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2022-02-14 15:59:20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精选20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1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在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人们已经淡忘了中国五千年总结下来的文化,个人的金钱欲望和享受的生活状态占据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传统的优良的东西,渐渐被大家觉得稀奇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儿行千里,母担忧,记得怀揣着入学通知书的离家时候,母亲很早在起床为我煮饺子,之后母亲流着泪和父亲把我送到车站,一直到现在每次离家的时候父母还以一样的为送行,每次打电话的时候都要嘱咐一句,在外边要照顾好自己,什么事情多想一想,我叩首,再道一声:“感恩的父母!”

  在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充满了抉择,从择食、择言、择业、择偶、择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要有判断力,要有智慧,而这些都归于我们是否学明白了,不能因为我们自己退却的心,消极的心,坏习气而打败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会有大得。通过学习,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价值的内容,用来把今天的工作做得更好,实现它的现代价值。

  杨老师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束了。在这学期的日子里,杨老师和我们一起走过了这段中国传统文化的日子,让我们有点依依不舍,不愿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说再见。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杨老师的讲解下,讲的非常生动有趣。特别是杨老师的渊博知识、诲人不倦的态度,非凡的谈吐,征服了我们。向我们传授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习得了传统文化的精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从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全面介绍,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科技、文学、艺术、史学、民间习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这和我所认识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同,以前只是认为精神方面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我现在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不止表现在这方面,还包括更多的东西:科技、文化典籍、宗教、教育、艺术、文学等等众多的东西。比如人的衣食住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即饮食文化、衣饰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这些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成就和特点,使《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设置更加有必要。它使我们更加深层次的认识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的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它有助于我们青年大学生认识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我们国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具于以上《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基本内容和总要意义,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课程设置,应该让更多的院校专业设置,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我们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在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情况下,在西方思想的泛滥下,我们每一个国人都应该熟知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它是中国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东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具有重要的价值取向的作用。只有热爱中国文化,才能是国人更加自豪,才能使国家立于民族之林,才能在现代中生存。

  特别是在近年来,兴起的中国热,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当西方的发展进行到死胡同的时候,他们开始向这个东方,东方的中国寻求解决的道路。原因就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他的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知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思想;“治世不一道,变过不必法古”的变革精神;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有奋发图强的锲而不舍精神;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操《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总之向我们传授了太多的中国最重要的东西,值得我们回味与思考。

  因此,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将文化精华化为我们的良知、理性、美感等主体存在的一部分。还应该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判断、文化心理中自觉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自己,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宽厚仁爱、有创新意识的中国人。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2

  现代人如果不上网,好象显得有点落伍了。但现代的网络时代好象也显得有点落伍了,这种想法好象很矛盾。其实,这就是《易经》的道理,任何事物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其害的一面,关键是如何面对?最近的二年,我将业余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上,从中医养生,易经的研究,佛法的学习和体验等,这二年的变化不但影响了我的工作,还影响了我的健康和家人。当然,这些影响是积极的。而且,二年的学习可以说彻底改变了我的心态,使自己的人生有了主见,智慧的源泉从此打开了。

  回想过去的四十年,我感觉自己象一颗野草,被风吹到哪里就在哪里生长。我们小时候正是战争快结束的年代,我亲眼看到过家人被批评,看到过父辈兄弟相殘,忍受过饥饿,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小时候的磨砺,我哪来这种“野草”的生命力?

  我现在对自己的儿子说,“我的命运不如你好,但反过来说我有幸运有这么丰富的人生,你可能没有机会经受这种磨砺了”,儿子还太小,虽经常听我谈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似懂非懂。说到天资,我的二位姐姐是极力夸张我的,说我小时候就很聪明,我自己却感觉不到。虽说从小学到大学,我是那种不太想读书但又很顺利的人,但面对出生在农村的命运,我又不得不要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是,大学毕业后,我却分配在县城的一个小单位,对于那时我认为“懂事”的我来说,感觉根本没有人生的机会。无意中我看到一本《深圳青年》,我和同学借了400元钱闯荡深圳,也许我出生农村的淳朴和责任感,加上我自己天生的领悟力,我在深圳虽没有发财,但总算有了自己的家,也算是真正的深圳人了。深圳的创新精神激励着我不满足于现状,加上在日本公司的那种压抑感觉,虽说日本老总很重视我,但还是无法使我对公司产生归属感,放弃了很好的条件去和同学一起创业,结果命运给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将我从天上打到了地下,那种感觉正如南怀瑾老师所说的“要想人不死,除非死一人”,我确实感觉到“死过一回了”,当然那只是精神上的感觉,生活上并没有那么可怕。

  也许正如一位法师所说,我这个人和佛有缘,佛为了使我接受佛法,在我命运最痛苦的时候让我接触到了佛法。人生的道理正是如此,没有经历磨难,哪能懂得人生真正的道理呢?正如中国一样,没有近代百年的灾难,可能还不知道中国龙要沉睡到什么年代?

