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学校工作方案

2023-03-23 11:22:31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

  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智慧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豁达的人相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健康学校工作方案(精选2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1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结合当前我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我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xx年修正)》、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部门《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预防和发展为主、矫治为辅,坚持全面、全员、全程渗透,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建,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服务,健全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服务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突出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教科研示范引领及活动开展,形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构建教师心理健康关护机制,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优化家校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全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规范建设中小学心理辅导室

  严格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附件)要求,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和活动开展,制定活动计划,建立活动档案和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免费为本校师生、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各校要通过改扩建,调剂校舍设备等建设和完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新建学校必须规划建设心理辅导室,并按《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标准配置到位。到2022年底,全县50%的中小学校按标准建成心理辅导室;到2023年底,全县80%的中小学校按标准建成心理辅导室;到2024年底,全县所有中小学校按标准建成心理辅导室,并确保充分有效使用。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2022年起,原则上每一所中小学(含中职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原则上要有相关心理学教育背景或取得相关资格证书,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普通高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高考改革开设生涯规划教育,并纳入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考核评估。在校学生人数在1200人及以上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在校学生人数在1000人及以上的城、镇义务教育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原则上,到2022年底,全县需配备专职教师的学校配备率达到50%以上;到2023年底,全县需配备专职教师的学校配备率达到80%以上;到2024年底,全部按规定配齐专兼职教师。其余学校同步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中小学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构建分层分类通识性培训体系,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纳入中小学校长、学校管理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每年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不少于10课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和教研活动。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切实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心育能力和水平。

  3.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待遇。各校要定期对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每所学校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专题团队辅导或培训,提高教师心理素养,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加强对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对不适合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要予以妥善调整,对不适合从事学校服务工作的临聘人员要及时清退。各校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量并制定考核办法,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要计入工作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积极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建立健全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

  1.加强常态预防工作。各校要常态化开展教育预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发生。做到“七个重要时段”必讲,即每日每周离校前、节假日放假前、重大考试前后、新学期开学、新生入学后、重大活动前后和季节交替前后。要结合“525”心理健康宣传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生命教育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增强学生心理危机求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加强适时预警工作。各校要建立师生心理状况定期报告制度,成立由学校主要负责人、德育主任、心理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及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组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深入细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每学年初,对初中、高中新生开展心理筛查,及时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准确掌握心理高危学生名单,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各地各校要高度关注家庭变故学生、家庭贫困学生、学业困难学生、情绪易冲动失控学生、涉赌涉毒学生、涉霸凌学生、身体残疾或疾病困扰学生和原有心理问题学生等重点群体,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早转介”的“六个早”预警机制。推动中小学设立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原则上男、女各设1名,积极实施朋辈关怀。

  3.加强及时干预工作。各校要对心理障碍和心理高危的学生建档登记,并根据学生心理状况,安排专人采取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方式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并按有关规定转介给医疗机构进行诊治。要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状态,加强家校协作与医校合作,形成安全稳定的社会支持,帮助学生恢复健康,尽可能减少因障碍引发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的事件发生。要针对不同群体,采用灵活多样、多维系统的心理疏导途径,提供基础性心理服务、预防保健、社会支持和临床诊疗等,解决心理障碍。

  4.加强家校协同育人。各校要优化家校共育,增强家校协同育人合力,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面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指导家长掌握亲子沟通交流的方法技能,理性对待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和学业负担,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指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在非常时期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等应激反应,准确理解孩子的心理行为表现,特别是要控制情绪,冷静克制地处理家庭纠纷和矛盾,防止矛盾激化,预防心理极端事件发生。

  (四)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1.坚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教育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规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校要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每班每两周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义务教育阶段在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命生态安全》中安排,高中阶段在校本课程或选修课程中安排。中等职业学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执行。

  3.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各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中小学生及家长提供心理公益热线、心理面询、问题个案转介等服务,定期开展各类心理讲座、团辅、沙龙、夏令营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根据实际需求申请大英县校外心理辅导站定期进校开展心理健康指导活动。

  4.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各校要建立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制度,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交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优秀课例展评和推广交流,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库。各中小学每月至少有1次年级以上的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有2次年级或校级的公开课或观摩课。从2022年起,县、校两级在优秀教师评选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占一定比例,每年遴选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优秀案例、优秀活动,并做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推荐报送工作。发挥好各类示范课、优秀案例和优秀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五)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县教育体育局和各学区分别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遴选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积极组织争创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校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心理危机的“三预”工作体系建设,强化责任分工,制定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要强化落实各项工作,构建以专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家长积极配合、校长专业引领的立体化、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加大经费投入。各校要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多元经费保障体系,多渠道筹措经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入,满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需求。

  (三)加强督导检查。县教育和体育局将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内容,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学校督查考评指标体系之中;县教育和体育局将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检查,并加大督导结果运用力度,确保各项重点目标任务按期有序推进。对工作推进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未及时妥善应对处置心理危机事件的,将严肃追责问责。

  (四)加大宣传力度。各校要重视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典型选树和宣传推广工作,要通过各种媒体媒介,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宣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展和经验成效,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加强与先进学校的交流合作,共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成果和典型经验。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2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师生健康发展,预防和减少师生心理危机事的发生,经研究,特就进一步加强全镇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小组

  成立xx镇中心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贺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xx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朱安阳同志兼任主任,朱琼丽同志任全镇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统筹人,xx、各片校小学教务处主任、各本部政教处主任任成员。该办公室全面负责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

  二、目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健全人格的核心要素,是幸福人生的首要条,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中小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更是当前教育的重点所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与教师双主体的充分发展,为学生成长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

  三、目标内容

  (一)总体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和心境障碍的学生,给予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悦纳自我、调节自我、健康发展。

  (二)分学段教育内容

  小学低段(1—年级):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习生活,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管理自我;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段(4—6年级):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初中: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提升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了解自己,正确认识、勇敢面对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及情感需求,学会调节、控制情绪,抑制冲动行为;客观评价自己,学会与同学、老师和家长有效沟通;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教师:让教师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重视改善教师人际关系,加强教师心理健康调节能力。

  四、工作要求

  1、优化工作网络。各校校长、幼儿园园长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期开展两次以上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大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常务副校长分管,政教处主任、小学片教务处主任主管,另配备2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均要系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师资培训。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办公室每期集中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技能培训,并下校开展教职员工全员参加的心理知识专题培训。其中,20xx年上学期的下校培训,分两批实施,第一批在各校本部,4月中旬完成;第二批在各小学,月中旬完成。

  3、保障工作经费。各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场地保障,确保此项得到贯彻落实。建设好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配备好心理咨询记录卡、心理测量工具等。

  4、做好常规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或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建立本学校心理帮扶学生库,主要帮扶学生为性格孤僻、家庭离异、家庭关系长期不和睦、身体有残疾、家庭经济困难、厌学、有异常举动等学生。

  5、开展个别辅导。对于心理有严重问题的学生,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工作者)要跟踪咨询、辅导,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对于心理有一般问题的学生,各校要及时有效、自行辅导,并预约心理咨询工作者访谈。20xx年4月底之前,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办公室对所中学所有的初三学生,进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或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做好工作考评。中心学校将对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专项督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内容。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3

  一、指导思想

  广泛动员师生力量,整合各类资源,传播健康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树立“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核心健康观,增强师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为建设健康学校、保障师生健康,促进学校发展服务。

  二、工作目标

  1、师生健康素养水平在原基础上得以提高。

  2、学校各项创建指标符合《健康促进学校建设标准》。(标准附后)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以上。

  3、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过8%,90%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

  4、加强无烟环境建设,校园实现无烟化。

  5、参加健康学校评选活动。

  三、创建标准及措施

  1、组织管理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制定促进师生健康的有关规章制度,包括无烟学校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制度等;

  (3)制定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定期收集相关工作记录;

  (4)把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工作纳入到学校目标责任制管理,每学年至少有一次健康促进工作会议;

  (5)学校至少有1名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学校卫生管理工作。

  2、环境建设

  (1)按照《无烟学校标准》建设无烟学校环境;

  (2)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各项学习、运动和生活设施达到《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所规定要求,有足够使用的卫生厕所和洗手设施;

  (3)为学生提供健康自测场所(区域),配备易于操作、基本的健康自测设备(如身高、体重自测仪、膳食平衡宝塔、BMI尺等);

  3、活动开展

  (1)以班级为单位健康教育课程开课率达到100%,学生每学期上健康教育课至少达到6学时。内容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常见病、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等相关内容;

  (2)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不低于1小时的要求;

  (3)邀请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对学校师生开展健康知识传播,每年至少1次;

  (4)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为有心理需求学生提供心理信箱、心理咨询等帮助;

  (5)建立学生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机制,新生入学建立健康档案,每年组织一次健康体检,评估学生健康状况并告知家长,提醒学生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接种疫苗,儿童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和接种记录;

  (6)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生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管理机制(无集体性食物中毒和安全事故是健康促进学校的前提条件);

  (7)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特定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中小学生在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5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每年不少于3次;

  (8)开展家长健康互动、社区健康支持活动,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箱、短信平台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

