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

2023-02-24 09:22:39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精选3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1

  12月4日、5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信息技术培训,两天的培训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这次培训我积极接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观念,开阔了教学研究的视野,充分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教学多媒体的特点和重要性,以及数字化教学的灵活性。

  通过学习杨丰烈老师的讲解、交流等环节,我感觉自己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只做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

  我深深的体会到,在教学中,我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合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使用通讯方式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认识程度,学生扩大了知识面,使他们增长见识。

  杨教授的资源和V课课程的制作,是让老师们萌发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走向世界的窗口,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可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式很强等特点,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学习时间是短暂的,虽然已经结束,来自导师的亲临指导和谆谆教诲,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汇成了一阵阵催人奋进的号角,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在教育生本改革中,我努力学习,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2

  随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一名扎根一线的教师,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韩城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通过学习我感悟到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不管是技术上还是思维和高度上都带给我非同一般的震撼。

  这次培训学习,对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老师的讲述能与实践紧密结合,师生平等,更易于理解与接受。

  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再教学生再学,老师不教学生不学的过程,忽视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教育是要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要学习,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

  通过本次学习,我也认识和学习了一些实用性极强的软件,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有效的提高了教学备课的效率,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对于教学技术的理解更加清晰。使我对于“问题的设计”、“主题的规划”、“单元学习评价的设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并不断的完善它。

  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这样,才能为我的教学增添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新的认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我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断的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贯彻兢兢业业、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信息化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3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因而,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和应用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这次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网络研修,使我感到很荣幸,故而倍加珍惜这次研修学习的机会。

  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我们的指导老师都很有耐心,对于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总是一遍遍地讲解,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中,我收获颇丰。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通过这次短期培训,我深深体会到: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我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多渠道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短些,但我通过学习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很荣能够幸参加此次信息技术培训,和霍老师以及其他学校的50余名老师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共同成长。

  在此次培训过程中,我不仅学习到了很多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还学习到了比较新的观点以及来自其他老师分享的经验,而这些东西正好可以解决我目前在实际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

  那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三天来学习的收获。

  一、新的理念

  当今世界以及在今后的世界,数字化信息化必将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万物互联已经出现雏形,因此教育信息化也是势在必行。那作为一线的年轻教师,我们有责任做好信息化路上的领跑人。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如果借助信息化的技术支持,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必将事半功倍。当然通过信息技术还可以创新学习情景、加强家校交流沟通、促进教育公平、科学评价学生等。

  二、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

  在我们教师日常工作中或者课堂上应用信息最多的形式就是用课件进行教学,而很多老师或者很多时候我们用的课件要么从网站上下载要么就是在淘宝等店铺购买,这些课件用起来就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了,不能完全符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或者自己班学生的特点,那我们就需要自己拥有一定的课件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对于这部分内容,霍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讲解,和动手操作,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一件有趣的事情,学员们都听得非常认真。比如霍老师就通过一只小白兔从远方一蹦一跳的走过来,把路径动画知识直观的讲给我们。另外,PPT课件制作的原则、技巧也都让我受益匪浅。

  三、微能力点的解读

  去年的河北省全员培训,到现在许多老师一提起来就满脸愁容,倍感头大。原因就是很多微能力点根本就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而在这次培训课程中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霍老师给我们逐一讲解每个微能力点它的意义以及它所需要的技术支持。

  通过学习,不光对微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还接触到了很多的平台。比如,可以通过牛片网给微课配音;用群里有事儿微信小程序可以更好的管理班级群。

  四、用喀秋莎录屏以及剪辑视频

  第二课堂或者在线课堂相信我们都不陌生了,尤其是去年疫情期间全国学生在家上网课,让我们老师都感觉到没两把刷子还真不能算得上是一个现代化的教师,微课设计与制作就是老师在信息化的今天要有的一把刷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喀秋莎就是我们老师制作微课当之无愧的法宝。从喀秋的功能介绍到软件安装,从软件界面解说到各个工具的应用,从录屏到对视频的剪辑以及最后的导出保存,霍老师以几个案例给大家做了很好的说明,而我们通过学习都有了做微课的想法和基本能力。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短短三天的培训,所学所思所悟绝不仅仅是几十页的笔记就能记得完的,这里面有霍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实用技巧,也有其他一线教师在工作中真实而精彩的经验分享。

  书到用时方恨少,之前在教学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难题,而这次培训将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轻松更加科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会让我的课堂更加精彩。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5

  20xx年9月21日-20xx年9月30日,我有幸在xx师范大学参加了xx自治区国培计划(20xx)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级研修班。感到庆幸的是,此行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行程安排紧凑高效,讲座内容贴近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有吴军其博士《信息时代---数字教师成长困惑解析》、张屹教授《TpACK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朱慧老师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等等,短短十天的时间让我们聆听了多位专家的讲座,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对话,心贴心的交流。13位教授或者专家的讲座,深受启发,受益匪浅。老师们以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及深刻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很多指导、引领和启发,使我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更加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方向。通过短短十天的培训,我不仅认识到了多媒体环境下课堂的新特点,了解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资源的利用等,而且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培训中,老师的案例分析是我受益匪浅: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十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平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受到教育教学工作的艰巨,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当今社会被称为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封闭的教育显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想使教育工作与社会接轨,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的格局,实现开放式教育。

  十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感受却颇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新理念,新的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6

  荀子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后来人们将之归纳成教学相长理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后,我对此深有体会,所以我很珍惜每次培训研修的机会。参加本次信息技术研修,恰如久旱遇甘霖,带着几分新奇与惶惑,我近乎贪婪地汲取知识的力量,终于有种拨云见雾、豁然开朗之感。

  以前总是狭隘地理解信息技术就是做做课件、利用电子表格分析一下成绩,或者利用网络聊天工具管理班级。即便如此,我也发现自己的技术真的是捉襟见肘,课件制作总是不够美观,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电子表格使用也总是不够熟练,费时费力;对于现代聊天工具总是不屑一顾,对学生的所思所想只好妄加猜测。

  参加本次培训,我欣喜若狂地学习着我欠缺的知识,如饥似渴地饱餐着这份技术大餐。在学习中,我知道了课件美化的原则,学到了一些常见函数的运用,接触到了很多实用的软件工具。通过深入学习,我渐渐发现,信息技术不仅限于技术层面,它还另有洞天,别有景象。

  在一些发达城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高度融合,全方位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我们还在想方设法控制学生使用手机的时候,发达城市的学校已经开始尝试或推广学生上课一人一部ipad,什么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事物已经风起云涌,冲击着我们传统的课堂模式。我们还在为信息技术(智能手机)影响传统课堂而发愁,而发达城市的示范学校已经变信息技术为我所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此时,我才明白,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与提高技术水平相比,我更需要转变的是对信息技术的观念。

  当然,每次学习总会遇到一些困难。繁琐的事务,零碎的时间,总是影响我的学习进度;新的术语、新的软件,总是令我这个电脑菜鸟望而生畏。不过还好,在前行的路上,有小研老师的辅导答疑,有同伴的相互激励,我总是忙里偷闲,与同伴互动评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聆听专家们的精彩讲座。看着自己的日志被人评阅,看着自己的积分不断增长,看着自己不断受到同伴的关注,心中总是涌起莫名的兴奋与感动。

  研修已经接近尾声,我总觉得这个过程有些走马观花,很多东西还来不及细细消化、吸收,自己的作业也总是被学习进度催赶着敷衍了事。怎样学以致用呢?这是我研修结束后要好好思考并实践的。将教学中的重难点做一点微课放到班级社区供学生课后自学,以弥补课内的不足;运用网络问卷星了解学情,有的放矢地教学与管理;转变评价方式,将学生优秀作业放在班级社区,供同学们相互评价与学习。

