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的传说

2024-11-01 张九龄

  张九龄是唐代开元年间的宰相。主要活动于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三代。在唐玄宗时期,他担任宰相,事业到达了巅峰时期。下面是张九龄的传说,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张九龄的传说

  就像中国所有的伟大人物一样,关于张九龄的诞生,当地也流传着这样一则民间传说。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某月的一天晚上,刚刚吃过晚饭不久,挺着大肚子的张弘愈之妻卢氏便感觉身体有些不适,肚子在隐隐作痛。所以盥洗之后,家人便扶她回房休息。卢氏本以为躺一下就会没事的,谁知越躺越疼,腹中婴儿似与他为难一般又踢又闹,一时间,她只觉得天旋地转,疼痛难当,不久便昏昏然不省人事。朦胧之中,卢氏看见九只雪白的仙鹤自九天之上飞来,在她家上空来回盘旋。不一会,又一起结队飞集到自己家的庭院,在院中一边舞蹈,一边叫唤不已。她正要走上前去看个究竟,突然一声婴儿的啼哭将她唤醒。卢氏睁眼一看,自己怀中,已躺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男孩,方知自己是在梦乡分娩。

  卢氏醒后告诉丈夫和家人,刚才昏睡之中如何如何。

  张弘愈及全家人都感到很惊奇,觉得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好梦。因为大家都知道,鹤在中国文化中向来被看成是瑞鸟。屈原《离骚》说:“黄鹤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知天地之圆方。”(《艺文类聚》卷九十,《太平御览》卷九百十六,今本《离骚》无)《诗经·小雅·鹤鸣》篇说:“鶴鸣于九臯,声闻于天。”据《抱朴子》记载,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神异经》上说,西海之外有一个鹤国,男女皆寿三百岁。人行如飞,日千里,百物不敢犯之,唯畏海鹤,鹤遇即吞之,亦寿三百岁。淮南八公《相鹤经》说,鹤为阳鸟,而逰于阴,因金气,依火精以自养,金数九,火数七,故七年小变,十六年大变,百六十年止,千六百年形定。体尚洁,故其色白;声闻天,故顶赤……翔于云,故毛丰而肉疎;大喉以吐,故修颈以纳新;故生天寿,不可量……是以行必依洲屿,止不集林木,盖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也。于是九龄家人便根据其母亲的这个瑞梦,按照淮南八公《相鹤经》“鹤为阳鸟,而逰于阴,因金气,依火精以自养,金数九,火数七”、“故生天寿,不可量”的说法,与他取名为“九龄”,字子寿。九是自然数中最大的一位数,取这个名字,肯定是希望这个孩子将来福寿悠长。

  这则神奇的传说,当然是预示卢氏当时所生产的是一位非同寻常的天才人物。这个传说毫无疑问是天才人物产生后好事的人们所创作,但中国人大多愿意相信故事的真实性。张九龄诞生时是否曾发生过这样的征兆,我们不必较真,但张九龄这个伟大人物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产生,却绝非偶然。

  张九龄名字的由来

  张九龄生于公元678年,很小的时候就以“神童”广为人知。据民间传说,他的身世很奇特。从他的名字上来看人们都会以为张九龄肯定是在兄弟姐妹中排老九,他上面必定有张大龄、张二龄、张三龄……张八龄吧。其实非也。他是个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叫张九皋、张九章、张九宾。那么,我们就先从张九龄的名字说起吧。

  张九龄伯父张宏雅曾“举明经中首及第”当上了大官,但他父亲张宏愈年轻时只是个渔民,家中没有田地,更没有什么产业,常以在江河小溪里捕鱼捞虾为生计。一天,他在韶州南郊北江边一个叫“紫薇岩”的河湾里网鱼,从清晨到傍晚连条虾毛都未捞到,到了天将黑时他撒了最后一网却扯不动网了。他知道网里有条大鱼在窜来窜去,但就是扯不上来,恐怕有几十斤重吧?那时天已全黑,他看不清楚这到底是鱼呢还是其他怪物,反正他从来没有在北江里网过这么大的家伙。网里的东西拼命地挣扎,他也拼命地扯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人鱼搏斗,他感觉到筋疲力尽再坚持不下去了,因为他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于是他就将渔网口打了一个结,然后将网绳绑在一棵大树上,回家去叫夫人来帮忙。

