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

2024-12-12 圆明园的毁灭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 1

  前段时间教研室为了提高高段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进行了一次高段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讲了五年级第七单元的《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

  于是静下心来开始研读教材、细化目标、查找资料、参照优秀课例,经过几天细心的琢磨,第一稿教案初成,这也意味着痛并收获的磨课开始。第一次试讲是在五年级三班,我顾不来思考学生课上出现的一些情况,一门心思就扑在我的教案上。甚至为了完成自己的设计的教学内容,没能留更多时间让学生思考、交流。一堂课下来,我激情澎湃,而学生无动于衷。课后我反思并不是教学环节设计的有问题,而是没有关注到学情。于是又开始第二次试讲,这一次课上我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生身上,注意倾听孩子们的发言,发现他们学习的障碍点,随机通过评价语进行引导。第二次试讲虽然上课多用了一些时间,但明显发现与学生上课产生了共鸣。课后我又总结:为什么在想象漫步园内时你会想到什么这一环节时,学生都沉默不语呢?经过思考我发现学生的想象被禁锢在这几张图片中,不能把自己的想象拓展开来。于是在接下来的试讲中我修改了这一教学环节,我这样设计:假如你漫步在山乡村野中、漫步在热闹的买卖街、漫步在如梦如幻的.蓬莱瑶台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果然学生的想象被打开了,孩子们真的能把想到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了。我也被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而欣喜不已。

  经过一次次的磨课,真是又一次让我成长不少。不论从心理上还是专业成长上。我们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个聪明的人,也不认为自己在教学上有什么更高的水平,无非是每次讲课我都能静下心来认真研读教材,然后便是一次又一次不怕失败的试讲,每一次试讲都能听到每一位前来听课的老师的真心交流与辅导,所以每一次磨课既是一种折磨更是一种收获。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 2

  这次参加区百花奖语文学科的赛课是我第六次参加百花奖。从参加笔试考试,到得到上课篇目开始备课试讲,整个过程中我都十分忐忑,总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把自己抓得牢牢的。在通读五年级教材时,特别留意了自己很喜欢的几篇课文,但是,唯独没有想到会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总觉得这一课太古老也太经典了,很多名师都执教过这一课,而自己就本文来说,总不那么偏爱,甚至因为讲得人太多,有些反感这一课。结果,偏偏是这一课。做老师的,哪一篇不得和孩子们一起学,教学中难道你可以把这一篇跳过去?我这样问自己,当然不能。好吧,那就是机会,首先要自己好好解读本文。

  “读学分开”是我们区语文工作室一直所研究和实践的课题。我就用读学分开的思想去解读,也把自己先当做一个纯粹的读者去阅读。不翻参考,不翻课例,不上网搜索,就是读。一遍读,两遍读,三遍读,读着读着,有些内容有些线索就清晰起来。哦,原来作者是这样构思的,原来这句话中的两个短句是对应的,原来句子和句子的位置安排是有玄机的,原来这样用词别具匠心的..读出来的东西,都要讲给孩子们吗?都要让孩子们感知和发现吗?当然不是。在工作室里,刘校长和刘主任、李老师和姚老师曾不止一次地叮嘱过我们,追问过我们,你们要让孩子们读出什么?学到什么?先把教学目标定准,要读什么,要学什么?这一次,我需要自己追问了。我的教学目标定了三个:

  1、运用借助画面、连结实际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语,并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词语的品析能力。

  2、在自由读、合作读等多种阅读实践中,初步感受文章情感,产生对于祖国文化瑰宝的赞叹之情,和对于圆明园毁灭的惋惜、对侵略者的愤怒等感受,并尝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运用给句子排序的方法,读懂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写作思路,品析语言特点,帮助积累语言,顺利记诵,并能尝试运用在其他语境中,提高句子编排和合理构段的能力。而其中第三个目标又是这一课时的教学难点。