  行走在研修之路上,有疲惫艰辛,也有收获快乐;有不堪重负的愁苦,也有茅塞顿开的欣喜;有手忙脚乱的慌张,也有乘风破浪的快感。感谢一路相伴的同仁!感谢高瞻远瞩的专家!感谢默默付出的管理!感谢本次研修,让我不断进步!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7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因而,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和应用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这次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网络研修,使我感到很荣幸,故而倍加珍惜这次研修学习的机会。

  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我们的指导老师都很有耐心,对于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总是一遍遍地讲解,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中,我收获颇丰。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通过这次短期培训,我深深体会到:

  1、培训内容紧密联系教学工作,注重实用性。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

  2、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8

  通过参加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网络培训,使我深刻认识到了融现代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的理念,同时对我微能力的提高有了很大帮助,在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中,有了长足的进步。现简要谈谈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

  在培训期间,通过聆听专家的视频讲座,我收获颇丰,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有效的更新,教育理论知识领悟得到了升华,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的理解有了新的感悟。视频教学中鲜活的案例以及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育教学专家通过视频教学,结合具体课例,进行了科学、全面的讲解,使我进一步转变思维,领略了教学创新模式,有利于将日常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巧妙、灵活地结合。培训中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教育教学专家,为我们带来了不同类型的讲座,学习的过程真是如沐春风。

  二、教育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

  要想在教学中获得成就,教师首先必须善于自我更新知识,撅弃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实践经验固然宝贵,但如果知识缺乏更新,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我体会到,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丰富科学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不断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不断积累知识、提高技能。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融现代化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模式之中,是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不断更新信息化教学理念,跟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的步子,提高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效性。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9

  近期德法组全体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工程2.0研修学习,这次研修让我们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此次信息技术2.0的研修,使我们观念上有了全新的更新,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收获颇多。

  一、更新了教学观念

  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使我们在观念上有了很大地提升和改变。作为小学德法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收集、加工、组织和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二、丰富了专业知识

  通过远程网络聆听专家教授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专题报告及相关案例分析,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师作为孩子们的领导者,首先要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应用并处理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通过聆听教授老师的专业解析及对相关信息技术软件的演示操作,我们深刻认识到掌握信息化教学专业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专业知识。

  三、学习了新的教学理念

  从给我们做讲座的专家和教师身上看到了他们上课的风格,领会到他们的讲解方法,学到了他们的教学艺术,以及如何在课堂上和学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他们课前准备充分,课上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使用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教学,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并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更富有魅力。

  四、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我们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用以指导实际的教学工作,向新课改的目标不断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灌输知识的思想,更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帮助学生培养自己学习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使学生更喜欢、更容易接受,学到更系统、更有价值的知识。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们全组德法老师的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亟待改进,必须时时检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继续贯彻兢兢业业、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的教育信息化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10

  在我市进修学校的组织下,邀请数位专家对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为我们进行了线上培训。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进一步对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这一项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可以说收获颇丰,感受颇深,在这里我将自己的收获梳理如下: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2.0有五个关键词“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注重“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三种能力的培养。

  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如果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是被动的、个体的、技术培训,那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是自主的、整体的、教育理念的提升。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此工程涵盖三十个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可供大家从中筛选3项。其中应用环境包括三类,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共包含了30个应用环境。我个人认为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如果上级课配备硬件设施的话,是我们作为创新尝试最好途径和选择。如果硬件设施无法实现,多媒体教学环境还是最适合我校开展的项目。多媒体教学环境的配置,都是我校现有设置,例如计算机、投影仪、交互式白板等利于我们的教师提升和全面铺开。而另外两种环境的配置,对于我校现状和学生现状,是很难开展起来的。

  通过培训,我认为在信息化能力推进的初期,首先,要制定学校信息化及教师发展专业发展规划,要在认真客观分析我们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校本教学资源库,用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区域教育资源平台。其次,我们要加强集体备课、磨课等研训活动,要实现与其他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备课质量,强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不断改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然后,我们要完善已有的校园网建设,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使管理信息化。提高学校网络带宽,完善已有的班级信息化教学设施。最后,我们要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与“习”课堂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并尝试开展跨学科教学,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与STEM教育新课程紧密结合,整体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尝试开展智慧教学,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培训不仅是一个开端,更吹响了我们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号角。当我们将自己发展和整校推进根植于教育事业的丰田沃土之时,我们的信念便指引了努力的方向。不管今后的工作过程多苦多累,坚信通过我们扎扎实实的不断努力与奋斗,每天进步一点点,能让我们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11

  通过本次培训,我希望能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两方面得到显著的提高。

  一、自我分析:

  成功的起始点乃自我分析,成功的秘密则是自我反省。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目前我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还远远不足,距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还有很大差距,存在顾此失彼现象。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空,但由于受传统“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填鸭式教学的影响,我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过多的包办代替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

  二、研修主题:提升工程2.0培训

  1、根据学校规划和教研组研修方案,确定个人年度研修任务。

  利用这个平台,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各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更有能力承担起未来的接班人。

  2、以人为本,关注全面发展为目标。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认真专研平台提供的信息技术,帮助提高课堂效率。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5、结合教学实践,把个人校本研修工作做好,从而为整个学校的校本研修而努力。

  三、研修内容及考核能力点选择

  1、研修内容

  a、反思提升每天结合自己在培训学习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研修日志。

  b、学以致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发展学生能力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2、考核能力点选择

  A2数字教学资源获取与评价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充资源发布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内容的科学性、契合度、时效性、教育意义等方面去判断和取。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教学内容的微处理:揭题设问,导入新课;切入主题,逐步推进;回顾反思。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的分析。

  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让学生从现在起就学会合理合法的使用数学和资源,尊重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数据隐私,养成良好的网络社交礼仪。

  四、研修措施及安排

  1、在培训中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和选择必修课与选修课,听取专家解答释疑的时间和自己的工作时间会有冲突,与同伴间展开交流,完成并提交一份个人专业成长发展计划。

  2、为了实现教师信息化、专业化的成长目标,我要根据个人学习计划完成必修课程,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在选修课程中进行自主选学,积极参加研修活动,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以促进并优化教师课程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我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写好学习笔记,及时发表学习心得,深入地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实践信息化在实际中的应用,与同伴构建学习社区,互相借鉴学习取长补短,并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效果,获得宝贵的经验,利用网络技术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真正提高自己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五、预期效果

  1、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

  2、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研教改氛围更加浓厚,积极撰写课题研究小结或报告。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12

  最近学校组织了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的考核,目的是想通过这次考核,使老师们能适应现代技术的急速发展,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

  在我参加的数学组考核中每一位老师都表现的十分优秀,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制作适合自己授课的课件,都非常值得我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重要策略之一。卢老师在以《观察物体》这一课,通过盲人摸象故事进行导入,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由于选课特点,课件的中间多利用引导性问题进行新知的学习;最后通过在一体机屏幕上动手操作进行练习巩固。整堂课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卢老师事先通过录屏软件将自己寻找素材、后期加工的全过程进行录制、剪辑,并在考核现场展示,完美展示应用技术工具的熟练程度。

  可我觉得卢老师最吸引我的是她所展示的专业素养。她说课时语速适当,语调轻重缓急恰如其分,在内容上思路清晰、逻辑明确、重点突出。并且卢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信息技术对本节课重难点突破及教学目标达成起到关键辅助作用,没有为了展示而展示,这也是本次考核的目的。

  就像吴主任和桑主任强调,有时候“多多益善”并不一定合适。是的,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以生为本,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活动,摈除过多的学习形式,让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与课堂,将整堂课聚焦到教学重难点上。任何外物的出现都不能喧宾夺主,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及效率。

  自接触信息技术我一直在摸索实践,如何将息技术更好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本次培训以及考核使我获益匪浅。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13

