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那么你知道新年有什么风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年初一的风俗
1、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2、拜神
同时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庙里烧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顺利平安。正月初一这天,广州街坊会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海口人初一拜神祭祖也是很有讲究的,先摆好酒和茶,事先要准备好鸡、鸡血、鱿鱼、猪肉等食物,鸡血要摆放在鸡身上。给祖先像上三炷香后就可以开始祭祖了。祭祖完后,红红火火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3、吃斋
吃过了年三十的大鱼大肉后,初一当天第一顿饭,全家人却要吃素食。“斋”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初一午饭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一锅“罗汉斋”,寓意这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天吃完,往后就可大鱼大肉,祈求来年顺利,所以有“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的说法。
4、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
5、吃年糕
大年初一吃年糕是中国人的传统,寓意着“节节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6、吃饺子
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7、吃汤圆
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因为在家乡话中,常常将“闯祸”称为“闯了‘汤圆’子”。
8、吃面条
长面,也叫长寿面,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长寿面,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9、喝“元宝茶”
浙江绍兴人有大年初一上茶楼喝“元宝茶”的习俗。所谓“元宝茶”,一方面是这里用的'茶叶比往常提高一个档次,并且在家里的茶缸中添加一颗“金橘”或“青橄榄”来指代“元宝”,象征新年“元宝进门,发财致富。”二是因为茶缸上贴有一只红纸剪出的“元宝”,大致意思也不外乎“招财进宝”。
10、喝鸡汤
大年初一喝鸡汤,象征“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
11、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拜年。
12、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13、给压岁钱
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在中国,关于压岁钱的来由,民间曾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比如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避邪,这就是“守祟”、“压祟”,后来也称为“守岁”、“压岁”。
14、不杀生,不扫除
每逢过年,都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习惯要遵守,俗称年禁。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一年运程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比如大年初一这天忌杀生,因为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大年初二的风俗
1、迎婿日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不但如此,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大年初一为四时之始,人们以早为贵,早有所成,一切占先。人们早起后,早鸣鞭炮,早开福门,早迎财喜神,早出门叩节拜年。过了“四始”日,人们就不再讲究“早”字了,故有“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头红”的说话。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
2、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关于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1、赵公明:因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此人来源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赵明朗,字公明,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公元师。此说来源于《三教搜神大全》,圣号全称为:"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师"。
2、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因忠耿正直,被挖心。因其"无心",故不偏倚,后世人奉为财神,此事载于《史记殷本记》。
3、范蠡: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后人奉为财神。
4、关羽:三国中的关羽是个"全能"人物,最重义气,后人把"义"和"利"等同对待,奉为财神。一般商号供奉关羽者居多,认为他对商号有保护作用。
大年初三的风俗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1、民间传说
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至于“老鼠娶亲”故事的来源,可能是因为从过年到初一、初二也忙了一阵了,若不早些休息,恐会体力不继,无法办完其它的事;至于过年谣中说: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饱,就是说初三不但是赤狗日,而且一连几天的忙碌,到了初三,总算告一段落,可以晚起些,补补前两天的睡眠,长保健康。
2、安睡迟起
因为自大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间大伙大多都守夜劳累,所以到了初三这天便可以安睡迟起,好好调理调理身体,养足精神,以备新年里精神抖擞。经历了除夕和初一的热闹不免劳累,所以到了初三这天不宜外出或宴客,必须早点熄灯睡觉。
3、小年朝
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4、烧门神纸
古代的人们到了大年初三这天会把过节的松柏枝及所挂的门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过完了马上要开始经营生意了。所以有句俗谚说“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5、猪日
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
汉族民间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因此人们习惯在这一天里不杀猪,如果当日天气好,则当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
大年初四的风俗
1、“迎灶神送火神”。
