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宜兴》阅读答案

2024-10-14 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发宜兴》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发宜兴

  宋·曾畿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

  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无一钱。

  观山观水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

  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即善权。

  【注】①南宋著名诗人曾几,一生喜爱山水名胜。他身处北宋和南宋之交,社会不稳定,生活极不安定,经常举家搬迁,然而所到之处,亦不忘游山玩水。②隐士的装束。③张公和善权为宜兴两处风景胜地。

  一:

  1.诗人的“布袜青鞋梦”是怎样的梦想?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5分)

  2.诗人陆游曾赞美曾几的诗“律令合时方帖妥,功夫深处却平夷”,律令是指诗歌的格式和规律,功夫是指诗歌的语言成就。请结合陆游的评价对本诗的格律特征和语言特色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隐居梦想。首先,诗人生活于动荡的时代,内心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其次,他一生喜爱山水名胜,如今已老境垂垂,“归去”当是终老之愿。

  2.答案:(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共四联、28字;四联皆入韵,韵脚为“an”;其中“颔联”与“颈联”对仗(对偶)。(2)诗歌语言精于锤炼又平和自然:“颔联”与“颈联”对仗工整、平仄和谐;“观山观水” “听风听雨”运用反复修辞,写得有声有色;“垂垂”使用叠词,生动鲜活;“又”“只”“无”等精于炼字。全诗语言接近口语,像是与老友倾诉,又像是自嘲自语,读来亲切舒适又让人回味无穷。

  二:

  注 ①曾畿,南宋初年著名诗人,曾因触忤秦桧去职,绍兴十二年(1142年)将近60岁时,曾客居宜兴数月。江苏宜兴秦汉时称阳羡。②玉溪,作者家乡。③张公,指张公洞;善权,指善卷洞,二者都是宜兴境内的游览胜迹。

  1.简要概括这首诗最后两联叙写的内容。(5分)

  答案:颈联设想回到家乡后的情景(1分):闲居无事,但以观山赏水为务,遇到山水佳胜处,恐不免因此废食;(1分)外界的风风雨雨,似乎与自己莫不相关。(1分)尾联写回到家乡后的愿望(1分):出世隐居之想和遨游山水之愿。(1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6分)

  答案:年华老去的感伤;羁旅飘泊的痛苦;对归隐之地清绝山水的神往;对赋闲生活的怅惘无奈;对即将离开的宜兴的眷恋。(1点2分,答满3点即可)

  边户古诗阅读答案

  边户

  [宋]欧阳修

  家世为边户,年年常备胡。

  儿僮习鞍马,妇女能弯弧。

  胡尘朝夕起,虏骑蔑如无。

  邂逅辄相射,杀伤两常俱。

  自从澶州盟,南北结欢娱。

  虽云免战斗,两地供赋租。

  将吏戒生事,庙堂为远图。

  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言边户家里世世代代都在边地居住,可见居住时间之长。

  B、第五句中“朝夕”有早晚、时时之意,表明辽军攻扰之频繁。

  C、此诗与杜甫的“三别”一样,都采用了诗中人自叙的口吻,更具真实感。

  D、整首诗讲述了残酷的斗争、惨重的伤亡,基调显得悲伤而沉痛。

  (2)“儿童习鞍马,妇女能弯弧”,这样的细节描写有何深意?请简要说明。

  答案:

  (1)D

  (2)①表明此处是常年有战事地方,人人尚武,刻画出边民的骁勇。②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战争给国家、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③边民的骁勇与下文所写“庙堂”的妥协形成对比,押击了朝廷的无能和政策的失当,表达了作者对边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步骤

  一、浏览问题和背景,整体把握很从容

  在考场上一般都是时间紧,题量大。不可能像平时精品细读,有足够的时间去揣摩。这样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就是一个需要掌握的技巧。首先就是平时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把写作业当成答卷子。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则要注意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二、确定区域定目标,圈点勾画细推敲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三、回答问题要精练,摘取原文是关键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四、阅读重在悟文意,文初段末要多记

  我们平时写文章,很多时候在文初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东西作了交代,或者是在文章结束的时候,使文章升华。这些都是文章的题眼。同样,别人写文章也会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表情达意。因此在阅读理解题中往往有对文章的理解的问题。这一类问题的回答就要着重看开头和结尾,或者是一个段落的开头和收尾。能利用原句的答上原句,不能写出原句的,学会概括和谈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样答的点就会全面深入。这一点非常重要,过江龙常常犯这样的毛病。

  五、字词句意重语境,四不分离会贯通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妈妈为你找到了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总之,以上只是做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它只是做阅读理解的助缘。其实,做好阅读理解重在平时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孩子,就让我们从平时做好。这样,到考试的时候,掏出干粮就是馍。

  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 相关推荐

【《发宜兴》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菩萨蛮·宜兴作》阅读答案及赏析10-19

《金陵晓发》阅读答案及赏析06-06

杜甫《发潭州》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05-11

等阅读及答案05-20

大明湖阅读以及答案阅读答案05-22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05-17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07-31

喜人阅读及答案10-26

《桥》 阅读答案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