  (9)开展社区健康支持活动,积极争取社区支持,与社区联合开展健康相关活动,每年至少组织学生参加2次社区健康实践。

  4、健康结果

  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90%,健康行为形成率70%。

  四、时间安排

  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广泛宣传,工作启动(20xx年9月—20xx年12月)。学习《蕲春县教育局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方案》,学校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创建工作。

  第二阶段:综合干预,全面达标(20xx年1月—20xx年5月)。学校制定创建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创设环境、组织实施并开展工作,签订《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承诺书》,全面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建设。

  第三阶段:考评督导,效果评价(20xx年6月—20xx年11月)。学校对照标准自查,提高、完善各类工作项目,确保各项工作指标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按照标准整理相关资料并装订成册,迎接督导考核。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作配合。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是全省卫生县城创建的重要方面,学校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创建工作的积极性,搞好本校的创建工作,在规定时间节点前提交相关资料,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估。

  (二)细化目标责任,严格目标考核。学校要按照《蕲春县教育局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方案》的要求,按年度、阶段细化分解创建工作,明确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把创建目标层层落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在创建工作中,学校要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报道,让广大师生充分理解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具体任务,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利用黑板报、广播、学校电子屏幕、心理教师专题教育等方式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在充分发挥已有的健康教育宣传栏的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聘请相关部门专业人士进行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努力营造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良好氛围。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4

  为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深入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努力创建健康校园,现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紧密围绕上级文件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注重实效,以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以各项规章制度为保障,以加强检查评比为动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制定有效的健康制度,传授科学的健康知识,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具体目标:

  1、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宣传教育活动,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健康促进活动的宣传和教育,力争使学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不低于80%,健康知识问卷合格率不低于80%,健康行为合格率不低于90%。

  2、按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同时开足课时,培养学生卫生习惯,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卫生、校园卫生,掌握卫生知识。

  3、认真贯彻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落实好教学楼、学生宿舍、学校食堂卫生制度,优化和美化校园环境,努力创建优美、整洁、高雅的育人环境。

  4、按照省级卫生城市考核标准和要求,每学期对学校健康教育进行综合评价,使各项健康教育工作达到标准。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学校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及专(兼)职人员。同时负责制定工作方案、计划和检查落实情况。做到目标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效果落实,确保此项工作积极扎实地开展。

  2、通过全员培训,提高思想认识。由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全体教师、学生进行培训,以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目标。

  3、制定健康教育政策,完善保障体系。首先完善、健全一系列健康教育制度,然后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按照要求开足健康教育课程,坚持每周至少上0.5课时(20分钟),要求上课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按课时备好课,并定时进行课程检测考试。学期结束,教师教案交回,备查。

  4、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校园环境。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努力创建优美、整洁、高雅、和谐的育人环境。

  5、积极开展活动,培育健康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改善学生的习惯,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心灵。同时配合卫生部门,重点抓好学校食堂、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确保师生用餐、用水安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对照《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力争20项Ⅲ级指标都达到优良。

  7、开展健康服务,提高健康水平。学校为师生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卡),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统计分析:遵循“预防为主,矫治兼顾”的原则,制定常见病防治计划和措施;确保学生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100%。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5

  根据上级有关建设“健康校园”工作的有关要求,全面推进我校“健康校园”建设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努力提高师生的体质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水平为着力点,以培育师生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为目标,切实抓好学校体卫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健康文化建设、体卫队伍建设工作,促进学校建设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健康校园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落实“健康第一,快乐生活”、“每天煅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观念,增强全校师生的健康意识,确保师生每天体育煅炼时间,加强师生健康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运动、健康的校园氛围。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健康校园”建设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健康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四、工作措施

  (一)完善机制,提高健康教育管理水平

  1.成立学校健康校园领导小组,明确创建目标和任务,具体部署和扎实开展建设健康校园的各项活动,符合“健康校园”标准的达标率;注重流程管理,各类资料积累翔实。

  2.建立科学的创建健康校园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制定创建计划,完善评估考核机制,将创建工作的评估、考核纳入办学质量的综合评估体系,真正把创建健康校园的工作落到实处。

  3.制定保健教师的岗位职责并进行学期工作考核。保健教师业务培训覆盖率100%,切实提高他们的岗位能力,提高学校整体卫生防控能力。

  4.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学校公共卫生软件硬件建设资金的落实;建立卫生管理软件系统,不断完善学校卫生工作信息化管理。

  (二)开展研究,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1.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研究,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每周一次的健康教育开课率100%;学校有固定的宣传画廊,每周一节对学生进行的健康教育课;每季度一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能力,掌握健康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5%以上。

  2.具体指导和严格要求,使学生读写姿势规范,不良视力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开展防近视宣传工作,定期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定期对学校黑板、教室采光、照明进行监测,掌握动态,及时提供信息,做好常见眼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正工作。

  3.指导和规范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培养一支受过心理卫生咨询专业培训的师资队伍;建立心理咨询场所,开展心理咨询,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4.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持续开展大课间活动改革,使之长效化;坚持上好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健康体检受检率100%,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标准的合格率90%以上。

  5.实施疾病防治的长效管理,做好传染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预防保健工作,尤其是要防治学生的龋齿和肥胖病,龋齿填充率逐年提高,关心儿童健康,有效控制儿童肥胖率。

  6.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有益增进身心健康的活动,每年适当2次健康教育知识学习及普及活动,有计划的组织职工开展各类型式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内容。

  (三)加强管理,创建优美校园环境

  1.学校领导重视创建“健康校园”工作,组织健全,有具体可行的创建计划及规章制度,保障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2.利用校内广播、画廊展板、班级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让全体师生明确“健康校园”建设的目标任务,倡导健康新风,营造浓厚的氛围。

  3.努力做到自我约束,不乱丢乱抛垃圾,见到垃圾主动捡拾,制止和纠正他人的不文明行为。

  4.学校卫生责任区分片落实到班级,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实行每天下午大扫、早上清扫,每天检查评比,将评比结果作为班级流动红旗考核的重要内容。

  5.校园环境做到楼道通畅、窗明桌净,墙上无手印、无脚印、无球印、无脏迹,无暴露垃圾、无纸屑,厕所干净、无异味、无污垢。

  6.充分发挥“校园环保小卫士”、“校园小督察”的带头示范和检查监督作用,杜绝学生乱抛乱丢现象,保持校园的干净、整洁;爱护学校花草树木,营造优美。

  (四)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公德意识

  1.积极参加“无烟学校”创建活动,创无烟单位;学校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并有禁烟标志。

  2.“健康知识我知道——掌握控油控盐”活动,利用学校卫生知识专栏广泛宣传,让师生了解“每人每天摄入盐控制在6克以内”等健康知识。利用少先队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健康与我们同行”活动,在家庭普及控油控盐知识。

  3.组织“学会应急自救”活动,大力普及应对各类危险的知识和技能,组织开展各类应急自救基本技能的培训、测试和演练,不断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意识和能力。

  4.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学校主动与社区加强联动,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参与中成长。学校也将建设健康校园工作与文明校园、安全校园、人文校园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形成工作特色。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6

  一、指导思想

  我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服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理念。根据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要求为指导。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地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做法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我校心理咨询教师一名,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心理健康教育战线,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1)心理课辅导。本学期由心理健康教师不定期为各年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同时,各班在班内进行心理健康主题的班队会。

  (2)心理咨询室。开设“知心小屋”,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

  (3)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在学生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4)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5)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简单有效方法

  A、学会放松。

  B、与人谈心。

  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

  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工作思路。

  2、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摸底排查,建立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档案)。

  3、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4、做好校刊知心信箱的编辑工作。

  5、利用家长学校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6、对学生进行常规心理健康测查。

  7、进行“今年我要压岁言”活动动员。

  8、心理健康教育学期工作总结。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7

  一、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及处理心理问题的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促进学生价格健全发展的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在小学开展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具体措施

  1、重视宣传教育,突出健康教育特色。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心理小抄报等途径和阵地,做好健康教育宣传。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让师生们共同关注自己的健康,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健康教育工作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关注教师的健康。

  加强对全体老师进行理健康知识普及培训,重点加强班主任兼健康教师的知识培训,使每个教师都熟悉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常见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具备一定的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并以自己健康、良好的心理特质去影响学生。要在每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健康教育。

  3、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

  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通过坚持经常的、形式灵活多样的校本研训活动,使绝大多数任课教师达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共识。在备课时,要着力挖掘“心育”的因素;在课堂上,适时渗透“心育”的内容;在方法上,积极采用激励性评价机制,竭力帮助学生达成或接近“心育”的目标。从而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成功感、喜悦感,不断增强学习欲望和学习信心。

  4、争取家长支持,实现家校互动。

  把健康教育向家庭延伸,引领家长学习健康知识。健康知识是家长学校的一个主要内容。每学期对各年级分别举办一次家长心理讲座或家长心理沙龙,对家长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学校的健康指导中心对家长开放。心理老师接受家长电话咨询。指导家长改变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走出家庭教育误区,达到配合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目的,使学校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达到了最大的合力,成功地培养孩子。

  5、关注特殊学生,开展个别咨询。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独生子女增加,学生中有心理不健康倾向的学生越来越多,而社会诱发心理疾病的因素也不断增加,所以学校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十分必要。学校准备进行三层过渡:一是由班主任发现、关注一些心理异常的同学,二是由学生或科任老师发现一些心理异常学生,三是到心理咨询室去咨询的同学,在交谈中进一步确认和筛选个别心理异常者,对此多关注,多探讨。

