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2022-01-22 10:44:21 教师道德课堂心得体会

  教师道德课堂心得体会(精选10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道德课堂心得体会(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道德课堂心得体会1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知识的殿堂,而且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传统知识本位的课堂教学过分强化知识的授受,导致了学生精神的萎缩,最后使课堂成为学生恐惧、厌恶的场所。本来是活泼好动、生机勃勃的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却成了没有生气的“容器”,本来是培养人的课堂教学活动,却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学,成了学生“心智的窒息机”。强调课堂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是道德课堂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要学生经历、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

  探究是少年的本能和天性,是少年精神生活的基本方式,是少年精神特别是理性精神发展的基本途径。探究精神是课堂的灵魂,唯有探究才能培养思想者和批判者,没有探究的教学只能是训练。当教学不是崇尚求是而是迷信于“确定性”的书本知识,不是崇尚主体自由而是教师的威严,不是崇尚批判而是顺从,不是崇尚探究而是接受,则师生同时被一种知识的复制的教学文化宰制和异化着,并通过相互攀比的知识竞赛加剧着这种异化,从而,课堂蜕化为思想的荒漠。因此,要着力弘扬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课堂过有意义的探究生活,在批判性的阅读、观察、操作和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从不同维度解决问题,建构自己的思想和意义,产生和形成自己的观念。

  二、教学过程要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要积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三、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的过程。

  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教师道德课堂心得体会2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当我们的许多教师还没有从旧观念、旧模式中解放出来,盲目地走新课改的道路时,田校长指出了一条明朗而正确的课改之路。然而,这些“应试本位”的教学观念、“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念、“分数本位”的评价观念,却使学校教育陷入“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歧途,导致课堂“灌输”、作业“乱”、考试“多”、管理“死”。大学生主体性失落,生机勃勃。很少有积极、快乐、兴奋、发现、成功的经历;更多的感觉是无聊、无聊、疲倦、无聊、沮丧。对于学生,老师都是没有人性的,不道德的。这就是我们要抛弃和改革的目的,然后要树立新的教学观、课堂观、评价观,要树立一种像田局长倡导的道德课堂。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使课堂生活充满活力。

  道德何在?“道”即天道,也就是自然法则;“德”即人德,也就是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课堂是什么?即新课改背景下的优质课堂形态。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德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和快乐,获得学业和身心全面发展。师生共同的家园。课堂道德何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想发展和精神成长,是课堂最大的道德力量。师德标准的具体体现;在深刻理解了这三个概念之后,我们就明白了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那就是让学生不仅学习,而且还会学习。正如我们新课改的三个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一样,知识和能力像一棵树的叶子,过程和方法像一棵树的枝干,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深埋在树下的根,这根根就是学生的心和思想。如果不能为干燥的树叶提供养分,树木就无从生长,我们就更看不到密林。正如田校长所言,道德课堂的本质在于:建构道德课堂,就是滋养心灵,滋养教育者的心灵,也滋养学生的心灵。

  道德课堂如何构建于教学之中?在课堂上,要营造低碳高效的课堂,要促进学生思想发展的课堂,要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课堂,要让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师生都要转变角色,创造全新的学习环境。要充分发挥学生这一主体的作用,就要靠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托一托,送一送,帮一帮。因此,教师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负责任的思想,愿意俯身与学生平等地共同学习、交流,不再以学生为本,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确立主体地位,树立主人翁意识,不再以被动学习为主,而是以主动学习为主,以苦学为主。

  身为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建设道德课堂的重任,首先要建立快乐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尊师重教,实现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书育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温暖。它是道德课堂建设的先决条件。二是要按照学科教学的立体化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真正属于学生,让学生爱上课堂,从而自觉转变学习观念和态度。同时也要把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既要顺水推舟,又要无声无息,让学生感受自然,而非生硬被动。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捕捉学生的心声和神灵,使师生共同融入到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中来。

  在对过去的备课备课的前提下,最后要多问自己三个问题:你把学生带到哪儿去?(学习目标)你是如何带领学生去那里的?(学习策略)你是怎样确定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学习成绩评价):明确的教学任务能使整个课堂生动起来,还能使学生快乐起来,这样我们的德育课堂也就在师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古时有“以德服人”,今有“以德为师”,让我们在课堂中,德在社会中,德存心,永垂不朽!

