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创作的散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自清《春》原文、导读、鉴赏和赏析。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导读
绘形摹影传春神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小时候就会唱这首春天的赞歌,于是我们知道春天有绚丽的色彩,有悦耳的声音,有灵动的生物:观赏春天,需要善于发现的眼睛。
《春》是朱自清为朱文叔编的《初中国文读本》特约撰述的作品,感情格调、语言风格和他之前的文章都有不同,充满了乐观、活力带来的律动感。
这是一幅多么秀丽的江南春色图啊!
“盼望着,盼望着”,这盼望由来已久,一刻不停;春天的使者——东风来了,她自己也迈着脚步,大步向我们走来。
大地回春是什么样子的?就像长睡刚醒:她一张开眼,山就朗润了,水就涨了,太阳也有了血色。春天滋润了一切,也将活力注入了一切。春天是“欣欣然”的,观赏春天的人也是“欣欣然”的。
给春天来几个特写吧!
小草当仁不让,它们是春天的背景。“偷偷地钻”,多么调皮!“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多么养眼啊!谁会“坐着,躺着”?谁会“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多么温馨的全家踏青赏春的画面啊!
花木也在春天里争荣。请稍抬头,果树之花在争相斗妍,“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有没有炫了你的眼?再凑近点,有没有闻到甜滋滋的气味,有没有看见花丛中的蜜蜂和蝴蝶?别忘了还要看看树下,野花遍地,能叫得出名字吗?观赏春天,得调动你全身的感观,仔细地看,细细地嗅,凝神地听,还得驰骋丰富的想象,“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样的夸张,有没有让你垂涎三尺?
春风柔和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它虽然无形,但和着新翻泥土的清新气息,混着青草味和繁花的清香。春鸟躲在繁花嫩叶间,但它的欢唱随着春风送入你的耳膜;牧童不知在哪里骑着牛散着步,但嘹亮的笛音分明传来了他的快乐。春天在哪里?在你的触觉里、嗅觉里、听觉里……
雨是春天的精魂。它连绵、细密、迷蒙,让叶子“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雨的夜安和,点点灯光黄晕,有诗的味道;雨的昼是闲散的,可以“撑起伞慢慢走”;是忙碌的,披蓑戴笠在地里耕作。
别忘了赶趟儿的还有“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小孩们放风筝,老人们舒活筋骨,大人们抖擞精神为生活争朝夕。
这样的春天,怎能不赞一赞?春天是簇新的,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是美丽的,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春天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像健壮的青年。追随春天的脚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吧。
清新自然的文字,勾勒出诗情画意;多种多样的修辞,描绘出春天的神韵;活力四射的语言,透露出作者当时美满的生活和积极的心境。
鉴赏
作者通过对春天里各种生意盎然的景物的委婉细腻的描绘,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繁荣兴旺。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向往未来,追求光明的情怀,以及对革命前途的殷切期望。给人以激励、鼓舞和力量。催人奋勇向前。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艺术特色
朱自清《春》的成功,首先在于缜密的情思。盼春—绘春—迎春—赞春,结构完整,意境圆满。当然,绘春是基础,是主体,没有丰满的形象,议论和抒情必定牵强。于是,盼春、迎春、赞春,加起来不足四分之一,绘春则重彩浓墨,四分之三还多。这是第一层的构思。第二层是绘春的构思:既有总写,又有分写,或者说,既有全景的勾勒,又有具体的分镜头——绿草、繁花、轻风、细雨。第三层便是自然段内部的构思了,这是更缜密的情思。《春》的缜密还表现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相互照应。写春草,是春风中的春草:“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野花,是青草中的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春风,说“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写春雨,是“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这样的交织,织出了一幅繁复的春的锦缎。
修辞艺术
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满了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他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朱自清在这篇仅仅30个句子的简短散文中。运用了二十多处修辞手法,频率之高,令人惊诧。作品是以“春”贯穿全篇,由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组成,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辞格来作为《春》的“颜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那幅五彩缤纷的早春图。
1、殷切盼春归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品一开头,作者就用了一个反复修辞格。“盼望”这一动词的反复使用。突兀、有力、急切地反映出人们期盼春天来临的迫切心情。紧接着,用一个“拟人”辞格,来传递春天的讯息。春,是人们所心仪的,是可感可知的,可爱可亲的。春天的脚步声,更是人们极为熟悉的。来了,近了,它是人们在历经三九寒冬之后所殷切期盼的。在此。作者写出了人们对春天的翘首企盼之情和迎接春天的万分欣喜之情。
