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满江红咏竹》阅读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满江红·咏竹
【明】陆容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问华胄,名淇澳。寻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注】①华胄:贵族的后裔。②淇澳:淇河岸的弯曲处。历史上以盛产竹而闻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用“池”“亭”点出了竹生长的环境,“几竿”表明竹的数量不多,“相映带、一泓流水”描绘了竹周边的景物特点。
B、“风动仙人鸣佩遂”是写竹的动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雨余净女添膏沐”是想像雨后竹子的情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C、“未成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化用了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中“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一句,抒发内心的情感。
D、下片从竹的渊源写到竹的秉性和竹的可人,作者用阿娇金屋的典故,意在表明竹可以消除人的烦暑,使人内心清净。
E、本词综合运用了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用典等表现手法,从多个角度描写竹,收到了含蓄深厚、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2、这首词写出了竹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3、分析词中描绘的竹子形象及其特点。
4、解释词中典故“阿娇金屋”的用意。
5、探讨词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参考答案
1、BD B,拟人和夸张错误,应该是比喻;D,“意在表明竹可以消除人的烦暑,使人内心清净”错误,用阿娇金屋的典故,是为了突出竹子的珍奇。
2、竹的特点:翠绿、姿态可爱、高洁、不畏冰霜。
表达的情感:表达出对竹的喜爱赞美之情,希望具有像竹一样的高洁品质。
3、竹子形象:词中描绘了几竿修竹生长在池亭之畔,与一泓流水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竹子在风雨中更显生机,雨后的竹子如同净女添妆,更添一份清新与雅致。
特点:竹子具有翠绿、姿态可爱、高洁、不畏冰霜等特点。词中通过“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等句,生动展现了竹子的翠绿与姿态之美;而“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则突出了竹子高洁、坚韧的品格。
4、典故解释:“阿娇金屋”源自汉代陈阿娇的典故,原指汉武帝为阿娇建造的豪华宫殿,后用来形容珍贵或受宠爱的物品或人。
用意:在词中,作者用“阿娇金屋”的典故来比喻竹子的珍奇与高贵。通过这一典故,作者进一步强调了竹子在作者心目中的珍贵地位,以及对其高洁品质的赞美。
5、托物言志:词中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与特点,寄托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与赞美。竹子成为了作者表达个人情感与志向的载体。
虚实结合:词中既有对竹子实体形象的直接描绘(如实写其翠绿、姿态等),又有通过想象与联想对竹子情态的描绘(如“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使得词作意境更加丰富与深远。
用典:词中巧妙地运用了“阿娇金屋”等典故,不仅增强了词作的文化内涵,还使得表达更加含蓄与深刻。
效果:综合运用这些表现手法,使得词作在描绘竹子形象的同时,也深刻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与志向,收到了含蓄深厚、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 相关推荐
【《满江红咏竹》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阅读答案10-17
竹的阅读答案12-27
竹石阅读答案08-01
满江红阅读答案02-01
浣溪沙咏橘阅读答案12-01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03-22
咏竹诗词精选10-10
王维《竹里馆》阅读答案01-29
蜜蜂阅读题及答案04-12
《简爱》阅读题及答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