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考核方案

2024-01-06 10:40:23 教师信息技术考核方案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信息技术考核方案(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信息技术考核方案1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为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依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及《梨树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实施方案》,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xx年底,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采取整校推进的多媒体教学优化模式,对我校教师开展每人5 年不少于50 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二、具体任务

  1、统筹规划,整校推进提升工程2.0。成立学校提升工程2.0 领导小组;组建学校培训团队和实践应用考核团队;制定提升工程2.0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 20xx年下半年,完成教师全员培训任务;20xx年上半年,完成考核任务。

  2.培育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引领现代教学方向。对学校骨干教师开展引领性培训,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在全面普及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应用的基础上,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双师”教学、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助推教师教育,提升教师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

  3.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新模式,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按照“校统筹、管理团队指导、校本为主、教师全员参与”的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构建“培训+实践+实效”的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聚焦课堂,以解决教学问题为方向,以实践应用为主线,建立激励机制,开展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案例展示及经验分享活动,促进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4.缩小教师之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教研组为突破点,因地制宜开展教师信息化培训。针对信息技术环境薄弱的教师,采取“轻代老”和“老中青”相结合等方式学习培训,探索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大力推广名师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异步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等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

  三、主要措施

  1、提升学校管理团队信息技术应用领导能力。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阵地,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要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直接领导者、指挥者、策划者,学校组建由校长领衔、主管校长、教导主任等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提升工程2.0 领导管理团队。通过县进修学校集中培训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开展面向学校领导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着重提升学校管理团队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优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本实践应用能力。

  2.提升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学校选拔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进入管理团队,在“整校推进”过程中,分别负责各教研组教师培训、研修、指导教师信息化教学和开展信息技术校本实践应用考核工作。采用分类培训等模式,推动学校培训团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研,探索“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3.整校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按照“校统筹、管理团队指导、校本为主、教师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以教研组为单位制定研修计划。在管理团队指导下,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采取校本研修、教师自学等多种方式,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示范学科、示范教师,建设“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学科教学软件开展教学案例研讨,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教师在学校团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微能力点,通过线上资源平台选学,同时参加学校举办的应用能力研修实践,合计达到50学时以上培训,其中网络研修25学时,实践应用25学时以上。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全员培训,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在课堂上常态化应用,任课教师100%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考核。

  4.遴选推荐“提升工程2.0”学习资源。遴选推荐以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为重点的学习资源。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学校推荐优秀教师参与教学类APP、教学软件功能与使用方法的分享,研发微课、直播课等培训课程。开展全校教师“一师一技”展示活动,“一师一课”竞赛活动,从中遴选优秀资源供全校教师学习。

  5.推进学校“双师教学”模式培训。采用推送适合教师培训的优秀微课、名师远程直播课堂、互动课堂和专递课堂等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模式的教师培训,加强教师的精准帮扶工作。

  6.激励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深化教学改革。学校以信息技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采用“以培训带应用、以研修带应用、以课题带应用、以竞赛带应用”的方式,引导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继续深化“四个核心”“六个转变”教学方式改革,在“导学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核心环节中嵌入合理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7.开展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评估考核。学校根据《梨树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研制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实施细则,开展校本实践应用考核工作。考核结果要与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名优骨干教师认定、评职晋级等挂钩。

  四、实施步骤

  (一) 启动阶段(20xx 年9月)

  1.召开学校提升工程2.0 启动大会。

  2.做好提升工程2.0 的前期工作,包括对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和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等情况的摸底调查,相关政策解读,研制整校推进方案和遴选优质培训资源等。

  3.建立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培训团队、技术指导团队。

  4.研制提升工程2.0 实施工作指南,为“整校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二)实施提升阶段(20xx 年10 月1日-20xx 年1月31日)

  1、组织开展学校管理团队、培训者、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2、组织开展全校教师线上研修活动,指导教师信息化教学。

  3、依托提升工程2.0 服务平台,做好教师参训过程动态数据和成果收集,考核评价校本研修成果。

  4、完善信息化教学常态化运行机制,鼓励教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三)总结评估阶段(20xx 年2月-20xx 年5月)

