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综合阅读,几乎可以包含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能力点;而且文言文语段的阅读理解,更着重于考查学生所学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在语段的理解中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考查分析、概括、评价、鉴赏能力。考查形式为选择题,分值3—6分。
一、树立整体意识
进行文言文综合阅读,首先要树立整体意识。从近几年高考来看,选材上用得最多的还是记人类的文章,要看文章写了几个人物,人物的性格怎样,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人物与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事件的起因是什么,情节是怎样展开的,最后的结局如何……这样,从整体上把握,有利于抓住关键,浓缩全文,化繁为简,以少驭多,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和脉络结构。
例如06广东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分析:答案B。该语段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考查主要是对选文所涉及人物和事件的理解,这就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并在原文中查找、筛选与选项相关的信息,进行比较。选文主要人物是杜环,通过对常允恭之母张氏的行为来刻划杜环的性格。在张氏走投无路之时,常允恭的朋友谭敬先推辞不接受,只能去投奔常允恭朋友杜一元,但杜一元已死,杜一元的儿子杜环热情接待,作者对杜环的行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是“义烈之士”,可与古人相比。A项在原文中涉及的相关句子有:“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谭谢不纳,母大困。”“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两相对照,我们自会发现A项的分析与概括是完全正确的。B项在原文中涉及的相关句子有:“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两相对照,我们发现虽然杜环一家对常夫人张氏照顾有加,如同对待母亲一样,但张氏的晚年并非无忧无虑,非常想念小儿子伯章,以至病情加重,三年后死去。B项错误还是比较明显的。C项实际上就是“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的翻译。D项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考查,在原文最后一节,也正确。
树立整体意识,还应将字、词、句、段和注释等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把语段与试题连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例如06江苏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他父亲极生气,认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分析:答案C。该语段选自《宋史?董槐传》。A项在原文中涉及的相关句子有:“少喜言兵”“ 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两相对照,无误。B项在原文中涉及的相关句子有:“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 槐察其枉”“ 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也无误。C项在原文中相关的句子有:“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细察原文,因为董槐时为湖北刑狱,应该是几个随从跟在他后面, “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有误,原文“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中的“从”为使动用法,应译为“使……跟从”“带着”。如果单纯从句子来看,解释成“跟从”似乎也没有什么什么问题,但考虑一下董槐的身份,就能够发现问题。这就是一个整体意识。这个用法在《鸿门宴》中出现过:“旦日从百余骑来谢项王。”
【文言文复习与应试的方法和技巧】相关文章:
文言文总复习应试技巧03-24
银行资格考试复习的技巧及应试方法指导03-28
关于文言文的总复习与应试03-26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03-25
高考复习计划的方法和技巧06-11
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06-14
话题作文的应试策略和技巧12-06
高考文言文复习技巧03-24
精选高考文言文复习技巧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