  6、促进德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咨询是即有联系又有区别,但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互补功能的真正有效的德育与心育是在二者间的紧密结合中进行的,二者结合得越融洽,其效果愈佳。

  7、建立评价体系,做到及时反馈。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工作通过建立学生自我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体系、社会家长评价体系“四级”进行,以促进我校在建立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过程中能够完善机制,从反馈中得到经验,达到预期目标。

  三、组织领导

  成立校长任组长,班主任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全程研究推进创建工作。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8

  一、指导思想

  积极构建学校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机制,推动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长效发展;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更好地满足教职工心理成长需求,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学校的建设发展事业,为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做出贡献。

  二、服务内容

  1.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广泛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持续提升教职工心理保健能力。

  2.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大力支持院级工会、妇委会根据教职工实际需求,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助人自助的友好校园氛围。

  3.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体心理咨询。针对情压管理、生涯发展、亲密关系等共性议题,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素质测评、个体咨询、团体训练等活动,充分满足教职工个体发展和关系共建的需要。

  三、服务途径

  1.依托市总工会推出的“心世界·新天地”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教职工可通过手机端和电脑端免费为教职工提供心理知识普及、自主心理测评、心理咨询、纾缓身心等服务;

  2.学校定期请心理讲座专家面向全体教职工开展线上心理讲座和团体辅导。

  3.各学院根据教职工的需求确定心理健康服务主题,校工会根据申报内容给予师资支持,送服务到学院,把心理健康服务阵地建到教职工身边。

  4.聘请心理专家到校,开展教职工个体心理咨询,根据一学期试运行后,制定出长效工作机制,为教职工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5.成立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志愿队。招募校内心理工作者成立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志愿队,为学校以及各院级单位开展心理活动提供帮助。

  6.成立教职工心理社团,为追求个体心理建设的老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不断提高教职工心理健康水平。

  7.工作联系人:校工会(妇委会)修勇老师电话: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9

  一、争创目标

  通过争创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树立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典型,推动广大中小学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规范我州中小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不断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阵地,继续丰富课程内容,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争创对象

  全州中小学校。

  三、争创时间、内容和步骤

  1.启动我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工作(20XX年7月)。

  根据省教育厅下发的“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选指标体系”,制定我州特色学校争创工作方案,正式启动我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工作。

  2.集中开展第一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工作(20XX年8月—20XX年11月)。

  各中小学校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选指标体系的相关标准开展第一批特色校争创工作,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州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室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学校争创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州教育局将组成巡视组适时对各县、市争创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和指导。

  3.开展第一批全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工作评选(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开展全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校评选。评选分为县、市评选和州级评选,由各县、市对本地所有学校进行初评,择优向州里推荐参加州级评选。州里将组织由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行政领导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对各县、市上报学校进行评审,择优向省里推荐3所参加省级评选(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所)。各县、市要对拟推荐学校在本县、市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公示结束后,各推荐学校要填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申报表》并由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盖章后上报至州教育局。

  四、相关要求

  1.全州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提高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扎实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特色学校争创工作。各县、市教育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要将此次争创工作作为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确保争创工作顺利开展。

  2.各县、市向州里推荐争创学校超过3所(含3所)的必须涵盖小学、初中、高中,2所的应分别为1所中学(初中或高中)和1所小学,以县、市为单位报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申报表》(一式3份,参见附件2)。报送时间截止到10月10日,逾期或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县、市不予评选。

  3.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学校参与争创工作,发挥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共同提高。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10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我校卫生监督管理,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传染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省、市会议精神,现就我校开展“健康校园”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创建“健康校园”活动,推动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行为,降低学校常见病和流行病的发病率,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创建“健康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具体负责我校创建“健康校园”活动的组织、检查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营造健康教学环境。建设整改我校体育场地器材、教学卫生(教室、课桌椅、黑板、教室采光、教室照明、教室通风)、生活设施(学生宿舍、集体食堂、生活饮用水、厕所)、卫生保健室(设置、设施与设备)配备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提供健康饮食。开展放心食品工程。学校饮用水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学校食堂必须申领食品卫生许可证,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食堂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上岗,食品留样及餐饮具消毒记录规范,使用的所有食品原料须定点采购并建立台帐,符合采购索证登记要求。寄宿制学校开办商店或小卖部必须取得《工商营业许可证》,必须同时有《卫生许可证》,两证齐全的商店只能经营包装食品、文具用品和简单的生活日用品。

  (三)培养健康生活。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与宣传活动,大力开展爱眼护眼、保护牙齿、禁烟、禁毒、青春期健康等宣传教育活动。学生人人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影响他们生活、卫生和健康的决策,提高他们对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和习惯的认识,保障充足的睡眠,消除有害健康的行为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社团等课外教育活动。

  (四)普及健康锻炼。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推进“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

  (五)培育健康心理。开设健康教育课,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建立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指导学生通过调节自身情绪和行为,寻求情感交流和心理援助等方法解决心理卫生问题。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融洽,无任何形式的体罚、变相体罚与污辱性语言或行为,无打架斗殴与欺侮事件发生。对特殊困难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

  (六)培训健康技能。将自救互救技能列入教师全员培训项目,在中小学教师中全面普及急救知识;在中小学生中全面开展自救互救及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

  (七)完善健康保障。加强校医队伍及医务室建设,健全医生辅导学校公共卫生工作制度,按要求配备专业保健医生。建立完善的学生健康保险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学生必须参加意外伤害责任险。

  四、工作步骤:

  创建“健康校园”活动从加强宣传发动和培训等基础工作入手,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分阶段逐步开展。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xx年3月25日前,制定创建“健康校园”方案,举行启动仪式。学校按照统一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会议层层进行动员和部署。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二阶段:整治。20xx年3月26日-20xx年4月30日。对照创建“健康校园”的标准进行自查和整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全面开展创建工作。

  第三阶段:阶段总结。20xx年5月1日至10日。学校在全面自查整改的基础上,迎接评估验收。争创健康校园。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创建“健康校园”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一项突破性工作,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创建“健康校园”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学校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校长亲自负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级列出创建计划和时间表,制定创建方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加大投入,全面开展整治,确保在期限内完成创建工作任务。把创建活动作为突破口,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二)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学校要积极争取资金,安排专项经费,加大对“健康校园”创建活动的投入。要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标准化的体育设施,努力改善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卫生室、心理咨询室、厕所等重点部位的设施设备。

  (三)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长效机制。创建“健康校园”任务繁重,为使创建工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将创建“健康校园”活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规范我校体育卫生工作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我校体育卫生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对教学环境和生活设施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把创建活动扎扎实的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四)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及学生家长的知晓率和参与意识。要配合新闻媒体加大对创建“健康校园”活动的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报道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创建“健康校园”活动顺利开展。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11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实施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坚持育人为本,根据我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优化我校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基本原则:

  (1)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既要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3)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大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5)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要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二、工作体制建设

  3、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学生工作处、宣传部、教务处、组织人事处、财务处、保卫处、总务处、各系、社会科学教学部负责人等为成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统筹领导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是具体组织安排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工作机构,隶属于学生工作处。由学生处长任主任,设副主任1名,主管日常工作。成员为教务处教学秘书、教学督导、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各系“心理辅导站”负责人、团委干事。“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具体负责开展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各类相关活动、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同时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监督指导各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开展工作。

  5、各系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各系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由系党总支书记任站长,安排有专业背景或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员任副站长,全体辅导员为成员,工作站负责本系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做好本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6、各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在原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基础上,各班级推选一名心理委员,成立学校大学生心理委员联合会,各系成立分会,心理委员联合会、分会、班级心理委员在中心、工作站的指导下,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7、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办法》、《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心理测试工作制度》、《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方案》。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各项规章制度,《心理咨询室管理规定》、《学生心理档案管理规定》、《个别(体)心理咨询预约登记制度》、《三级网络联系制度》、《心理咨询工作条例》(含人员守则、咨询原则等)、《专兼职心理教师工作职责》等。

  三、师资队伍建设

  8、师资配备。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2名,兼职教师5名,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需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组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全员参与、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工作队伍。

  9、人才选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应专业背景或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加强选拔、配备、培养和管理。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纳入相应专业序列,专兼职教师开展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计入本人工作绩效。

  10、人员培训。重视专兼职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再教育,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保证专兼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参加至少2次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及二级以上心理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安排从事学生心理咨询的教师接受专业督导,支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科学研究。

  11、加强对学生管理人员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辅导员岗前培训,新辅导员必须通过考核,方可安排上岗。每学期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向学生管理相关人员开展不少于1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或心理研讨,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

  四、课程体系建设

  12、课程设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医学心理学》、《美容心理学》、《护理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主动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在遇到心理困惑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针对大二及大三学生,充分运用相关资源,邀请相关专家,开设心理讲座,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13、教学内容和方法。科学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设计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贴近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五、活动体系建设

  14、拓宽活动体系。以5·25“我爱我”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为平台,以新生入学为契机,以节日为亮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依据学校实际和通过校际交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15、做好宣传普及。通过广播、电视、校刊、宣传栏等多种媒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开办专题网站,充分开发利用网上教育资源。