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
2、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后来演变成接五路财神。
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
初四日下午三点,接五路仪式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直到晚上九、十点钟结束。先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头桌是果品,寓意财路广阔,生活甜蜜;二桌是糕点,寓意高升、常青;三桌为正席,供元宝汤等。半桌是饭、面、菜,一碗路头饭中插一根大葱,葱管内插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冲、年年红。第三桌上的酒菜须等接上五路财神后方可奉上。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接五路须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去请接,每接来一路财神,就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拜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仪式才算是结束了。
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巡查和诞辰日,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 “接财神”。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民国时,各商店于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开店门,灯烛辉煌,盛设供坛,接“财神”,并蜂拥去财神庙“换元宝”。
3、全家一起吃折罗。
全家人要在一起吃折罗,打扫年货,并要到院中准备“扔穷”。
大年初四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请大小伙计,分发红包。过去北京有句老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说官话。”宴会有酒有菜,酒后惯例是吃包子。掌柜这时举杯祝贺,向大家道“辛苦”,这就叫“官话”。官话讲完后包子端上来,掌柜的亲自夹包子,包子放谁碗中,谁就被暗示已被解雇,被辞退之人饭后自动收拾行李告辞,所以这顿便宴俗名叫“吃滚蛋包子”。
4、灶王爷要点查户口
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大年初五的风俗
一、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
二、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许多地方时兴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
三、大扫除
“破五”早晨进劳苦大众祈求吉利、幸福的日子。这天忌串亲访友,也不准串门,说是走亲会把晦气带到别人家。
四、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五、路头神: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
大年初六的风俗
1、打扫祭厕
在中国过大年的民俗中,过年到初五是不能往外打扫垃圾的,到了初六,家里就开始大扫除,往外丢垃圾。
因为初六日是厕神紫姑检查厕所的日子,故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厕所卫生,可是现在的家庭都讲究卫生,图个干净,扫地都用扫地机器人了,再说厕所都是新式的卫浴,收拾厕所,更是无从谈起,故此,打扫祭厕的习俗基本已经不存在了。
2、外出游玩
按照三六九,朝外走”的传统习俗,大年初六应该去公园,广场或者是商城等人多的地方,而且在游玩的时候,还需要将出行、游玩和回家的路程,设置成一个圆圈,圆圈在国人的思想里,就有团圆美满的意思,同时,也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办事能够有始有终,求财能够全部到手,人们用这个轨迹圈子,希望能够完美地圈住幸福、美满和吉祥。
3、抢财神
在初六这一日, 12岁的男孩(预示着六六顺),会被打扮成“刘海”的形象上街,他的身后背着5个用彩纸或者白纸剪成的小人,谁抢到这个小孩身后背着的小人,就预示着自己抢到了财神,而被抢夺者等于是扔掉了穷神。
4、送穷神
初六这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送穷神。
穷神是谁呢?在民间传说中,穷神即使上古帝王颛顼之子,他虽然贵为帝王之子,可是天生就是一个穷命,他不仅喜欢吃稀饭,穿破衣,而且早早地在正月的晦日就去世了。人们就约定俗成,在正月初六送穷神。
送穷神需要准备征性的车船(芭蕉做的船),点明烛,还要给穷神带上煎饼等干粮。只有这样,穷神才会走。
5、最适合干的事儿就是酒楼饭店开业
初六是马日。从事酒楼和饭店生意的人,从春节到初五,休息了六日,在初六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开张做生意时,不仅要放鞭炮,而且还要贴红对联,上面写“开市大吉,开张利市”等等的字样。
可是酒楼饭店开业,也就是只限于开业,下面两桩在开业时候,所必须要有的习俗,也已绝迹了。
6、摆桔子
商家为了讨一个好口彩,档口要放一个盆,或者是多个盆,盆中装满大橘子,一个是取义红红火火的意思,第二个是取义为“吉”多的意思。可是现在这个习俗,基本已经看不到了。
7、挹肥:
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大年初七的风俗
1、摊煎饼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2、吃七宝羹
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客家人喜用鱼一起煮,取食有余之意。汕头市区的菜摊,在这一天将7件菜搭配好,论把算钱,不计斤两,人们乐意接受。农村哪一户欠一两件菜,在地里采他人一二株菜凑成七件,没人说他是贼。
3、戴人胜
人日节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
4、赠花胜
人日节,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5、捞鱼生
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6、吃面条
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7、补天穿
说是人日多阴,好像天穿了洞,要帮它补一补,以免大雨成灾。于是以年糕祭神,叫做补天。
初一到初七饮食
大年初一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吃食也最为丰富,而且都要有“好意头”。
饺子:北方吃饺子,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饭就开始包饺子,一般会包三种馅,一是荤的,晚上吃,而是素的`,祭拜和初一早上吃,另外还会包硬币或红枣,也是初一早上吃。
汤圆:上海、四川、扬州等地初一吃汤圆,寓意团圆美满。
年糕:湖南、宁波等一些地方初一要吃年糕,意为“年年高”。
鱼:河南安阳、信阳、驻马店一带更岁的时候要再端上一盘鱼,预示“年年有余”。而初一早上则要将饺子和面条一起煮了吃,叫“金丝穿元宝”,有发财之意。
鸡汤:湖北人大年初一要喝鸡汤,象征“平安”。
糍粑:贵州很多地方正月初一要吃糍粑和汤圆。
面条:福州及闽南部分地区大年初一吃面条,也叫长寿面,寓意寿长百年。
大年初二
吃面条
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二这天吃的面是用初一的饺子面做成的,而且是冷汤面,即把面条煮熟后用冷水浸过。虽然现在不一定是冷汤面,但吃面这一习俗还在,寓意着一年都顺顺当当。陕西、山西等地是除夕就擀好面条,放在初二吃,意为连年丰收。
吃发糕
广东恩平人大面初二要吃发糕,吃的时候还要喊“开年吃发糕,财旺福又到!”