  教师道德课堂心得体会3

  最近看了《关注道德课堂,使教育理性回归》一文,感触深刻,受益匪浅。

  在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道德课堂就是关注人生成长的课堂。德育课堂是情感丰富的课堂,通过不断走近文本,接触文本中所描绘的各种事物,认识其本质,丰富各种体验,感受人生意义和人生乐趣,培养情感陶冶情感;人的德育本质是后天习得的,大多数人是通过后天教育,特别是通过德育课堂学习中国形成的。培养课堂教学中的人德,让人德展现生活的魅力。

  道德课堂的建构,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好好备课吧。预习充分,一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逻辑清晰,学习目标明确,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而且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是德育课堂的最大着力点。

  第二,在营造课堂教学气氛方面下功夫。最终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下工夫。在新的课程理念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由知识传授者到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转变,最大可能地实践了“主体性”、“开放性”的教学原则,这是新课程理念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这一办学理念,我个人的理解是:尊重个性和人格,理解、体谅、关注学生的学习障碍;欣赏学生的成功,让学生随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时改进和优化教学环节,以有利于培养素质的学科品格在学生个体中得到内化,在分析思路、寻求方法上启蒙,在能力培养上诱导,在思想方法上精益求精,使生活的主体获得自主学习、成长的空间,体会心灵的自由,教师的知识、情感体验得到发展。它也是教师自身应有的一项能力。在教学中,要把学科专业化、教学风格个性化、教学内容情感化等因素结合起来,使课堂焕发活力,这是“德育课堂”提高效率、摆脱“时间效应”阴影的唯一有效途径。

  通过教师自身对专业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感染学生,在教学行为上体现严谨、灵活、耐心的治学精神,在严谨、探索、创新的学科品质上,充分挖掘知识传授过程中的道德资源,让学生感受学科知识的道德价值,教师的人格魅力。总而言之,构建德育课堂的过程,就是教育理性回归的过程,也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认真反思、学习、提高的过程,只要把这一过程的每个细节都做好,我想教育一定会更好。

  教师道德课堂心得体会4

  上周,我们学习了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在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面推进德育课堂建设,走好教育生态文明之路》,从讲话中可以看出:

  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课堂就是生活,同样离不开道德。构建德育课堂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了十年,课程改革深入到课堂,而德育课堂的建设正是课堂改革的重要方面。道德课,是我们愿意和过去的老课堂教学相比,提出的道德确失、不道德的教育主张。建设德育课堂,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不仅是未来一段时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构师生关系;“德育课堂”主张必须对教师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德育课堂革命”的实质是回归学生。教师在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中成为主导者,这种角色错位常常导致教学过程中的灌输、填鸭式被动学习、学生的抵制能力较强、学习效果不佳。这就导致了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的异化,以及师生关系的扭曲和变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德育课堂,需要教师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对师生关系进行重新定位,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推动者,成为与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重构“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提高师生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对于道德课堂的教学模式,田局长指出,要使教学“回家”,就必须把“先教后学”改为“先学后教”,把“少教多学”。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本”。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教多少,学生学什么;“先学后教”是教育界的一大创新,“先学后教”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即学习方式的重构。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是对学的再创造,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教师的准确定位,教师要超越学生的先学,使学生的进步有质的飞跃。

  道德课堂的建构需要教师将教材所包含的育人内容与要素自然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体验并感受,从而获得价值认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道德课堂心得体会5

  近日学习了《关注道德课堂、让教育理性回归》一文,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通过研读,使我深刻认识到,道德课堂是关注生命成长的课堂。道德课堂是丰富情感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的走近文本,接触文本中描绘的各种事物,认识其本质,丰富各种体验,感受生命的意思和生活的乐趣,培养情感陶冶情感;人的道德本质是在后天习得的,绝大多数人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尤其是在课堂学习中国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培植人的道德,让道德彰显生命的魅力。

  在构建道德课堂上就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备课上下功夫。准备充分,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学习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而精心设计教与学的每个环节,是道德课堂的最大着力点。

  二、在创设课堂教学氛围上下功夫。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上上下功夫。教师从心理上认同自己的角色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共同体的参加者和引导者,最大可能地实践“主体性”、“开放性”的教学原则,这一思路应成为新的课程理念不可缺少的内涵。“让每一个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我个人的理解是:尊重个性与人格,理解、体谅、关注学生的学习障碍;欣赏学生的成功之处,让学生随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通过师生互动的信息交换及时改进和优化教学环节,以有利于培养素质的学科品格在学生个体身上得到内化为准则,在分析思路、寻求方法上启导,在能力培养上诱导,在思想方法提炼上指导,让生命主体获得自主学习、成长的空间,感悟心灵的自由,教师的知识情感体验同时得到发展。这也是教师本身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将学科的专业化、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学内容的情感化融入教学,焕发起课堂活力,这是“道德的教学课堂”提高效率、摆脱“时间效应”阴影的唯一有效途径。