  中国有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你提升了自己的道德修养,你就能吸引有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通过有道德修养的行为,改变周围的有良知潜力的人。一个社会的改变,是通过一少部分人群的改变再到一个大人群的改变,最后到整个社会的改变。我们佛法修行的人在一起谈论道德时,感觉到很快乐,那些有钱的人在谈论物质享受时可能会很快乐,但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到底谁最快乐呢?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通过视频学习,在老师的讲授中我认识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民族精神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正确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做的处于逆境能坚强面对,处于顺境不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

  优秀传统文化高扬生命意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如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和终极关怀,在生与死的问题上,以强烈的生命意识来通透死亡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这种人生观,用来教育当代大学生,既能医治少数学生存在的“人生冷漠症”,又能高扬起生命意识,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精神动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应当认真的加以宏扬。

  思想政治理论理论课堂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切实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让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在世界文明的淘洗中越发闪出熠熠的光辉。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4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学习,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

  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圣人,又想起温总理在上任时说的那两句话来勉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随便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5

  在这个物欲横飞的世界里,或许你的那颗心早已和我一样的浮躁、不安!而曾经的那份安然、恬静已渐渐地丢失,在现实面前丧失了自我!但我是一名幸运儿,在我的大学生活中遇到了"小传",并让我重新找回了那颗最真的心、最初的自我!

  "小传"是我们学院"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基地"协会的简称。遇到"小传"是在我大一快结束的时候,那时看到老师和学姐学长们在校园里做宣传!"小传"的宗旨是: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注入一份力量!从此,我便爱上了这个协会!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小传"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从《弟子规》做起!每天早上晨读一遍,利用课余时间看有关的视频资料。当我读到《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时,让我倍感深触。想想以前在家里,父母叫我做点事情,可我总是爱拖延,甚至为此跟父母发生争吵,顶撞父母。就连最基本的中华传统美德——孝顺父母,都没有做到!真的感到很惭愧!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昔此时",我深深体会到了我们的时间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看电视剧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今后,我要多利用这些时间去学习传统文化和阅读书籍!

  《弟子规》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慢慢地按照《弟子规》去改正这些缺点。

  在"小传"期间,老师还组织我们去秋浦书院做义工。每次我走进书院,都觉得身心格外的和谐,那份突如其来的安静,才发现是我内心一直所追寻的!在做义工期间,除了打扫卫生外,更多的是在书院里进行参学,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修身养性!参学的课程有:论语读书会,管仲班,茶艺,古琴等!而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古琴!老师不仅教我们弹琴和讲有关的知识,还和我们分享他自身的经历。让我知道了:要想弹好古琴,离不开丰富的人生阅历!古琴——可以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沉稳,心态变得平和。在你心情烦躁时,听琴一曲,可以排解郁结于心的烦闷与忧愁,并沉醉于古琴那独有的端庄幽雅的意境之美。学习古琴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内涵,缓解了压力,还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和气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6

  “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对一个人而言,根是对生命的依恋和敬畏;对一个民族而言,根是对文化力量的借喻和对文化品格的自我认同。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积淀,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上好传统文化教育课,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更是我们思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理解的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对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让学生在亘古流传的名言中了解文化的精华;在荡气回肠的诗句中感受文化的精神;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体验文化的特点。

  在我的文化课堂中,会让学生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中体会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的民族凝聚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介绍我们传统文化丰富的形式,带领学生在书法、绘画、戏曲、诗词……中体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特点;在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中,培养学生鉴赏传统文化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要做到对文化的弘扬,更要做到对文化的传承。例如:我们不仅要用“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的典故让学生明白孝亲敬长的美德,更要引用当代学生熟知的孝心少年事迹让他们体会对美德的传承,教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们的美德,从而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能力,将文化的精髓注入他们的肌体。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中体会古人依法治天下的决心,也要让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中领会当今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这就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让学生明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要让学生学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要始终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带入课堂,将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注入学生的内心,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和建设者。引领学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7

  中华民族命脉传承了五千年,而作为传承的主线,却始终是孝。孝是众德之根,诸善之源,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是民族认同,民族团结、民族振兴的基础。我们每年的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其实质不都是在演孝吗?

  《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

  “百善孝为先”因为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所以数千字的《围炉夜话》,抵不过这一句“百善孝为先”的名声。

  既然懂得了行孝的重要性,也知道了行孝是修身第一步,那么更应该懂得如何去行孝。本次课程教育了我们该如何去行孝“一是养,二是敬,三是谏诤”。

  首先,孝敬父母要养父母之身,更要怀着一颗恭敬之心。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现在的所谓孝子认为能赡养父母,就算尽到了孝道,养狗、养马也同样是养,如果我们仅仅是赡养,而不尊敬父母的话,怎么能够把养父母,和养狗、养马区别开来?