  20XX年10月14日至18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培训——骨干教师“双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第二批培训。为期五天的培训,深感自己与当今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的差距,也深刻地认识到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更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理念、新技术,学会并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才能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真是受益匪浅。现将参加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理念与理论知识得到提升

  1、张秀梅教授给学员们解读了关于“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理解与实施思路梳理”的方案。在张教授的解读中,使我理解了1.0工程专项培训与2.0工程专项培训的联系与区别,并深刻地理解了2.0专项培训不但要求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还要求教师要学以致用,也就是把所学到的信息技术能力深度融合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并领略了能力提升工程2.0的总体目标是“三提升,一全面”和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是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

  2、余红教授给我们讲授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与整校推进校研修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在余教授的专题讲座与案例分析的分享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了现代信息时代互联网+,既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创新与惊喜,任何地方都是互联互通的,无线连接的。所以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学生,我们就要不断地研修、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3、分别在林飞、黎招准、张子石教授的专题讲座中,领悟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的五个维度和28个微能力点,并在专家们典型课例的分析中,初步掌握了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体现微能力点;并从中理解了“双师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路径,了解了什么是“双师课堂”,体会到了“双师课堂”可以推动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还了解了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开通促进了教育公平、优质、均衡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专业水平有所提升

  10月15日上、下午,我们分别参访了XX市第八小学金城校区和XX市第二十八中学。八小的梁春萍老师和二十八中的刘丽艳老师分别为我们展示了“多技术融合课堂”和“智慧课堂”的示范课。两位老师运用了粤教翔云、希沃白板、班小(二)和易课堂等软件深度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使课堂内容丰富、生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幸福地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在观课和与授课老师的交流过程中,使我初步认识了粤教翔云、希沃白板、班小(二)和易课堂等软件,对这些软件基础的操作运用方法也略知了一二,并深刻感受到在课堂教学中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可以促使课堂生动有趣,学生上课激情高昂,学习效果倍增。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教育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方法掌握得更有深度。我一定把这些感悟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并努力学习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尽量做到把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14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理念需更新。20XX年1月12日根据富平县教育局的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陕西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通过专家的精彩解读,和培训会上的安排,我回到家里,开始了网上的学习。经过一个多月的线上学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转变。

  一、课程学习

  在课程学习中,我选修了A2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和A3文稿设计与制作两门课程。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理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我校的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收获

  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有以下几点是我的小小收获:

  1、通过学习知道了怎样在网上更好的获得数字资源的方法。

  2、学习了制作动画的8个技巧,使我以后在制作动画课件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3、学习处理视频的7个技巧,使我以后在制作视频方面更加如鱼得水。

  4、收获了怎样进行音频和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处理方法。

  5、学习了加工图像的8个技巧。

  6、动画制作的必备技能,和动画创意的自我分析能力。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15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再培训会收获一些欣慰吧!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将自己培养成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16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让年过半百的我又有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学习的机会。通过培训,收获颇多,现将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理念

  通过培训,转变了以前单纯为培训而培训,为完成任务而学习的理念,明白了一切培训都是为了自身的提高,对幼儿保教行为的真正促进。校本研修的目的,就是解决自己的真问题,解决幼儿园里实际存在的问题。还明白了,好多知识,不是学得越多越好,像吃东西,关键在消化、吸收。任何学习,都要结合自身的实际,不能贪多求全,否则吃得多,消化不良,不但对自身提高无益,还会损伤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能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应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收集、整合、分析、梳理才能恰当运用。这就要求我需要不断地主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成长到老。

  二、学以致用

  任何技术,如果学了不用,只是屠龙之技。这次培训的内容,贴近教师工作实际,专家们分享了如何进行微课设计与制作,如何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等内容,他们的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技巧,更引导我们需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孩子和家长。专家提出愿景驱动和问题驱动两种提高自己的方式,让我知道愿景务虚,目标务实,长远和近期需要区别开来。特别是PPT设计艺术一部分,让我知道制作PPT,必须了解受众是什么人,为什么来听,什么使他们焦虑,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你希望他们做什么,他们可能会怎样拒绝等,要通过听、看、触摸等方式,结合标题“标新立异”吸引受众,重点用字体、颜色突出,使受众清晰可见,易于理解。

  三、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集中培训,今后我要在以下几方面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不断解放思想,向网络,向年轻老师学习新事物、新方法。树立有解思维理念,不被学习上的困难吓倒。

  2、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运用于日常保教工作,真正落实学以致用。通过与本园老师们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积极参加园所开展的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教研活动,整体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17

  这次培训活动,设置的学习内容丰富,选择的余地大。本次课程我选取了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等课程。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微课程的独有的高效有趣的效果,而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通过大数据对学生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大到整个班级的好与差,小到具体学生的失分点,这样就能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通过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教学过程完整性的重要性,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性。通过观摩名师教学,提高了教学实践的水平,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提高了教学能力。学习并研究了典型案例讲解,结合自己的实践操作,修正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了教学素养。

  通过对名师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从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再到课堂教学的展开,多媒体的应用,学生实验与教师讲解的有机结合,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教学课。课堂的设计严密,过程生动而流畅,没有突兀,水到渠成,让人感觉舒服且有收获。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把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运用进去,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高效性,舒适性,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18

  10月14日-18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培训——骨干教师“双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第二批)学习,经过短短五天的学习,受益匪浅,感受颇深。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教学工作中都停留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这次培训,才真正认识到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不足,需要不断提升自己。

  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理解与实施思路梳理”解读,了解了“2.0政策的要点”、“能力提升工程2.0总体发展目标”、“广东省能力提升工程2.0有关实施文件”,同时还理解了2.0要我干什么?明白如何把2.0为我所用、2.0工程有哪三个好处?校本研修怎么样做?为什么身边要有团队?2.0各级主体职责是什么?2.0工程实施路径、2.0怎样考核个人?怎样考核学校?通过学习还知道广东省2.0两种模式,其中一种是多技术融合,另一种是智慧课堂,多技术融合的五个维度是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融合创新,等等一系列的有关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专家们还跟我们学习了未来的3。0更加强调什么?这次培训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是学习到了怎样录制精品课,下一步我要尝试自己录制精品课。

  本次培训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座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教给我们能力工程2.0的有关知识,更在无形中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到位,恰当的渗透了一些学科的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升,真正学有所获。

  培训是短暂的,效果是明显的,这次培训使我耳目一新,通过深入学习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学生,这次培训,我感觉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只有不断进行教学观念更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19

  自全国继教网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培训以来,我认真学习,受益匪浅。通过培训,使我对本次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现将此次学习心得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清楚地知道了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适用于今天的教学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就要不断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二、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以前,我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层面上,只会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在文档中完成一些文稿的撰写,对于课件中的一些应用工具,根本不会操作,制作的课件不生动,上课效果也大打折扣,通过观看视频,积极实践,我才知道了课件制作还有这么多的技巧,如今,我已经能够熟练的进行课件制作,相信学生上课也不在那么的枯燥。

  三、夯实个人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学科本位知识。以往,我只是习惯于积累本专业知识。现在,网上的课程设置,突显了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特色。通过老师引领,帮助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与学习、反思体会,帮助我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把学习到的网络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业务能力,使学生们变“苦学”为“乐学”,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教学效益更加显著!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20

  在我市进修学校的组织下,邀请数位专家对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为我们进行了线上培训。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进一步对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工程这一项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可以说收获颇丰,感受颇深,在这里我将自己的收获梳理如下: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2.0有五个关键词“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注重“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三种能力的培养。

