音世界,得到乐趣。

  四、跳读课文,品味语言。

  1、由学生争取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要读得犹如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

  a、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语段勾划出来,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不好说一定要喜欢这句话,或者那句话,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例如:

  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有的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3。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答疑。

  例如: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明确: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他当然也就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五、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重点探究: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2、仿写课文,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3、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难点: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此地丰富多彩,单是我们所能听到的声音,就已经是千种万种。上课之前,曹老师想先考考大家,让大家来猜猜那是什么声音,看看大家是否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大屏幕显示“听,那是什么声音?这让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依次播放蛐蛐的鸣叫声,海浪和海鸥的声音,以及婴儿无邪的笑声。每播放一种声音,都让一个或者几个学生讲讲他们听到了什么,以及他们听到这些声音时所联想到的。)

  注:之所以挑选这三种声音,不仅因为这三种声音源自动物、自然现象和人类三种不同的对象,更因为这三种声音的任何一种都是美好的,都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这从风格上而言,是与课文的优美生动的语言相吻合的。另外特地把婴儿的笑声放在最后一个,因为这个笑声定然能引发学生会心的微笑,感受到这种声音所带来的快乐,自然而然地把学生领入了预设的情景当中(看来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很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而且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于是大家也不难发现,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更加的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走进《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大屏幕显示课文的题目《你一定会听见的》,以及作者的姓名“桂文亚”,并播放背景音乐,班德瑞《寂静山林》中的曲目《Imagine(想象)》,大屏幕的背景是一片绿油油的蒲公英)

  注:在这个课件中的很多音乐都选自班德瑞的《寂静山林》专辑,因为这些音乐节奏舒缓亲切,更重要的是,音乐中夹杂着不少的大自然中的声音,如鸟鸣声、流水声、蝉鸣声,风格与内容与课文的风格内容相一致,而且容易触发学生的想象力。至于画面,课件中所有的画面都以绿色为主色调,且都是大自然中的景物为对象,这也主要是从课文的内容出发的

  二、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大屏幕显示教师所问的问题,播放背景音乐:班德瑞的《Onemomentintime(一瞬间)》,然后学生自由朗读)

  注:此处播放背景音乐是为了给学生的自由朗读提供一个相应的情景和轻松的环境,让他们能融入其中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

  2、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大屏幕显示题目)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11自然段。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3、但是也并非所有拥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听到这个世界上的美妙的声音的。作者还在文章当中提到了一种人——“木头人”,那么作者所说的木头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大屏幕显示题目)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作者所说的“木头人”是指一个“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评时,他跟着摇头。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三、品味语言

  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不是木头人,因为我们现在正青春年少,都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双善于聆听的心,我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但尽管如此,在座的同学中可有谁听见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和雪花飘落的声音么?(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会说没有),可是这些声音,我们的作者听到了,她不仅听到了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而且用非常优美的语言把各种声音描写出来。刚才同学们已经自由朗读过课文了,你们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呢?(一般情况下,学生又都会一致认为最喜欢课文的前面部分,即1~3段,因为这三段的语言最生动活泼优美且有诗意)那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细细品味一下课文的1~3自然段。

  1、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的这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三段语言究竟美在哪里。(朗读的学生可由教师指定或学生推荐。背景音乐:《秋日私语》,大屏幕除显示教师问题外,还显示“答题提示: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这样给学生答题提供了一个模式,避免了答题的盲目性)

  注:因为课文的前三段文字优美、亲切,且适宜于舒缓的语气朗读,故选择了同样节奏舒缓、意境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作为背景音乐,可使朗读和音乐很好地融合,创造出美好的意境

  2、朗读指导

  当学生朗读完毕后,可请几位学生对刚才的朗读做一些简单的评价,教师做一定补充并总结。

  明确:课文的这三段语言因为是用第二人称所写,故而应该用亲切的语调来朗读。其次朗读时的节奏应该比较舒缓,而不应该急促高昂。“不好,炸弹开啦”一句应读得慌张。

  3、再次朗读。

  在教师对如何朗读作出一定指导之后,让学生再次朗读。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男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全班同学一起朗读。

  4、讨论1:为什么我们听不到的声音,作者却能听得瑞清晰呢?