  今天,很多人对孝的认识仍然还停留在“能养”的层次上,认为只要满足了父母衣食住行的需要,便是孝顺父母了。这是时代的不幸,也是传统文化的不幸。当然,能够满足父母这些需要,尚有可取之处,也算是一种孝行。可悲的是,有些人在这个层面的孝也做不到。

  其次,孝敬父母要养父母之志。

  第一条就是我们需要做到不让父母为我们的健康担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就是说,我们身上最小的器官毛发,最表层的皮肤都来自父母,就如同父母的身体,怎么敢毁伤呢?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8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门技击之术,同时也是一门养生修身入道之学。它有着丰富的技击内容体系,艺术般的攻防方式,更具有独特的健身养生功效。

  而就在它的技击内容而言无非就是对人体各个部分加以锻炼和加强,从而达到非普通人能所及的地步。

  就比如说它对头,腿,手,骨头,皮的修炼。从而创出的武术;铁头功,佛山无影腿,醉拳,缩骨功,金钟罩等。体系则是以天人合一,太极哲理,人道与气和知行合一为主流观点的。而理论基础是在阴阳,五行,八卦戏一套哲学范围。

  就养生而言,传统武术养生则有大养生与小养生之别,大养生包括“三基大养”即“居住”“饮食”和“环境”三个大的基本方面,以及“动养”“静养”“神养”“节养”德养“六个小的要求。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作为小养生并不是大养生减去三基而是指其居住条件,饮食条件,环境条件。

  但是总的来说养生和技击是不容分割的,而且具有中国国术之称的武术自古以来就与养生有着不解之缘。况且武术界更是有一种说法兄有先养生,强身,健体,壮身,达到身体的强健因而才可进行技击。不然的话身体虑弱或不够强壮,不击自倒。何谈与人较技呢?因此,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养生,强身之道。且武者们穷其毕身精力把修炼的首要目标是放在增长本源上性的功力之上,以达到先养生,壮身而后提高技击实战效用为目的。

  既然武术的本质上市一门以“技击“打斗为追求,以养生,强身,修身,为根本且的门类。那么毋庸置疑,武术在养生方法学问的积累上有其独到之处。而就传统武术而言,拳起于易而理成厌,易理和医理事拳理的主要构成因素。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把养生要义总结为:“通过行拳修炼来达到身体阴阳二气的最佳平衡。”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武术中也有这样一句话。“静者寿,噪者失”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的武学经典非太极所禹。而太极武学的奥义在于练功对过程中“以静求功”以此来开发人体的神经功能。

  “静者寿,噪者动。”这句话似乎能够很好的解释今天的武术界。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热武器的不断创新。技击的作用也越来越小,武术界的躁动者也似乎少了很多。不然任你武功再高,我也能一枪干倒。由此武学的格斗和技击犹如枯萎的花朵。不过还好还有一朵正在盛开的朵。

  沧海桑田,海枯石烂,中华传统武术仍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可代替作用和影响。归其原因是中华武术是中华优秀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9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10

  在拙作碧云随笔中我已经谈了不少文物艺术类的话题。今天想谈谈第五点,就是中国传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的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我们古代先贤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用朴素的归纳法,分类法简单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你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学说呀!这个学说虽然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但是却在近现代受到了批评和非难,1840年以后列强入侵中国,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了中国落后的局面,很多人就把这个问题的症结归罪于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限制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导致了中国受制于列强,我个人认为这是十分片面和错误的。中国的落后绝不是文化造成的,试举一例:就拿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来说吧,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八股文,可以说早已是臭名远扬的了。从本世纪初或上世纪末,就已被人骂臭了。直到近年报纸上,还有人写文骂它,可以说是骂了已一个多世纪,可是八股文这一经历明清两代,延续了五百年的惟一教育、考试专用文体,五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无一不是这一教育制度训练出来的人。

  在漫长历史时代中的那些名人,那些学者,那些志士仁人,今天尚均予以肯定。而培养他们的却是腐朽不堪,空洞无物的八股文教育,这又该如何解释呢?科举考试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暂不讨论。我认为中国近现代的落后的原因在于掌握政权的政治家的无能造成的,就看清朝入关后的十代皇帝,你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从道光开始清朝就开始加速衰亡了,道光帝让咸丰继位就是一个原则性的大错误,其实恭亲王奕欣的能力和素质比咸丰强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咸丰就是一个无能的昏君,后来的慈禧太后就更不用说了,慈禧就是一个家庭妇女呀!不过这个人思维敏捷,有一定公关能力,如果操作一个家庭还行,让他统治一个国家,那不是开玩笑吗?中国的半个多世纪就是在这些愚妇稚童的手里,那还能有什么好结果呀!!当然也要看到是时事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事,就拿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吧,我认为他本来可以把中国搞的更好一点儿,他的能力,权威都可以把中国建成一个具有民主政治的新中国,但是他是1893年生人,是光绪22年,他本人有社会给他的影响和局限,所以他最后搞了一场