  以教师自身对专业的热爱、对工作的激情感染学生,在教学行为中体现严谨、灵活、耐心的治学精神和严密、探索、创新的学科品质,充分挖掘知识传授过程中的道德资源,让学生感悟具有道德价值的学科知识,教师的人格魅力。总之道德课堂构建的过程,就是教育理性回归的过程,也是需要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师认真反思、学习、提高的过程,只要做好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的认真落实,我想教育才会更好。

  教师道德课堂心得体会6

  通过道德课堂的学习是我理解了它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尚的课堂形态;是以学生为主题,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

  如果说“道”是形而上的,那么“德”则是形而下的,其目的是学道以行德。以道而成德。围绕“道”“德”二字,我们要重新建构四个全新的概念:即学道、学德;师道、师德。道德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尽职尽快完成教师自身角色的重新审视,尽快完成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重构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道德课堂,不仅仅是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育德问题,也不仅仅是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问题;而是研究课堂教学的德性问题、人性问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的目的、行为和结果的一致性问题。它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八大教学素养

  一、回答好三个问题。

  (1)你要把学生带到那里去?

  (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

  (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二、具备三种基本功。即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

  三、把握三个前提。即把我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

  四、做到三个读懂。即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五、完成六个转变。即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师变学室教材编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六、明确课堂方向。课堂教学,要有效的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有效的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

  七、解读课程目标。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是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八、构建道德课堂生态。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推进课程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传承。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在“营造”着一种课堂文化氛围和课堂生态,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和自然成长。通过倡导合作学习,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

  构建道德课堂,重在行动研究。我们不应该把道德课堂神秘化、复杂化,而应该简单化、行动化。道德课堂在哪里?就在我们身边!

  教师道德课堂心得体会7

  鲁洁教授认为:“道德课堂就是要让教育者用道德的方式去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并让教师与学生从中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得到唯独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道德课堂”是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要求教育者用“合道德”的方式,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在保证学生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使学习者获得学业进步和身心全面发展。对学生而言,“道德课堂”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今天的健康成长”和“明天的幸福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得以身心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地发展;对教师而言,课堂是教师生命延续的舞台,是教师追求卓越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完善人格,实现生命的价值和幸福。

  在我心中,道德课堂强调教学是师生互动和沟通交流的过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师生心理相容、情感交融,课堂上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气氛活跃、紧张而又适度,不同程度和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能在课堂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因而“道德课堂”必须是高效的课堂,必须是能够促进思维发展的课堂,必须是能够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课堂。

  1、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把学生“今天的健康成长”和“明天的幸福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

  2、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课堂气氛融洽、紧张而又适度,师生民主、平等。课堂上教师善教,学生乐学,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道德课堂必须是高效课堂。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把权力教给学生,留给他们学习、思考、交流的时间,还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和探究。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个积极性,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主动地学”。

  总之,教师是用道德的方法教育学生,一方面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要构建有效教学。

  教师道德课堂心得体会8

  一、我们的传统课堂缺失了什么?

  长期以来,“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有“教”无“学”,或有“教”无“育”,与社会远离、与生活远离、与实践远离,与学习者的生命远离,已是不争的事实,有的甚至走上了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

  其主要表现是课堂的“灌”,作业的“滥”,考试的“多”,管理的“死”。这种以牺牲人的心灵自由成长与创造,达到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是违反了道德精神的。

  二、什么是“道德课堂”?

  “道德课堂”就是要用道德的方式去从事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并让师生从课堂中“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得到惟独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最终实现“教师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会大课堂”。

  围绕“道”“德”二字,我们要重新建构四个全新的概念:即学道、学德;师道、师德。

  学道,即学生的学习规律、认知规律、成长规律。道德课堂,核心是尊重学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真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是合乎规律、尊重规律的。

  学德,即学习生态,构建和谐、生长的学习生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情感收获。道德课堂学德的构建是以“小组学习”为形态,以“独学、对学、群学”为基本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课堂又以展示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道,即教师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理,是学生的学长,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与学生是平等的同伴关系。实现了这种角色转变的教师才称其为“道德教师”。道德教师的基本品质是发现学生、研究学生、基于学情、指导学法,高度认识并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师德,即相信学生。道德课堂认为相信学生就是师德。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道德课堂的师德,强调师生之间构建“学习共同体”,重构起“平等、尊重、信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道德课堂要求教师必备八大教学素养