  1、开展项目考核评估,提炼成果。选出信息化与教学融合创新的优秀教师。

  2、建立信息化创新应用机制,加强偶遇修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创新应用案例征集、跨学科教学经验分享,开展信息化教学创新教研组建设活动,推动学校教学信息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负责提升工程2.0的统筹规划与过程管理,制定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 实施方案,成立提升工程2.0领导小组,负责工程推进,督查评估教师的校本应用考核。要加大提升工程2.0的推进力度,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主阵地,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制定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和规划,并围绕目标以及发展规划开展校本研修,落实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培训,指导全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研制提升工程2.0应用考核方案,以及完成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评估,提高全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2.建立主动应用机制,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学校制定整校推进提升工程2.0的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全面构建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新机制。

  3.落实经费保障。学校要保证教师培训经费主要用于提升工程2.0,为教师参加培训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提升工程2.0结束时,要认真总结提升工程2.0 实施情况,形成专项工作总结,报送县教育局备案。

  教师信息技术考核方案2

  一、指导思想

  通过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文化素养,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打造技术创新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效益;促使教师尽快掌握信息时代的理论,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以及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建立一支素质良好、能适应信息时代教育要求的反思型、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二、考核内容

  根据上级要求,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制定具有科学性和有效组建管理团队,瞄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校本研修计划,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制度。

  (一)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实际和规划目标,制定校本矿修规划,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规范》中选取8项微能力作为校本研修主要内容,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二)校本研修活动组织的有效性和创新性。

  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常态化和普遍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情况

  教师根据所选的微能力,参加三项微能力(至少覆盖三个维度)考核。

  (四)教研示范引领和互帮互学情况

  以学校教研活动为契机,以微能力提升为重点,每学期开展“互联网+小班化”研讨课、展示课等活动,从而达到教师间幅射带动和学习借鉴。

  (五)教师的微能力合格率等情况

  通过学校审核、互学互评、专家认证达成线上线下50学时培训学习任务。

  三、考核措施

  研修环节

  考核任务内容

  占考核百分比

  学校集中培训

  1、按时参加学校集中培训

  2、个人研修方案

  15%

  线上自主学习

  完成线上培训任务,达到规划学时数。

  30%

  校本研修活动

  1、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案。

  2、互动式课件/微课

  3、课堂实录片段,3-10分钟,可用手机录制。

  4、与微能力点“提交指南”对应的任务及评价标准。

  30%

  成果打磨展示

  1、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2、教学设计、说案、课件、微课、实录等资源包。

  3、教学模式/校本研修创新方式。

  25%

  教师信息技术考核方案3

  为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20xx】)《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xx】1号)《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测评指南》(20xx年华东师范大学)(幼儿园文件找不到)文件精神,科学评价各单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成效,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数字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结合东光教育实际情况,制定考核方案如下:

  一、考核目标

  为加快我县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教师网络研修与教育教学应用相结合、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与校本实践应用相结合,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信息素养,构建智慧化教学环境,建设智慧校园。

  二、考核原则

  1.客观公正。考核应客观、公正,遵循事实、数据和规定,不得有任何歧视和偏见。

  2.科学合理。考核应遵循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综合考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效果评估、师生参与度等方面,全面评估学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情况,确保评估结果具有可靠性。

  3.注重实用。坚持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与研究。

  4.持续发展。坚持整校考核,重在达标,发展为本。考核应定期进行,持续推进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和提高,不断完善考核机制,促进学校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质量。

  三、考核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考核学校是否具备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并且能够保证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积极构建智慧教育发展新生态。

  2.机制建设。考核学校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校本应用考核制度、校本研修制度、校本研修方案、教师学习培训制度等机制。每年对教师校本应用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当年绩效挂钩,作为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基本条件。

  3.团队建设。考核学校建立信息化管理团队和培训指导团队,组建种子教师团队,进行能力点选择与实践、校本研修、目标探索与示范实践成果的生成与提炼。

  4.教师队伍建设。考核学校是否有足够数量的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教师,并且能够提供良好的教师培训和技术支持。学校关注教师、学生及教育管理者的数字化能力的培养。

  5.课程建设。考核学校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信息化应用课程,并且能够提供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校内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渠道,满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关注数字资源的创新应用,积极构建数字化课堂教学新模式。

