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怀》阅读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秋怀
(金)元好问
凉叶萧萧散雨生,虚堂①淅淅掩霜清。
黄花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②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头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注释:
①虚堂:形容自己租住的房屋空空荡荡,一无所有。
②候虫:蟋蟀等秋虫。
阅读练习1: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宋金末元初诗人,曾在金朝为官,金亡不仕。本诗为寓居异乡时做。
(1)简析诗歌首联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3分)
(2)简要分析诗后两联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诗首联从触觉和听觉的角度(如学生答“用拟声词”、“用叠音词”的手法也可)写了秋风秋雨,落叶清霜,渲染了一种秋天寂静凄清(凄凉)的寒意,为下文写秋思乡愁作了有力的铺垫(烘托)。(3分;手法1分,景物特点1分,作用1分)
(2)诗后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秋虫的鸣声比喻诗人的苦吟,以寒鹊的惊飞比喻诗人的惊梦,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怀乡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之深之浓。(4分;手法1分,分析1分,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练习2:
1.第二联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悲秋情绪?请结合表现手法简要分析。(5分)
2.尾联中加点的“明”字是什么意思?据此请简要分析诗人的感情变化过程。(6分)
答案及简析:
1.①表达了诗人因思乡之苦而产生的时光流转、人生易老的感慨和悲凉(2分)。②运用拟人和对比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菊花与秋风相约,又像往年那样盛开,表现时光的流逝(1分);通过色彩鲜明的对比,说明菊花生机勃勃,诗人白发满头,表现其思乡之苦(1分)。
2.①“明”是明亮、喜悦之意(1分)。②诗人的感情原本是愁苦的,前六句触景生情,各种秋天的景物,秋叶、秋雨、秋虫、寒鹊等使诗人倍感寂寞悲凉(2分)。在孤独愁苦中,诗人不禁思念家乡。虽然离家很远,脚下是走不完的“石岭关头路”,但在想象中遥望家乡的山水,眼前突然明亮起来,心中涌起温暖、喜悦的情感(3分)。
赏析:
首联以凉叶萧萧、秋雨淅淅、寒霜清冽起兴,烘托诗人悲秋的情绪——独处于四壁皆空的租房,一无所有,只有凄凉的秋景为伴,该是怎样的心寒意冷。颔联和颈联将诗人悲秋的情绪具体化。三四两句运用对比和拟人手法,写菊花仿佛和秋风相约,又像往年那样盛开,而“我”这个漂流远方的客人,却比别人先长出了白发。“菊花”和“白发”,对比鲜明,色彩形成强烈的反差,金黄的菊花生机勃勃,白发的诗人未老先衰;“约”字将菊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明时光流转,周而复始,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更容易衰老的感慨和悲凉。五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诗人把自己比作在秋寒中悲鸣的秋虫,声气衰弱,一声不如一声,上气不接下气,经常在梦中被寒鹊悲凉的啼声频频惊醒。尾联诗人的情感陡然发生逆转,在穷愁潦倒、寂寞凄凉之中,诗人不禁思念家乡。虽然离家很远,脚下的“石岭关头路”,不知何时才能走完,但在想象中遥望家乡的山水,眼前突然明亮起来,心中涌起温暖、喜悦的情感。全诗意境苍凉,情感悲怆,但情感基调并不压抑,结尾对家的向往,有柳暗花明之妙。较之许多格调低沉的同类题材的作品,这首诗的写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简介:
《秋怀》是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独坐空堂的秋声秋意;颔联交代感怀之由,客居他乡,白发早生;颈联写诗人怀念故土,梦寐难忘;尾联表达诗人希望亲眼望见故乡的殷殷期盼。全诗情景相融,意境苍凉哀婉,情感悲怆,含蓄蕴藉。
创作背景:
早在贞祜元年,蒙古军即南侵河东(今山西),元好问故乡忻县也受到波及。翌年三月,忻县陷落并遣屠城,元好问的哥哥好古遇难,诗人流寓三乡(今属河南宜阳)。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年),诗人又移居登封。是岁之秋,蒙古军占领山西全境。这个坏消息,使诗人心情十分沉痛,在县北十里的嵩山中,他写下了这首悲秋怀乡之作。
作品鉴赏: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开始两句,写秋风中诗人独坐空堂所感受到的秋声秋意。用“凉叶”“萧萧”“淅淅”“雨声’“霜清”等诸多词语,渲染出一种凄凉气氛;“虚堂”的“虚”字,在凄冷之上更活添了一层孤寂。这两句明里写景,暗中已在传情。
“黄花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直扣秋怀之题,抒发了诗人“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伤。“黄花”“西风”点明时节,菊花迎秋而开,西风当秋而兴,“秋”字已暗寓句中。“白发”“远客”,交代感怀之由,客居他乡,白发早生,“怀”意已见字外。“白发”一句极为沉痛。本来白发乃年华所致,人所难免的现象,但倘若伤感愁苦过甚,就不免会使人“早生华发”。一个“先”字,写尽了诗人客居他乡、思念故土的刻骨深情。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这第三联写诗人萦怀故土,时时发为吟咏,梦寐难忘。远离家乡的诗人面对着秋风秋雨的凄清景象,思乡之情萦回在心,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流出口中,愈苦愈吟,愈吟愈苦,恰似秋风中的虫呜,“哀音似诉”“一声声更苦”。诗人此处以秋虫自状,更见怀乡情甚,拥被寒窗,吟写怀抱,不能排解思乡愁绪,那么吹灯入梦,也不能安睡。或者可以“梦里不知身是客”,然而也不能。怀乡之梦,就像孤栖寒枝的乌鹊那样屡屡被惊破。吟声苦楚,好梦频惊,此联用比喻兼层递手法把诗人思乡情怀表现得形象可感、绵绵难尽。
“何时石岭关头路,一望家山眼暂明。”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希望站在石岭关头,亲眼望沦陷故乡的殷殷期盼。正因为诗人客居他乡,思乡情浓,愁绪绵绵,才华发早生,诗情凄苦,辗转难寐。这“一望家山眼暂明”的背后,隐藏着的是诗人思念故乡,泪眼迷蒙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然而这“一望家山”的愿望,又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实现。“何时”二字既见出诗人期盼的急切,又流露出了诗人对重返故乡之事能否实现而难以把握的忧虑。
诗人笔下的“秋”,肃杀凄清;诗人笔下的“怀”,满腔愁苦。情与景和谐统一地表现了诗人在蒙军南下,离乡背井,身居异地的情况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心境及对故乡的无限思念的深情。此外,这首诗,感情沉郁,恰如前人所评“沉痛激烈,神似杜公。
- 相关推荐
【《秋怀》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怀鲁迅》阅读题及答案12-06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07-31
秋颂阅读答案05-18
莫怀戚《散步》的阅读答案07-29
《丰碑》阅读题及答案10-31
《乡愁》阅读题及答案11-18
巢阅读题答案08-22
进城阅读题答案12-11
《简单》阅读题及答案04-08
《简爱》阅读题及答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