  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如果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是被动的、个体的、技术培训,那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是自主的'、整体的、教育理念的提升。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此工程涵盖三十个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可供大家从中筛选3项。其中应用环境包括三类,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共包含了30个应用环境。我个人认为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如果上级课配备硬件设施的话,是我们作为创新尝试最好途径和选择。如果硬件设施无法实现,多媒体教学环境还是最适合我校开展的项目。多媒体教学环境的配置,都是我校现有设置,例如计算机、投影仪、交互式白板等利于我们的教师提升和全面铺开。而另外两种环境的配置,对于我校现状和学生现状,是很难开展起来的。

  通过培训,我认为在信息化能力推进的初期,首先,要制定学校信息化及教师发展专业发展规划,要在认真客观分析我们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校本教学资源库,用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区域教育资源平台。其次,我们要加强集体备课、磨课等研训活动,要实现与其他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备课质量,强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不断改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然后,我们要完善已有的校园网建设,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使管理信息化。提高学校网络带宽,完善已有的班级信息化教学设施。最后,我们要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与“习”课堂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并尝试开展跨学科教学,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与STEM教育新课程紧密结合,整体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尝试开展智慧教学,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培训不仅是一个开端,更吹响了我们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号角。当我们将自己发展和整校推进根植于教育事业的丰田沃土之时,我们的信念便指引了努力的方向。不管今后的工作过程多苦多累,坚信通过我们扎扎实实的不断努力与奋斗,每天进步一点点,能让我们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21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参加“20xx年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省级培训”,培训时间是7月4日至7月13日,为期10天。七月的天气格外闷热,一百多人坐在一起听讲座,上机练习,可想而知,每天都是大汗淋漓,但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却。

  为什么?因为本次培训内容的安排非常丰富,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能够运用,并能指导我们实际工作的一些知识与理论,真的是给我们补充了能量,也开了眼界,也让我们感触颇深。同时也是因为这些扎根在农村学校的老师们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每个人都争分夺秒地努力地学习。

  经过10天的紧张学习,在倾听教授、老师们的经验传授的同时与全省各学校众位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对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在几天学习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转变:

  1、在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教师必须具备的先进的教育技术能力。

  培训十分注重用未来教育的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老师的头脑,从而达到使老师们的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说实话,参加本次培训的老师们绝大多数是来自比较偏远的农村,有的老师甚至连什么是邮箱、怎么制作幻灯片等极其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都不懂,很难想象那里的孩子们将比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们失掉多少开阔眼界的机会呀!培训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深深地感悟到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强化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学习让我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来自农村的教师,本次的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与教育的需要。在现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只有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与观念,才会激励自己去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3、学习让我认识到,虽身处农村,但思想不能落后,不能每天只坐在那慨叹技术的落后,应努力有效地利用好学校的现有资源,让它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努力缩短我们的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

  总之,在学习中我克服了天热、想家、身体不适等很多困难,每天都积极、按时参加培训中的各种活动。学习中我时刻牢记,我不仅仅是我自己,还是十小和珲春市的代表,我为能够参加这次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十天的努力学习我不仅顺利结业,还被评为了“优秀学员”。在最后的成果汇报交流种,我代表小组进行交流,把我们珲春市的信息技术水平与“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介绍给了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师们,收到了极好的评价,尤其是我们培训班班主任东北师大郑燕林老师的赞扬。

  新的学期开始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真正将先进的教育技术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使之转化为教学工具,以进一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在拓展自己教学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努力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22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思政课的任务是引领我们的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在学情把控方面,我们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时代,有些被动地为了什么而了解泛泛的掌握情况,更早些时代的一问一答虽则有师生的互动与生成,有些声音“知道”“理解了”“不会”“都对”在课堂出现,而有一些真实的声音远远让老师听不见,从试卷分析中反映出来的时候有时又太晚了。年长的老师凭多年积累的经验就知哪里是“卡口”,但不会的学生各有各的不会,年轻的老师不足于判断权衡,困惑因此产生,是信息技术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设计中疑难之处。

  精准采集信息,犹如精准脱贫,精准发射卫星,精准天宫一号太空作业一般,让课前把学生的学情分析精准做到位,在此理论基础上的技术支持如何落实这一分析?让抽象的思维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在新课授课之前,就“学生经验”一点进行大数据分析。在每一个运用经验的栏目背后,是我们的生活轨迹,对这个层面的把控既能精准确定我们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又为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参考。

  具体操作可在实施问卷调查的形式,比如问卷星、钉钉、微信、晓黑板等即时沟通工具来填写,从而了解学生信息,从而改进教学设计。收集分析数据不是终点,把所得数据终端以结果呈现,这样就更加有利于教学的改进,难点的突破。

  学生经验是这样大数据采集分析研判,那么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的信息整合更是如此。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23

  今年暑假终于有机会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更是教师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

  教师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确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能力的发展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又一重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

  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的受益不浅。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将自己培养成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24

  5月18日,我参加了在陕西南郑举行的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推进会及培训者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班的举办,主要是对提升工程2.0试点实施以来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明确任务,夯实责任,推进工程顺利实施,促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融合创新发展,为我省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打下坚实基础。研修班既是一次业务培训会,也是对提升工程2.0实施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的工作会。在为期五天的学习当中,我聆听了专家讲座、案例分享,进行了现场观摩以及能力点的实境测评。通过学习,我对2.0工程的实施目标、实施路径、考核方法、考核流程、考核细则及考核组织实施有了清晰的认识。

  2.0工程实施的总体目标是: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三提升一全面”是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实施的路径是:省市统筹、区县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

  学习的方式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线上培训25学时,线下实践研修25学时,线下实践研修主要是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进行,校本考核规范设置了三种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四个考核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以及30项微能力点。教师在参加完不少于25学时的线上培训任务后,依据学校制定的研修目标和任务,至少选择两个微能力点作为线下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研课磨课,授课评课等环节,最终将线下实践内容转化为成果提交到校本应用考核系统。

  考核的流程是:先进行校级初评,再进行县级复核,然后省级复审。考核达标后发放证书。

  通过试点学校的案例分享、现场观摩,我对如何推进我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有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我觉得要做好全员参与、整校推进,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于校情制定整校推进计划

  首先要仔细研判学校、教师、学生现状,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实际制定《提升工程实施规划》,在《规划》中明确学校的发展愿景及目标,强化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明确信息化发展年度目标,划好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

  二、组建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1、信息化管理团队

  我校组建由校长领衔,教务、科研、信息化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与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准确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状况,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校本研修方案,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制度,构建教师信息化发展自觉成长的新机制,确保学校提升工程2.0培训与应用得到有效落实。

  2、信息化培训团队

  学校精选教学能力强,信息技术优的教师,组建校级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培训团队,采用混合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以观课议课、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为主要内容,引领学科教师学技术、用技术、用好技术,服务于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3、信息化研究团队

  组建信息化研修共同体,通过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通过推门听课,引领课,示范课,微型课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打造“技术创新课堂”。

  三、基于学的课堂选择好微能力点与1.0时代的任务驱动、技术学习、个体学习不同,2.0时代我们的任务是整校推进,应用考核,靶向学习。

  全部学习涉及30个微能力点,如何选择能力点十分重要,选择能力点低,教师提升空间小,选择能力点过高,一部分教师难以完成,学校技术设施跟不上,会使学习达不到效果。根据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建议50岁以上的教师选择A能力点(基础能力点)两个,40————49岁的教师至少选择一项A和两项B(提升能力点)能力点,35至40岁的教师选择两项B和一项C能力点(发展能力点),35岁以下教师至少选择一项B和两项C能力点学习培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特长教师选择三项C能力点进行学习培训。四、出台激励机制,实现有效监管评估出台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明确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与测评工作办法,及时记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必修学分。通过各种竞赛活动表彰先进个人,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骨干教师认定等条件,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监督和质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校量化考核和评先选优工作。把2.0提升工程工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在评优树模方面优先推选。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25

