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科碳卫星发射成功阅读答案

2020-09-21 阅读答案

  【原文】

  中国首科碳卫星发射成功

  ①2016年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氧化碳检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发升空。

  ②据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副主任、碳卫星工程副总指挥龚建村介绍,该卫星的成功研制和后续在轨稳定运行。将使我国初步形成针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检测能力。对充分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

  ③中国成功发射的首颗碳卫星,是现实环境的迫切需求。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浓度已经上升到250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并依然呈上升qūshì,地表温度也在逐年升高。温室效应正直接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④看来,对人类未来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本次发射的碳卫星,它围绕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以大气二氧化碳遥感监测为切入点,利用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等探测设备,通过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验证系统,定期获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大气二氧化碳反演精度将优于4pmm(百万分比浓度),使我国在大气二氧化碳监测方面跻身国际前列。因此,本次中国发射的碳卫星,工作流程科学合理,科技含量高。

  ⑤同时,中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功,首先是科技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我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能力部署的一项重大任务。通过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立项实施。其次是由各研究中心通力合作,其中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工程总体,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负责卫星系统,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有效载荷,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负责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二氧化碳反演验证系统的研制、建设和运行。

  ⑥中国发射成功的首颗碳卫星,是全球同类卫星的'第三颗,它对我国乃至全球通过检测到碳的排放量,而后治理环境,减少温室效应,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著名科学家李加洪“【持家先要有账本】”,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的地球家园治理好。

  【问题】

  14、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qūshì

  15、第⑥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6、阅读第②—第⑤段,简要概括说明内容。(6分)

  (1)中国成功发射首颗碳卫星是有重要意义的。

  (2)【 】

  (3)【 】

  (4)【 】

  17、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4分)

  A、中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功,将使我国形成针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检测能力。

  B、中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功,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

  C、中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功,未来可使我国在大气二氧化碳检测方面跻身国际前列。

  D、中国首颗碳卫星发射成功,其中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负责有效载荷。

  18、下列这段文字可以放在哪段来呢?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二氧化碳排放持续升高,表面温度持续上升,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参考答案】

  14、趋势(2分)

  15、治理环境,减少温室效应(1分),先要检测到碳的排放量(1分)

  16、(2)中国成功发射的首颗碳卫星,工作流程科学合理,科技含量高。(2分)

  (3)中国成功发射的首颗碳卫星,工作流程科学合理,科学含量高。(2分)

  (4)中国成功发射的首颗碳卫星是国家科技部部署立项实施,各研究中心通力合作的结果。

  17、B(4分)

  18、放在第③段,(1分)

  因为这段文字写的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持续升高,地球表面温度持续上升将带来的危害,(1分)与第③段写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上升引发的温室效应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说明内容是一致的。(2分)也与第④段首句照应。(1分)

【中国首科碳卫星发射成功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纳米卫星》阅读答案08-30

《遥感卫星技术》说明文阅读题答案11-18

春日五首秦观阅读答案04-25

中国结阅读答案03-26

张爱玲《中国的日夜》阅读答案04-24

努力实现低碳生活阅读答案12-17

从伦敦零碳社区到世博零碳馆阅读答案11-18

努力实现低碳生活的阅读答案11-18

《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阅读答案04-17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阅读答案11-19

《中国民俗文化》的阅读答案 从军行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