  16、提倡学生自我管理。指导心理委员联合会、大学生心理协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六、服务体系建设

  17、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设心理咨询室,为全校学生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面向全校公布心灵信箱、咨询邮箱,逐步建立网上预约和咨询。咨询室每周固定开放20小时,特殊情况增加开放时间,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咨询需求。

  18、规范心理咨询程序。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遵循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保证心理咨询工作按规定有效运行。心理咨询个案记录与档案管理工作,坚持保密原则,按规定严格管理心理咨询记录和有关档案材料;定期开展心理咨询个案的研讨与督导活动。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七、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

  19、明确责任。制订《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流程及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谐。

  20、预防为主。新生入校后须进行心理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对有疑似心理问题的学生电话预约回访,通过进一步的访谈筛选出危机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并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

  21、合理善后。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心理危机事件处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危机事件当事人及其相关人员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师生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认识以及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22、转介机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校医院、精神疾病医疗机构等部门之间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转介机制。对有较严重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指导学生到精神疾病医疗机构就诊;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通知其法定监护人,协助监护人做好监控工作,并及时将学生按有关规定转介给精神疾病医疗机构进行处理。

  八、工作条件建设

  23、经费支持。学校在经费预算时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其中,通盘考虑。按每学年生均不低于10元的标准列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心理专家讲座、咨询人员外出学习培训、组织团体心理咨询、购置设备、订阅书刊等。

  24、办公条件。学校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提供必要的场地和办公设备,有关部门要切实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办公用房、个体咨询室和团体咨询室用房,以及相应的电脑及配套设施、电话等办公设备。

  九、本实施方案由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解释。

  十、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1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完善由学校、学生、社会机构共同参与,依托学校、学院、班级、学生宿舍四级平台实施开展“三维四级”工作体系;促进教育实践与工作研究共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受益面不断扩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心理健康素质普遍提升;不断提高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预防、识别、干预能力和水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及时、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心理疾病发生率明显下降。

  三、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结合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有效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问题的能力,不断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路径。

  (二)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又要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群体需求;既要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差异,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与服务工作。

  (三)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育人主体的主导作用,注重全员育人,家校合力,强化与社会专业机构的共建合作;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完善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组织,充分调动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自助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四)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

  创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第二课堂建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完善“心理筛查、重点关注、心理预警、危机干预”的工作体系建设,实现动态管理,及时、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严重心理危机个案的发生。

  四、组织机构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党委宣传部、团委、就业指导处、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保卫部、校医院负责人及各学院负责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统筹领导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负责日常工作开展。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

  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其中主任委员1人(由校外特聘专家担任),副主任委员2—3人,委员若干。

  专家委员会负责校级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件、制度、工作规划、申报材料、课程设置、课题研究等工作的专业指导和评审;负责校级(含)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题的学术审核和指导工作;负责校级心理健康教育督导工作。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

  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全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机构。中心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下简称“教育中心”)、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组成,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

  中心设主任2人,其中行政主任1人(学生工作处处长兼任)、专业主任1人(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常务副主任1人(学生工作处分管副处长兼任)、根据工作需要可从校内外聘任专业副主任2人;教育中心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研究中心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专职秘书1人。

  (四)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各学院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辅导员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和各项制度,统筹开展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工作小组确定一名辅导员负责日常工作。

  五、主要任务

  (一)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2个学分、32—36个学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全过程覆盖。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组织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科学规范教学内容。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在线课程,丰富教育教学形式。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线下线上、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成立校院两级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社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社团、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宿舍朋辈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等专业素养培训,鼓励学生社团和各级学生组织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自助互助能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班会、进社团活动,提高基层班级凝聚力,发挥学生骨干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强化家校育人合力。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以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学生,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3、创新教育活动载体。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提高“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参与度;打造具有较强吸引力、感染力,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品牌。

  4、丰富传播媒介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影视、动漫等传播形式,组织创作、展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识。

  5、拓展宣传方式途径。主动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网页和新媒体平台,广泛运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媒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心理保健能力。

  (三)提升心理咨询服务水平

  1、优化服务平台。在主校区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场所,加强各校区心理咨询与服务场地建设和设备配置,推进学院心理辅导室建设。开展校、院两级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实践活动和教师沙龙活动。积极构建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自助与他助、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体系。

  2、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值班、预约、转介、重点反馈等制度,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

  3、实施分类引导。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精准施策,因材施教,把解决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关心呵护和暖心帮扶中开展教育引导。

  4、遵循保密原则。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安全保护机制,保护学生隐私,杜绝信息泄露。

  (四)加强预防干预体系建设

  1、强化四级工作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工作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四级工作机制。

  2、提升心理监测与危机干预工作能力。不断完善由新生筛查、定期测评、档案管理、数据分析、动态关注、心理预警、科学干预、转介诊疗等组成的心理监测与干预工作系统,制定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提高工作的专业性、针对性、规范性、有效性,最大限度减少心理危机事件发生。

  3、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不断提高专兼职教师心理工作实践与科学研究能力,不断深化与专业机构的共建合作,设立专项课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测量分析、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心理发展特征、工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六、队伍建设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聘用、培养、管理与岗位评聘等纳入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良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一)专职教师

  1、任职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是指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的专职人员,需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社会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

  2、岗位设置:专职教师岗位按照不低于师生比1:4000的数量设置。其中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岗位类别为思政教师,其职务、职称评聘参照专职辅导员相关管理规定执行;研究中心专职教师岗位类别为专业教师,其职称评聘参照学校实体科研机构专职教师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二)兼职教师

  1、任职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指具有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经校心理健康与研究中心审核认定,兼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中心兼职心理咨询师、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员、学院心理辅导教师)。

  2、岗位设置:中心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岗位数量根据工作需要每学年进行调整,学年末面向全校公开选拔增选下一学年兼职心理咨询教师,经中心审核批准后,参与由中心统一组织的心理咨询与服务工作。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员、学院心理辅导教师,由各学院确定人选后,报中心备案,负责学院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

  (三)师资培训

  将专兼职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支持专兼职教师参加专业能力培训,支持学生工作干部考取心理咨询相关资格证书。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参加至少2次省级(含)以上主管部门及二级(含)以上心理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每年接受不低于20学时的专业督导;中心兼职心理咨询师,每年接受不低于20学时的校级培训以及不低于10学时的专业督导;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员,每年接受不低于10学时的专业培训以及不低于20学时的校级培训;学院心理辅导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20学时的校级培训。

  (四)科学研究

  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研究,支持专兼职教师开展与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或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专业机构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社会服务;积极引导、组织专兼职教师参与省级及以上课题申报、论文评选等活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沙龙,交流学习心得、工作体会、研究前沿等。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工作实效,为实现工作创新奠定基础。

  (五)全员育人

  全校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着力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与在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课程体系。定期对学生公寓物业管理等服务岗位教职工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七、保障措施

  (一)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根据在校生人数,按照不低于20元/年·人的标准安排经费预算。

  (二)条件保障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条件建设。建立和完善预约接待室、个体咨询室、心理发展辅导室、心理测评室、积极心理体验中心、团体活动室、综合素质训练室、心理实验室;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支持各学院设立心理辅导室。

  (三)制度保障

  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工作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确立工作标准,完善工作考核与人员考核机制;建立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13

  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心理育人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22〕2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育心、育德与育才相结合,发展、预防与危机干预相结合,专门课程、学科渗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学校主导、家庭协同与社会支持相结合”原则,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完善政策机制,加强人文关怀,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提升学生调控情绪、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全面覆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基本达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衔接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全面建立,政府、学校、医疗机构、村(居)委会、社会、家庭等网格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到2025年底,全市中小学校100%建立心理防护网络,县(市、区)100%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100%建立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率达到100%,家长的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配齐建强,专业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中,市级及以上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达到15%以上。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基本形成,自助互助技能掌握率达到30%以上,心理问题发生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三、重点任务

  (一)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1.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挥课堂教学和班团队会主渠道作用,统筹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挫折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按照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的标准,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课表。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要至少开展1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团辅活动。各地各校要依托赣教云平台和官方网站,培育、遴选和推广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和线上课程,形成系列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资源。2025年前完成“100节心理活动示范课、100个优秀心理辅导案例、100个校园心理剧”资源库建设。

  2.发挥五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坚持学科融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作业管理,改进考试方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充分挖掘课程教材蕴含的心理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情感、态度、意志等心理要素的同步发展。严格落实开齐开足上好体育、音乐、美术课的刚性要求,广泛开展“晒课表”活动,严禁“阴阳”课表。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活动。

  3.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探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效融合机制,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学、心理素质拓展和心理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

  4.开展全员测评筛查。积极推进心理健康筛查服务,在现有教育平台中增设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档案管理与转接、异常行为预警、心理训练、在线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心理健康状况动态监测机制,根据筛查结果,建立“一生一档”心理成长档案。全面建立“班级(宿舍)—年级—学校—家庭”的心理健康四级预警网络,班级预警由心理委员(每班设男、女委员各1名)、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负责,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心理委员发挥好“信息采集器”作用,全面掌握学生亲子关系、家庭变故、人际矛盾、行为异常等动态信息,实现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二)完善心理关爱与帮扶机制