2、热情绘春景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用了“拟人”辞格。在作者的笔下,春风轻拂,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仿佛一个“刚睡醒”的人,“欣欣然张开了眼”。初春,好一种淡淡的气息;初春,好一派朦胧的景像。“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其中,“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用了“拟人”辞格,将太阳人格化,既抓住了春天太阳的特征,表现了春阳的温暖,更展示出春阳内在的神韵。整个句子又构成排比句,“拟人”、“排比”的套用,从大处着笔,对山、水、太阳进行了粗线条的描画,简明地勾勒出初春的总轮廓。为下文深层次、多视角地描绘春景图做铺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朱自清用“朗润”描写的山,使山富有光泽、格外的洒脱。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用了“叠音”和“拟人”修辞格。“偷偷”、“钻”等词语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传神地表现出来,正所谓,“一岁一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这也像征了人类社会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且总是向着更美好、更高级的社会进化、演变。“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用的是“反复”(重复)修辞格。嫩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的,长满了园子和田野,视线所及之处都是这绿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这春草绿得多么诱人,而且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用的是“排比”修辞格。值此大地回暖时节。人们告别封冻了一冬的粉妆玉砌的世界,来到满是绿色的草坪“坐着,躺着”,沐浴着春阳,甚是惬意。和着和煦的微风,开展各种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人得以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是“排比”、“连环”及“拟人”几种修辞格连用,将桃花、杏花、梨花的竞相开放描绘得非常生动、非常形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将三个“比喻”修辞格连着使用。而这三个比喻句又组成排比句。作者从色彩的角度,将桃花、杏花、梨花描绘得多姿多彩,鲜艳夺目,而且非常逼真。确是花卉争荣,各不相让。这些个花儿,充满了生命的芬芳,也使整幅春景图的色彩更为丰富、润泽。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用的是“通感”和“排比”修辞格。“花”是视觉,作者把它移植到味觉,说是“带着甜味”。看着春华想到秋实——满树的“桃儿、杏儿、梨儿”,着实让人过足了喜获水果丰收之瘾。这样的想像不仅拓宽了描绘的视野,更从另一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用的“拟人”修辞格。一个“闹”字。将蜜蜂人格化,非常贴切。这样的描写既表现出声响。隐含着一片喧闹沸腾,更寓意着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像。“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是“比喻”的连用及“比喻”、“拟人”修辞格的套用。草丛里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非常生动。正是这些小野花,与别的花儿一起组成春花大家族,将春天大地装扮得分外靓丽妖绕。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引用”与“比喻”修辞格的套用。句子先引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用以状写春风的温暖、柔和,非常亲切可感。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了“比喻”修辞格,这个比喻让人觉得非常亲切、非常生活化,容易勾起人们儿时的回忆,倍感母爱的温暖和伟大。“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此句用的是“拟人”修辞格。鸟儿都来“卖弄”歌喉,它们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以“鸟唱”等鸟儿欢快的表现,衬托出人们愉悦的心情,反映出春天给人们、鸟儿、大地上的一切生灵带来了欢愉。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用了“比喻”、“排比”和“拟人”修辞格。作者将连绵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这三个比喻连用构成了排比。接着,用一个“织”字,将春雨人格化,也将春雨描绘得异常的湿润。“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是宽式的(非严格意义的)“对偶”。作者通过这种修辞手法,加深了春景图中树叶的“绿”和小草的“青”,使整幅图更加浓墨重彩。图中所描绘的树、草及其它植物,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其中,“小路上,石桥边”“披着蓑.戴着笠”用的是“对偶”修辞格,将乡间的各式人等的活动描绘出来。撑起伞,走在小路上、石桥边的人,心情放松.正慢慢地体会着初春的细雨“斜织”;而农夫则为了当年的好收成,借着大好的春光,“披着蓑,戴着笠”在地里忙着。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用了“叠音”和“拟人”修辞格。此处的“叠音”体现了声音美和语感美。房屋“在雨里静默着”是将房屋人格化,将蛰伏了一冬的房屋描绘得更富有灵性,装点着烟雨初春的乡村。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共用了三个“叠音”修辞。作者通过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借声音的和谐增强语调的和谐。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用了两个“反复”修辞格和一个“对偶”修辞格。“舒活”、“抖擞”两个词语的重复出现使前两个语段构成“排比”,有意识地突出“蛰伏”了一冬的人们不愿辜负大好的春光,正大步迈进春天,以十二分的热情,聚集十二万分的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是“引用”修辞格和“双关”修辞格的套用。农民抓住农时,忙于春耕春种,以使来年衣食无忧。其他行业的人们也抓住春天这一大好时机,通过一番努力,实现生活的美好愿景。
