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本文以曹刿为主、鲁庄公为宾,通过他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采取的战略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曹刿论战》原文及译文注释,希望能帮到大家!
曹刿论战
先秦: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徧 同: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注释
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4.伐:攻打。
5.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8.谋:谋议。
9.间(jiàn):参与。
10.鄙:鄙陋,目光短浅。
11.乃:于是,就。
12.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1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14.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以,把。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15.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16.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17.加:虚报夸大。
18.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
19.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0.狱:(诉讼)案件。
21.察:明察。
22.情:实情。
23.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
24.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25.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从:随行,跟从。
26.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7.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28.败绩:军队溃败。
29.驰:驱车追赶。
30.辙(zhé):车轮碾出的痕迹。
31.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
32.遂:于是,就。
33.逐:追赶,这里指追击。
34.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35.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夫(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36.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
37.再:第二次。
38.三:第三次。
39.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40.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
41.伏:埋伏。
42.靡(mǐ):倒下。
43.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教材编写者)后加的。
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德育目标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丁先秦诸子散文,领略了诸子散文特有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学习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中的选段《曹刿论战》,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二、资料助读
1.《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2.长勺之战背景简介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浯调。
3.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
4.选几位同学概述课文大意。
四、研习课文,背诵课文
师生共同研习第一段。
1.学生齐读第一段。
2.学生讨论交流本段中的难词难句,教师适时点拨,解答学生疑问。
3.选一学生翻译第一段,其余同学评点,指出错误、不足。
4.内容梳理
5.学生根据思路提示背诵课文。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六、布置作业
1.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如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等。请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阅读。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浯。
牺牲玉帛 小大之狱
作出牺牲 越狱逃跑
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以情动人 忠于人民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狱:案件;监禁罪犯的地方。
情:实情;感情。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
- 相关推荐
【《曹刿论战》原文及译文注释】相关文章:
曹刿论战原文及注释07-22
文言文《曹刿论战》译文及注释09-28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知识点06-29
曹刿论战全文译文08-15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0-14
曹刿论战原文及赏析02-15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11-18
曹刿论战翻译及原文06-29
《曹刿论战》原文及赏析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