  ,用叶剑英同志的话说,使中国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阴阳加上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国古代的先贤很睿智,他们观察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起来是纷繁复杂,其实就是两大类,既对立又统一的两大类,这就是阴阳,比如说太阳和月亮,男人和女人,水和火,勇敢和怯懦等等等等,这样分类虽然简单但是分析事务的精度就不足了,所以就提出了五行学说,在对自然和事物的长期观察中得出了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不同的类型来概括万事万物。以金木水火土的生剋制化来概括万事万物相互间的关系,这种提纲携领的方法把复杂变成了简单。阴阳五行学说描述了世界万事万物的属性和状态,他是属性和状态的函数,这是静态的描述,而周易是对阴阳的动态描述,是把阴阳变化的过程呈现出来,64卦里的每一卦都是说明了事务变化的一个过程,说到这里我已经把阴阳五行学说和周易的关系说清楚了,同样命理学呢,就是对五行金木水火土变化的动态描述,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阴阳的变化过程,这是一回事,所以我们可以把周易叫做阴阳动力学,把命理叫做五行动力学,其实奇门遁甲和大六壬都是阴阳五行的动态描述,只是前者重点在于天干,后者重点在于地支,这就是古圣先贤之心法也!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构成的六十花甲子从表面上看是我国古代先贤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其实他是阴阳五行学说的进一步细化,比如说十天干,其实就是10个自然数,但是他不仅仅是十个数字,而是把他赋予了阴阳五行的生命。

  总之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个认识论,是对人生,世界和宇宙的认识论,他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力图进一步的对人生,世界宇宙加以更细密的说明,他不是方法论也不是实践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是比较滞后的,这一点我们应该清楚。西方科学的方法论和实践论应该说发展比较先进,但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由于认识论的枯竭,所以也会走上歧路,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大家可以讨论!

  中国的堪舆学即风水学,就是应用阴阳五行学说对空间进行的研究,其实中国的风水学说是世界第一的先进科学,其他的国家和地域根本就没有的,是我国古代先贤在生存斗争中积累的最辉煌的成就,可惜被很多无知的人看做是迷信,而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其实那些大喊风水是迷信的人,对什么是风水一无所知,我自己进研风水数十年,觉得我们祖先的伟大和辉煌,我希望有志青年你们先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好不好!你自己先学习学习,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然后再下结论。

  如果你是学习天文和历法的专业,你就应该清楚我国古代天文历算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就不仅是认识论的范畴了,就已经进入了方法论和实践论的领域,那么你学习过中国古代的建筑学专著—鲁班全书吗?你学习过天工开物吗?你学习过九章算数吗?可惜我老了,已经没有精力再涉猎这些领域了!我希望能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的全过程,做一个全面的描述,看看我国传统文化那一点比西方的所谓科学落后呢?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11

  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于华夏民族的先祖,带有自己的浓厚的民族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和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传统文化教给我们的优秀的精神粮食,要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在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中,我们青年大学生要学会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学会奉献!

  1、百善孝为先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中,始终坚持“孝”为做人之根本,自古以来孝是作为评价一个人的成就与品质的重要标准,也因此在古代浓重的重孝的环境下就出现了很多至孝之人,像狄仁杰、淳于意等人。而在当今社会,我们看到的情况确背离了先人所创造的孝的社会,在网上、报纸上等都时常出现对父母不孝的事例。这让我们在中国日益发展、国力日益增强的今天感到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所以在当今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尤为重要。我在学校学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之后,反思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确实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够好。我之前只是认为原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平时回家的时候就是给父母买些东西就是孝顺了,其实不然,殊不知动物都知道反哺更何况作为我们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类。通过这次传统文化的学习我知道了孝有四种境界: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孝父母之慧。

  对比自己平时做到的也就是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孝父母之慧以前想都没想到过,就根本不用说怎么去做了,通过学习了传统文化,我终于懂得了真正孝的含义,那就是要做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能让父母引以为荣。孝不是嘴上说的,是需要有实际行动做的。特别是在学习了现代孝的榜样之人的做法,感触很深,父母把我养育到这么大,供我上学,一直在不停的在为我无私付出,想想自己给他们回报了些什么呢?好像什么都没有,反而可能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事还要与父母争论顶嘴,让父母生气真的很不应该,以后绝不能再犯。

  2、学会感恩

  我原来觉得只有自己的亲人值得我感恩,其他的好像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但是当你真正有了一份孝心的时候,那确实是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去感恩了。就像《感恩词》中所概括的国家、父母、老师、同仁、农夫、大众,国家给了我们安定的生活环境;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抚养成人;老师教授我们文化知识,让我们今后有在社会生存的技能;同学的合作帮助,让我的学习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农夫的辛勤耕云,让我们有了一日三餐;还有一些我们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做的工作,实际都是一种对我们默默无闻的关心和支持。懂得了感恩也就让我学会了谦卑。自己不会再因为为家庭和朋友或者是班上做了一些事,或学习生活中有了一点进步而沾沾自喜,就会觉得自己所做的这些如没有来自各方面帮助支持,就凭一己之力是办不到的。所以在学完中华传统文化之后,我明白了做事做人要学会谦卑,这样就会避免与他人之间的争执,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际关系才能愈加亲密。