  为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教学实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5月12日,来自静宁县和泾川县的182名骨干教师齐聚平凉陇东明珠宾馆参加“国培计划(20XX)”信息技术2.0省级项目校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创新提升第一期培训。为期五天的学习,让我了解了许多新知识,开阔了视野,转变了思想,获益颇多。

  一、专题讲座,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兰州市教科所调研员苗国宝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研究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兰州十四中的信息化发展历程,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出发,图文并茂、风趣幽默地介绍了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现状与趋势。其讲座内容包括教学为本,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学科管理中的应用等等。他的讲座,让全我们这些参训学员真正感受到:在“互联网+教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增加教学容量,呈现教学问题情景,优化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宁夏大学张玲教授从立德树人出发,讲述了随着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学习不断的发展变化,我们义教课程要与时俱进。她还从2022版新课标入手,让我们知道了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

  来自兰州大学的崔向平教授从教育教学的变革、观察与选题的视角、范式与方法、教研论文写作等四个方面和我们分享了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研究。崔老师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展示了多种形式的微课制作。从信息化角度入手,给我们讲解了在信息化环境中如何进行教学研究,如何撰写高质量的论文,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建设,让我们看到了信息化在实际教学中的可行性。

  二、认清不足,不断学习,勇于实践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能使老师紧跟信息化时代的步伐,节省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沉浸式的体验,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只是停留在基础应用上,像课件制作、PPT软件、教室里辅助教学的智能平台、钉钉、微信的使用等等。但通过此次培训,我真正地认识到自己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如在课件制作上不够熟练,制作的课件不够精美。在双减形势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和评价等方面都做得不够好。

  信息化2.0的到来,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责任。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育技能,才能顺应时代变化的潮流。

  今后,我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养。在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下,认真观摩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视频,学习和借鉴优秀案例,不断反思自我,优化教学方式,以提升自己,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26

  近期学校对我们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系统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我们组选择研修“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三个能力点。通过学习这几个能力点能帮助我们梳理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有一种超前意识,我们要知道自己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数字公民,所以要提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化,适应教学新模式。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下面我们就“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这个能力点来谈谈我们本次研修中的收获和感悟。在教育教学中,演示文稿可以辅助说明课堂教学流程、呈现关键知识信息、整合呈现多种媒体素材。如何借助演示文稿有效促进教学开展是我们需要应对的问题。

  (一)演示文稿的制作也需要“策略”。随着PPT的不断进化,它在媒体资源的获取和再编辑方面的功能逐渐强大起来,所以我们要掌握图片、视频、音乐的运用技巧。根据教学需要合理使用媒体,并对媒体资源做必要的二次加工。同时,多种媒体的运用也帮助我们,用多种方式关照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二)演示文稿可以让学生看见你的逻辑。有时在你头脑里很清晰的内容逻辑,如果表达不当,对接受信息的一方来说可能就成了一团糟。通过演示文稿我们可以提炼内容逻辑,以简单的图示来呈现内容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图表,在展现逻辑的基础上,使你的观点深入人心。

  (三)采用演示文稿与学生互动。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当恰如其分地运用PPT的互动功能,将使你的互动环节流畅而灵活。要熟练的掌握触发器、超链接等交互功能。将PPT图片、视频结合起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课上课下、学校家庭以及老师家长串联起来,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吸收理解知识,满足现代学生个性化、全面化的发展要求。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和新的高度认识了信息化教育。在今后一段时间,如何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一起,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实施教育信息化的管理,都将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会将这次培训中所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27

  初中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型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信息技术课的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青少年素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在上机时,可以确定一些有意思的上机目标,让学生为了这个目标而去探索它的实现方法,尽量将探究知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时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名片,或者设计一份板报,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花费进行统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可引导学生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的整理,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班级通讯录制作;在学习PowerPoint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介绍家庭或学校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对于一些游戏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玩,但不要告诉他们玩法,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游戏的玩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激发进取心。

  二、了解计算机学习的特点,学以致用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例如:互联网,它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环境。借助于互联网。他们可以获取在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利用这些信息来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使得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一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因此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因材施教,充分发展所有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因“人”而异定教法,就是面对不同的学生对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初涉信息技术课的初一学生,要用慢步子、勤练习、多回顾的方法,多采用示范法、同步法等组织教学。在教学时,教师必须有耐心,扶着学生前进,并加强技能训练,进行多种方式的知识回顾,多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对一些接受慢的学生要更多地个别指导,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信心。对有一定基础的初二学生,随着自学能力的增强,则应多采用同步式、探索式、四段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重点部分,其余让学生自我探索,争取自我创新。如:Powerpoint教学中关于字体、图片等的教学,由于在Word的教学中均已经涉及相关内容,教师只需稍作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接着评议作品,让好的同学说说方法。然后进一步练习操作,最后教师只需稍做小结。再如申请免费电子邮箱,这类操作在互联网应用学习中非常多,而且一般网站导航非常明确,教师一般只需引导学生寻找到注册界面,剩下的由学生自己完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端正教育理念,辩证地对待网络的利和弊

  注重青少年信息道德的培养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之际,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它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干扰和不良影响。例如:在互联网上除了大量丰富的学科知识外,也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有时还有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等,而这些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因此在学习网络这一章时,我不仅向讲解英特网的优秀之处,而且不断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教育学生,使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以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未来21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对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培养模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能力;在培养内容上,教育需要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主要侧重在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教育需要更新观念,要寻求新的模式和传播手段,以适应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要。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28

  老师们好,我今天想讲的题目是《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一个遵循,一个尊重,用好统编教材,这三个方面是彼此连带的。也许我们语文老师目前要面对、思考和探究的一个共同的话题。现在老师的确都很累,老师很难当,我们要为老师减负、减压,多一点时间用在教书上,少做点形式主义和无用功。但退一步来想,现在哪一行都很累,大人、小孩都压力山大,加上社会环境等很多方面的影响,这个世事变化莫测都不容易,也就少一点抱怨,多一份职业的良心,在各种困难的夹缝中,尽可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教师本来就是一个理想的职业,无论如何我们选择了这行,要面对挑战,寻找这个记忆,为了学生,为了理想,也为了未来做好我们的工作。

  今天我想跟老师们谈谈心。最近,也有要求我去讲讲课标的,说实在话我自己也在学习,也有很多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或者是不理解的地方。当然,我也听到了很多的议论,我觉得这都是正常的。课标,它的一个精神就是改革(课改),现在的教学现状也在呼唤这种改革,所以我们要支持、要学习、要贯彻课标。尽管课标可能是并不是特别完善的,但它总是向上的,可以给我们一些教学上的指导,而我们的教学也需要遵循课标的精神。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课标一直在改。在我理解课标不是一个崭新的革命,而是吸收了过去课改的一些经验。不应该理解为推行新课标,就是要把以前的推倒重来,搞个颠覆式的彻底的革命,而是要守正创新,不要搞一刀切,不要搞行政的规定。我宁可用这个词叫“改良”,是让每个老师、每个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往课标认定的那个目标去改进。要遵照你们的学情,心理上不要烦躁,也不要抵制,要尽量去学习、理解课标,根据实际的情况出发,用好这个课标,用好教材。

  那么,比较新、旧两个版本的课标后,我们发现新版的课标的确有很多变化,同时也提出一些新的教学观念。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