朱自清在贴近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描绘大自然的同时,赞美那些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的人们的思想情感。
3、春之礼赞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将春天比作“娃娃”,是“比喻”和“拟人”兼用。春天原非像别的事物那样可知、可感、可触摸,但作者把它比作新生的娃娃后,就赋予了它新的生命。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此句兼用“比喻”和“拟人”,将春天比作“小姑娘”。春天渐渐长大,变成“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她亭亭玉立,落落大方,“笑着,走着”,着实招人喜爱。社会的发展、进步,将会使更多的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这是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望。“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是“比喻”和“拟人”兼用,将春天比作“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的“青年”,有理想,有勇气,有作为,敢担当。春天这个“健壮的青年”,“领着我们上前去。”在此,作者纵情赞美春天。并进一步揭示出:春天有着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因此,应当踏着矫健的春天步伐,去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三个比喻句组成了“排比”修辞格。作者用三个形像化的比喻,渐次排比,讴歌春天,使作品气势迭起,也使整幅春景图更加丰润。作者还要以此印证:春天是新鲜、美丽、欢快、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以这三个比喻句收束全文,言简意赅,节奏明快,生动活泼,表现力极强。
纵观全篇,《春》鲜明地表现出田园牧歌式的清新格调和欢快情绪。它是一曲赞歌,唱出了春的美妙旋律;它是一首热情的诗,抒发了对春的企盼和眷恋;它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展示出春的气息与魅力。
赏析
当我们深入到《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当人在观照外物的时候,他的情感就会投射到外物中去,使外物也好像有了人的感情。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他说:“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
你看,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的“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逼真’等于俗语所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而且活像是真的。”可以说,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达到了这样的艺术境界。
《春》描写细腻,富于情致。盼春,是文章的开端。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用两个“盼望着”,可见期待春天来临的心情是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你听,那春天的脚步声近了。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细致地观察了初春的山、水和太阳。“山朗润起来了”,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将太阳拟人化,既表现了春天太阳的温暖,抓住了春阳的特征,更表现了春天太阳的内在神韵。写初春的山、水和太阳,是从大处落笔,勾勒出一个总的轮廓,为下文细致的描绘张本。在下面的文字中,作者就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等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钻”字用得何等传神;“嫩嫩的,绿绿的”,“草软绵绵的”,又是何等简洁而富有质感地写出了初春草的特点。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当春天的阳光照临大地,杨柳吐出了新绿,微风轻拂,吹到人们的脸上,是那样温暖柔和,已经感觉不到一丝的寒意了。作者以“吹面不寒杨柳风”引起对春风的描写,接着撷取了一个生活化的令人倍感亲切的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尽了春风的气韵神情。然后,作者又以极细腻的笔触,写春风的味道:“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最后是写春风中的乐音——鸟儿的宛转的曲子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运用生动的笔墨,将难以状写的春风写得神韵透彻。
《春》的最后,作者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春》的结构严谨精美,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又分几个方面细描细绘,最后又总写,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颇具匠心。至于语言的秀雅清新、朴实隽永,则更能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
创作背景
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实秋。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有《匆匆》《春》《你我》《绿》《背影》《荷塘月色》《伦敦杂记》等,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 相关推荐
【朱自清《春》原文、导读、鉴赏和赏析】相关文章:
朱自清《春》的原文及鉴赏10-17
朱自清春原文及赏析04-02
朱自清《春》原文及赏析11-23
朱自清《春》原文及赏析10-19
朱自清《春》原文赏析03-21
朱自清《春》的原文及赏析08-02
朱自清《春》原文赏析11-14
朱自清《春》原文、赏析10-18
2022朱自清《春》原文及赏析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