  夫妇俩打着篝火来到河边,渔翁先叫夫人扯网试试看,示意他不会说假。但奇怪的是,夫人轻轻一扯,鱼网就被扯上了水面,只见到一条巨大的鱼仍在网中。他们就将鱼拉上岸,一看原来是条巨大的九鲮鱼,足有几十斤重!那条鱼两眼发亮,却一眨一眨地望着夫人流泪,就像一个可怜的小孩望着母亲有什么乞求一样,而夫人见了它也好像慈母看到自己的婴儿一样,就对夫君说:“相公,看它怪有灵性的,就放了它吧。”于是夫妇就将这条鱼一人抱头,一人抱尾放回江河中。

  不久,夫人就怀孕了。到了分娩时,正是放生九鲮鱼那个时辰,夫人第一眼看到婴孩时,他的眼睛与神态竟然也与那九鲮鱼一模一样,使她想起了那条九鲮鱼,恐怕就是它投胎来到人间的吧。于是父母就给他取名为“九鲮”。而后来“九龄”的名字据说还是六祖和尚在大梵寺给他改的呢。六祖当初常被这小孩出“难题”,几岁大的小家伙就智慧过人,六祖便对孩子母亲说:“令郎取名九鲮,九鲮为水族,上不了岸。他以后要上京做官哩,不如取九龄为名吧。九龄九龄,谐音久龄,天长地久呀! ”张母就遵了和尚的贵言。张九龄后来果然上京做了宰相。

  张九龄生平

  张九龄(公元678-公元740年)唐朝大臣、文士。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武则天时中进士,后任右拾遗。玄宗时吏部选拔人才,曾由他和赵冬曦评定等第。积官至岭南道按察使。为张说所器重,说死,以秘书少监代领集贤院事。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为中书令,监修国史。任相期间,有直谏之风。曾建议不循资格用人。复置十道采访使,于河南屯田种稻等。又曾主张治裁安禄山败军之罪,以抑其骄横。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诗文著称于时,有著作《曲江集》。

  他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脍炙人口,在唐代诗歌中,他上承陈子昂,下启孟浩然、王维、李白,首倡山水田园派,是一代文宗。《唐诗三百首》前四首皆张九龄《感遇》组诗。张九龄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驯养信鸽之人。

  作为唐代开元贤相,他为政有远见卓识,为人忠耿率直,被誉“曲江风度”。他敢于彰善瘅恶,遗风惠及后世。相比于姚崇的通达时变和宋璟的刑赏无私,张九龄更是一个老成务实、勤于政事的宰相。张九龄之所以得到众多官僚、文士的好评,除了他的功业文章冠盖一代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执政期间正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张九龄在逆境中坚守正道,刚直不阿。他居安思危并能事先洞察安禄山、李林甫等的叛国企图,可惜当年唐玄宗被奸臣所惑,一意孤行。最后张九龄终因奸臣迫害,罢相回乡,离朝不久,安禄山起兵反唐,唐玄宗避难西蜀时念道:“蜀道铃声,此际念公真晚矣;曲江风度,他年卜相孰如之。”《新唐书》亦言:“罢张九龄,相李林甫,则治乱固已分矣。”可见,如果张九龄的建议被唐玄宗接受,唐朝的历史将被重写。

  • 相关推荐

【张九龄的传说】相关文章:

张九龄生平04-27

张九龄族谱04-07

张九龄的诗06-04

张九龄的古诗04-19

张九龄的诗词08-22

张九龄感遇08-02

张九龄感遇翻译03-04

张九龄在南安府04-19

张九龄诗感遇01-11

张九龄的古诗大全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