  6.校本研修。考核学校定期组织能力提升工程2.0相关培训,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课堂展示、优秀课例展评等应用研讨活动。教师教学设计符合要求、熟练应用畅言智慧课堂进行教学。

  7.师生发展。考核每学期教师制定个人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积极参加县、镇、校开展的相关培训、教研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信息化学习活动以及成果展示。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

  8.成果应用。考核学校定期组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建立能力点成果应用资源库及技术融合创新课资源库。学期末对整校推进情况及各层面取得荣誉进行总结,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四、考核方式

  为了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考核应采取多种方式,如问卷调查、实地检查、专家评估等。同时,考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各学校和相关部门,以促进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和提高。

  五、组织管理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指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考核。

  1.县教育局负责组织管理县域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应用考核工作。

  2.县教育局师教股、教研室和电教站联合组建考核团队,依据考核标准、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有序对县域内各校(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情况进行准确评价、考核评估。

  3.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做好考核的组织管理工作,要通过考核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对每位老师要有提升工程2.0能力点应用考核评价结果。

  教师信息技术考核方案4

  根据市县教育局相关文件的要求,为规范和指导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特制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一、考核原则

  (1)坚持学有所用原则

  考核坚持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2)坚持以校为本原则

  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制度建设相结合,与学校整体学习环境结合,与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与学校整体规划相结合,立足校情校况,制定科学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方案。

  (3)坚持整校推进原则

  20xx年12月31日前未办理退休手续的在职教师,均需参加能力提升2.0培训并完成任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智慧校园。

  二、考核目的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促使教职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能力,达到“培养信息教育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计划性,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视化。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职工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表现,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促进其指导、帮助、约束与激励全体教师。

  三、考核的具体实施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专家测评”的路径进行综合测评。校本自测由学校提升工程领导组依据学校规划进行测评;教师互学互评以 线上学习为主,对作品进行互学互评;专家测评由区级提升工程考核组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全面测评。

  四、考核内容及实施细则

  我校校本考核分为两种形式:过程性考核和成果考核。

  过程性考核占60分

  (一)线上培训考核细则

  (1)观看视频教程10分

  (2)提交作业成果10分

  (二)线下培训考核细则

  (1)教研组内互学教研10分

  (2)备课组内互学研课10分

  (3)教师讲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课例10分

  (4)参与教研组或校级点评有关信息融创课的课例10分

  (三)成果性考核40分

  (1)提交微课作业10分

  (2)参与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大赛10分

  (3)学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心得体会和总结10分

  (4)课题研究与论文研修10分

  坚持整校考核、重在达标,发展为本。在科学设计、合理统筹安排的基础上,结合教研组、教师需求,分类分层分学科培训,支持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校本应用考核结果为优秀的老师将优先纳入学校评优评先活动,确保信息化2.0工作科学高效开展。

  教师信息技术考核方案5

  一、总体目标

  到20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自主学习25学时,实践应用25+学时),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设计,合理统筹。

  结合我校实际、教师需求、分类分层分学科培训,支持、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明确提升工程实施路径与环节,以学、练、用、评、建五个环节为一体,提升搜、拿、用、享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

  (二)整校考核,重在应用。

  根据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学校要开展全员的提升工程2.0培训和校本应用考核,要统筹全校各项工作,要将考核工作与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相结合,重点考核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考核内容

  (一)教师能力提升领城选择的合理性和发展性

  1、对教师的考核:按照提升工程2.0目标任务要求,结合我校教育教学情况、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教师队伍现状,坚持立足应用,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规范》,从三种环境(多媒体环境、混合式环境、智慧环境)、四个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30个微能力点中选取10个微能力作为校本研修主要内容。教师在学校确定的微能力点范围内,再从中选择3个微能力点进行学习,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混合式培训,即线上自主学习25学时,线下实践应用校本研修25+学时。在微能力点选择上,采取“1+1+X”模式,即交互式白板(一体机)使用(A6),作为全员必选的一个微能力点;根据我校信息环境和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自主确定A1第二个微能力点;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及工作岗位,自主在学校选取的10个微能力点中选择第三个微能力点,40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确定B2为第三个微能力点(也可以选择混合学习环境的任意一个微能力点)。40周岁及以上的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任意一个微能力点(也可以选择混合学习环境的任意一个微能力点)。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设不同层次学校分两个梯级团队,引领信息化教学发展方向。考核时,既考核线上研修学习情况,又考核三个微能力点学习成果,尤其是考核教师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应用情况。