  ——作者不仅是用耳朵听,而且是在用心听

  教师可引导:作者是用怎样的心听到的呢?

  ——一颗童心,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

  5、讨论2:语言究竟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对词、句、情感等多方面的品味)

  (1)抓住声音的特征,运用一定的拟声词

  (2)巧妙利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设问、排比……生动形象;

  (3)各种感官巧妙应用: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多角度。

  (4)发挥想像,创设美好的意境……

  在学生自主发言的基础上,揣摩原文,引导出基本的描写声音的思路

  (大屏幕显示:如何才能把声音写得生动?

  ★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以声写声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以形写声I

  ★展开联想、想象,融入真情实感——以情写声。

  ★巧用各种修辞——以美写声)

  [注:此处将如何将声音写生动的要点,一一罗列在屏幕上,使学生一目了然,为下面的仿写部分的环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仿写练习

  1、看了这么优美的文章,曹老师也跃跃欲试,仿照课文的前面三段也写了两段文字,请同学们来评定一下,曹老师的这两段文字写得怎样。

  (大屏幕逐一显示以下两段文字:

  第一段文字: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聚集精华等待着。当春风不断加温,花骨朵开始突突突地翻滚起来,终于有一天,她达到了沸点,掀翻了花盖子,咕噜噜地一个个粉红色的泡泡全冒了出来。

  第二段文字:你听过蜻蜓点水的声音吗?蜻蜓看见一面极亮极亮的大镜子,照出了蓝天白云,照出了红花绿叶,于是它朝那面镜子俯冲下去,近了,近了,它用尾巴轻轻一点,想停在上面照一照,“轰——”一声,镜子碎了,世界摇晃了,蜻蜓慌忙逃走了)

  [注:教师的'这两段文字,如若按照传统的方式,只是一读而过,学生就无法对其中的语言进行细细地品味。现在通过多媒体的大屏幕显示,学生则能够更好地对个别的语句以及文字所营造的氛围进行细细地品味。]

  2、请学生朗读教师的范文,并让学生对教师的这两段文字按照先前的“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的要点,逐一进行点评。(学生朗读时,依然播放《秋日私语》的背景音乐,以营造氛围)

  然后教师可对学生所点评的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3、曹老师相信,细心的你一定也听到过许多别人不曾听到的声音,

  也一定能写得比曹老师更好。现在就请大家也模仿课文1~3段中的任何一段写一段话,把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描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屏幕显示仿写的要求)

  4、学生充足的时间仿写课文(大屏幕显示“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的4个要点,并播放《林中鸟鸣声效之森林狂想曲》,为学生写作提供一个充满大自然气息的氛围)

  5、请个别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请其他同学对他所写的文字根据前面的“4个要点”进行点评,教师作一定的补充和引导。

  6、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也都和作者一样,拥有一颗宝贵的童心和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听到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而且能把这些声音很生动地描写出来。

  五、归结全文

  1、全班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

  2、教师寄语:“你开始倾听,用心倾听,微笑着倾听,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将回馈与你最美妙的声音!”

  (背景音乐:班德瑞《寂静山林》中的曲目《Imagine(想象)》)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3、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运用自己的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让自己最感动的声音材料。

  2、扫清字词障碍。

  3、就自己感受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3、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熟诚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几部分?

  四、品味语言

  1、学生自由朗读提出朗读要求

  2、品味文章中重点句子或语段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质疑解答

  五、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人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①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②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说出喜欢的理由。

  ③品味赏析本文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言。

  ④能用自己的语言细致地描述自己对声音的感受。

  课型设计:诵读赏析课

  1、教法设计:

  ①诵读教学法

  本文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较多使用问句;多处使用排比句和排比段。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在和作者娓娓而谈中接受作者“要用心倾听”的建议。

  ②美点赏析法:

  学生能结合文章谈自己用心体验过的声音。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说出喜欢的理由。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游戏中的几种声音。

  教学程序:

  一、激情引趣:

  导入:同学们,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也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朗朗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的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听读妙声:分三步骤