  定好目标就是想策略,最好的策略不是教师的讲解和给予,而应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知,实践中体悟,“给句子排序”,在朗读中发现,在背诵中巩固,这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串联起整个学习过程。试讲了三个班级,加上赛课那天在马家沟小学的呈现,都说明孩子们是不需要被告知的,他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达成学习目标。这也说明我的设计思路是可行的,”“读学分开”的理念对于我们日常的阅读教学是具有着实际的积极的意义的。

  反思我的整个教学过程,自己也觉得执教起来心里有底,和学生共同交流学习的过程舒服自然。我想可能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设计为学习服务

  在赛前参加百花奖培训的时候,刘主任和两位教研员就嘱咐老师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而非教师如何教。本课的设计简单清晰,就是让孩子们在一步步地读中感知和发现。因为教学中尽量隐去老师单纯讲授的角色,更多的是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除了自由读、默读、指名读和合作读等多种读的实践活动,余下的,是让孩子们把乱序的句子重新排列,是让孩子产生于文本的思维碰撞,是让孩子追问本文的内在结构,是让孩子内化文本的思路,是让孩子尝试迁移运用文本的对应思想和构段方式。这一系列的设计均以学生为主,均为学习服务,因为孩子们的思维和情感始终是积极的活跃的生动着的,这就无需教师再去在过渡语上、评价语上花过多心思调动学生。课前的设计,心思花到了,课堂上反倒感觉简单了轻松了。

  二、开放为发展提供空间

  对于文本的感知本就千差万别,以往的定性评价并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调动学习兴趣。这节课的评价是比较开放的',很多学习是在师生的对话中展开的,而非简单的一问一答,或一问几答。如让孩子们给句子排序这一活动,两个孩子说的不一样,谁对呢?老师不评价,学生也不评价,但是,不是就此了事。留下悬念是有目的的,我们去读读课文,在课文的表述中再去比较,谁得更好更巧妙就不言而喻了,但,还不说破。让孩子们在朗读对比中再去体会。最终,我们也没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判断,什么就是一定准确的,但如此开放的评价和学习过程,已经让孩子们获取和体验得更多,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可以说是无心插柳,又水到渠成。课前听到这个班的孩子们在背古诗,我不仅想到课文中“诗情画意”的拓展想象,本来是时间很紧,不应该再临时加入内容了。可是学到这里,一个孩子精彩的发言,说到“诗情画意”是人们想象的,是虚的,与前面各地名胜是现实的相对应。我就顺势自然地让孩子们想一想,还会有哪些诗情画意?一时间,孩子们有点懵住了。我知道,这可不是简单的冷场,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看到他们正在积极地在头脑中搜寻着。我先给孩子们说了两个例子“桃花潭”和“杏花村居”,马上就有孩子做出回应,”小桥流水人家“、”采莲曲“的意象马上呈现出来。这个生成是课堂上最让我欣喜的瞬间了,这才是孩子们最精彩的语言和想象结合起来的创造!只有不拘泥于预定的设计,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的一切,才会生成如此美妙的动人瞬间。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 3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它的教学主要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并且能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而通过朗读、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是这一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感受圆明园惜日的辉煌历史。在这一部分我主要是通过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上图文结合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感悟。当同学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发出由衷的赞叹时,我顺势引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同样的,也是运用朗读重点句子和出示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一国耻,同学们通过朗读和观看录象,对于圆明园的毁灭基本能产生较大的感触,并且对于侵略军的可耻行为纷纷表示愤怒。回首历史,让我们扼腕叹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点什么?”从中引导学生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最后,我提出要求:让我们回到刚才同学们都感受颇深的句子上,进行对比读,再一次的见证圆明园由辉煌到毁灭的转变。、