  (二)校本研修活动组织的有效性和创新性

  1、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常态化和普遍化的校本教研活动。

  2、在骨干引领、学科联动、互帮互学、整体提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3、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

  4、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四、考核实施

  1、线上自主学习考核,以平台积分为准。

  2、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评——校本应用”的考核路径。

  (1)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

  (2)教师互评是指教师向校本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时,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

  (3)校本应用考核是指由学校管理团队对教师个人提交的成果及信息技术实践应用进行考核。教师的应用能力考核侧重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证据具有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视为无效证据。

  3、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评价两个部分构成。

  4、采取分学科研修:语文组组长xx;数学组组长xx;英语组组长xx;理化生组组长xx;政史地组组长xx

  五、考核管理

  1、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负责统一组织全校教师的校本应用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为优秀、合格两个等次。

  2、对于未取得信息技术2.0工程提升合格证的教师,不能评职晋级。优秀学员在评职晋级总分中加1分,优秀教研组组长总分加2分(组员优秀率达到20%及以上),非优秀教研组组长(取得合格证书)总分加1分。

  3、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组建由校长朱红庄领衔,主管校长郑勇佳、教导主任王国印、工会主席程显波、教师呼斯楞、程卓璇组成的考核团队,负责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以制度建设为手段,通过校本研修活动,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教学方式有所转变,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全面完成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和应用实践考核。

  教师信息技术考核方案6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xx)1号)精神,根据《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校本应用考核指南》(教师司函(20xx)21号)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微能力诊断指引》的通知》(工程办(20xx)4号)要求,制定我旗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规范和指导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

  一、基本原则

  坚持应用驱动、精准测评、以评促用的原则。以《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发展框架》(以下简称《能力发展框架》为依据,按照“自治区和盟市统筹、旗县(市、区)负责、学校实施、全员参与”的工作路径,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制度相结合、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时代变革,积极实践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应用,努力达成“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总体目标。

  二、考核对象及申报条件

  (一)考核对象

  到2023年底,完成我旗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全员考核。

  根据“整校推进”的原则,被考核教师可根据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承担工作选择管理者、培训者和教师任一岗位或多个岗位考核,考核要求与岗位相一致。

  (二)申报条件

  申报考核的教师应完成能力提升工程2.0学习任务,每人5年(20xx年﹣2023年)内不少于50学时,其中包括不少于50%的校本应用实践。

  三、考核内容

  (一)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考核

  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考核注重过程化,重点考核教师个人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以及培训学习记录、校本研修与实践应用情况。依据《能力发展框架》考核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与创新能力,包括教师通过课程学习、实践应用及校本研修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能力提升状况,考核范围包括《能力发展框架》内的多媒体教学、混合学习、智慧学习三种技术应用环境下的30项微能力。每位教师应至少选择不少于3项微能力点进行个人研修和参加考核,所选择微能力点应覆盖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四个维度中的三个。幼儿园教师考核内容在上级提出特别规定之前,暂与中小学教师相同。

  (二)“整校推进”实施成效考核

  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成效的过程考核,重点考核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校本研修计划,以及校本研修的过程性数据等;成果考核重点是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包括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成果及应用转化、学校管理团队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教育信息化指导力、培训设计实施与教研能力。

  四、考核组织与实施

  (一)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考核

  各学校、幼儿园按“整校推进”要求,提交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培训与考核方案,参照《能力发展框架》,确定每一位教师微能力考核点,制定培训和校本研修计划,报送新巴尔虎左旗教育事业发展中心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执行办公室审核通过后开展实施。

  对培训合格的教师在形成校本应用实践成果后,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微能力诊断指引》的通知中相应微能力点要求提交成果,成果上传至“能力提升工程2.0空间”教师个人空间。由学校考评员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评价标准对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新巴尔虎左旗教育事业发展中心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执行办么室对学校教师的考核进行随机抽查复核,复核比例不得低于教师人数10%。

  (二)“整校推进”实施成效的考核组织与实施

  “整校推进”实施成效的考核由新巴尔虎左旗教育事业发展中心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执行办么室组织实施。考核分为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管理与计划的考核、“整校推进”工作实施的中期考核和终期考核三个阶段,完成考核周期不少于一个学期。