  一是回答好三个问题。

  1、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教师要回答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问题: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问题。

  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效果的评价问题。

  二是具备三种基本能力。

  设计教学的能力、实施教学的能力、评价教学的能力。

  设计教学的能力是基础,实施教学的能力是关键,评价教学的能力是保障。

  三是把握三个前提。

  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

  四是做到三个读懂。

  读懂课标和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五是完成六个转变。

  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教学,既是新课程的要求,又是师道的要求。

  六是明确课堂方向。

  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追求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坚持教材是基本资源,灵活运用、扩展、开发、构建多种教学资源;坚持真正“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坚持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追求教学方法多样化。

  七是解读课程标准。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从基于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出发,科学设置符合“学情”的学习目标,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

  八是构建道德课堂生态。

  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互动的教学活动,实现从“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转变;倡导以问题为纽带、进行启发探究教学,实现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通过倡导合作学习,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

  四、道德课堂评价标准

  (一)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制定切合学生发展实际,全面、准确、清晰,重点突出,具有导教、导学、导评作用。

  (二)教学设计科学。遵循“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原则,合理开发整合资源,流程完整,结构清晰。变“教材”为“学材”。

  (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有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话语权得到回归,亲历学习全过程,主体作用突出。

  (四)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激烈争论,明辨是非。

  (五)学生学习习惯良好。自主学习,善于合作,积极研讨,踊跃展示。

  (六)教师成为“导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

  (七)教师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方法(模式)应用得当、活用预设,捕捉生成,激活课堂。

  (八)教师基本功扎实。普通话标准,板书规范,教态自然,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九)目标达成度高。面向全体,反馈矫正,评价及时,“三维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十)构建生态课堂。呈现出尊重、关爱、欣赏、民主的课堂文化,关注生命,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教师道德课堂心得体会9

  道德标准:教人做人,使人向善,使人向上。在道德经里,“道”即天道,即自然规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为准则。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从事于德者同于德。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育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道德课堂: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课堂形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准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学业与身心全面发展。道德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家园。

  课堂道德: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就是最大的课堂道德。

  道德课堂的本质:“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构建道德课堂就是在养心,是在养我们教育者的心,也是在养学生的心。

  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让学习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让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

  我的认识:我最初对“道德”的认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里的道德,即做人要讲道德。但田局长在道德课堂里的“道德”则是两层意思,即“道”是规律、教育教学规律,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一定要符合教育规律,否则,我们的教学注定是要失败的。德是我们的最高境界的目标,是我们常说的三维目标。

  如果让课堂教学回到“先学后教”的秩序上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然后根据学生的学而教,对学再创造,这真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为此,我们将不懈努力,构建道德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教师道德课堂心得体会10

  德存心底,永铭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做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我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深入研究如何达到道德课堂。

  “道德课堂”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在我们很多老师还没能从老思想、老模式中解脱出来盲目走“新课改”教研员为我们指的一条光明而正确的课改之路。而那些已被废弃的“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学校教育误入“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造成了课堂“灌”、作业“烂”、考试“多”、管理“死”。学生主体地位丧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积极、愉快、兴奋、发现、成功的体验;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挫折的感受。对学生、对教师皆不人性,不道德。这种状况正是我们要摒弃和改革的目标,那么我们就要建立新的教学观、课堂观、评价观,就要建立一种像田局长提倡的道德课堂。它能提升师生生命质量,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活力。

  何为道德?《道德经》中这样解释:“道”:即天道,即自然规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为准则。何为道德课堂?那就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课堂形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准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学业与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家园。何为道德课堂?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想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就是最大的课堂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具体表现。当我们深刻领悟了这三个概念后,就明白了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那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学会,还有会学。这就如同我们新课改形势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一样,知识与能力如同一棵树的树叶,过程与方法相当与树的树干,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那深埋树下的根基,这根基就是学生的心,学生的思想。没有它为干叶输送营养物质。枝繁叶茂就无从谈起,我们更见不到猫咪的树林。就像田局长所说的那样,道德课堂的本质就是:构建道德课堂就是在养心,是在养我们教育者的心,也是在养学生的心。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构建道德课堂?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我认为要要提高课堂效率还应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教师道德课堂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01-19

暑假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01-18

学习道德讲堂心得体会01-19

课堂培训心得体会01-21

《乡愁》教师课堂实录11-06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01-19

小学教师教育道德随笔感言01-07

数学灵动课堂心得体会01-19

高效课堂实施心得体会01-20

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