  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让学生在美妙动听的乐声中感受课文的美。

  2、听读的同时要求学生:

  a、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再现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b、听后用语言描绘出文章中提到的某一种声音。

  3、积累文中词语:

  蒲公英、顷刻、面颊、融化、屋脊、喷嚏、激荡、嘈杂、潜意识、过滤、唠唠叨叨、充耳不闻、无动于衷、视而不见、不折不扣、舒展。

  三、朗读感知:分三步骤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通过描写生活中细微的声音,品味声音中的情味,启发我们用心听,用心感受,体会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就一定能够听见这个奇妙无穷的有声世界。

  3、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结构简析):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8)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采,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探讨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让我们关注声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文章主题。

  四、赏析美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语言美。

  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我认为本文的语言美在,比如

  。

  学生可能说到的:

  我认为本文的语言美在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比如,“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的一阵细响……”

  我认为本文的语言美在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比如,“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我认为本文的语言美在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比如,“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

  这些句子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我认为本文的语言美在多处运用排比,比如,课文的1、2、3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形象地铺陈出那些富有诗意但又细微得难以察觉的声音;

  我认为本文的语言美在多处运用排比,比如,课文的5、6、7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列出了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

  我认为本文的语言美在多处运用排比,比如,课文的5、6、7段均由一组排比句构成,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我认为本文的语言美在多处运用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比如,“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你怎么会听不见呢?”……

  这多种问句,不断激活读者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让学生齐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会其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结构美:

  如:

  美在标题,标题用第二人称,仿佛作者在和我们谈心,亲切随和。其中“一定”一词表示一种坚定的信心,作者相信我们能听到大自然中很多奇妙的声音。

  美在开头,开头三段作者从“无声”写起,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三种我们一般听不见的细小的声音,如果这些声音你能用心去听,那么世界上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美在结尾,结尾部分新颖别致,别出心裁地建议你做几种“声音游戏”,通过游戏,得到很多乐趣,进一步印证了文章主题。

  3、你最喜欢文中哪些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赏析

  五、描述声音:

  从结尾五种游戏中选两种,把你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写出来交流。

  六、小结本课:

  本文引领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读了本文,你知道了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你能有意识地关注美妙的声音世界了吗?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木文以生动风趣的语言,介绍了各种声音,探讨了声音与我们的关系,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学习本文应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词语,掌握“顷刻、面颊、喷嚏、激荡、嘈杂、过滤”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掌握“唠唠叨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词义并学会运用;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欣赏本文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初步培养对美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声音和生活关系的探讨,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充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

  2、通过仿写句子和课堂游戏,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巧用辞格、善用整句,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感受其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美点寻踪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文章的美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独特的美,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教师准备:教学图片、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音乐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

  多媒体显示冬雪纷飞的图景。

  同学们,你们听过雪花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你一定听见过,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神奇美妙的声音世界。(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检查预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感受文章的美。

  教师强调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

  2、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积极参与。

  5、各小组选代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明确: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了可贵的探讨,强调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

  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段):探讨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声音伴随着我们成长,声音构成了丰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声音对我们的意义:声音充实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乐趣,并增长知识(11~12段)。13段用一连串发问,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问: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

  文章的语言特别美,就像一首诗……

  文章的想象丰富、细微,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聚焦无所不在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感受声音的奇妙无穷,读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辉中……

  文章的结构特别美,开头和结尾很有特色,开头列举6种声音,结尾又巧设5种游戏,新颖独特……

  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设置悬念,诱人猜想……

  3、教师分类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入品评课文的美点。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语言美、意蕴美、结构美。

  (1)赏析课文的语言美。

  提问:课文的语言美,美在哪里?