  首先,理解课标的功能

  “课标”是课程的标准,是教学水平达到的一个基本要求。对照旧版(2011年)和现在2022年版课标可以发现它们一些基本的东西没有变。什么基本的东西呢?就是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能力的要求、标准没有变。譬如说:识字,一、二年级认识1600个字会写800个字,三、四年级会认2500个字会写1600个字,初中会认3500个字等等。还有阅读,三、四年级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初中默读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初中要求能够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等。甚至连语法、修辞知识的要点,识字、写字的基本字表,常用字表都没有变化。古诗文背诵的篇目原来是136篇,小学75篇,初中61篇,现在初中减少了一篇是135篇,都没变。这个课标主要的、基本的内容没有变。这是因为课标主要功能是课程的标准,全国都要达到这个基本的要求、标准。语文教无定法,至于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实现这个标准,那是老师们可以发挥创造性的。新版课标和以前旧版的课标,实际上是衔接的,基本的东西都没有变化,而且都体现在统编教材里边了。所以我们只要按照统编教材体力架构,分学年的、逐步的推进,就能够完成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所以老师们的注意力不要只放在那些概念上,还要放到基本的标准、基本的要求上。

  第二,提出了“立德树人”

  课标站位高了,视野开阔了。在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的性质)这一章节开头,就提了一句话“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定位。一方面,语文课程担负了文化的积淀、文化的传承的任务。对于每个公民来说,他是要具备学习语言运用的能力,而语言是民族文化构成的一个主要的部分,或者说是主要的载体,文化的血脉、文化的DNA都体现在语言方面。所以我们学习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文化的凝聚,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是三观的养成。一个人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的养成,在他的小学、初中阶段都是打基础的。课标对这个也有强调,特别提到了要以文化人。因为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所以新课标提出了一个比较高的站位就是“立德树人”。以“以文化人”,这不是一个口号,这是社会发展提出的一个严峻的要求。但是“以文化人”也好,“立德树人”也好,在我们语文课中应当做到四个字叫:润物无声。它不是穿靴戴帽的,不是过分的教化的,它是适合整个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有这个意识。

  第三,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

  2011版课标也提语文素养,它没有“核心”两个字,现在“核心素养”更明确了以前的概念。语文素养包括读写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或者加上文化、文学修养等等,没有那么明确的界定。在2022版新课标中,它界定是清晰的,叫语文核心素养,它让语文学科的定位清晰了,甚至可以说终结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是什么?语文要教什么?学什么?人文性、工具性哪一个更基本呢?等等问题的争论。所以不论是高中的课标还是现在义教阶段的新课标,凝炼了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把以前很多争论,很多说不太清楚的问题理清了。所以,如果我们要问你,语文是教什么,学什么的?以前我们说:听、说、读、写,或者是教的是文化、中华传统文化,都对。但现在核心素养讲得更清楚了,“核心”包括了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它不是并列的,而是把这四个方面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文化自信,它摆在前头,它是一个基本的。然后是发展型的,还有更高的例如:整本书阅读,综合性的、拓展性的。这样分,我能够体会他的良苦用心,但我理解语文学科独有的东西,就是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是基础的,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把其他几方面:思维、审美、文化等等带起来,我想这样的理解比较好。

  以前高中课程标准没有把它分成三个层次,现在2022版课标把它分成了三个层次。目前,我在学习后认为,还是要强调以一带三,就是说语言文字运用它是基础的,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把思维的训练,把审美的培养,把文化的自信都带起来,都融汇进来,彼此不分。这是一个看法,不一定对。

  我理解语文的核心素养的还有第二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语言文字运用,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力。课标它强调的是学习语言运用过程中,获得几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原来高中课标包括了逻辑思维,这大家都是比较理解的。一讲思维都是逻辑思维,但同时又讲到了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这次义教课标还讲到了思维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等等。但实际上在语言的思维训练过程中最基本的一个是逻辑思维,一个是直觉思维,还有形象思维,这是最基本的,我们要重视。我根据我的学习的心得,认为思维能力这个问题,是我们义教课标的一个亮点,虽然以前高中也这样讲思维能力,但这确实以前语文教学的一个弱项。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又受制于应试教育,它不能不面对考试,或者它很难不面对考试,这是不利于思维发展的。所以新课标那么强调思维的能力,还把直觉思维写进去,我觉得是很了不起。那么对于小学生、初中生来说,直觉思维可能显得更加重要,要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好奇心以及对创新的追求。思维能力问题,可能会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一个大的推动。这是关于我特别讲讲思维能力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是审美创造。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审美能力,要创造比较困难。课标要求通过审美的体验、评价来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品位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审美情趣、审美品位,以前提到的比较少,所以新课标现在给了一个提醒,应该是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问题。

  当然更重要的,现在摆在第一位的是文化自信。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特别这些年的物质商品极大的丰富以后,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国家命运、国际的斗争等,都使我们感到需要文化自信。但是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还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要批判、抛弃那些腐朽的、不合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的部分,挖掘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处理好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发展的关系。我们要强调文化自信,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学习怎么用辩证唯物论逐步地看待这个文化现象。

  所以,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它是一个整体,彼此是不能分开的。在语文课程中,学生思维的能力的提升,审美能力的提升,还有文化传承,文化的理解,都是应该以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为基础的,这点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同时这四个目标它不是一项一项完成,是综合的,不是贴标签的,要从四个方面协调发展。

  我觉得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概念的提出是非常重要的,有些理论的生长点,也有现实的针对性,会对我们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

  这是一个宗旨性的概念,也是大家比较难以理解,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去解释和落实的这样一个概念。

  首先一点,这个概念的设想不是语文课标的独唱,是由顶层设计提出的。就是说搞教育学的,他提供了这样一个意见,参照国外的一些经验,提出了素养型的教学。它是由顶层设计提出的,最后转化、落实到各个学科,也包括落实到我们语文学科。在编写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时候,就比较多的在单元设计上考虑到怎么去落实任务群,甚至它的每个单元、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有学分上的考虑,所以高中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课标的学习任务群来编的。但在编教材的时候我也提出了要守正创新,不能推倒重来,跟以前教材中好的经验、体例应该是有些衔接。如果太新了,变化太大了,老师很难教。考虑到水平能不能跟得上,最后就做了一些妥协。现在高一、高二都是选修和选择性必修一共5本。主要是单元结构的变化,以前主要是文体组织单元,或者是人文主题来组织单元,而现在是以任务群加上某些人文主题、某些语文的要素来组织单元。譬如说:第一册八个单元的主题有:青春理想、崇尚劳动、人生感悟、乡土中国、学习之道等等。这八个单元分别承担了各个不同的学习任务群,包括思辨性阅读,文学阅读,实用类阅读,还有当代文化差异,语言的积累与梳理,整本书阅读等等多个单元。高二变化更大,他用专题式设计编排,例如: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两三个专题,革命文化、外国文化、科学论著都有专题,把任务群等同于一个专题这样来设计,所以说高中课程教材的改革比较大。从目前教材使用的情况来看,还很难说它产生了实质性的改革。应该说这是试验性的、一部分的改革。为什么?因为老师不适应,因为高中要面临高考,这是个巨大的现实。虽然任务群在教材里面也有所体现且现在落实比较困难,但从学科理论来看,提出学习任务群是相当大的一个推进。这个推进让现在的义务教育的课标也顺着高中课标的那种提法,也提出了学习任务群,但它的提法比较谨慎了。义务教育的课标可能也吸取了高中的一些经验,考虑到小学、初中的复杂性,在小学和初中九年提出了六个任务群,而这六个“箩筐”,就把小学、初中的九年包进去了,这个“箩筐”未免太大,其实也很难将整个9年的教学内容都装进去。它是想作为一种教学内容,结构化将任务群呈现出来。这想法是很好的,但实际上很难的。六个箩筐装的东西太多了,可能就稀释了。所以这个年代的设想,是希望强化、结构化任务群学习内容,从而设想是一块专门讲课程、课程的目标,另外一块专门讲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内容是什么?就是学习任务群,但学习任务群又是什么?就是学习内容,大家理清这个逻辑了吧,学习任务全就是学习内容,对老师来说就是教学内容。