  5.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大力推进“万师访万家”谈心谈话活动,指导学校建立全员导师制,在开学前后与每位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一对一”的谈心谈话,对尚未返校的学生可采取电话或网络方式进行。全面实行“倾听1刻钟”行动计划,让每个学生每天与同学、班主任、任课教师或家人有效沟通交流15分钟。要结合自我报告、日常观察、家访等方式,有效掌握困扰学生的具体压力源和情绪行为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研判、心理疏导、日常帮扶和档案建立工作。

  6.完善辅导服务制度。统筹全市学生心理辅导资源,组建高水平的学生心理辅导服务团队和突发事件的心理专家团队。广泛宣传江西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12355,提高对服务热线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各地各校要健全心理辅导值班、预约、面谈等制度,利用电话、网络等媒介,满足学生咨询与求助需求。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心理社团等作用,积极开展同伴辅导和互助。面向学生的心理辅导要遵守保密原则,恪守咨询伦理,保障信息安全。

  7.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健全卫生医疗机构与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协同合作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医院与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常态化合作关系,明确具体对接联络人员。推动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精神)门诊,精神病专科医院普遍设立心理门诊。到2025年,县级以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全面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市、县两级民政部门要鼓励设立相关社会机构,加强对沉迷网络人际交往、游戏等网络迷恋行为学生的心理矫治工作,对留守、贫困、流动、单亲、残疾、丧亲等处境不利的学生给予重点关爱,为遭受校园欺凌和暴力、家庭暴力、情感困境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及时心理干预。同时,重视治疗返校学生心理支持,指定专人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做好跟踪记录。

  8.建立数据监测反馈机制。建立监测数据反馈机制,公安政法及宣传网信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类网络平台的监测,发现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或讨论自杀方法等信息时,应及时向学校及其主管部门反馈,运用科技手段协助学校定位突然失联学生,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

  (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9.配齐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强化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各级编制部门应按属地原则指导学校在编制总量内,统筹合理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且每所学校至少配备2名。独立法人的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原则上按照师生比1∶800配备专职教师,超过800名学生的中小学校采取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配备,要求至少配有1名专职教师。鼓励教师自主学习,探索以奖代补方式,由所在单位报销考取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资质证书费用。县级教研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周担任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教育、活动课程),并从事6小时以上的个别咨询或团体心理辅导。

  10.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实施心理健康教师三年培训计划,依托“国培”项目、“省培”项目、吉安美丽园丁公益行动计划以及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分期分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骨干教师培训(包括理论学习、技能辅导、实战观摩、案例督导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基本理论、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市级每年举办1-2期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专题培训,各县(市、区)每年至少举办1期心理健康教师专题培训。鼓励有志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参加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掌握心理健康指导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经考核取得对应的国家认可的专项能力证书,充实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纳入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主任培训和新教师入职培训,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各级各类培训,用3年左右时间达到心理健康师资配备要求。各地各校要积极推动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参加各级职称评聘、优质课比赛、基本功大赛。落实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政策,并计班主任工作年限。

  11.积极扩大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组织。依托卫健、政法、团委等部门的相关组织,招募医务人员、专家学者、学校教师、社会工作者等具备资质的人员,进一步健全全市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团队,原则上每个县(市、区)至少成立一支不少于20人的志愿服务团队,设立24小时开通的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热线。积极推广江西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966525,提高群众知晓度。同时,常态化为广大市民推送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预防技能。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网站,开展科普宣传、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志愿服务。指导各中小学积极与井冈山大学、吉安职院等高校开展心理健康结对帮扶。

  (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主题项目

  12.实施“‘安姐康哥’课代表”党建引领项目。大力打造“‘安姐康哥’课代表”党建品牌,探索“党建引领学生成长”有效途径,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班培训内容,提升基层党组织和书记心理引导能力,通过搭建以党员教师、家长为主体的“安姐康哥”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基层党组织、党员教师有效融合的工作机制,利用学校课后服务、班队主题活动等平台,让身边人解身边惑,帮助学生培育健康积极心态。

  13.开展“1+1”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结合“五育并举”工作要求,实施中小学生每天至少“运动1小时、劳动1小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程。社会、学校和家长,要为学生运动、劳动创造必备的时间、场所,通过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及劳动教育,使负面情绪及时得到消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心态转换”。

  14.落实“首课负责制”生命健康教育项目。在每天第一节课前开展“阳光5分钟”的生命健康教育,通过课前演讲、故事分享、微视频、音乐放松、集体唱歌、手指操等形式,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规律,围绕认知水平、心理和生理特征、压力及挫折应对等重点内容,强化生命教育。

  15.建立分类指导的“红黄蓝”卡项目。各校要根据信息采集情况和师生心理健康量表分析,建立师生心理健康“红黄蓝”卡制度,制订分类管理机制,精准提供心理服务。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问题,建立“一人一策、一人一帮”工作台账,做好隐私保护,设立标准化处置流程。对出现言行异常等情况的学生,要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必要时尽快送医就诊。

  16.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协同项目。加快推进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通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市、县、校三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配备必要的桌椅、图书及相关设施设备,逐步达到“有计划、有队伍、有制度、有专用室场、有活动记录”的“五有标准”。组建吉安市家庭教育百名讲师团,每学期针对家长开展不少于4课时的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活动。进一步完善家校沟通交流机制,畅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即时通讯软件等家校沟通渠道,动员家庭积极参与子女教育,帮助家长提升、识别和应对子女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的意识与能力,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同时,扩充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场所家长学校功能,由民政、卫健等相关部门定期配送心理健康和家庭婚育教育等课程,系统改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育人环境,形成具有吉安特色的家庭教育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作为落实立德树人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点任务,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全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教体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网信中心、市委编办、市委政法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新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组成。各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责,按照“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思维,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举措,并报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备案。同时,要加强督导检查,及时报告工作情况。

  (二)夯实基础保障。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应在年度预算中统筹安排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并加强对经费使用效益的考核,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到2023年末,所有城区中小学及乡镇中心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全面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并健全值班、预约、辅导、档案建设及移交等管理制度,确保非寄宿制学校心理辅导室每天开放不少于2小时,寄宿制学校每天不少于4小时。不具备建设心理辅导室的规模较小的学校或村小、教学点,要纳入片区中心学校范围,统一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三)强化督导评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评估认定工作,分批次推进各级心理健康特色示范学校创建,确保到2025年全市15%的中小学校创建成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成果。

  (四)广泛宣传引导。各地要结合“5·25”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动漫等传播形式,播出一批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分年龄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科普宣传,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宣传教育。要强化新闻机构的社会责任,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查制度,坚持正面宣传引导,规范心理危机事件的新闻报道,避免因误导社会舆论而造成不良影响。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14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青少年的健康素质是全民族健康的基础,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我校致力于改善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全面提高学校卫生健康工作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到“人人健康”的行动促进目标。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提升学生健康素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小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增强其体质,提高其健康素质为目标。以开展各种健康促进活动为载体,以干预和控制影响小学生健康的不利因素,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重点,努力促进学校环境健康、人群健康康、提高学校卫生与健康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和促进发展的环境,实现华泰小学全体师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实施原则

  1.组织重视、统一领导。建立校级领导为组长的行动班子,明确分工,层层落实。

  2.重视校内外结合进行教育。以校内教育为主,和卫生疾控部门、卫生监督所、社区、家庭等加强联系,充分发挥各部门的教育作用,促进理论教育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3.严格遵循教育规律。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增强教育的科学性、趣味性,多种教育方式齐下,力争取得优秀的教育成果。

  二、实施范围

  华泰小学全体师生

  三、工作目标

  1.开始争创健康促进学校的准备工作,成立争创领导小组,确定各部门工作职责。同时争创健健康校园学校,为健康促进学校打下基础。

  2.学校围绕工作指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活动,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服务、卫生防疫、体育健身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校园活动,显著提高学校健康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水平。

  四、主要任务及承担部门

  1.学校健康环境建设

  承担部门:总务处

  学校活动场地符合健康教育要求;体育场地器材、教学场所(教室、课桌椅、黑板、教室采光、教室照明)、生活设施(集体食堂、生活饮用水、厕所)、卫生保健(设施与设备)配备达到健康促进学校要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提供健康饮食

  承担部门:总务处

  学校食堂提供健康饮食,学校饮用水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学校食堂实施“五常法”管理。重视学生营养餐,切实保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营养。严格保证食堂卫生,杜绝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3.学校开展健康知识活动

  承担部门:教导处、少先队

  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大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和技能,普及健康教育。发放《小学生健康生活指南》,开展爱眼护眼、保护牙齿、禁烟、禁毒教育,高年级还要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积极提倡用眼卫生,让学生近视新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教育,消除有害健康的行为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

  4.学校开展健康运动

  承担部门:体育组

  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积极开展阳光活动。面向全体师生,积极推进健身活动。

  5.培育健康心理

  承担部门:心理辅导组

  重视学生心理卫生。学校加强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建议,设立心理咨询室,有兼职教师定时辅导、定时组织心理讲座和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心理辅导,解决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对特殊困难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