  学生明确:美在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美在排比句的运用;

  美在多种多样的问句;

  美在人称的选用;

  ……

  ①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

  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句的诗情画意。

  ②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

  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的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男同学齐读5、6、7段,感觉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的表达效果。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5、6、7段,仿写三个段落,以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为描写对象,三个段落应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明确:文中的问句形式多样,有疑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如“你听过……的声音吗?”“如果你问,这都是想像的声音吧?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你总听过……的声音吧?……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怎么会听不见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些问句,不断引起读音的注意,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④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读时,仿佛作者就坐在我们对面和颜悦色、亲切随和地和我们谈心。

  (2)赏析课文的意蕴美。

  提问: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请说出其独特的意蕴。

  学生明确:声音,无时不在,无所不在。但由于感觉的迟钝,心的冷漠,如此神妙奇特的世界竟被我们忽略。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调为我们展示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倾听,去感受。声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让我们伴随着声音一同成长,在美妙声音的陪伴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更有情趣。

  (3)赏析课文的结构美。

  ①提问: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如把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改为“用心倾听”或“奇妙的声音世界”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原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寄予作者对读者的无限期冀和信赖,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②提问:文章开头共写了六种声音,前三种声音极细微,难以听见。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去掉前三个段落行不行?

  学生明确:开头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的“声音”,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但如果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如果去掉前三个段落,文意就略显单薄。用“耳朵”听,无人不能,但用“心”倾听,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是文章的精彩之笔,倾听心音,倾听天籁,从每一种声音里,感受喜怒哀乐,领悟其内涵。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提问:文章的结尾有何特色?

  学生明确:结尾部分新颖别致,作者没有像惯常行文那样总结或引申,而是别出心裁地建议你做做“声音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而听见自己的心音,由此“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乐趣”,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4、学生齐读课文,再次品味作品的美。

  五、拓展延伸

  设计声音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倾听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好的磁带,可以是一首音乐,也可以是冬日的风声、夏日的蝉鸣、春日的燕语呢喃,也可以是雄鸡的报晓声、深巷中狗的狂吠声等等,要求学生用心听,然后把自己的感觉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教师宜以表扬为主,对感觉灵敏、思维敏捷,感受细腻的同学予以肯定,给予他们较高的评价,鼓励他们用心倾听。)

  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结束语:

  本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美妙、其乐无穷的声音世界,启发我们用心听,用心感受,体会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让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学会欣赏,学会微笑,成为一个生机蓬勃、活力四射、内涵丰富的生命体,让世界因为我们而更加精彩。

  七、布置作业

  1、听一首喜爱的音乐,把它编成一个故事。

  (提示:由乐声得到启发,展开联想和想像,写成一篇有较强抒情色彩的记叙文。)

  2、模仿课文前三段的写法,写一组排比段,描摹细微的声音。

  八、板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

  语言美

  用心听你会发现一

  美意蕴美

  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结构美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

  2、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提高筛选、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

  3、品读课文生动形象、优美活泼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唤起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去体验生活,学会寻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欣赏和表达。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美

  1、请学生用力堵住耳朵,合住嘴,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持续半分钟后,交流感受。

  2、让学生回到有声世界,感受美妙动听的各种声音。(多媒体演示:流水声、鸟叫声等自然界的声音。)

  3、引出课题。

  二、听读课文,感受美

  1、教师朗读课文1—8自然段,学生凝神静听,看看作者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2、作者对声音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9—20自然段,筛选出相关的信息。

  小结:从作者对声音的认识和感受中,我们知道无论是“声”的世界,还是“生”的世界,都需要用心去感受,你才能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生命是如此可爱。

  三、精读课文,探寻美

  1、自由朗读,勾画出文中你认为美的语句或语段。

  2、小组讨论,对课文的美点进行探究。

  3、全班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小结:归结出作者描摹声音的方法

  以声写声——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

  以形写声——调动各种感觉器官

  以情写声——展开联想、想象

  以美写声——巧用各种修辞

  四、拓展延伸,表达美

  开展“找寻生活中的声音”活动,用语言文字描绘生活中引起我们关注和喜

  爱的声音,并简单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五、课堂总结,感悟美

  1、让学生为这堂课做小结,一人一句,比一比,谁的总结最贴切。

  2、结束语:原来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美丽如此之多,把眼睛擦亮,我们看到了人们往往“视而不见”的场景;把耳朵唤醒,我们听见了人们往往“听而不闻”的声音;把心扉敞开,我们领略到了人们往往一笑而过的美丽。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涵。

  2、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3、整体感知文章,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

  教学重难点

  1、以读带析。充分领会本文语言的精美,学会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欣赏到的美点。

