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领域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余光中《失帽记》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余光中《失帽记》阅读答案 篇1
失帽记
余光中
①2008 年的世界有不少重大的变化,其间有得有失。这一年我自己年届八十,其间也得失互见:得者不少,难以细表,失者不多,却有一件难过至今。我失去了一顶帽子。
②去年12 月中旬,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为我八秩庆生,举办了书刊手稿展览,并邀我重回沙田去签书、演讲。现场相当热闹,用媒体流行的说法,就是所谓人气颇旺。联合书院更编印了一册精美的场刊,图文并茂地呈现我香港时期十一年,在学府与文坛的各种活动,题名《香港相思——余光中的文学生命》,在现场送给观众。
③演讲的听众多为学生,讲毕照例要签书,为了促使长龙蠕动得较快,签名也必须加速。不过今日的粉丝不比往年,索签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签书、签笔记本、签便条、签书包、签学生证,还要题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或者一句赠言,当然,日期也不能少。一粉丝在桌前索签,另一粉丝却在你椅后催你抬头、停笔、对准众多相机里的某一镜头,与他合影。笑容尚未收起,而夹缝之中又有第三只手伸来,要你放下一切,跟他“交手”。
④这时你必须全神贯注,以免出错。你想喝茶,却鞭长莫及。你想脱衣,却匀不出手。你内急己久,早应泄洪,却不容你抽身疾退。这时,你真难身外分身,来护笔、护表、护稿、扶杯。主办人焦待于漩涡之外,不知该纵容或呵止炒热了的粉丝。
⑤其实,那天听众之盛况不能算怎么拥挤,但也足以令我穷于应付,心神难专。等到曲终人散,又急于赶赴晚宴,不遑检视手提包及背袋,代提的主人又川流不息,始终无法定神查看。餐后走到户外,准备上车,天寒风起,需要戴帽,连忙逐袋寻找。这才发现,我的帽子不见了。
⑥事后几位主人回去现场,又向接送的车中寻找,都不见帽子踪影。我存①和我,夫妻俩像侦探,合力苦思,最后确见那帽子是在何时,何地,所以应该排除在某地、某时失去的可能,诸如此类过程。机场话别时,我仍不死心,还谆谆嘱咐,如果寻获,务必寄回高雄给我。半个月后,他们把我因“积重难返”而留下的奖牌、赠书、礼品等等寄到台湾。包裹层层解开,真相揭晓,那顶可怜的帽子,终于是丢定了。
⑦仅仅为了一顶帽子,无论有多贵或是多罕见,本来也不会令我如此大惊小怪。但是那顶帽子不是我买来的,也不是他人送的,而是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那是我父亲生前戴过的,后来成了他身后的遗物,我存整理时所发现,不忍径弃,就说动我且戴起来。果然正合我头,而且款式潇洒,毛色可亲,就一直戴下去了。
⑧那顶帽子呈扁楔形,前低后高,由后脑斜压向前额,有优雅的缓缓坡度,戴在我的头上,有欧洲名士的超逸,不止一次赢得研究所女弟子的青睐。但帽内的乾坤,只有我自知冷暖,天气愈寒,尤其风大,帽内就愈加温暖,仿佛父亲的手掌正护在我头上,掌心对着脑门。毕竟,同样的这一顶温暖曾经覆盖过父亲,如今移爱到我的`头上,恩佑两代,不愧是父子相传的忠厚家臣。
⑨回顾自己的前半生,有幸集双亲之爱,才有今日之我。当年父亲爱我,应该不逊于母亲。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打过我,甚至也从未对我疾言厉色,所以绝非什么严父。不过父子之间始终也不亲热。小时他倒是常对我讲论圣贤之道,勉励我要立志立功。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一起看书:他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为我启蒙,苦口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张良啦,魏征啦,太史公啦,韩愈啦,都是他介绍我初识的。
⑩后来做父亲的渐渐老了,做儿子的长大了,各忙各的,父子交集不多。自中年起他就因关节病苦于脚痛,时发时歇,晚年更因青光眼近于失明。许多年来,父亲的病情与日常起居,幸有我存悉心照顾,并得我岳母操劳陪伴。身为他亲生的独子,我却未能经常省视侍疾,想到50 年前在台大医院的加护病房,母亲临终时的泪眼,谆谆叮嘱“爸爸你要好好照顾”,实在愧疚无已。父亲和母亲鹣鲽情深,是我前半生的幸福所赖。母亲逝于53 岁,长她十岁的父亲,尽管亲友屡来劝婚,却终不再娶,鳏夫的寂寞守了34 年,享年,还是忍年,97 岁。
可怜的老人,以风烛之年独承失明与痛风之苦,又不能看报看电视以遣忧,只有一架古董收音机喋喋为伴。暗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么呢?除了亡妻和历历的或是渺渺的往事。除了独子为什么不常在身边。而即使在身边时,也从未陪他久聊一会儿,更从未握他的手或紧紧拥抱住他的病躯。
长寿的代价,是沧桑。
