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阅读答案

2021-04-17 阅读答案

  现如今,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阅读答案1

  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

  ①5月19日至5月21日,长歌当哭,时间见证一个民族的哀伤。

  ②自5.12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汶川时间便以血泪生死来凝记,国人心情亦因大痛大悲而淤积。三天哀悼,让悲痛得以表达,也让坚忍得以持续。雪域高原、边陲海疆,繁华都市、偏僻县乡,汶川成为亿万中国人血脉同搏、泪水涌动之所在。13亿中国人以共同的悲伤共度刻骨铭心的瞬间,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

  ③这三天里,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举国同悲的恣肆泪水,更是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汶川不哭,中国加油,大地震中穿越生死的深情呼唤,哀悼日里高亢悲壮的激昂呐喊,当是我们哀思过后凝聚力量的信心和源泉。而这一切,是进步的中国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发展的中国在人文精神上的回归,是历经磨难的中国在民族复兴征途上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④汶川作证,这一刻国家与人民同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大震之后,党和政府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感天动地的举国大救援。第一时间公布信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开放国际救援队进入灾区,设立哀悼日降半旗祭奠平民对人民负责、对生命敬畏、对世界开放,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进步,让世界看到一个坚强自信、开放透明、以人为本的中国。

  ⑤汶川作证,这一刻爱心与希望同在。日继之夜,生继之死。在这场新世纪以来死伤最为严重的地震灾难中,呈现于世界眼前的,不只是哀伤,更有生死瞬间的人性光辉。即使在死亡阴影笼罩的日子,那些爱与献身的故事仍给人以温暖的慰藉。父母张开双臂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老师俯身低首支撑生命的港湾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

  ⑥汶川作证,这一刻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当家国受灾,同胞有难,亿万国人的集体道德感和现代公民意识被勃然唤醒。民间抢险突击队日夜兼程驰援灾区,救灾志愿者不避艰险奔赴一线,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守望相助,10天10夜中华大地纵横千里的爱的足迹,让我们看到公民精神的成长、国民意识的重塑。

  ⑦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给国家新期待,给民族新精神,给公民新责任,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而言,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⑧希望与中国同在!

  1.本文是作者针对2008年5月哪一件事发表的评论?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一句话是对标题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最好的阐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你当时的所闻所见,谈谈你对第③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说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请以父母、老师和学生为对

  象各举一个事例证明。

  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全国哀悼日;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

  忆里永存。

  2.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3.用全国默哀、下半旗这样的隆重仪式来哀悼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平民百姓,体现了国家对生命价值的

  尊重,是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的表现。(大意正确即可)

  4.示例:父母:北川县城,被压在垮塌的房屋下的三岁小女孩宋欣宜,在已经逝去的父母身体翼护下与

  死神抗争了四十余个小时后获救;老师: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谭千秋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死

  死地护着4个学生而自己却不幸遇难;学生:楼顶的水泥倒下来压在13岁的向孝廉同学身上,生死之

  间马健同学手刨4小时将其救出。

  5.国家与人民同在、爱心与希望同在、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

《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阅读答案2

  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

  本报评论员

  ①5月19日至5月21日,长歌当哭,时间见证一个民族的哀伤。

  ②自5.12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汶川时间便以血泪生死来凝记,国人心情亦因大痛大悲而淤积。三天哀悼,让悲痛得以表达,也让坚忍得以持续。雪域高原、边陲海疆,繁华都市、偏僻县乡,汶川成为亿万中国人血脉同搏、泪水涌动之所在。13亿中国人以共同的悲伤共度刻骨铭心的.瞬间,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

  ③这三天里,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举国同悲的恣肆泪水,更是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汶川不哭,中国加油,大地震中穿越生死的深情呼唤,哀悼日里高亢悲壮的激昂呐喊,当是我们哀思过后凝聚力量的信心和源泉。而这一切,是进步的中国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发展的中国在人文精神上的回归,是历经磨难的中国在民族复兴征途上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④汶川作证,这一刻国家与人民同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大震之后,党和政府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感天动地的举国大救援。第一时间公布信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开放国际救援队进入灾区,设立哀悼日降半旗祭奠平民……对人民负责、对生命敬畏、对世界开放,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进步,让世界看到一个坚强自信、开放透明、以人为本的中国。

  ⑤汶川作证,这一刻爱心与希望同在。日继之夜,生继之死。在这场新世纪以来死伤最为严重的地震灾难中,呈现于世界眼前的,不只是哀伤,更有生死瞬间的人性光辉。即使在死亡阴影笼罩的日子,那些爱与献身的故事仍给人以温暖的慰藉。父母张开双臂把生的机会留给孩子,老师俯身低首支撑生命的港湾……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

  ⑥汶川作证,这一刻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当家国受灾,同胞有难,亿万国人的集体道德感和现代公民意识被勃然唤醒。民间抢险突击队日夜兼程驰援灾区,救灾志愿者不避艰险奔赴一线,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守望相助,10天10夜中华大地纵横千里的爱的足迹,让我们看到公民精神的成长、国民意识的重塑。

  ⑦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给国家新期待,给民族新精神,给公民新责任,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而言,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⑧希望与中国同在!

  (选自2008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14.本文是作者针对2008年5月哪一件事发表的评论?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3分)

  15.文中哪一句话是对标题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最好的阐释?(2分)

  16.结合你当时的所闻所见,谈谈你对第③段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17.第⑤段说废墟下深沉壮阔的无私大爱,拓展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疆界。请以父母、老师和学生为对象各举一个事例证明。(3分)

  父母:

  老师:

  学生:

  18.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的?(3分)

  答:

  参考答案:

  14.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全国哀悼日;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

  15.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16.用全国默哀、下半旗这样的隆重仪式来哀悼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平民百姓,体现了国家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的表现。

  17.示例:父母:北川县城,被压在垮塌的房屋下的三岁小女孩宋欣宜,在已经逝去的父母身体翼护下与死神抗争了四十余个小时后获救;老师: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谭千秋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而自己却不幸遇难;学生:楼顶的水泥倒下来压在13岁的向孝廉同学身上,生死之间马健同学手刨4小时将其救出。

  18.国家与人民同在、爱心与希望同在、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

【《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灾难的礼物》阅读练习附答案

2.《伟大的悲剧》阅读答案

3.阅读答案《伟大的悲剧》

4.《伟大的悲剧》阅读答案

5.《伟大的悲剧》 阅读答案

6.《伟大的证伪》阅读答案

7.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的阅读答案

8.《人类捕鸟,灾难其后》阅读答案

上一篇:东施效颦阅读答案 下一篇:《爱的旅程》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