吃馄饨
老北京人正月初二早上天还没亮就要起床煮馄饨吃,因为馄饨长得像元宝,又叫“元宝汤”。
吃开年饭
广东很多地方初二吃开年饭,尤其是做生意的人。开年饭包括年夜饭吃的好意头的菜肴外,有些还用生菜铺金菇,寓意“生财”和“金钱满地”,当然也少不了腊肠、腊肉和面。
大年初三
吃合子
合子是北方的一种面食,流行于北京、天津一带。合子是用两层很薄的皮夹着馅,用电饼铛烙制而成,模样与饺子、馅饼相似,馅料也与饺子、馅饼基本相同。整个正月吃合子的机会有很多,比如“合子加八,越吃越发”、“合子加九越吃越有”等。
吃菜包饭
初三吃菜包饭是海南定安特有的习俗。菜包饭是将白饭、韭菜、豆角、虾米等一起炒好,再用生菜包起来卷着吃,寓意把金银财宝包起来,预示新的一年会财源广进。
大年初四
吃烙饼炒鸡蛋
有些地方初四这天要吃烙饼炒鸡蛋,而且不能出远门。这是因为大年初四是天上诸神从天界返回人间的日子,晚上要接五路财神,以图吉利。
吃折箩
折箩就是把前几天剩下的饭菜混在一起煮成大杂烩,全家人一起吃。过去人们日子不好过,过年剩下的菜肴不舍得倒掉,就有了“折”在一起以烩食的方式来解决掉。
吃海南粉
海南定安人大年初四家家户户都要吃一碗海南粉,细长的海南粉寓意老人健康长寿,年轻人事业更上一层楼。
大年初五
吃饺子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初五的“捏上小人嘴”就是吃饺子,因为包饺子是沿着边一下一下捏,据说这样可以规避谗言,图个吉利。有些地方还要在饺子里包上硬币、红枣、糖等,祈盼能够好运早来,发财。
大年初六
随便吃
初六称为“马日”,这一天人们要送穷神。到初六,很多商店、酒楼开始开张营业,年关已过,生活恢复正常,因此吃什么都可以了。
大年初七
吃面
大年初七称“人日”,这一天北方地区要吃面条,取健康长寿之意。
吃七菜羹
有些地方初七这天用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称七菜羹,借七种菜寓意新的一年丰衣足食。
吃及第粥
及第粥是用猪瘦肉、猪肝、猪粉肠等煮熟而成的粥,寓意新的一年长生富贵。
正月初一到初七有什么忌讳
一、正月初一是一年中忌讳最多的一天
1、大年初一不能用剪刀。大年初一用剪刀寓意着“这一年容易招惹口舌之争,容易惹事端”,因此这一天禁止做针线活。
2、大年初一不能扫地。大年初一是迎接财神的日子,会有财神降临,如果这一天扫地就会把家里的财运带走。因此,无论除夕夜在地上制造了多少垃圾,在大年初一都不要清理,也不要丢垃圾。如果把“扫帚星”引来,就会倒霉运。
3、大年初一不能把房间里的水往外泼。这点和上面是一个道理,大年初一把房间里的水泼到院子里,就会带走家里的财运和福运,是不吉利的。
此外,在我们这里大年初一要早起,不能睡懒觉,目的就是为了迎接财神和喜神;对于念佛的人,大年初一只能吃素;大年初一不能说晦气话,也不能和别人争吵,只能说吉祥话;大年初一不能和别人发生金钱往来,这一天别人找你借钱要果断拒绝;在大年初一,如果不小心打碎了东西,要赶紧念“岁岁(碎碎)平安”;大年初一除了做与吃有关的事或者喂牲畜,最好不要干活,否则在这一年你都会忙忙碌碌。整个正月不能剃头,俗话说“正月里思舅舅”,在我们这里正月十五前都不能剪指甲,这种习俗你们那里有吗?