  3、学会奉献

  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想起了以前学院的学生干部和班上的干部,他们为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提供服务。他们在面对我们的不满甚至有点不讲道理的情形下,仍然坚持着笑脸,为我们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他们所做的一切令我非常感动。这几年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除了学院的辅导员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日日操劳之外,我们的学生干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因为他们的不辞辛苦,无私奉献,才始得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才是如此井然有序。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奉献的力量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在他们身上我也感受到了对于自身所缺的就是如何去奉献自己的力量,如何抱着一颗无私的心,为同学和学院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将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同学服务,为自己增光。

  此次中华传统文化学习,让我发现自己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很对不足之处,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把这些不足改正过来,就如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言“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有学会了如何做人,我们才能知道做好每一件事,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社会就会更和谐,就能享受到真正的幸福人生。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12

  本学期的选修课就这样匆匆的告于段落了,我感慨颇深。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

  毫无疑问,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财富,包括传统文化、精神文明的精髓,。在上个世纪之初轰轰烈烈开展地新文化运动中,对于封建的、愚昧的理学和落后的礼教发起进攻是正确的,但是此过程中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摒弃却是不够明智的。此后,直到现在,将近一百年过去了,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才发现儒家思想、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但是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上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

  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

  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体生命的自由、尊严,讲得不够。更多的是帝王的权利,而不是百姓的权利;在发展道路上,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人情和集权。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各种事情的解决,如评职称,重大课题立项,各种评奖,均离不开人情。人情是这个社会得以运转的万金油。集权,即大权独榄,什么事都由有关领导说了算。结果只能是脱离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权谋个人之私。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会正常秩序遭破坏;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这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因此,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将文化精华化为我们的良知、理性、美感等主体存在的一部分。还应该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判断、文化心理中自觉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自己,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宽厚仁爱、有创新意识的中国人。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13

  我来自于大同,我也是妈妈让我来学习的,在这里我要首先感恩我的妈妈,如果不是她,现在的我还是像畜生一般的活着。我以前也是一个很不听话的孩子,是一个很忤逆的孩子,我妈妈也是经常被我气得半死。我从小就不爱学习,我就特别的怨恨中国的这种应试教育,如果没有作业,没有测验,没有考试,没有家长会,那该多好啊!因为我是二胎,我还有一个姐姐,姐姐从小就学习特别好,琴棋书画什么都会,我妈就把她培养的特别好。我妈妈这个人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各方面。因为我姐姐就什么都好,那妈妈就希望我也什么都好,用培养女孩的方式来培养我。因为我是一个男孩,自然不会像女孩那样,所以我就反对,我就不愿意,所以我们娘俩就经常因为这个吵架,生气。但是,我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差,因为我小学在所谓的贵族学校,当时家里的生意也不错,家庭比较富裕,所以就上了实验小学。那时在班里能排个中上等吧。但是,从六年级开始,我接触了网络这个东西,使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以致于考到了一个很烂的中学,父母花了钱才让我到了比较好的中学。上了初中,上网就更疯狂了,经常因为上网问题跟我妈吵架,以致于成为了班里面的下等生。我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也有很大的分歧,我爸爸很放纵我玩电脑,以致初一的那一年我母亲也就没有管我。到了初二,我爸爸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和我妈联手管我,这才控制住了我的上网时间,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很多,也就是这次的期末考试,家人都很高兴。

  学习完传统文化之后,我才知道我错了,我真的是大不孝,猪狗不如,在这里真诚地和妈妈说一声:“对不起,我错了,请您原谅我。”我也知道了责之深,爱之切的道理,人世间最伟大爱就是母爱。父母做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啊!在这里我也强烈呼吁大家不要再和父母吵架,想想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这辈子也报答不完啊!

  在这里,我要感恩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好的东西,这次女德班之后,我也要出去多多弘扬中华传统,让更多的人受益。最后,我还是要感恩,感恩一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14

  露天煤业财务总监、副总经理何宏伟给我们青工上一堂精彩而博学的传统文化课从中华传统文化领悟学习之道,通过古代学者的小故事及诗句来引导我们从学习的用途、如何学习、学习什么三个方面着手,让我们懂得学习理念的内在重要性和外在表现性,让我们青工受益匪浅。通过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学习目的

  在课堂上何总用四个方面来阐述了学习的目的:

  1.学习是解惑的最有效方法;2.学习是实现个人抱负的途径;3.学习是造就临危善断自信心的根本;4.学习是来源于自己的快乐。这四个方面也可以说是结合了我们青工本质思想做出的一个总结。时至今日,学习早已超出了传统意义的读书考证。旅游是学习,健身是学习,上网是学习,工作是学习,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学习也从单纯的求知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但最终是要学以致用,探寻从辛苦中获得的快乐与成果。

  二、学习理念内化成为一种激情

  学习需要一种态度。牛顿有过这样的名言“你想获得知识,你该下苦功;你想获得食物,你该下苦功;你想获得快乐,你也该下苦功;因为辛苦才是获得一切的定律。”我们知道对于我们喜欢做的事情,时间是过得非常快;对于我们不喜欢做的事情,时间过得是‘一时三秋’啊。我们可以想一想,对于那些枯燥无味的、不喜欢阅读的书籍,是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呢?牛顿给学习的概念已经做一个总结,就是一个字“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所以,学习的苦与乐取决于对待学习的态度,如果把学习做为一种生活的方式,把学习当做生命过程去经历,最终会把学习这种理念内化为一种激情,外化为一种习惯。做到快乐学习、轻松学习、享受学习,你还会觉得苦吗?

