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考查方法之一,它把对语言表达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也能够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因而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综合考查的有效手段。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高中提高文言文的窍门,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文言文翻译操作口诀
通晓大意观倾向,结合语境是前提。
实词理解为根本,词类活用必译出。
逐字对应重直译,古今异义词语替。
注意句式之特点,增删调换不可少。
人地官名原样存,虚词因句定意义。
文化常识多积累,专有名词要译出。
直译不通辅意译,信达雅工重流利。
通晓大意观倾向,结合语境是前提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章的倾向性,在此基础上再去翻译,当事半功倍。如不知全文大意,不知作者褒贬态度,缺少语境意识,译文就可能失于准确。
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屈原列传》)
如果将“夺”译为“抢夺”,从字面上看很通顺,但想到两人的身份均是朝廷重臣,而抢一份草稿不符合他们的身份特征,结合上下文语境就知道,上官大夫和屈原所代表的政治集团不同、执政主张不同,“夺”应译为“更改”。如果能注意作者在文中所持的褒贬态度,本句还可以更精确地译为“怀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可是)屈原不答应”。
实词理解为根本,词类活用必译出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语义及特殊用法,是读懂文言文,顺利进行翻译的基础。
逐字对应重直译,古今异义词语替
文言文考查强调逐字对译,所以切不可漏字,尤其是实词。
例: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如果译为“公子不能从魏王那里得到帮助,不想独自活着而让赵国灭亡,于是就约请宾客们驾着百余辆车,想去和秦军拼命,和赵国一起去死”。看似通顺,其实三处加点字均未译出,第一处“自度”应为“自己考虑”,第二处“约”应为“整治”,第三处“以客”是“率领着门客”或“凭借(这些)门客”。
注意句式之特点,增删调换不可少
文言文中有大量语句与现代汉语的语法顺序不符,我们称之为文言特殊句式,此处主要谈一下翻译中如何处理特殊句式问题。我们概括为四个字“增删调补”。
1.“增”是增加语句中省略掉的成分,古文用语减省,经常省略些成分,有时还是主要的成分,译时要补出。
例:永州之蛇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此句补齐主语后的文句应是“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如果不能补齐这些省略的成分,就很可能翻译成“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这种蛇碰到草木,就全都死了;如果蛇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毒蛇的办法”。
2.“删”是删去不必要的词语,文言翻译时大致有三种词语可以删去。
一是删去无意义的虚词,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译成“沛公的侍卫樊哙”即可,语尾助词“者也”不用翻译。但不是说一切语气词都不译,如“夫战,勇气也”中的“也”字,最好译出——“打仗,靠的是勇气啊”。
二是删去偏义复词中的衬字,如“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缓急”意在急,“缓”为衬字,翻译时删去。
三是删去同义连用中的一个词,如“许诺”“允诺”“即已”“忤逆”“亡去”,等等。
3.“调”是指将文言语句的成分按现在汉语语法进行调整。比如,“沛公安在”(《鸿门宴》),如果看不出这是疑问句的宾语前置句,不把它调整为“沛公在安”的语序,就可能翻译乘“沛公哪里在”。
多数时候不调整语序并不会造成句意理解的错误,但考试时是要扣分的。比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如果不调整语序,直接翻译为“蚯蚓没有爪子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劲”,意思正确,但没有达到“达”的要求。
4.“换”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将古汉语的一些说法换成现代汉语的说法,典型的如“吾”换成“我”,“汝”换成“你”;二是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汉语多是一字一义,现代汉语则双音节化倾向非常明显。如古汉语的“求思”二字译成现代汉语为“探索、思索”。
遇有特殊的语句,还常会综合运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如“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句就要综合运用增/调两种方法,将语句变化成“公视廉将军与秦王孰(威)”,然后再翻译。
人地馆名原样存,虚词因句定意义
古汉语中经常出现一些官名/地名/年号/器物等名词,翻译时可保留,如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洗马等都不用翻译。
虚词能译出的要译出,如表示“的”的“之”,表示反问的“其”,作为关系连词的虚词,作为介词的虚词等,但是表示特殊句式结构的词就不要翻译,如表示取消句子独立性关系的“之”,表示定语后置的“之”,表示提宾的标志词“之”“是”等。
文化常识多积累,专有名词要译出
影响句子理解的有关文化历史知识的转悠名词一定要译出,如“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张衡传》)一句中的“下车”一定要翻译成“到任”。“琴瑟不调”一定要译出“夫妻感情不和”,“入秋闱”要翻译成“考中乡试举人”,不能翻译成“进入了秋天的宫殿”。此外,“致使”是“退休”,“乞骸骨”是“申请退休”等,都要有所了解。
直译不通辅意译,信达雅工重流利
有些文言词句确实不能直译的可以考虑辅以意译的方法。
例:今南海(康有为)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谭嗣同传》)
此句是谭嗣同对梁启超说的话,如果直译为“现在康先生的生死不能预料,程婴、杵臼,月照、西乡,我和您分别充当他们”,不是不可以,但是原文的程婴、杵臼、月照、西乡的典故意思没有翻译出,生死关头谁选择什么没有译出,因此这句就应辅以意译为“现在康先生的生死不能预料,我要像杵臼、西乡那样为变法而死,你要像程婴、月照那样为变法出走以图将来”。
需要提醒的是,现在高考所出翻译语句很少有需要意译的,所以同学们考试时要坚持直译为先的原则。
- 相关推荐
【高中提高文言文的窍门】相关文章: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方法04-25
提高电邮简历发送命中率的窍门09-06
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的小窍门04-08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06-19
高中作文的文言文素材08-04
高中必背文言文精选09-13
高中文言文翻译10-27
高中必背文言文07-20
高中文言文翻译03-21
高中文言文学常识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