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观课报告范文

2023-10-25 17:00:39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范文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观课报告范文(精选5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范文1

  本次研修我观摩了《同底数幂的乘法》、《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形证明的复习》三节课,通过这三节课的观摩学习可以看出,每节课都凝聚了上课教师的心血,放映了老师们平时上课的状态。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

  1.教学过程重结论更重过程。教师创设生活情境,通过一个个简单、小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大胆回答;同时对于学生的答案,鼓励、表扬为主,让学生体验参与课堂的乐趣。

  2.教学关注学科,更关注人。三位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关注人的教育理念。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包括每位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教师的一个个小问题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整理的时间,而不是急于告知。对问题的回答,能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对于学生的答案,都能给予尊重、鼓励,而不是死板固定。另外,老师们都能关注学生情趣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前提,这才是最好的教学。

  3.老师们能够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准备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常规热身,也有专项准备,老师们可以从效果和氛围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4.老师们的课体现出一种快速“准备”的意识,也就是说简化准备活动的程序,围绕主教材的学习,让学生从安静状态较迅速地过渡到主教材的练习中,一般就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几个专项身体练习,既热身又为主教材学习做好铺垫,这种理念值得借鉴学习。

  5.交往与互动结合。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三位教师都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合作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同时,促进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但教学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目标意识淡薄,出现了目标与教学的不一致性的现象。课时教学设计应是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在教学实施中要根据教学计划执行并落实到位。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与教学计划有出入,特别是学习目标的达成指向、关键点的教学突破,练习次数和数量上有较大的差距等。教学目标是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取什么特定能力的一种具体明确的陈述。一堂好的体育课要有规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学生)行为特征的预期变化,是对学生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情感等方面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体育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认识到目标不是理论的,而是实践的、实在的、具体的和可操作的。

  2、有的教师上课“花样”很多,但落实知识、技能、方法不够。这样做,有违教学规律,容易贻误学生。我们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让每个练习扎扎实实的练,在这些练习中学生的体质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总之,三位老师的课都是精心设计的好课,让我从中受益颇多,我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争取自己的教学可以不断进步。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范文2

  我对对分配给我的六节课节课进行了仔细观摩,并书写了听课记录,收获很多。我对这六节课的观察视角包括三个方面:问题情境、课堂提问、错误资源的生成与利用。下面是具体的观察分析。

  一、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主要是指新课的导入情境,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自我探究,主动学习。在我观看的六节课中,不少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有效、实用、富有新意、耐人寻味,值得学习与借鉴。

  1.问题情境的趣味性

  新颖、独特而有趣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兴趣盎然。独特的问题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如:《频率的稳定性》一课的教学,教师先向学生播放了一则新闻联播,说的是美国奥运选手的选拔由掷硬币决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置的情境如下:从体校学生的兴趣点和自身相关性出发,选取了现实中与体育相关的掷硬币的视频材料,从而引发体育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认知冲突,此时教师并没有及时解惑,而是放下问题,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和探究的欲望进行下一环节,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新知,如此设计,自然流畅、浑然一体。

  2.问题情境的思考性

  好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是情境创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创设情境不是数学教学的目的,而是让学生在匠心独运的情境中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以点拨和碰撞,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之中。本次展评课中在这方面,我认为比较理想。大部分的教师所提出问题的空间属于“适度”,少部分的问题提出属于“一般”。

  3.问题情境的指向性

  本次活动课中教师们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的指向性大多比较明确,能根据新知创设情境,学生基本上能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顺利进入主题。大部分的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符合这一特点。比如:《因式分解》一课的教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首先呈现形式简单的代数式,让学生猜想993-99能被100整除吗,让学生尝试得出答案,引出本课课题,如此设计,衔接自然、目标明确、指向性强,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4.问题情境的可操作性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为新课的进一步展开而服务,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不具有探究性,反之,问题过难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失去信心。本次活动中,教师大多能抓住新知的联结点和生长点,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出发,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频率的稳定性》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分组操作实验,并做详细记录,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结论,过程自然流畅,易于操作。

  二、课堂提问

  数学这门学科是在人们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数学的发展一再地证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使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问题正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动力。

  本次我对课堂提问观察的具体内容包括:

  1.所提问题具有思考性的频数;

  2.提问后给学生思考时间的频数;

  3.教师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能否让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教师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能否适时提出便于学生理解的相似问题或降低问题的难度;