  6.建立健康保障任务

  承担部门:体育组、教导处、保健室

  加强对校园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制订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将自救互救技能列入教师全员培训项目,在教师中全面普及急救知识;在学生中全面开展自救互救及避险逃生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健康体检和计划免疫接种。按照卫生部、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建立在校生每年一次常规体检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做好计划免疫接种、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等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积极动员学生参加意外伤害保险。

  五、组织实施

  1.实施时间:

  2.组织机构:

  组长:张惠杰

  副组长:张松飞、柳耀亮

  组员:林明、陆婴、沈启敏、徐惠惠、吴昊、朱有财、张晓、各班主任、相关学科教师

  3.具体实施活动及相关责任部门:

  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教导处、各班主任)

  每学期二次对全体师生进行健康卫生知识讲座。

  每学年一次对学生进行健康卫生知识测试。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15

  做好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各级工会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为落实人性关怀,提升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协助其规划个人生涯发展,辅导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营造互动良好的组织文化,强化组织效能及团队的向心力,提升工作效能并增加工作满意度。根据省总工会《关于全省工会开展“关爱职工心理健康”专项行动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学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的部署,开展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专项行动,引导教职工正确面对心理问题,解决心理矛盾,有效规避心理风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发挥工会“娘家人”的作用,为推动我校内涵提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为教职工提供便捷、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建立一支心理健康工作专兼职队伍。以各级工会干部为主,通过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在实践中提高沟通和疏导技巧,帮助职工解决心理问题,提高职工心理健康素质。

  2.建立起心理健康协助机制。倡导、推广心理健康及咨询辅导观念,使广大教职工能关注、重视自身心理健康。通过工作的开展,协助教职工自我悦纳,了解并接受本人优、缺点,且可觉知、适应所处实际环境,与他人保持适切良好的互动关系,提升发展个人生涯的能力,并能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3.营造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即,能以人性化角度对待及管理教职工,尊重个别差异,使他们得以发挥个人潜力与能力,拥有互动良好的组织文化及优良的团队向心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工作效能并增加工作满意度,提高组织绩效。

  三、工作原则

  1.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原则:以教职工心理素质的发展为主导,根据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发展的需要给以必要的协助,达到积极地建设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开发潜能的目的。同时,强调“预防重于治疗,发展重于预防”。

  2.保密性原则:咨询师不得将求询者的测评结果和其他个人信息向无关人员泄露。

  3.尊重性原则:尊重每位求询者的主体精神,通过咨询交流开发他们自我调节、自主成长的心理潜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

  4.自愿原则。心理健康服务是学校为教职工提供的人文关爱,参加相关的活动与咨询必须出于完全自愿;但对于一些特殊问题的教职工,有关单位和家庭成员应做好劝导工作。

  四、工作内容和途径

  (一)发展性与预防性措施

  在不同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中,个人被赋予不同的期望和要求,自然形成某种程度的紧张与压力来源,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心理疾病。因此,要创造一个温暖、关怀的工作氛围,提醒教职工心灵保健、自我照顾,使其有能力面对各项工作及生活的挑战。

  1.了解教职工需求,进行专业心理评估

  一是对拟聘任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把好“入口关”;二是以问卷或网络方式进行心理调查(如,职业压力、职业倦怠),或依各种数据(如,年龄、性别分布及家庭状况等)来了解教职工的需求;三是评估教职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协助学校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管理。

  2.规划并举办心理健康相关讲座或训练

  根据教职工需求,规划并举办心理健康相关讲座或研习活动,内容包括自我探索、自我成长、情绪管理、压力疏解、沟通技巧、人际关系、夫妻沟通、亲子教育、领导才能、生涯规划、终身学习、生命教育、冲突处理、团队建立等,协助他们掌握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增强对心理问题的调节能力,顺利地实现生涯发展、增进问题及压力的预防与应对能力,可有效提升心理健康、工作效能与生活幸福感。

  3.提供心理健康相关信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台、自助卡、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向教职工传播各种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协助他们建立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鼓励遇到心理困扰问题时积极寻求协助。

  4.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咨询辅导资源

  与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徐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徐州地区各高等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咨询辅导专家等外部咨询辅导资源和校内咨询辅导资源建立合作关系,公布教职工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协助机制(如,预约方式、咨询师联络方式等),供教职工参考,作为其面对相关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应对机制。

  5.创造温暖、关怀工作情境

  一是编印并寄发心理健康知识手册,或定期进行量表检测(如工作压力检测量表、忧郁症状自我检视量表等)提醒教职工自我检测、关心自己。

  二是运用心理学原理协助学校加强对工作环境的设计与改善。一方面,改善工作硬环境——物理环境,如,设置心理减压室等;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变革、领导力培训、团队建设、工作轮换、教职工生涯规划等手段改善工作的软环境,在学校内部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丰富教职工的工作内容,指明教职工的发展方向,消除问题的诱因。

  (二)心理协助措施

  1.个别心理辅导

  由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多种途径(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个人面询等)向教职工提供个别、保守隐私的心理辅导服务,协助他们解决工作适应,升职、离职等情绪困扰,上下级沟通障碍,同事人际冲突、职业发展以及个人健康、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等各种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生活和工作。

  2.团体辅导

  借助团体动力,在专业心理咨询师指导下建立安全、轻松的团队,为参加者提供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使成员可以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释放自己的压力与困扰,分享团队成员的体验与经验,同时也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力量。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基层工会组织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把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长期重要工作并纳入工会工作计划中,层层落实,确保“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活动”顺利开展。

  2.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各级工会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好“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专项行动”,确保活动扎实顺利开展。

  3.加强指导,反馈情况。学校有关部门不定期组织心理专家或志愿者对基层工会心理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及时收集心理服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各基层工会要及时将“关爱教职工心理健康行动”开展情况,以及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上报校工会办公室进行推广。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基层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健全教职工心理帮扶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5.落实经费,保障到位。学校每年拨付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调查,专业书籍和音像制品的购买,咨询员业务培训,外请专家讲座、咨询、督导,训练设备的购置等。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16

  一、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及处理心理问题的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促进学生价格健全发展的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在小学开展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具体措施

  1、重视宣传教育,突出健康教育特色。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心理小抄报等途径和阵地,做好健康教育宣传。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让师生们共同关注自己的健康,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健康教育工作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关注教师的健康。

  加强对全体老师进行理健康知识普及培训,重点加强班主任兼健康教师的知识培训,使每个教师都熟悉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常见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具备一定的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并以自己健康、良好的心理特质去影响学生。要在每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健康教育。

  3、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

  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通过坚持经常的、形式灵活多样的校本研训活动,使绝大多数任课教师达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共识。在备课时,要着力挖掘“心育”的因素;在课堂上,适时渗透“心育”的内容;在方法上,积极采用激励性评价机制,竭力帮助学生达成或接近“心育”的目标。从而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成功感、喜悦感,不断增强学习欲望和学习信心。

  4、争取家长支持,实现家校互动。

  把健康教育向家庭延伸,引领家长学习健康知识。健康知识是家长学校的一个主要内容。每学期对各年级分别举办一次家长心理讲座或家长心理沙龙,对家长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学校的健康指导中心对家长开放。心理老师接受家长电话咨询。指导家长改变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走出家庭教育误区,达到配合学校开展心理教育的目的,使学校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达到了最大的合力,成功地培养孩子。

  5、关注特殊学生,开展个别咨询。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独生子女增加,学生中有心理不健康倾向的学生越来越多,而社会诱发心理疾病的因素也不断增加,所以学校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十分必要。学校准备进行三层过渡:一是由班主任发现、关注一些心理异常的同学,二是由学生或科任老师发现一些心理异常学生,三是到心理咨询室去咨询的同学,在交谈中进一步确认和筛选个别心理异常者,对此多关注,多探讨。

  6、促进德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咨询是即有联系又有区别,但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互补功能的真正有效的德育与心育是在二者间的紧密结合中进行的,二者结合得越融洽,其效果愈佳。

  7、建立评价体系,做到及时反馈。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工作通过建立学生自我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体系、社会家长评价体系“四级”进行,以促进我校在建立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过程中能够完善机制,从反馈中得到经验,达到预期目标。

  三、组织领导

  成立校长任组长,班主任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全程研究推进创建工作。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17

  为了改善我校的精神面貌,提高广大师生的健康素质,加强学校的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确保我校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为促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掌握学校健康教育活动的进程,调整和确定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健康教育,逐步使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地提高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健全组织:

  我校成立了由主管副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具体指导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1)学校成立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

  (2)委员会下设健康教育教研室

  办公地点:校医院办公室。

  工作职责:按照.学校成立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整体工作意见,统筹规划推进我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阶段任务;调查研究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协助制定相关规定措施;组织实施师资培训和资格认证,指导开展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经验交流活动,促进全校健康教育工作协调发展。

  二、健康教育对象

  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要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6个班,每班240人,24学时;4个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班,每班240人,24学时。

  三、实施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遵循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注重教职员工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必要的卫生常识知识。

  四、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三是从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教育学生,掌握预防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疾;掌握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知识、;掌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掌握传染病、艾滋病、性病等预防知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持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有效的交流能力,掌握缓解压力等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进一步了解青春期保健知识,认识婚前性行为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树立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道德。

  五、实施健康教育的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这是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多媒体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

