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雁荡山的秋月》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雁荡山的秋月
郁达夫
约莫是午前的三四点钟,正梦见了许多岩壁,在四面移走拢来,几乎要把我的渺渺五尺之躯,压成碎粉的时候,忽而耳边上一阵喇叭声,一阵嘈杂声起来了。先以为是山寺里起了火,急起披衣,踏上了西楼后面的露台去一看:既不见火,又不见人,周围上下,只是同海水似的月光,月光下又只是同神话中的巨人似的石壁,天色苍苍,但余一线,四围岑寂,远远的也听得见些许的人声。奇异,神秘,幽寂,诡怪,当时的那一种感觉,我真不知道要用些什么字来才形容得出!
起初我以为还在连续着做梦,这些月光,这些山影,仍旧是梦里的畸形;但摸摸石栏,看看那枝谁也要被它威胁压倒的天柱石峰与峰头的一片残月,觉得又太明晰,太正确,绝不似梦里的神情。呆立了一会,对这雁荡山中的秋月顶礼了十来分钟,又是一阵喇叭声,一阵整队出发报名数的号令声传过来了,到此我才明白,原来我并不是在做梦,是那一批黄岩中学的学生要出发赶上大溪去坐轮船去了。这一批学生的叫唤,这一批青年的大胆的行为既救了我梦里的危急,又指示给我了这一幅清极奇极的雁山夜月的好画图,我的心里,竟莫名其妙地感激起来了,跑下楼去,就对他们的两位临走的教师热烈地握了一回手;送他们出了寺门以后,我并且还在月光下立着,目送他们一个个小影子渐渐地被月光岩壁吞没了下去。
雁荡山中的秋月!天柱峰头的月亮!我想就是今天明天,一处也不游,便尔回去,也尽可以交代得过去,说一声“不虚此行”了,另外还更希望什么呢?所以等那些学生们走后,我竟像疯子一样一个人在后面楼外的露台上呆对着月光峰影,坐到了天明,坐到了日出,这一天正是旧历九月二十的晚上二十一的清晨。
1、选文中描写月下景色的手法与课文颇为相似,试作些品析。
2、文中加点的“吞没”一词用得妙在哪里?
3、夜半被吵醒,作者却并不埋怨喧嚣者,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示例:选文中的“只是同海水似的月光,月光下又只是同神话中的巨人似的石壁”一句,与课文中描写月下美景的语句一样,都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写景,都将月光喻为“水”,并兼顾月下景物,描绘出一种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吞没”一词,将“月光岩壁”拟人化了,形象地写出了岩壁的高耸、山谷的幽寂。
3、因为他们的叫唤既救了“我”梦里的危急,又指示给“我”了这一幅清极奇极的雁山夜月的好画图,让“我”欣赏到了绝美的奇景。
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的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你说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你就先看看合掌峰吧。站在灵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剑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睛、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干瘪的嘴巴都十分逼真。她仿佛要与我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居的和睦;要与我讲讲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还想多活几十年。再向东南方走过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老头。这是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他立在高山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
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我去看金鸡峰。峰的形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对面的山峰,仿佛在和谁捉迷藏。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他们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敛翅:②窥视:
2、按划分的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3、回答问题。
①作者夜游雁荡山时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②作者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为什么山峰一会儿像老妇,一会儿像老头,一会儿像老僧?
③“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敛翅:收起翅膀。窥视:躲在一边偷偷的看。
2、第一段:总写雁荡山峰在暮色下的奇妙。
第二段:细致地描写了暮色下双笋峰在不同的明暗光线下不同的美景变化。
第三段:描写月光朦胧下的金鸡峰的形象。
第四段: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3、(1)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
(2)因为暮色,看山峰的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因而光线不同下便看到了不同的形象。
(3)月色朦胧下的景色实在太美,作者唯恐破坏了这自然的美景,珍惜小心的心情。
- 相关推荐
【《雁荡山的秋月》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李商隐《秋月》阅读练习及答案03-10
秋月阅读答案10-13
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03-14
《上善若水》阅读练习及答案07-28
《沁园春》阅读练习及答案03-23
牵挂的阅读练习及答案01-04
《远行》阅读练习及答案06-12
《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03-15
夏阅读练习及答案10-26
雷雨阅读练习及答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