  2、通过仿写,学习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激趣

  黑夜给了我们一双黑色的眼睛,我们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造物主给我一双聆听的耳朵,它却因喧嚣的都市迷惑的太久,长久听不见天籁之音,走进本文,我们的双耳会更灵动,大自然的奇妙交响,人生的甜美酣畅会声声入耳。

  (设置导语主要是为了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情感体验,切入文章主题,吸引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

  二、朗读体验

  1、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点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自由地快读全文,理清文章大意。

  3、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划分结构。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记住了课文中的哪些内容。

  5、自由地朗读能引起自己同感的语句。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

  明确:

  (1)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使我们关注声音,用心倾听。

  (2)文章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第二部分:探讨了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声音伴随我们成长,并构成了丰富奇妙的世界。

  第三部分: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了文章中心。

  点评:通过多层次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环节设计了读—析—说,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美点赏析

  1、默读课文,把你觉得描写优美的句子画下来,多读一读。

  2、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与同学共同分享。

  3、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和你一起去欣赏。

  4、老师适当点拨,并给予恰当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音韵之美。

  让学生有个性地进行阅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5、任选一个话题,谈谈自己的品悟。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9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是自读课文,需要讨论和探讨的问题很多。主题、语言和写法均有可探讨之处,向课外拓展可供设计的点也较多,在一堂课中想面面俱到,很难做到。因此,抓主抓重,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大胆取舍教材,显得尤为必要。

  一、关于学习目标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为: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本文的美句;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听、知道如何听、怎样用心听;

  3、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用听觉感受世界、欣赏美的声音的能力。

  二、关于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会听的人怎样听,不会听的人会怎样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听。难点则为学习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活泼幽默,使用排比加强语势,大量使用问句,反问,设问使文章亲切自然以及使用第二人称写作的特点。

  三、关于教学设计和施教方法

  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时间紧、任务重。基于此,围绕教学过程要紧凑、问题设计要有精心的思路,抓主抓重,切中主题,设计了四个问题,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四、关于问题设计

  本着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了本课的四个问题。前三个问题围绕听展开,注重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第四个问题连接学生情感生活,在课内拓展,旨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了解自己的听觉,尊重和爱护自己的听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至于拓展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也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而且问题的设置重在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篇课文探究性问题较多,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开放的活动中通过尝试,解决问题,探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获取过程。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相互讨论,分工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关于媒体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教学环节之间的自然过渡,也为了更好的营造学习氛围,本节课应用的媒体主要有幻灯片、录音和动画设置。分别应用在各环节之间。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10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语气亲切的散文,通过描写生活中细微的声音,品味声音中传递出的情味。告诉人们只要用心听,并且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就一定能听见这个奇妙无穷的有声世界。因此本文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通过反复地朗读、涵咏,品味文章优美风趣、生动形象的文字。二是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感受有声世界的美好,并能把自己听到的与感受到的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围绕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六大板块,即无声篇、感声篇、读声篇、听声篇、述声篇、结声篇,来开展教学活动。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一、无声篇

  师:请同学们一起玩一个游戏:用力堵住耳朵,听不到声音最佳,合住嘴,不能发出任何声响。

  持续一分钟后,与学生交流感受:此时,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具体的声音没有了?你有什么感受?

  师:此时,生活中的笑声、歌声、读书声、说话声等各种声音都消失了,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感受不到丝毫生气,只是死一般的寂静、冷清。下面让我们回到有声世界,感受美妙动听的各种声音。(多媒体演示:流水声、笛声、铃声、鸟叫声等等多种自然界的声音。)引出课题: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感声篇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请学生谈谈听后感受。(可从课文的语言、主题、结构等多方面来谈)

  三、读声篇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指名朗读喜欢的语句,简单陈述理由,并请其他同学作评价。

  3、精彩段落赏析

  (多媒体出示课文前三段)

  学生齐读、男女生分组读后,再请同学试就这三段文字来总结文章的语言特点。

  师:文章语言美,美在优美风趣、活泼形象;美在用排比的句式,增强语气;美在不断地向读者提问,引发读者思考,使人倍感亲切。

  四、听声篇

  1、听音乐《苗岭的早晨》

  要求:

  ①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②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了音乐中的景象。

  2、学生听后,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发言。

  五、述声篇

  1、师: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被我们忽视的声音,请四人一组交流同学们在找寻生活中的声音中的收获,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来为我们再现他找寻的声音,并说说这声音带给你的感受。

  (课前布置学生找寻生活中那些带给自己不同感受的声音,课内主要是交流、展示活动的成果)

  2、学生纷纷上台来再现声音,畅谈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和肯定。

  六、结声篇

  师:平时,我们不妨多问问自己:我们是否对周围奇妙无穷的声音已经麻木了呢?我们是否已经充耳不闻自己身边那充满爱意的声音了呢?我们又是否有着自己对声音的独特感悟呢?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用心生活,你就一定能听见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你就会发现每一天对于我们来说都充满着新奇与惊喜。

  七、课外学习自助餐

  1、课文结尾处写了几种声音游戏,选择其中的一种,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2、模仿课文前三段的写法,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写一组排比段。

  3、收集古代诗词或其他文学作品中描写声音的佳句。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①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教学重点:

  ①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①扫除字词障碍。

  ②多媒体、朗诵资料、音乐和图片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眼睛,给了我们色彩,让我们能够领略大千世界的五彩纷呈、绚丽多姿;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能够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用心听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见的》,聆听她用心感受世界的心得!(板书课题,对课题略作分析,吸引学生带着疑问开始读文章)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感受课文的美,请几名学生谈初读文章的感受。

  2、学生伴着老师给的背景音乐,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勾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

  三、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

  3、师生一起交流喜爱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明喜爱的理由。

  师打出:请以我喜欢……,因为它……。句式来品味文章的美。

  4、师小结

  正如同学们所言,文章的语言特别美,就像一首诗,想象丰富、细微,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比如课文第3自然段描写小雪花飘落的声音,这朵小雪花,它偏偏选择了一个宁静的冬夜,而且是轻轻地,轻轻地飘下,没有飘落在大树上,也没有飘落在小河上,而是选择了一盏孤灯,还只飘向孤灯的面颊,它为什么要选择孤灯呢,她想要干什么?哦,原来她也感到了冬夜的寒冷,想要寻找温暖。最后,她满足而温暖地融化了多么富有诗意的意境啊,多么勇敢而又执著的小雪花啊!)

  另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聚焦无所不在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感受声音的奇妙无穷,读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辉中

  文章的结构也特别,开头和结尾很有特色,开头列举6种声音,结尾又巧设5种游戏,新颖独特

  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设置悬念,诱人猜想

  四、深入探究

  重点探究:

  1、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提示:

  ①什么是声音?课文中有没有准确的解释?

  ②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是不是有声音?

  ③从无声写起有何意图?

  2、如果让你对课文题目进行补充完成如果(怎么做?),你一定会听见的。句式,你认为横线上填什么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师归纳:

  1、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并且这些声音只有用心去听,去想象才会听到,强调要用心。

  2、重在让学生领会课文主旨。善于用耳朵,用心去聆听,才能享受世界的丰富奇妙。(估计学生会答出:你用心听,你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你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你懂得如何过滤,最后肯定大家说得都强调了一点:心的参与)

  五、拓展延伸,写作实践

  给课文1-3自然段配上画,引导学生学着用心感受世界,展开联想想象,仿写一段话。教师给出提示:

  你听过花儿开放的声音吗?

  你听过蜻蜓点水的声音吗?

  你听过灰尘落地的声音吗?

  你听过竹笋破土而出的声音吗?

  如果有时间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六、好,让我们来给这节课做一个小结,一人一句话。接龙?ok?比一比谁的总结最贴切。

  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同学们,让我们把耳朵叫醒,把眼睛叫醒,把心灵叫醒!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听,去看,去想,我们会发现生活原来这样绚丽多姿,充满乐趣!

  七、作业:

  1、继续完成想象作业,整理后写在随笔本上。

  2、建议玩一玩课文末尾提供的游戏,学着用心感受。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2.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3.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4.《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5.《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6.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7.《你一定会听见的》的教学设计

8.《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9.《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