  2、开展健康知识咨询和健康知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指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六、健康教育的条件保障

  1、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进行健康教育的水平,是保障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

  2、争取把对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使从事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健康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3、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学校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要创设和构建一个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4、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加强健康教育的辅导,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的研究与科学管理。教研室特别要注重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研究健康教育与德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与各类学科教育的关系。注意知识积累,总结教研成果、科研成果。

  5、学校要尽力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开发健康教育的教学课件、教学图文资料、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增强健康教育实施效果。

  6、要重视对健康教育的评价和督导。学校应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与健康教育实施效果作为评价重点。评价的重点包括学生健康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卫生习惯、健康行为的形成,以及学校对健康教育课程(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

  7、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注重把健康教育与其他相关教育,如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把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教育效应。

  8、把学校健康教育当做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学校领导要更新健康观念,认真指导,全面、统筹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以实现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之下,健康教育教研室全体老师共同努力下,相信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一定会蓬勃开展,我校的师生的身体素质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18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师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强化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训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阵地建设,统筹专业支撑。因地制宜,分类规划,按照统一的标准建设学校心理辅导室等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机构或组织,统筹聚合区域内心理健康专业资源,着力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资源缺乏的问题。

  (二)统一准入机制,统筹师资配备。构建标准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机构准入机制,统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和管理方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县管片用”,着力解决师资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

  (三)统一工作模式,统筹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分层级统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以点带面,以少带多,着力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统一筛查标准,统筹教育科研。按照统一的检测机构、检测程序、标准尺度、质量要求开展师生心理健康筛查,并分区域建档管理。统筹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构建以研促学、以学促教的立体网状教研工作体系,着力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水平不均衡的问题。

  三、工作目标

  不断完善学校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师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现、教育、引导、诊治能力。帮助师生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存在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师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效防范学校师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极端事件。

  四、工作措施

  (一)构建一个融合贯通的平台体系。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市、县两级分别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统筹负责辖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对辖区学校、乡镇开展心理健康业务指导、师资培训等,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和专业心理咨询等服务。2022年底前市、县两级全部建成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搭建基层心理服务平台。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以县域片区划分为基础,依托片区中心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岗位2—3个,统筹用于片区开展工作,为有需求的师生和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答疑释惑、心理咨询等服务。〔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

  3.建设学校心理辅导室。鼓励在达高等院校建立相对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中小学校根据学生规模,利用三年时间分类建设标准心理辅导室,并配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022年底前每个县域片区选择一所中心学校建成心理辅导室,2024年底前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全覆盖。学生在校期间心理辅导室每天定时向师生开放,严格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认真建好并妥善保存学生成长信息记录、个别辅导记录、测评资料、录音录像等心理健康辅导档案。〔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4.发挥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作用。创新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方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优质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机构,协助指导市、县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充分利用四川文理学院等高校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校园”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工作室”和“心理大课堂”专题讲座,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实践研讨、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课程建设、教师培训、专业督导等活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二)打造一支优质专业的师资队伍。

  5.配齐建强骨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统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入职标准,通过外部招引、内部挖潜培养、现有其他学科教师转岗等方式,逐步配齐建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在达高等院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置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至少配备2名;每所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制订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价标准,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激励机制,确保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辅导员)同等待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量要在学校年终绩效考评中予以充分体现。(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总体计划,分期分批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市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每年至少全覆盖培训1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学校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至少每3年全覆盖培训1次。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各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1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和应用水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7.加强教育科研引领。市、县两级教育科研机构要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分学段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或观摩课,每年至少组织1次全市心理健康教育赛课活动,定期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交流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资源库,加快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发挥学科带头人的教育科研引领作用。鼓励中小学教师、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评选推广应用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固化一套标准统一的工作模式。

  8.全面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测评。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按统一标准选择相关专业机构,分别负责组织市本级和本辖区内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阶段学校师生每学年开展1次全覆盖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运用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分级分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心理健康问题师生精准识别、及时干预、处理得当。将可能存在严重和高危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相关情况录入四川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台账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管理、线下跟踪、动态监控。在达高等院校每年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全覆盖心理健康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应用。〔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9.开足开齐心理健康课时。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在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命生态安全》中安排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高中阶段在校本课程或者选修课程中安排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保证每班每两周至少1课时,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在达高等院校要落实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课程2学分、32—36学时要求。鼓励各学校开展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选修课程,在市、县两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各学校团组织、少工委要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主题团(队)课。(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团市委)

  10.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学校课堂教学要增加法治教育内容。学校要主动与属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加强联系,每学期至少联合开展1次全校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11.强化重点对象关注处理。加强各方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大对心理健康问题学生、问题家庭学生、留守学生三类人群动态排查掌握,重点了解和关注有精神病史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上报和梳理汇总。对有心理危机的师生建立预防、预警、干预机制,实行“一对一”“多对一”跟踪防控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心理疏导和志愿服务,降低师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超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围的,及时转介到专业机构或医疗机构。(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

  12.制订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放假前后、考试前后、开学前后及毕业生离校前等重点时段心理辅导工作,特别是针对有家庭变故大、没有考上理想学校、没有找到工作等情况并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不定期开展沟通交流,做好思想引导。制定完善学校心理问题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生因心理问题发生意外事件后,学校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在当地教育、公安等部门指导下核实情况、及时处理,加强对其他学生的教育和辅导,严防事态扩大或者发生次生心理伤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

  (四)创建一种各方协同的共育机制。

  13.建好留守儿童关爱阵地。积极统筹各方资源,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日间照料中心、寄宿制学校设施建设,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开辟儿童托管服务和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儿童之家”“妇女之家”“童伴之家”等阵地作用。配备必要的电话、图书、电脑、益智玩具等硬件设施,满足留守儿童求学、休闲、健康玩耍的需要。深化实施“童伴计划”项目,严格落实“童伴妈妈”“六个一”工作职责,加强对“童伴妈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指导,提升其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妇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团市委〕

  14.完善医疗机构服务体系。通过平安医院创建、等级医院评审等,推动综合医院普遍开设精神(心理)科,为有心理问题师生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服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要开设心理门诊,为师生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院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服务工作,将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纳入儿童保健服务。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协作支持机制,为所在区域学校提供医疗帮助。(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

  15.推动家、医、教协调联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指导,通过教师家访、家长学校交流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早期心理创伤、家庭重大变故、亲子关系紧张等情况。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家长预防和识别孩子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班主任每学年对所在班级学生开展1次全覆盖家访,学校每学期面向家长至少开展1次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对家庭关系紧张的父母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家长建立对孩子的合理预期和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家庭、学校和医疗机构的转介渠道,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师生,及时转入医疗机构治疗。医疗机构建立完善心理问题师生档案,主动加强与学校、家长联系,做好心理问题师生的收治和常规随访管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

  (五)拓展一个全面发展的育人空间。

  16.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落实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和美育课的刚性要求,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结合各学段特点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社团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体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团市委)

  17.丰富教育活动载体。将每年5月确定为“达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班级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文体娱乐、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小学校从小学四年级起每个班级要建立心理委员制度,设立男、女心理委员各1名,充分发挥朋辈帮扶作用,帮助纾解心理压力、提振学习信心。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运用青年之家、青少年宫等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力。(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

  18.加强心理援助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市、县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和微信公众号,建设心理健康公益服务网站等,打造达州心理教育援助服务品牌。各学校设立心理咨询电子邮箱,组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答复,广泛利用微信、QQ等线上途径提供专业化心理咨询服务。用好12320公共卫生公益热线、12355青少年服务台,及时帮助解决师生心理问题。(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团市委)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区域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细化措施、整体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二)落实经费保障。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硬件项目建设等的经费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经费要纳入预算并根据实际需要逐年增加,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等专项工作经费要按照实际需求足额保障,确保全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建设保质保量完成。

  (三)压紧压实责任。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督查督办重要内容,强化责任担当、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分行业、分条块开展调研督导,及时发现问题,抓好整改落实,夯实工作基础,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类宣传媒体平台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力量更多关心关注师生心理健康,主动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网络治理,管控不良信息网上传播,清理网络有害信息,防止对学生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19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高中生心理素质,培养高中生健全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访谈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配合班主任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渗入课堂,注重活动体验和心灵感悟,追求“教学无痕”的最高意境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工作目标

  继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为方针,以“发展学生个性特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目标,构建“心理访谈室为主体、班级为主导、优化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为手段”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学习心理。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思维训练、潜能开发、心理调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等,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建立对他人积极的情感反应,适应各种人际环境,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等。主要教给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生生及亲子关系等。

  (三)自我调适。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帮助其树立信心,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感。要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

  (四)青春期心理。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发展特征、卫生常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等。

  (五)生活和社会适应。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的能力,提高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在各种意外环境下学生能够自我保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增强对预期生活方式或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开展多种多样心理教育途径和方法

  (一)心理健康教育

  这项教育工作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心理健康活动课。包括心理训练、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偏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具体内容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根据学校情况针对性开展)

  2、专题讲座形式。由心理专家主讲,在全校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每学期分年级进行1-2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促进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目的在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心理访谈

  心理访谈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进行的心理访谈、心理训练活动,它面向少数学生,立足于矫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值班制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立足本校实际,心理咨询室全天对外开放,通过电话、面谈、书信等方式接待来访学生。