  被考核学校建立能力提升工程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代表学校进行“整校推进”实施成效的考核。其中管理团队主要考核信息化领导力,建议从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理解与解读、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与实施、校本研修设计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等维度考核。培训团队主要考核信息化指导力,建议从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理解与解读、“整校推进”培训的新机制新模式、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培训理论水平与课程设计能力、校本研修设计能力和校本应用考核能力等维度进行考核。“整校推进”实施成效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能力提升工程2.0空间”记录学校考核结果。

  (三)优秀案例推送流程

  新巴尔虎左旗教育事业发展中心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执行办公室综合“整校推进”实施、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两方面考核成绩,遴选推荐优秀学优秀率不高于被考核学校数30%。报送盟市级能力提升工程2.0执公室对报送优秀学校进行复核。

  五、考核结果运用

  根据教育部要求,每位教师均需要通过能力提升工程2.0的培训与考评。将校本应用考核结果作为校长化领导力的重要指标,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和督导评估范围。

  六、职责分工

  (一)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执行办公室职责

  1、成立新巴尔虎左旗教育事业发展中心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执行办公室,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执行办么室完成新左旗中小学、幼儿园全体教师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及校本应用考核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2、将“整校推进”考核结果作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学校考核和督导评估。

  3、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执行办公室组建考评团队,培训校级考评员,对学校进行实地评估推进成效。

  4、审核学校报送的优秀成果,组织推广交流典型经验,推动全旗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学校(幼儿园)职责

  1、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校级能力提升工程2.0管理团队、培训团队和考评团队,制定本校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考核办法,组织实施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微能力测评。

  2、指导教师制订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计划,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果自评互评,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大提升教研,考核评定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

  3、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应用考核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挂钩。

  4、提炼优秀成果、打磨典型案例、促进应用转化,实现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迭代。

  5、每位教师按要求完成培训课程,制定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并积极参与完成实践应用学时内各项任务。提交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证据,积极参加校本应用考核,认真参加自评、互评,主动配合校内考评各项工作。将信息技术应用实践成果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检验研修成果,促进信息技常态化应用。践中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检验研修成果,促进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

  七、保障措施

  (一)经费保障

  教育局根据职责分工进行相应培训与考核的经费投入,确保项目工作顺利推进。

  (二)人员保障

  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执行办么室根据当年参加考核的教师人数合理安排考核评审人员,加强考核评审人员专项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合理分工、高效组织,保证考核有序开展。

  教师信息技术考核方案7

  一、考核目的

  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传递组织目标和压力,促使教职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能力,达到“培养信息教育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计划性,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视化。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职工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表现,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促进其管理员、坊主指导、帮助、约束与激励全体教师。

  二、基本原则

  坚持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坚持整校考核、重在普及、发展为先。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在考核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

  1.相对一致性:在连续时间内,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不能有较大的变化,至少应保持在1年内考核的方法具有一致性。另外,在必要的时候,基于适当的原因可对考核的具体指标及权重分配做相应的调整。

  2.客观性:考核要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情况,避免由于光环效应,亲近、偏见等带来误差。

  3.公平性:对全体教职工使用相同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防止评估结果的不一致性和偏见性。

  4.公开性:每位教师都必须清楚考核方案是如何运作的,考核结果教师应签名,有意见可表述、申诉,无签名考核结果同样有效。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校全体参训教师。

  四、考核要素

  1.融合意识:是否能主动、有意识的借力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

  2.能力提升:是否能在个人成长上达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3.责任感,进取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4.信息技术应用质量和效率等;

  五、考核内容

  (一)校本应用考核侧重“整校推进”考核。

  重点考核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的情况、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情况、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以及教学能力通过率等。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微能力考核内容以及标准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侧重于考核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能力。

  2.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指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实施。“集体教”,即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混合学习环境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中实施,重点支持“集体学”,即教师通过环境支持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智慧学习环境是指用智能教育设备支持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

  3.学校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实际,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教师依据学校要求和确定的内容学习,完成50学时(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后方可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中确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教师根据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多加三项微能力(至少覆盖三个维度)考核。