  我们可以理解现在所说的六个学习任务群,就是六个方面的教学的内容,或者是学习的内容。那么这些学习的内容(任务群),其实跟前面课程目标它是相通的,很多地方甚至是重复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把它融合在一块。现在他想把它分清,加以强调,但是我们一线教学总是有我们的需要。现在你你分得那么细,前面是一个课程目标,后面是一个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六个方面,而这六个方面每一个学段都提出非常多的要求。那么我们一线教学就很难处理,所以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要有分有合,要合起来。现在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其实仍然是在探究、摸索,再进一步要把它的逻辑关系搞清楚,在实践中去探索、落实。

  所以我总是提出要学习课标的精神,理解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一是想明确我们的教学内容。用学习任务群来表达,把它清晰化,更加集中,具有创造性。二是想提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设立一个情景,设定一个典型任务(六个任务群),在六个任务群下边的某一个项目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教学,以此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的实践性。

  所以,这种教学模式的设想和现在通行的教学模式的确有很大的区别的。他强调的不是一课一课的讲,不是文本为纲,也不求知识的系统和完备,它更不是把训练作为纯技巧的这种练习,他是想颠覆想改变这一点。让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主体,学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带着一定的任务进行伙伴式的学习、探究式的学习,得到自己的建知识的建构。

  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有两个目标,第一个是内容的呈现方式,第二个是教学的方式,但是这六个学习任务群太大了。与小学不同的是,高中阶段将任务群转化成一个专题性的或者范围性的内容,而小学阶段有大量的文学性的阅读和识字写字,思辨性、实用性的阅读比较少。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小学、初中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相当于现在跨学科的学习或某一个任务群的学习)。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习领会课标的精神来改进我们的教学,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打破旧的教学的方式,将以前一篇一篇地教和大量地刷题这样的做法,转变为利用任务群整合单元的教学方式,从而改变以前语文课的零碎、重复、随意。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到了中高年级都是以单元为组,每个单元都有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且都有侧重点,实际上这就是在落实某一个任务群的某一方面。老师们不要认为现在的教材是按照老的方式编写的,实际上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已经领会到这种变革的需要。在教学中,老师们要积极地理解学习任务群的好处,减少灌输式的讲解,匀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拓展阅读面,解决读书少的问题。

  六个任务群怎么落实呢?现在的教材里边每个单元都有提示,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在人文主题方面,在三观方面,还是在语文能力等方面都有提示,我们要按照提示更强化一点情景,强化一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可以了。

  关于群文教学。现在都是单元教学,就是群文教学,但单元教学(群文教学)它不能完全替代单篇的教学。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以单元为单位来进行教学,更有条理,也更重视学习的自主性。但是,我们也不要理解为学习任务群就是组织一些活动。有些课老师还是要多讲一点,要精讲,先让学生读懂,然后才能开展活动。当然也不要给老师规定比例,只能讲多少。老师的讲解要努力指向单元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要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这样做就把课标精神跟教学设计以及怎么用新教材三方面结合起来。

  第五,课标关于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其实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了。古人读书就是整本书阅读,《大学》《中庸》《左传》《资治通鉴》他们都是一本一本地读,这是个好方法。但古人读整本书,是因为他们的时间比较集中、比较多,也不像现代人要学很多的科目。现在的语文教学跟古人不一样,是新学堂以后,采取一篇一篇地学、一篇一篇地讲,有不同类型的选篇、精读,举一反三,这是有来由的,不是说谁发明的。而这也都是因为现代人没有古人那么多的时间,只能够采取这样的方法,但从阅读量来说是不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不管用什么好的、先进的方法,没有阅读量,无论如何是提升上不去的,但如果有阅读量,有阅读面,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点拨一下就能提升上去。现在中国人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小学,到初二以后就一路下滑了,高中要高考时间很紧张,一般都是碎片化的阅读比较多不够完整,数量也不够。为了弥补这一点,高中提出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接触一点不同类型的整本的书,一方面是知道同类型书的某些基本的阅读的方法,另一方面就是磨性子。现在的阅读都是碎片化、网络化和思维的平面化,要通过整本书的阅读来磨磨性子和耐心。高中设计、提出了整本书阅读,而现在小学、初中又把整本书阅读放到课标里边了。实际上在小学教材中已经编排了“快乐读书吧”,什么是童话,什么是通俗故事,什么是神话,什么是寓言,什么是小说、诗歌,一样一样、一本一本地推荐给学生,这就是整本书阅,照现在教材的这种方法去推进就可以了。除此之外,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读书的基本的常识,让学生自己去读。但是也不要把教材里面推荐的内容完全定死了,要有一个相对自由的书单,要提倡学生自由的阅读,如果老师们的规定动作太多,学生就没有兴趣。因为现在我发现,凡是我们指定的阅读书目,孩子们都不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它是经典,可能有时代的隔膜,也可能是因为现在学生的阅读习惯不能适应。所以我们不能硬着来,可以稍微放松一点,允许学生有自由选择的空间,来激发他们爱读书的习惯,为此初中教材把哈利波特都选进去了。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我们不要过分地把整本书阅读课程化。他虽然是课程的一个部分,但要组织很多的活动,布置很多的任务;要写笔记、写心得;要小组讨论、朗读,还要演出孩子怎么会喜欢呢?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放松一点,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兴趣也不要过分地苛求。

  第六,新课标颁布后,统编语文教材的修订、使用

  我们在编写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时候受到了课改,特别是高中语文的影响,努力贯彻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某些精神。根据调查显示,义教阶段语文统编教材在使用的这几年是比较受欢迎的,但不可避免的还是要按照新课标的精神做一些修订,我们会将吻合课标精神内容保留;将有些虽然没有用课标的概念,但事实上体现课标精神的内容也做保留;将不符合的内容做一些修订、改造。

  最后,我想说一下,我不赞成所谓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还是要实事求是,尊重教学的规律,尊重教学的个性(老师的主动性)。要贯彻新课标搞课改,不一定要搞颠覆,不是说以前那套完全不行了现在重新来一套,不要把老师搞得灰头土脸。要改革,必须要守正创新,以前好的经验是可以用得上的,好的方法也还可以继续用,要根据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情稳步地推进。登高一呼抛出的一些概念、新的口号,组织一些表演性质的公开课,然后要求依葫芦画瓢,一刀切,是不可能有好的、实在的收获的。现在文风不好,我们语文课有责任提倡比较实在的文风。

  以上我讲的几个方面,也是我正在学习2022版新课标的过程中,力图理解它的精神的个人想法、意见,也会有不到位的。今天的分享仅仅是提供给老师们参考,和大家一块来讨论,老师们不要认为我是主持一个什么观点,其他的老师们又是主持什么观点,我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都是彼此沟通,彼此切磋,共同推进、实验。谢谢大家耐心听完我的这样一个零碎的演讲,谢谢!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29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角色者的作用,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积累。课堂教学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倡导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创新与发展。

  一、灵活运用教材,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方法中学生得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信,而教师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相信学生的惊喜。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和交流中,掌握了书本中还没有介绍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二、赏识孩子,启迪创新的火花

  创新的火花转瞬即逝,抓住它也许就可以使一个创新的心灵就此打开。漠视它,也许它从此再也不会闪现。作为教师,赏识孩子是抓住孩子创新火花的最好的钥匙。画画是最能展现孩子创新思维,施展孩子想象里的有效手段。在电脑中画画更是要求学生要不断的创新

  三、巧妙的帮扶,有利于更好的创新

  在学生学习中,困难总会有的。有些困难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而有些困难则需要老师的帮扶,然而帮扶是为了更好的创新。

  四、相信学生、给他们放手实践的空间

  在学生身上有巨大的潜能,只要老师相信他们,他们定能给你意外的惊喜。整节课都是在学生的探索、讲解、操作中完成的。教师在课堂上把广大的空间给了学生。而学生在这广大的空间中大显身手,体验着成功的喜悦,闪现着创新的火花。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30