  1、个别访谈。邀约到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访谈,它着眼于少数问题学生、侧重运用行为矫治和心理治疗方法达到辅导疏通心结的作用。个别访谈的程序包括学生自诉、诊断分析、调适矫治和效果反馈四个环节。

  2、电话访谈。开通心理访谈热线,利用通话方式给予学生劝慰和指导。由于通话具有隐秘性,访谈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

  3、书信访谈。设立“申老师信箱”,其优点在于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随时通过信件诉说自己的苦恼或愿望。那些不善言辞,或较为拘谨的学生常常选择这种形式。

  (三)特色活动

  1、在教室一角设立“美丽心灵”专栏,传播趣味心理知识,提高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同时制作心理报刊,每月一期,利用学校宣传栏,张贴海报及报刊普及心理知识。

  2、举行心理手抄报或者黑板报评比、心理漫画大赛、心灵故事征集、心理剧的创作与表演、心理测试、心理趣味拓展、心理电影播放等活动,娱乐学生身心,增强对心理教育的接受度。

  3、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4、心理阅览室,在心理咨询室陈列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和心理老师沟通交流。

  四、具体工作安排

  以上是本学期心理访谈室制定的本学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疏漏和不合理之处,届时将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领导老师的指导不断完善,使计划得到有效的落实。一切为了孩子,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会愈办愈好,更上一台阶。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20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全面发展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为深入贯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根据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德与育心相统,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理性平和、阳光向上的积极心态,增强学生心理调节、社会适应、挫折承受和危机应对能力,帮助学生锤炼坚强的意志和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二、总体目标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队伍健全、活动丰富、服务完善。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保健技能。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协调发展。

  (三)提高心理健康工作水平,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干预水平不断增强。重点学生XX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及时、措施得当。

  三、基本原则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解决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坚持心理健康工作面向全校开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满足不同学生XX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充分发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辅导员等育人主体的主导作用,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自助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发展性与服务性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生命教育,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加强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疏导,构建突发事件危机干预体系,预防和减少个人心理问题的发生。

  四、机制建设

  (五)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学生处处长任副组长,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团委、宣传统战部、后勤管理处、保护处等部门领导为成员,负责研究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统筹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六)心理咨询中心具体负责协调和组织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培训以及咨询工作;各学院成立以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为站长,学生工作者为成员的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站,安排1名以上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基础的学生工作者对本学院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个宿舍设置宿舍心理信息员,定期汇报宿舍成员情况,形成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四级学生心理异常情况反馈的网格体系。学生班委会、团支部、心理协会等学生组织要积极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学校统筹、分级管理、专业引领、行政保证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

  (七)心理咨询中心要围绕规范管理、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心理咨询工作流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专兼职心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理咨询案例督导等内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五、队伍建设

  (八)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要以专职为骨干、兼职为补充、社会力量为辅助,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工作队伍。按学生数的1:4000足额配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按照1:3000足额配备兼职心理咨询教师。

  (九)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队伍的选拔、配备、培养和管理工作。专职队伍应具有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或相应的心理咨询执业资格,兼职队伍应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专业背景或相应的心理咨询执业资格。专兼职心理教师必须热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队伍的专业培训工作。心理咨询中心要研究制定专业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培训工作需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队伍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参加至少2次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及心理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兼职队伍每年接受培训或参加学术会议要在1次以上。适时安排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接受专业督导。支持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科学研究,鼓励相关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十一)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意识,加强专业教师、管理干部、后勤服务人员对学生健康教育责任。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体系。对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力量的辅导员、班主任等,每年至少参加1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

  六、课程建设

  (十二)发挥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公共必修课,32—36学时,给予2个学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堂教育。

  (十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科学规范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线上线下、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兼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按1课时/小时计报酬,在心理咨询中心以及学生公寓心理咨询室值班按0.5课时/小时计报酬,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工作情况由心理咨询中心报教务处发放课酬。根据工作需要,专职心理教师在法定工作时间之外对学生进行咨询和值班的,参照兼职心理教师的标准给予工作报酬。

  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按6个课时/次计算,每次讲座时间不低于1.5个小时。此项工作报酬从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中支出。

  七、活动体系

  (十四)心理咨询中心、各学院要将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浸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专业学习中。辅导员、团工作者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工作、团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打造贴近学生、效果显著的项目和品牌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十五)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广播、橱窗板报、校刊校报、网站网页、微博微信等媒体,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十六)要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需要。重视班集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指导学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咨询服务

  (十七)开展经常性的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心理咨询中心、学院心理辅导员站通过个体面询、团体辅导、行为训练、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十八)加强心理咨询制度建设。健全心理咨询的值班、预约、重点反馈、个案记录及档案管理工作等制度。遵循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严格遵循保密原则,防范因违反伦理、安全意识不足等造成的信息泄露,保护学生隐私。重视自(残)杀预防,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及时转介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到专业卫生机构接受治疗。定期开展心理咨询个案的研讨与督导活动,不断提高心理咨询专业水平。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九、心理危机干预

  (十九)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各学院要通过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心理危机定期排查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并会同心理咨询中心根据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加强对患精神疾病学生康复及康复后的关注跟踪。

  (二十)建立心理危机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畅通心理危机异常信息反馈渠道,做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适时转介。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21

  为了贯彻落实《河曲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规定的有关指标要求及市创国卫办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特制定全市教育系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学校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总体要求,按照“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工作方针,在市“三创办”的统一领导下,广泛动员,精心部署,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以开设健康教育课和健康教育讲座及举办健康教育专栏为载体,不断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环境意识,努力提高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教育系统承担的创国卫各项目标任务,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

  1、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抓好全校各级各班的健康教育工作。

  2、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教师、有健康教育专栏,并按统一要求集中整理各项资料,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3、依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学校健康教育自评分≥85%,开课率等5个项目总分不低于自评分95%。

  4、加强学生环境卫生知识教育,搞好学校及周边环境卫生管理和校园绿化、美化工作。

  三、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组织动员阶段(20xx年5月—7月)。主要是成立机构,广泛宣传,动员安排,制定中小学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夯实工作责任,迅速开展工作。学校拟在橱窗举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学校健康教育大型宣传活动。召开学校创国卫誓师大会,组织学生进行创卫宣誓,印发创国卫倡仪书,进行千人签名活动。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主要是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针对工作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集中搞好学校综合整治、学校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完善各项基础设施设备,对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等法规,开好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落实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学校将通过开展三项活动促进创国卫工作顺利实施。一是20xx年9月、20xx年3月在全校开展保护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组织学生上街清扫街道,擦洗栏杆等,通过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二是20xx年5月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举办一次健康教育讲座、举办一次“创国卫”演讲比赛、办一期健康知识手抄报,参加一次创卫义务劳动,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环境意识,通过大手拉小手,共创美好家园。三是20xx年9月开展“改陋习、树新风,做文明学生、创卫生校园”活动。对校内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学生卫生行为习惯、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进行综合检查评比活动,建立长效健康教育宣传机制,使创卫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阶段(20xx年1月—6月)。主要是对照国卫标准进行自查,查漏补缺,梳理归类问题,建立整改台帐,限期整改达标,为考核验收做好各项准备。

  第四阶段:巩固迎验阶段(20xx年7月—12月)。巩固创卫成果,保证各项指标持续达标,整理好创卫资料,做好数据统计、资料收集,完善创卫档案,全力做好迎接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是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教育部门又承担着十分艰巨的任务,为了加强对创国卫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由张志荣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卫”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健全责任制,“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创国卫工作。

  2、重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文明卫生素质。要提高认识,确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把创国卫工作作为促进学校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抓好健康教育及评价的同时,切实抓好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广大学生要按照课程计划开好《健康教育》课,认真举办专题讲座,向学生进行广泛的健康教育,普及卫生常识。各班要通过校园广播、校办报刊、黑板报、校园网等阵地向师生宣传健康知识。学校要按照《健康教育评价方案》,归类整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资料,如评价表、活动记录、工作总结、音像、图片等,认真开展健康教育评价工作。

  3、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营造整洁、优美、安全的育人环境。各班要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卫生清洁制度,不断提高卫生要求标准,把净化、绿化、美化校园作为提升学校文明化水平的重要工作。学校卫生整治的重点是厕所和卫生死角,校园内垃圾做到密封收存,日产日清,搞好校内卫生。同时要按照“门前三包”的要求,解决好单位周边的卫生问题,要协助有关部门治理校门周围的临时摊点,建设整洁、规范、文明、健康的校内外环境。

  4、搞好检查考核。创国卫工作任务繁杂,各班要对照国卫标准对各自的任务认真梳理,逐项细化,强化考核,加强指导,从薄弱环节抓起,典型引路,逐步推进。学校要加大对各级各班创国卫工作的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相关文章:

健康学校创建工作方案12-09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方案(通用9篇)10-08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方案范文(通用8篇)10-08

健康学校创建工作方案20篇12-11

健康学校创建工作方案18篇12-11

健康学校工作方案范文(通用7篇)10-08

健康学校创建工作方案(通用12篇)12-08

健康学校创建工作方案范文(精选18篇)12-08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方案范文(通用17篇)12-02

健康细胞学校工作方案范文(精选10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