  三、学习是现实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前提

  在当今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的环境下,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那应该学习什么呢?人的素养有三点很主要,包括:综合素质、生存能力、个人内涵。

  1.综合素质

  有很多朋友都对这个问题有所疑问,为什么有一些小学毕业或中学毕业的人会成为大老板或富翁,而有很多人却上了大学还要给这些大老板打工呢?经过长时间的讨论,重点问题停留在了综合素质方面上。大家都经过了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的学习,可以说都掌握了一些学科的基本知识,但是进入社会后,在综合素质方面上,我们却遥遥不及这些人。因为这些人在进入社会的第一天起,就已经开始对综合素质方面上有所磨练了。我们只有随着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还要我们不断的学习,这样才能使我们更早地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生存能力

  结合当今社会现状及企业情况来讲,生存能力不仅仅是指我们手上的基本技能了,何总总结了做为露天煤业青工应该具备的生存技能。首先要掌握法律知识,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只有懂得行为规范,才能不逾矩;其次要懂财务管理知识,财是金钱和物资的总称,财务管理教给大家的是聚财用财理财之道,做企业也罢做事业也好,都离不开它;再其次要会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完成任何工作离不开人,如何做到“能位匹配”?如何评价员工的绩效?如何使员工薪酬体现均衡性?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所能告诉我们的;最后知晓相关联专业,专业是由于社会分工而产生,但一项工作常常涉及多个专业,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把专业水平发挥到极致,不仅如此知晓相关专业还能建立全局理念。

  3.个人内涵

  强化个人内涵,就是强化个人修养,如同武林高手要练内功一样。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单纯的说国学,乃独指经、史、子、集部的语言文字经典训诂学问。它不仅可以加强你对人生的认识,还可以提升你的个人修养。曾国藩曾说:“读书以训诂为主。”多看经典训诂学问,可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对事物遵循过程了然于胸,稳坐泰山。正所谓“掌上握有千秋史,胸中自有百万兵。”所以实现这高标准人生目标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我们可以解惑;学习,我们可以实现抱负;学习,我们可以拥有临危善断的自信心;学习,我们可以拥有快乐。虽然学习很幸苦,但是做为一种生活方式,它会实现我们高标准的人生目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15

  通过我院开课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离我们很远,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是指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民族小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呢?虽然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被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但我们仍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的文化。因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有新的元素融入到我们生活中如今许多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特立独行,在人生进程中已迷失了自己。哈韩、哈日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我们现在有些年轻人能够流利讲出国外的服饰历史以及饮食文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却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甚至不能流利的朗诵一篇孝经。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但是在现代中国人的身上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该得到继承的。

  有段时间,我学习了关于《孝经》的知识,父母在最初的时候给予了我们生命,然后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我们用勺子和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穿衣服、绑鞋带、扣扣子,教我们洗脸,等教我们学会了所有东西时候,我们首先回报给他们的是顽皮和顶嘴,我们忘记了父母将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里那些日子,我们忘记了父母是怎样把毕生的心血一点一点的传输给我们。所以我很庆幸能在这个时候学习到传统文化让我学会了感恩。

  我们需要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才会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出有利的贡献,才能是个有精神有信仰的有灵魂的人……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16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从我们流入炎黄子孙的血液的时候,我们就肩负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我们无时无刻不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牙牙学语时期,说出一句完整的家乡方言;从学习握筷时期,独立夹起一块菜肴;从学习诗词时期,能背诵一篇完整的诗词。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用我们的行为告诉着大家,我们在传承着我们的文化。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和科技的日益发展,我们接触到越多的外来文化,当初学习了十八般武艺的孩子们如今却都丢掉了自己的爱好与特长,乐器早已蒙上灰尘,弹不了一曲高山流水,身体也早已僵硬,舞不动一曲惊鸿舞。他们转身一变成为了低头族,刷着抖音,玩着游戏。七夕节火不过情人节,大家只知道送玫瑰以表情义,却不知道送梳子更寓意白头偕老,端午节被韩国申遗成功,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但日本茶更闻名于世界……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我选择了薪火相传实践队,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来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这次寒假实践活动中很荣幸我被选为队长,想要出色完成任务的我顿时感到压力很大,每一次会议前认真做好功课,统筹安排队内分工是我应尽的职责。为了更好的安排任务,我将我们的队伍分成了三个组:秘书组、宣传组、组织组,每一组都有相应的任务。我本以为只要做好分工就可以了,但渐渐我发现很多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安排起来会有很多细枝末节的事情顾及不到致使我手忙脚乱。其中,设计调查问卷环节让我记忆犹新,队员们的奇思妙想、思维方式的不同,让我一刹那众口难调,最终经过一周的激烈讨论,队员们共同制成了一份令人满意的调查问卷。接下来就是发放问卷了,看似简单的步骤在实际操作中让我顿觉掉以轻心,天气寒冷、遭遇拒绝、心态急躁,这一道道关卡时刻提醒我们实践的意义在于持之以恒、在于坚定信念。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努力着,即使偶然遭遇拒绝也能微笑着回应;我们欣喜着,看着队员们接连完成任务,心中蜜糖般的喜悦。