  5.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能否准确把握,能否根据实际教学进程处理教学预设。

  根据六节参评课课堂提问的观察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中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思考性问题的频数在10次之间的有4节课,10次以下的有2节。我认为,大部分课中具有思考性问题的频数比较合理;个别课中思考性问题的频数偏少,多数提问只是为了调控和管理课堂,或者大多是一些简单的知识型的问题。当然频数是否合理和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课题之间的差异也有关系。

  另外,大部分课在教学的重、难点处设计了1~2个相对开放的问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创设了一定的空间。但是,问题总体设计方面还存在整体性不强、缺乏层次感等问题。

  2.给学生时间思考的次数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密切相关。对于开放的有难度的问题,教师都能让学生相互交流,这样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充分。很多难度中等的问题,教师会因为要赶时间,就不能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思考时间,而是在问题提出后的2、3秒时间内喊起思维相对敏捷的少数学生回答。其结果要么回答缺少深度,要么大部分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教师在提出一个有思考性的问题后,还必须要适当的留出一些时间,使学生可以积极地思考问题,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学生答完问题后再停顿数秒,往往可引出该生或其他学生的更完整、更准确的补充。即使是难度中等的问题,教师留有适当的停顿还是必需的,我们不能用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大家的思维。

  三、错误资源的生成与利用

  有差错,才有真正的学习,才有实质性的学习活动发生。善待错误,才有我们期待已久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活动的发生;有错误课堂,才有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课堂上温暖地对待学生的错,与其说是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如说是教学的策略智慧,它是在真爱数学、喜欢学生、痴迷课堂、心存感激中生成、发展与完善的教学人格。善待错误的课堂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价值也是在真爱数学、喜欢学生、痴迷课堂、心存感激中创造的。比如《平行四边形》中当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回顾不全时,张老师追问道:我们研究图形都是围绕哪些方面进行的?平行四边形具有怎样的对称性?一系列的追问既帮助学生将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了梳理,也让学生掌握了研究图形的一般方法,为终身学习服务。当学生的交流有些肤浅时,张老师总会及时追问,如“你这个想法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简单提炼一下你的思路?”“能不能归纳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等。让学生去思考探究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把思维引向了深处。最后是追着学生的“节外生枝”,问出“意外收获”。让课堂看似不和谐的表象中生成精彩。我觉得整节课教师追问及时,问题问的恰到好处,有效的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范文3

  观看了济南市长清实验中学张静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节课堂实录确实让我眼前一亮,一看再看。当然,之所以吸引我,不是因为教学设计的完美,环节精巧,而是因为学生原始思维的可视化,因为学生数学活动的有效之美,也与我近年的思考和在教学中做的一些尝试产生强烈的共鸣。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基于此,在观看本课时,我确定的观察点为“学生学习”维度中的“目标达成”视角“学生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张静老师这节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总共有13处学生活动(这里的学生活动指教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学生相对独立地活动一段时间),从内容看,学生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从学生活动的时间来看,总时间为30分钟,占本节课总时间的67%。学生相对独立的活动时间能占到这样的比例,说明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学生活动形式来看,采用了多种活动形式,有口述,书写,操作演示、展示交流,小组合作、测试等,其中以口述和展示交流为主。本节课,集体回答26次,个体口答11人次,个体黑板演示展讲3人次,个体板演展讲4人次,小组合作交流3次,全体测试一次。

  学生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张静老师本节课的四点学习目标,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前三点目标着重知识与技能目标,后一点着重能力及情感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贯穿于在3和4这两条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通过第二环节的自主探究中的三个学生活动实现。从学生的活动设计来看,这些活动都有利于目标达成。从活动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活动都促进了目标的达成。

  总体评价: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效,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活动有效调动学生思维,把“看不见的”学生原始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清晰地通过学生黑板板演展讲呈现出来,让学生原始思维可视化,以便更好地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从而促进对目标的达成,符合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彰显活动有效之美。

  本节课突出的优点:

  一、数学活动的起点是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

  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第一环节:“温故导航”的'设计遵循了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现实出发,让学生类比平行四边性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引发学生产生数学思考,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也应该先从边的角度进行研究,张老师的数学活动设计起点是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之上进行的,将新知识的学习类比转化为已有的旧知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轻松的构建了新知识。