  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31

  信息技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单纯的知识储备型人才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历史教师,由于历史作为记载过去的学科,时间久远,理解史实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直观的素材,感知历史;同时利用学生好玩、好动、好奇,容易被新鲜事务所吸引的天性,使这项技术和正确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创设良好的认知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一、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的重要作用

  1、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知识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学历史的都知道一句话叫“历史没有假如”。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虽不可重复历史,但可以再现历史。利用影视资料、自制动画、文物图片、地图等,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品味历史、把握历史。

  例如在执教《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利用网络技术将战争形势图以及林肯图像、生平介绍等,把这些影、像、图、文等资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近似真实的历史情境,消除了学生和这段历史的时空距离,很快被这种情境所吸引,融进了这段历史当中。

  2、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对基本史实和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基本概念、地图地貌等,可以在网站上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这种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历史事件、概念、史实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大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3、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习历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记忆一些历史知识,知道一些表面现象,而在于通过资料、证据和推理、形成综合、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批判意识,真正逐步使学生“懂得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解释各种历史现象”。这种能力的形成,仅靠薄薄的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个目的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众多的信息,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思维空间,为学生比较辨别、思维、综合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二、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既然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能够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在平时历史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充分利用这种现代化手段,来使我们的历史课更加生动、高效。下面我以《戊戌变法》一节课为例来谈谈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形象导入本课,明确教学内容,做到教学设计的有的放矢。

  教学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戊戌变法的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上课时先播放《中国近现代史》声像资料,仅用了六七分钟就介绍了戊戍变法从开始到失败的过程,以及变法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边浏览课件边重点分析戊戍变法的内容,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评价戊戍变法,在这里不仅给出了大量的各派的观点、学说,而且适时点拨评价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形成对戊戍变法的正确的认识。因此,多媒体网络技术下制作的课件能高度浓缩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剖析历史事件。

  变法内容和意义是教学重点,为此,我设计了“归类措施表”,把变法内容分为4个方面,16项措施,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些措施会对谁有利、对谁有害,再引导学生把变法的意义归纳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

  对本节难点“如何评价戊戍变法”这一问题,荟萃各派具有代表的观点,甚至掺杂一些虚假的信息、建立它的资料库,以便让学生搜集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得之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料提炼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向教科书、权威挑战。结果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思想的敏锐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活跃性和流畅性,大大超出了教师的估计和想象。所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只给材料、不给结论的信息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是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批判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3、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模拟历史情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讲解贯穿全课内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两个模拟历史剧:一是康有为与顽固派的论战。让学生自己表演,并适时用投影仪显示论战时的插图,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当时论战的激烈情景。二是谭嗣同夜访袁世凯的情景。通过表演,学生不仅重温了这段历史,而且对袁世凯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袁世凯的阴险狡诈,为以后讲解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作了铺垫。同时,设计了一个列表归纳分析(戊戌变法的内容对谁有利)、一个材料分析(光绪颁布诏书的真正含义)和一个关于爱国主义(谭嗣同自愿牺牲的意义)的小讨论。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再配合信息技术的声、图、影效果,能使他们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以趣激情,寓知于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乃有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之快感,师生感情融为一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32

  在当今这个"疯狂信息化"的计算机时代,信息技术是衡量教师的重要标志。教育要实现现代化,首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形态要现代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教学,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自动化,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现在电脑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做为一名教师,对电脑的应用应该更加精通。通过信息技术课,学到了很多电脑的知识,比如,职称考试的操做题还可以,自己制作画面,制幻灯片,等等。多媒体电教手段能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十分有利。也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的解决十分有利,给我以后教学上带来了很多收获,多媒体教学中要经常出示一些课件,和课上用的相关图片,我都能自己动手制做。有了这些新鲜的画面,学生很愿意学,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电脑制做图片,可动可以静,生动活泼,能获得手工绘制的投影片无法产生的效果。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形象学生也很高兴。

  电脑,让社会变成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

  做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要不断的实践,掌握电脑的技巧,就会觉得这些并不困难。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我把它运用到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来表现地理教材的内容,不但使学生入境入情,也活跃了气氛,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我深切的体会到,要正视自我,完善自我的道理,做为一名教师以后在工作中要学生满意,要社会满意,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的去学习,探索新知识,尤其是信息技术。

  此次培训,使我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33

  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地点是在三亚进修学校里。通过6天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听了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Flash课件制作技巧与白板的使用与管理。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教育手段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深入掌握Flash课件制作技巧

  通过两天学习Flash,使我对Flash的动画制作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了解动画原理,了解帧与层的概念,通过多个简单的动画制作实例,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原先学会了一些简单的Flash知识,制作过作品参加比赛评比,但制作出的作品不理想,技术含量不高,此次培训,老师从浅入深,从基本的概念理解开始,以实例入手,给我印象深刻的知识点是音乐的播放与停止、遮罩层的使用、动画制作等技巧。这些技巧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我今后制作课件的水平及效率,学就能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二、初步学会电子白板的使用与管理

  原来我对电子白板的认识几乎无从下手,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校并没有这些设备,但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明白: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兴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就是要学习好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才能学以致用,真正地发挥它强大的功能。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以下几点是我的小小收获:

  1、利用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可以省去许多传统的教学工具,如粉笔、刻度尺、三角板,圆规、挂图、电视(DVD)等。

  2、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教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3、政府教育部门应加大财力投入,尽快普及白板教学,作为教师,人人应会用巧用白板进行上课,这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创设出高效的课堂。

  三、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一天老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

  通过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四、初步认识“思维导图”

  老师重点讲授21世纪全球革命性思维工具、学习工具——思维导图,介绍思维导图的由来与思想方法,展示典型的思维导图范例,介绍思维导图软件工具用法及其特点,并利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

  制作思维导图的流程大致为以下几点:

  1.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本单位一图文的形式放到中间。

  2.围绕基本单位来做放射性的思维发散。

  3.将放射线思维标注关键词。

  4.对关键词再做进一步的发射型分解。

  5.对最后得出的词进行连线。

  6.当找到最终多次出现的词汇时,可以以此词汇作为基本单位来在做一个思维导图。

  7.对所用的导图要有主次之分,字体,整洁,清晰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8.如果能以图像形式作图,效果更佳。

  作为一名初学者,通过此次培训的学习,我基本上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在工作中把握重点、精炼想法,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师能人。

  总之,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的优秀教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34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它不但普及广大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各个环节,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走进了各类校园,无声的改变着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等。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也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对学科的交融和充斥。通过近期的学习,让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事实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1、真正认清了“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设计”等概念。教育技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设计: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2、“老师引导——-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学习形式,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而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学生和学生学习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

  3、通过讨论练习进一步明确了“授导型教学设计”、“探究性教学设计”的特征。

  4、明白了以课程为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定位,即“三促进”:

  (1)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促进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和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5、弄清了整合的技术选择原则,应该是“量课程之体,裁技术之衣”。不应该是课程顺应信息技术,而应该是课程同化信息技术,应该是“课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

  (1)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必须适合利用信息技术教和学的内容;

  (2)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多样化需求;

  (3)学科/领域的不同特点,不同学科培养目标与认知规律的不同应该是技术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

  6、让我们明白了网络教学的优势所在:

  (1)能满足多主题、分层次的教学任务;

  (2)可以预设和提供学习支持功能;

  (3)或以支持全员成果展示或全参与式的互评;

  (4)具有动态信息发布功能,使教师搜集过程性评价信息成为可能。还有就是网站的持续存在性和交互支持功能可以延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计划11-10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计划01-28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计划11-13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计划12-07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计划01-30

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11-03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心得体会11-03

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11-03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心得体会11-05

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心得体会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