  著名作家北岛曾经说过,“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当下,处于时代节点的我们回望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更应该弘扬我们的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到我们的血脉和呼吸中。泱泱大国,赫赫华夏,我们不仅有傲人的传统文化,还有日益发展的科技创新,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意识到,如今的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并非一对反义词,当我们在发展道路上用科技这把利剑披荆斩棘时,也别忘了传统文化地引领驱动。我们都应该明白,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发展,是一个民族团结的根本、自信的来源,提升传统文化地传承意识,是一项持久且深入的任务。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17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在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人们已经淡忘了中国五千年总结下来的文化,个人的金钱欲望和享受的生活状态占据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传统的优良的东西,越发珍贵起来。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然而,众多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德行教育。

  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因此出现了德行危机。人们大声疾呼,要恢复中国人固有的传统美德,诸如公正、诚实、良知等等。

  社会上的许多现象让人感到震惊,例如12岁的孩子贩毒、14岁的女孩子生孩子、16岁的中学生残忍的杀死母亲,…;虽然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感受阳光雨露,可是,他们纯洁的心灵被污染了,从小就丧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走上了邪路。

  人的成长,主要决定于他所接受的基础教育影响,我们把家庭教育称之为扎根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正是因为它对人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的,直接决定孩子基本道德品质形成,价值观的取向方向。简单的说做人的最基本原则、道德习惯大多都是由家庭来完成的。

  中国传统教育把家庭教育看成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开始,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这一传统为孔孟承传下来,成为维系中国传统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人从一出生开始,首先面对的就是家庭,在家庭之中孩子从父母特别是母亲身上,学习如何处理好这些基本的伦理关系,所以古语讲:“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接受了母亲言传身教的正确影响,知道如何去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与人和睦相处、形成了谦恭有礼、严谨诚信的待人接物态度,培养起了忠孝悌信、礼义廉耻的品格,走入学校、进入社会才知道如何让与朋友、同事、乃至于陌路人的和谐交往相处。

  可现在许多人可能智育上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德育却捉襟见肘。举几个身边的例子:乘车时,学生在那里安然的坐着,却不给身边的老奶奶让座,甚至有时在车内能听到人们大讲脏话,互相彼此漫骂,随地乱扔废纸……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文明离他们越来越远,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也消失殆尽。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

  在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充满了抉择,从择食、择言、择业、择偶、择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要有判断力,要有智慧,而这些都归于我们是否学明白了,不能因为我们自己退却的心,消极的心,坏习气而打败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会有大得。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文学是要靠聚沙成塔般积累的,如果你想一步登天,那只是沙上建塔,徒劳无功。,一个人的道德也是一样,也要不断的积累,古人说厚德载物,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厚德,一个人才能不断的发展下去,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物质条件只能满足人们更大的欲望,不能使一个人真正成熟、进步、懂事。“家贫出孝子”,比尔.盖茨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留下能够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但不能给他留下无法生存的包袱”,还有人这样说:孩子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有何用?孩子没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又有何用?物质财富总会有用尽的一天,常言到:富不过三辈。能让自己的孩子自食其力才是最大的财富。

  文化影响着后来者,后来者又传承、修正并补充着文化。在历史进程中,文化在碰撞中平稳地发展与进步着,波澜不惊。而现代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我们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即使有所涉猎可能也会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可是到底什么是时尚,什么是潮流!那些听起来华丽无比的词语真的让你过得好吗。很多人在寻求人生的归宿,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生命状态。可是却有太多人在追寻中迷失自己出发的目的,最后偏离得面目全非。

  别说物欲太多,诱惑太美,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你不能在永久的黑夜找到灵魂的归属,只会在阴森的坟场游荡。根源在于你舍不舍得放掉手里抓着的堕落之绳,试着找到星点的光。前卫的东西未必就是绝对的好,很多时候传统的东西也许能指引你找到灵魂的归宿。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18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但在听了专家们的真诚讲座后,在座的老师都留下了感动的眼泪。而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更加坚定一颗对父母的孝心,对师长,对朋友的恭敬之心。听完讲座,我的心里是沉甸甸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对照弟子规,自己身上太多的缺点,很多都没做到过,没有想到过。回来后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自己的过错。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回想起来,我真的很幸运,有幸学到传统文化。曾经的有恃无恐、狂妄等等阻碍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万事都要分清彼此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我知道人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体悟。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运用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学习传统文化不是就学一堂课、就看一本书后就回去激动几天以后就淡忘了,必须持续学习并从小事做起,找到在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才能持之以恒,不断进步。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19