二、正月初二是“姑爷节”
出嫁的儿女在正月初一是不能回家拜年的,在我们这里大年初二一般女婿都会去丈母娘家拜年,因此“正月初二也是姑爷节”。这一天女婿、女儿都要携带礼物去给岳父岳母拜年,如果有小孩,娘家会给小孩红包。在有的地方,初一不登门给亲朋好友拜年,因此很多人会在初二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
三、正月初三是“赤狗日”
正月初三是“赤狗日”,是不吉利的日子,这一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之争,在这一天忌探亲访友。在有的地方,这一天禁食米饭,目的就是为了“五谷丰登”。
四、正月初四要“迎神”
正月初四是天上的诸神会降临人间,这些一天要打开大门和窗户,准备好贡品,虔诚的点香祭拜,以祈求“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初一到初四商店一般都不开门营业,妇女不用针线。
五、正月初五“破五穷”
正月初五很多禁忌都可以破,这天要“赶五穷”,即学穷、智穷、文穷、命穷、交穷,因此这一天要放鞭炮,目的就是为了将不吉利的东西赶走,而且鞭炮要从里往外放。
正月初五不能去给岳父母拜年,农村有句老话叫“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而且初五才去给岳父母拜年,也显示不出诚心。
六、正月初六是“营业日”
对于生意人来说,一般都会选择这一天开门营业,寓意着“招财进宝”。大年初六要进行年后的第一次大扫除(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皆不能打扫),对于农民来说,从大年初六开始就可以下地干活了。
七、正月初七是“人日”
女娲在造出猪牛羊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成了人(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在这一天必须要有一道素食(菜羹),以祈求去除邪气、医治百病。在这一天,如果小孩犯了错,大人是不能训斥的。
大年初一南北方差异
饮食差异:南方的春节饮食更加丰富多样,以粘性米饭、汤圆、水果、海鲜和各种小吃为主。而北方的春节饮食更注重面食,如饺子、面条和馒头。北方人在大年初一通常会吃饺子,而南方人则会吃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
节庆活动:南方的春节有一些独特的传统节庆活动,如南方舞龙舞狮、灯笼表演和花灯会等。而北方的春节更强调燃放烟花爆竹,尤其在初一晚上。
穿着装饰:南方的春节期间,人们喜欢穿上传统的旗袍或唐装,以及各种鲜艳的颜色。而北方的传统服装更多地与冬季保暖有关,如羊毛大衣、皮草和厚重的围巾。
习俗和信仰:南方的春节习俗中,祭祖和祈福仍然非常重要。而北方的春节更注重对长辈的拜年和赠送红包。
氛围和气氛:南方的春节气氛通常更加热闹,街头巷尾处处充满庆祝活动的气氛。而北方的春节气氛可能更加庄重,因为有些地区的气温极低,人们可能更多地室内庆祝。
气候差异:北方气候偏寒,南方气候偏暖。过年期间正值寒季,南北方面对的环境不同,迎春习俗也造成了一定差异。
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北方多平原,南方多山地。这种地形上的差异影响了人们的文化习惯和节日习俗。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相关文章:
大年初一到初七祝福语01-31
2022大年初一到初七文案02-15
2023大年初一到初七拜年祝福语01-25
2022大年初一到初七海报文案大全02-14
除夕到初七祝福语01-14
大年初七风俗习惯11-23
大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祝福语02-15
大年初一到十五的风俗祝福语大全02-14
关于除夕到初七的过年习俗05-01
2022除夕到初七祝福语(精选75句)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