所以在遗物之中竟还保有他常戴的帽子,无异是继承了最重要的遗产。父亲在世,我对他爱得不够,而孺慕耿耿也始终未能充分表达。想必他深心一定感到遗憾,而自他去后,我遗憾更多。幸而还留下这么一顶帽子,未随碑石俱冷,尚有余温,让我戴上,幻觉未尽的父子之情,并未告终,幻觉依靠这灵媒之介,犹可贯通阴阳,串连两代,一时还不致径将上一个戴帽人完全淡忘。这一份与父共帽的心情,说得高些,是感恩,说得重些,是赎罪。不幸,连最后的这一点凭借竟也都失去,令人悔恨。
寒流来时,风势助威,我站在岁末的风中,倍加畏冷。对不起,父亲。对不起,母亲。
2009 年1月28 日
【注】①我存:余光中之妻范我存。
7.第①段为什么从“2008年的世界有不少重大的变化”写起?(2分)
8.从第②段到第⑥段,作者整整用了五段文字详写失帽原因及经过。对作者详写失帽经过的用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的题目是“失帽记 ”,作者详写失帽的原因和经过,与题目相应。
B.详写签书现场,暗示若不是自己难以“身外分身”决不至于丢了帽子。
C.第⑥段写作者由“不死心”到死心,进一步暗示了所失帽子的不寻常。
D.作者详细地追忆往事,意在对当年青年学生盲目追星的行为提出批评。
9.联系全文,说明第⑧段中“帽内的乾坤”的深刻含义。(3分)
10.第⑨段加点的写景文字(“长夏的蝉声里”和“冬夜的桐油灯下”)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1.第段画线部分中的连词“和”与“或(是)”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3分)
12.联系前文,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赏析文章最后一段。(6分)
答案:
7、(2分)引出“我”的失帽故事(1分);将世界不少重大变化与失帽并提,暗示失去这顶帽子对自己影响很大,设置了悬念(1分)。(第二点如果回答出对“自己影响大”和“设置悬念”即可给2分)
8、(2分)D
9、(3分)帽子是父亲的遗物,恩佑两代(1分);在“我”心中象征着父爱的温暖,隐藏着感恩父亲、怀念父亲(1分)、愧对父亲的赎罪之情(1分)。
10、(4分)“长夏的蝉声里”和“冬夜的桐油灯下”两个场景交相辉映(或:抓住冬夏两个特定场景),让人印象深刻(1分);前者突出了炎炎夏日父子一起读书的宁静,后者突出了寒冷冬夜父亲教“我”读书的温暖,场面温馨(2分);表达了“我” 对父亲的感恩和怀念(此点必答,否则扣1分)。
11、(3分)两者不能互换。“和”表并列关系,说明“我”确定父亲在“暗淡的孤寂中”会想“亡妻”和“往事”;“或”表选择关系,表明 “往事”可能是“历历的”(清晰的),也可能是“渺渺的”(模糊的),显示了作者用词的严谨准确。(对“和”和“或”的分析,只要一个正确,即可给2分)
12、(6分)从形式上看,末段以“倍加畏冷”与前文的“失帽”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2分);此处之“冷”,一语双关,既是天气之冷,也是内心的感受(此点和“内容”有交叉);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对不起”形成反复,后面的两个逗号,对 “我”的情感有突出强调的作用,与前文“我”对父亲的歉疚以及母亲对“我”的嘱托呼应,卒章显志,语言朴素但意味深厚(答出“双关”、“直抒胸臆”、“反复”、“逗号”作用、指明“呼应”、“卒章显志”中的任意1点并有相应的分析,给1分;答出两点并有相应分析,即可给2分)。(形式需考虑结构形式和语言形式,4分)
从内容上看,结尾所渲染的寒冷环境及内心感受(1分),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无限怀念,以及对父母的深深愧疚之情(只要答出“歉疚”即给1分)。
余光中《失帽记》阅读答案 篇2
失帽记
①去年底在中文大学演讲的那一次,听众的盛况不能算怎么拥挤,但也足以令我穷于应付,心神难专。等到曲终人散,又急于赶赴晚宴,不遑检视手提包及背袋,代提的主人又川流不息,始终无法定神查看。餐后走到户外,准备上车,天寒风起,需要戴帽,连忙逐袋寻找。这才发现,我的帽子不见了。
②事后几位主人回去现场,又向接送的车中寻找,都不见帽子踪影。我存和我,夫妻俩像侦探,合力苦思,最后确见那帽子是在何时,何地,所以应该排除在某地,某时失去的可能,诸如此类过程。机场话别时,我仍不死心,还谆谆嘱咐孙明珠、樊善标,如果寻获,务必寄回高雄给我。半个月后,他们把我因“积重难返”而留下的奖牌、赠书、礼品等等寄到台湾。包裹层层解开,真相揭晓,那顶可怜的帽子,终于是丟定了。
③仅仅为了一顶帽子,无论有多贵或是多罕见,本来也不会令我如此大惊小怪。但是那顶帽子不是我买来的,也不是他人所送,而是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那是我父亲生前戴过的,后来成了他身后的遗物。那顶法式贝瑞帽呈扁楔形,前低后高,戴在头上,由后脑斜压在前额,有优雅的缓缓坡度。至于毛色,则圆顶部分呈浅陶土色,看来温暖体贴。四周部分则前窄后宽,织成细密的十字花纹,为淡米黄色。戴在我的头上,倜傥,有欧洲名士的超逸,
④但帽内的乾坤,只有我自知冷暖,天气越寒,尤其风大,帽内就越加温暖,仿彿父亲的手掌正护在我头上,掌心对着脑门。毕竟,同样的这一顶温暖曾经覆盖着父亲,如今移爱到我的头上,恩佑两代,不愧是父子相传的忠厚家臣。