  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是一段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王老师的讲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那便是“感恩”,老师的精彩演讲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认识。

  人要常怀感恩之心。要感恩父母,这是做人之本,父母给了我生命和一个温暖的家,把浓浓的爱延伸到整个家,要感恩组织和领导,这是立身之基。无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离不开组织和领导的教育培养。要有奉献精神。树立多干工作奉献社会光荣的现象,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快乐工作,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实现自我。要不计得失。王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把100元放在眼前,你就什么都看不到了,当他把钱放下了,又能看到前面的路了。因此只有把利益看淡,你的路才会无比广阔。

  你要感激那些踩你一脚的人,没有这些人你就不会成长。不会成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背,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你要像大地那样无限广阔、包容,要像大地那样忍辱、奉献,变得心平气和,消有除内心的障碍,做一个无私的人,做一个具有圣贤道德的人。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20

  一、基础世界观

  要学习传统文化起码要先接受先贤的世界观,你俩要先在一个语境里,才可能稍微明白点先贤在讲什么,而不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

  华夏先贤们书写的典籍出现在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分科之前,是先贤言行的记录,所以拿西方研究文史哲的思路来学习华夏典籍窃以为不太合适。先秦元典代表着古人看待世界的角度和行为方式,所以真正的传统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的。既然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化指的上承先秦时期的干货,那么自然不包后来从天竺传来的佛教。

  二、开蒙第一步

  汉字表达了形声意三方面的信息,包含着华夏先祖对自然真实的认识。或者说,汉字是承载华夏先祖对自然真实认识的一种载体。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图画,一段动作,一个立体的场景,乃至一段“自然真实”。所以不明白文字背后的自然真实含义,那么对经典的理解就会浮于表面,或者师心自用,自己胡编。

  就比如《三字经》里提到的:“性相近,习相远”。习在《说文》里是“数飞也。”其实说的是小鸟拍打翅膀的样子。小鸟想要飞翔,需要不断的重复的拍打翅膀。所以习字其实代表着重复的不停的行动。所以这句话说得是后天的行动的积累是每个人变得不同的关键。而不是简单的学习的意思。

  所以当我们越来越贴近文字背后的自然真实含义,就越容易明白典籍中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古人言简意赅,好不夸张的说,有时候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图书馆。

  所以开蒙认字其实是第一步。在古代这是小孩子们的必修课。

  三、学习套路

  说完了上面的,才跟大家聊聊学习的方法。古人学习经典讲究师说家法。现代人没有这个条件,但是有一些共通的方法是要知道的。

  第一,学之以专。专可以先简单的理解为专注,认真。而且这不是说简单的看书时认真,而是广义上的专注,全身心的投入,不断探索,这样才有可能触碰到典籍叙述的干货,或者说真正的有可能理解一点典籍在说什么。而不是浮皮潦草,看过一点就觉得自己咋样了的那种啦。夫子学琴的故事可以了解一下哈。

  第二,学之以序。序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序列。学习讲究序列,就像先学小学数学,然后才能学懂初中、高中乃至高等数学一样。学习传统文化依然也需要讲究序列,从基础到高深,而不是好高骛远,小孩耍大刀啦。《三字经》就算是基础啦,是开蒙的重要书籍。大家往往低估了严重低估了应麟先生的水平。

  第三,学之以勤。勤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勤奋。克服困难,努力前行。三分钟热度是做不成事情的,坚持不懈才能有点希望。“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就是如此,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第四,行而知之。我们之前说过,经典是先贤行动的记录。如果去了解古人小时候学习的内容,就会发现古人先从扫洒应对进退之节开始学习,说白了就是具体的生活技能,然后才是学习典籍。

  为啥?

  因为你自己不去做,看了别人说了一堆以为明白了,但其实完全没有理解呢。最简单的道理,看美食视频看了很多,自己做的时候也难保不翻车。

  而如果自己用心做一些事情,那么再去听闻一些相关的道理时就会豁然开朗,理解很深刻。这其实也说明行动比简单的上课读书更重要。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光读书还不够,还要按照去做,去实践,在行动中体会具体的行为尺度在哪,在做事中印证书中的道理加深理解。此谓诚心行义则理。

  最后,古人的学问有时候是基于他所处的时代而做出的表述,离我们的时代相去甚远,所以完全照搬并不会适合当今的情况。所以要通过行动体会析出典籍中的干货或者说实质,这样才能做好执古以御今,崇古而不泥古。既不能一棒子打倒完全否定典籍,也不能光推崇却不考虑时代情况。此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铸魂工程04-10

合规文化教育心得体会02-11

银行合规文化教育学习心得体会01-19

学习传统节日的心得体会02-08

中国传统节日传统作文12-21

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传统01-26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作文-传统12-23

传统婚礼主持01-25

冬至传统食物12-19

共享中华传统之美作文800字-传统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