  六、考核的具体实施

  (一)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校本应用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

  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一定的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

  教师互学互评是指教师完成50学时(线下实践不少于25学时)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在成果提交前,须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

  校本应用考核是指校考核组,对教师提交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其中教师校本应用考核采用“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辅导——课后评价——数据分析——研修活动”的路径。

  (三)教师的能力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

  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要严格证据的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的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应视为无效证据。

  (四)校本应用考核标准

  考核等次

  考核内容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课前备课

  1.运用互联网搜集备课资料、素材;

  2.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课件制作;

  3.运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教案设计;

  4.会用至少一种影音或图文编辑软件;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课中授课

  1.会使用至少一种授课软件授课;

  2.会使用手机播放课件;

  3.会应用授课软件中的互动工具;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课后辅导

  1.会用至少一种APP进行检测发布,查看,监管。

  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数据分析

  1.会用至少一种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工具选用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研修活动

  积极参加省、市、区、校各级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

  至少包含一项

  不包含

  七、考核方式:

  1.不按时上交各类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资料每次扣一分。

  2.在各级有关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中迟到一次扣一分,旷到一次扣5分,(包括备课组组织的培训)

  3.在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比赛活动中获奖加分项按学校绩效考核方案加分。

  八、考核结果及运用

  在组织能力考核过程中,要对信息技术应用证据进行综合评分。得分在80-100分的,可评为优秀等次;得分在60-80分的,可评为合格等次;得分在60分以下的,应为不合格等次。

  教师最终考核成绩由教师互评、考核领导评价两个部分构成。

  九、考核管理

  要以校本应用考核为契机,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应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按照规定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

  十、项目小组

  成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测评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提升与测评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副校长

  成员:XXX教研主任,XXX信息中心主任,年级组长及学科组长

  教师信息技术考核方案8

  为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要求,规范和指导全市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

  一、目的意义

  “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工作,是国家规定的“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研修质量的重要环节。“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将会促进教师网络研修与教育教学应用相结合、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与校本实践应用相结合,能全面反映学校和全体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的情况。

  二、考核内容

  县(市)区级教育局侧重考核学校“整校推进”的程度与质量,学校侧重考核教师校本应用的能力。

  1、重点考核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的达成度。包括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师微能力通过率、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合格率等。考核要求有相应的成果证明。

  2、考核学校制定的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校本研修考核管理制度是否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研、教学方式和开展校本研修。

  3、学校校本应用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教师是否真学、真用和会用。确保考核有效性,凡提供的考核结果未包含教师本人影像或不能体现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应视为考核无效。教师校本应用最终考核成绩包括教师互评、专家评价两部分。

  4、考核校本培训工作的过程管理和组织成效。通过校本研修的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考核与评价,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

  三、考核要求

  依据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中确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三十项微能力作为学校自测的重点。

  1.学校成立校本应用考核团队,制定学校校本应用自测标准、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有序开展校本应用自测工作。

  2.教师根据信息化教学发展需要,参加所选三项微能力(至少覆盖三个维度)并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线上课程学习和线下实践应用研修任务,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应用自测。

  四、考核方式

  校本应用考核采用“整校考核”方式。县(市)区采取统一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校按照“整校推进”要求,实现微能力校本研修、教育教学实践与校本考核的一体化。

  五、考核路径

  校本自测:学校依据《2.0校本应用考核规范》标准,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评估。

  教师互学互评:教师完成不少于50学时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并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

  县市区考核:是指由县区组建考核专家团队,通过考核平台对教师提交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六、组织管理

  加强校本应用考核指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考核。

  1.市教育局负责指导和监督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及时了解各地校本应用考核情况,定期通报相关信息。

  2.各县(市)区教育局负责组织管理本区域“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3.市教育学院、各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小学校联合组建校本考核团队,依据校本应用考核评价标准,对区域内学校“整校推进”情况进行准确评价、考核评估。

  4.中小学校要做好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管理,通过考核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考核方案】相关文章:

教师信息技术考核方案12-26

小学信息技术考核方案11-08

小学信息技术考核方案4篇11-08

教师考核的方案01-13

教师考核方案11-05

教师业务考核方案09-22

教师教学考核方案11-06

培训教师考核方案12-23

教师技能考核方案12-23

教师管理考核方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