⑤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打过我,甚至也从未对我疾言厉色,所以绝非什么严父。不过父子之间始终也不亲热。小时他倒是常对我讲论圣贤之道,勉励我要立志立功。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一起看书:他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为我启蒙,苦口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张良啦,魏征啦,太史公啦,韩愈……,都是他介绍我初识的。
⑥后来做父亲的渐渐老了,做儿子的长大了,父亲长期宦游在外,我因工作而几经辗转,各忙各的,父子交集不多。
⑦23年前,我受中山大学之聘,由香港来高雄定居。妻子毅然卖掉台北的故居,遂把父亲接来高雄安顿。父亲自中年起痛风,晚年更因青光眼近于失明,许多年来,父亲的病情与日常起居,幸亏有妻子悉心照顾并操劳陪伴。身为他亲生孩子的我,却未能经常陪侍,想到50前在台大医院的加护病房,母亲临终时的泪眼,谆谆叮嘱:“爸爸你要好好照顾”,实在愧疚无已。
⑧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母亲逝于53岁,长他10岁的父亲,尽管亲友屡来劝婚,却终不再娶,寂寞中守了34年,享年97岁。可怜的老人,以风烛之年独承失明与痛风之苦,又不能看报看电视以遣忧,只有一架古董收音乐喋喋为伴。暗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么呢?除了亡妻和历史的和渺渺的往事。除了独子为什么不常在身边。而即使在身边时,也从未陪他久聊一会儿,更从未握他的手或紧紧拥抱他的病躯。长寿的代价,是沧桑。
⑨所以在遗物之中竟还保有他长戴的帽子,无异于继承了最重要的遗产。父亲在世,我对他爱得不够,而孝心也始终未能充分表达。想必他内心一定感到遗憾,而自他去后,我遗憾更多。幸而还留下这么一顶帽子,未随碑石俱冷,尚有余温,让我戴上,幻觉未尽的父子之情,并未告终。这一份与父共戴帽的心情,说得高些,是感恩,说得重些,是赎罪。不幸,连最后的'一点凭借竟也都失去,令人悔恨。
⑩寒流来时,风势助威,我站在岁末的风中,倍加畏冷。对不起,父亲。对不起,母亲。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中画线词语的意思。(2分)
乾坤:
2.作者为什么在选文开头详写寻帽经过及帽子的特点。(2分)
3.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与父亲 共戴一顶帽子的心情,是一种赎罪。(3分)
4.选文第⑤段叙写了父子在长夏和冬夜读书的温馨场景,请你结合选文,充分发挥联想及想像,补写作者与父亲在奏或秋天的一个充满温情的读书场景。(50字左右)(3分)
5.请联系选文内容,对以下材料进行探究,写出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宽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节选自邹韬奋《我的母亲》)
【材料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材料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家语·致思))
答案:
1.(2分)乾坤:原指天地,在这里指作者戴帽时感受到父亲传递给的爱及对父亲的思念。(意近即可)
2.(2分)通过详写,极力渲染出了这顶帽子的不同寻常;是“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是父亲的遗物,帽子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结构上设置悬念,引出了下文。
3.(3分);因为“我”对不起父亲。年轻时因忙于工作,与父亲交流不多;父亲年老体衰之时,“我”不常在他身边,即使在身边,也未能很好尽孝;以愧疚之心戴父亲的帽子表达对父亲的追念(意近即可)
4.(3分)能只写作者与父亲在春天或秋天的读书场景,描写具体,语言表达流畅,字数符合要求。
5.(3分)父母爱子女的方式虽有不同,但都包含了对子女的深情;子女应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孝顺父母。
- 余光中《失帽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余光中《失帽记》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余光中《失帽记》阅读练习及答案09-21
《失帽记》余光中10-20
《失帽记》 阅读理解答案11-28
乡愁余光中阅读答案08-04
圆明园失梦的阅读答案09-08
《失根的兰花》阅读答案11-05
席慕蓉《失母》阅读题及答案09-30
余光中《沙田山居》阅读练习及答案范例10-23
余光中《乡愁》阅读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07-21
《盲子失坠》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