  二、数学活动的情景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自主探究”的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细木条的封闭情景问题,改编为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问题“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后,小明回家用细木棒钉制了一个。第二天,小明拿着自己动手做的平行四边形向同学们展示。小辉却问:你凭什么确定这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呢?大家都困惑了......”,并设计让学生用熟悉的硬纸条动手操作。

  张老师根据学生实际,从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这种有目的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活动探究,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让新知识自然产生,既让新知识产生的魅力吸引学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问题情境之中,以教学的艺术感染了学生。

  三、数学活动的数学化是学生原始思维的可视化。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如果将数学解释为一种活动的话,那就必须通过数学化来教数学,学数学。他认为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是数学化,即学习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自主探究中的“三个活动”设计了7人次个体思维可视化的讲台动手操作演示、黑板板演展示交流,有效的重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数学化的原始思维可视化中经历思维过程,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问题,去解决数学问题,不断提升思维水平,彰显了数学活动的有效之美。

  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在于,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讲台动手操作演示,该生采用分类的方式全面分析,对边在位置上可分为平行和不平行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讲解,考虑问题很全面。让人耳目一新,深感后生可畏,这种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化课堂,它让全班学生经历了原始思维的可视化过程,他们在数学活动的数学化中,不但提升了自身的思维水平,也提升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水平,还得出并记住了有关“平行四边形从边的角度的三种判定”的数学结论,在数学活动中建立了数学模型。

  建议:

  1、在探究式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了知识与技能以及能力目标,老师还要重视发挥多种形式的评价功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才能达成的更好,更能激发学生提高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探究式教学中,知识梳理环节不但要有知识的总结,更要注意数学思想、分析方法等的总结。

  3、在探究式教学中,本节课的集体回答高达26次太多,有的学生就会滥竽充数,可将其改为学困生抽答,个体抢答、同桌互答等形式。

  收获:

  1、在探究式教学中,利用素材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是设计好问题的关键。问题要指向教学目标,有层次,并注意质量和数量的统一。

  2、在探究式教学中,有效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是重要前提,因此,我们选取素材时应注意生活的趣味性,典型性,针对性,思想性、教育性。

  3、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重要标志。素材贴近生活,问题设计难易适当,教师引导及时到位,教学内容适合探究等都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4、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也要注意活动数学化,还要把“看不见的”学生原始思维的过程和方法清晰地通过学生演示、板演展讲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思维可视化,从而促进对目标的达成,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范文4

  观察时间:

  2023年5月20日

  观察地点:

  XX中学初中数学课堂

  观察课题:

  数学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观察目的:

  了解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观察内容:

  本次观察的课程是初中数学的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课堂上,老师首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通过提问学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接着,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等,向学生介绍了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在讲解过程中,老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计算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老师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观察感受:

  通过观察这堂数学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通过互动和讨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观察总结:

  通过本次观察,我认识到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计算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通过互动和讨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这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范文5

  观评了三节优课课例:一元一次不等式、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单元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项复习。教师基本素质都较高,都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备课充分,紧紧围绕课标展开备课和教学,准备充分,教材挖掘深,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整个课堂环节齐全又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形成知识体系,课堂容量大,效果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好。组织形式多样,突出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利用对学生的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提高学生能力。又都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三节优课又各有优点,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节,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速度和效果。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单元复习一节,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索“化斜为直”的方法,从而总结规律指导解题。期间,也涉及到了好多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另外,利用思维导图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本单元内容。再就是从展示阶段看,学生的基本素质较高,基础知识掌握得好,小组合作交流有效,语言表达能力强,训练有素。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项复习一节,不局限于学生会解几道题,而是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法,对比各种解法的优缺点和难易程度。在探索和对比中提高了解题能力,领会了换元思想和整体思想。进一步理解了消元思想,这为下一步学习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打下基础,甚至为解多元高次方程打下基础。

  提几点看法,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要紧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不等式的过程是一个对不等式的变形过程,变形的依据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单元复习一节,整个过程缺少题目的支撑,稍显空洞。可以把复习及探索研究的内容习题化,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去体会去思考从而达到总结领会再利用。这样,也能增大课堂容量。

  总体来看这几节课都非常好,教师上课的水平都很高,任何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无论是精益求精的精神,还是对教材、课标把握挖掘,亦或是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都让人耳目一新。争取把从中学习到的知识、方法、精神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12-23

初中数学观课报告模板11-18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1-20

远程研修初中数学观课报告01-17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1-20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1-20

远程研修初中数学观课报告01-17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1-20

关于初中数学研修观课报告12-24

初中数学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