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喜人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喜人阅读及答案 1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4分)
①.后已持政,稍自肆。 肆:
②.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
③.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辞:
④.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
答案:①肆:放纵 ②讽:劝谏 ③辞:借口不来 ④顾:只是
6.请用短语概括裴炎的主要特点。(2分)
答案:性情宽厚、节操奇特、善于谋政、为人耿直、为官清廉、忠君爱国等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 母的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答案:C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3分)
⑵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3分)
⑶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4分)
答案:(1)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裴炎、刘祎之带兵入宫。
(2)不应当追封祖父、父亲为王,显示自私,况且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的事吗!
(3)裴炎是国家大臣,对国家有功,一心侍奉皇上,天下人都知道,我知道他不会谋反。
译文:
裴炎,字子隆,是绛州闻喜县人。性情宽厚,很少谈笑,有奇特的'节操。高宗前往东都,留皇太子在京师,让裴炎辅佐。皇帝有病,太子监国,下诏裴炎和刘齐贤、郭正一在东宫商量处理政事,等到皇帝病危,接受遗命辅佐太子,就是唐中宗。
中宗想要任命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并授予乳 母的儿子五品官,裴炎坚持不同意,皇帝发怒说:“我即使有意把国家让给韦玄贞,难道又有什么不可以?为什么要吝啬侍中这一职位呢?”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裴炎、刘祎之带兵入宫,宣布武后命令,扶皇帝下殿,皇帝说:“我有什么罪?”武后说:“将天下交给韦玄贞,难道没有罪吗?”便废皇帝为庐陵王,改立豫王为皇帝。裴炎因为制定谋策的功劳,封永清县男。
武后执政后,逐渐放纵,于是武承嗣请求建立七庙,追封自己的父祖为王,裴炎上谏说:“太后是天下的母亲,以盛德临朝听政,不应当追封祖父、父亲为王,显示自私,况且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的事吗!”武后说:“吕氏的封王,是将权力交给活人,如今我追封的是祖先,存亡互异,怎能相提并论呢!”裴炎说:“蔓草难以对付,不可任它萌芽生长。”武后不高兴而作罢。武承嗣又劝说太后诛杀汉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以断绝李唐宗族的希望,刘祎之、韦仁约畏惧沉默不敢说话,唯独裴炎坚持争执,武后愈加愤恨。不久,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然是皇帝,不曾处理天下事务。裴炎谋划趁太后出游龙门时,派兵拘捕她,将国政归还天子。正值久雨,太后不出游而停止此事。徐敬业起兵,太后提议讨伐他,裴炎说:“天子长大了,不参与国政,因此小人有借口。如今假如还给儿子明君之政,逆贼不用征讨就会自行瓦解。”御史崔詧曰:“裴炎受先帝顾命之托,大权在手,听说叛乱不去征讨,却请求太后归还国政,此中必定有异图。”太后便拘捕裴炎押送诏狱,派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共同审讯他。凤阁侍郎胡元范曰:“裴炎是国家大臣,对国家有功,一心侍奉皇上,天下人都知道,我知道他不会谋反。” 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相继为他辩解,太后说:“裴炎谋反已有端倪,只是卿等不知道罢了。” 胡元范、刘齐贤说:“如果裴炎能谋反,我们也能谋反了。”武后说:“我知道裴炎谋反,你们不谋反。”便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裴炎被弹劾时,有人劝他说些恭顺的话,裴炎说:“宰相下狱,没有自我保全的道理。”最终不屈服。官府抄没他的家财,没有一石粮食的积蓄。
喜人阅读及答案 2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除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
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①小使秋时阅鹰狗,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才吏也,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当大不恭。宰相武元衡婉辞诤,帝怒未置。度见延英殿,言寰无辜,帝恚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
元和十年,上谕急讨吴元济②,王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乃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已害宰相元衡,又击度,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议者欲罢度,安二镇反侧,帝怒曰:“度得全,天也!若罢之,是贼计适行。吾倚度,足破三贼矣!”
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唯度请身督战,帝独目度留,曰:“果为朕行乎?”度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门下侍郎、彰义军节度、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③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
未几,李愬夜入蔡州,缚吴元济以报。度遣马总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进,抚定其人。度视事,下令唯盗贼、斗死抵法,余一蠲除。往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度以蔡牙卒侍帐下,或谓:“反侧未安,不可去备。”度笑曰:“吾为彰义节度,元恶已擒,人皆吾人也!”众感泣。
开成三年,以病丐还东都,年七十六而薨。
(取材于《新唐书》)
注:①宣徽五坊:唐宪宗时,内廷宣徽院设有鹰、狗、雕、鹤、鹊五坊,其头目多由宦官担任。②吴元济:淮西藩镇节度使,其治所位于蔡州,此时已起兵叛乱。王承宗、李师道暗怀反心,与之暗中勾结。③中官:官名,这里指宦官。
6.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过挠官司,厚得饷谢乃去 挠:骚扰,打扰
B. 王承宗、李师道谋缓蔡兵 缓:缓解,减缓
C. 帝独目度留 目:使眼色示意
D. 反侧未安,不可去备 备:装备,武器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乃伏盗京师,刺用事大臣 B. 度坠沟,贼意已死,因亡去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因人之力而敝之
C. 果为朕行乎 D. 抚定其人
既自以心为形役 其孰能讥之乎
8.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苟)小使无罪,且杖寰
B. 议者欲罢度,(以)安二镇反侧
C. (裴度)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
D. 诸道兵悉中官统监,(中官)自处进退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县令裴寰因拒绝给小使送礼并痛骂其丑恶行径而被捕下狱,经裴度委婉开导,皇帝改变了主意,裴寰得以无罪释放。
B.宰相武元衡被刺客杀死,裴度也险些蒙难,但裴度以国家为重,不计个人安危,坚持讨伐反叛的节度使,以正朝纲。
C.收复失地后,裴度处理政务态度宽宏,依法惩处盗贼及致人死命者,其余不问,往来不限昼夜,用人不疑,深得民心。
D. 裴度为官刚正,曾因严辞奏论皇帝宠信的权臣被外放为官;他才干卓越,亲自带兵平定叛乱,是一位难得的国家重臣。
参考答案:
6.D [备,防备,防人之心。]
7.A [A项:于是,就。 B项:①于是,因此;②凭借。 C项:①给,替;②表被动。D项:①指示代词,那里的;②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8.C [官军或者朝廷讨伐叛军不力,而非裴度。]
9.A [裴寰并没有痛骂小使的丑恶行径,是小使诬陷裴寰狂言侮辱朝廷。]
- 相关推荐
【喜人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大明湖阅读以及答案阅读答案05-22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11-28
《母亲给出的答案》阅读答案07-31
《穷人》 阅读答案10-26
《秘密》阅读答案04-19
《风雨》阅读答案05-17
旧居阅读答案07-30
《简单》阅读答案05-17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11-09
《杜鹃》阅读答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