  通过这一次的教学,我明白到了“读”在语文课真正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上师生就是通过朗读来进行交流的,只要读通读顺,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感可想。这是最大的收获。可是由于自己在对课堂的整理把握上不够理想,也造成本课的拓展延伸不能很好地完成,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抒发情感的平台,这是我通过本节课要思考的问题。今后我将继续在课堂上遵循“以读为本,以读导学”的新课堂理念。同时为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我还会尽力地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如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竞赛读、仿读、表演读等。其中评读是让学生对教师或同学的朗读内容作出评价,指出优点或不足之处。既评朗读的情感,又评朗读技巧,让学生在自评或他评中找到朗读的感觉,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意识。在朗读技巧上,我还应该作具体的指导,使学生知道重音、停顿、快慢、高低在朗读中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 4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在设计上遵循“1+x”和“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1”确立为《圆明园的毁灭》,x确定为《两个强盗的故事》,选自雨果的《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篇文章与课文在资料和写法上都有相似之处;“一得”确立为铺垫这种写法。我在课前收集学生的问题,即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用很多笔墨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学定教,尝试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教学中,我使用了两次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悟,组内交流,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本事、表达本事和自学本事。我们小组学习是在刚刚起步阶段,许多学习方式和表达的方法还需要给孩子们多做指导,以待提高。

  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改善和提高。

  1、学生本事需要培养和提高。整节课学生反应不是太进取,课堂气氛比较沉重,学生的表达本事和自信心有待改善。

  2、我在备课时对预设准备不足,在做引导时,语言不够规范严谨。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 5

  大家都知道赵括满腹经纶,谈起兵书来是头头是道,可是让他上战场上去打仗,却是一败涂地。为什么呢,我认为他打仗的理论是很充足的,就是缺少实践,没有将理论落实到实处。在教学中,我们对每一课都要制定一个教学目标。这个目标的落实很重要。听了于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知道了目标的制定不要过大,过大就完成不了。要写具体,不具体就无从下手。下面针对这一节的听课,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环节中具体体现。

  上课前,教师要把讨论确立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作为首要内容。确立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本节内容在单元中,乃至整个教材中的位置;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水平。课堂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必须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必刻意强化,这是所有教育过程中都应该贯穿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一点点渗透的;然后讨论达到这个目标所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这个环节要细致,考虑要充分:问题怎样提出?应作哪些预设?可能会有怎样的生成?目标达成的检测和反馈方式,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目标明确,教师才能训练到位,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主动性强。

  二、达成目标要采用适当的方法。

  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圆明园的毁灭》既要让学生看各种优美的.图片,感受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激发学生产生骄傲和自豪之感。在孩子们还沉醉在“爱”的海洋里。观看《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让学生的心为之所痛。看到学生神情激动,可想而知,此时学生心中肯定升腾着一股股感情。让他们体验“毁得令人心碎”。而这样美得让人心碎的东西却被无情毁灭,学生一直被“压抑”的情感,终于有了喷发的机会。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其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飞泻而下。

  三、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目标具有导教、导学、导测的功能。目标明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而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三维目标的要求,又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尽管这样,由于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还是语文实践,不必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此,语文课堂要目标明确、单一,让学生学有所“得”,还是可以做到的。充分了解学情。这样才能避免制定目标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制定出的目标才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确定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到胸存课标,心中有本,目中有人。

  总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是一个庞杂的任务。语文教师应在目标教学的引领下,努力实践,不断摸索出符合我们学生特色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 6

  《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作者紧紧围绕中心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给人深刻的启迪。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引导学生读文,感受,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让学生学习这一课时,我收集了许多的圆明园的珍贵物品的照片,让学生了解它的地位与辉煌,来体会举世闻名的圆明园被毁于一旦惋惜的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讲课结束后,脑中便不停地回放着课上的情景。认真反思这节课,我想到了许多。如:问题提出后,如果再多给学生一些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对课文理解得可能会更透;在学习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时,如能多请几位学生朗读,一定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等。如果说这节课还有点滴优点的话,我想那要归功于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更加自信。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吸引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这节课我还体会到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把握。同时,我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教师间的合作和同伴互助。在一节课的.背后,每一个看似平常的提问;每一笔看似不经意的板书,不知要凝聚多少老师的汗水和智慧。

  其实细细想来,作为一名教师,平常的日子是最多的。如果每名教师在日常的每节课中,都能精雕细琢,那才是难能可贵的。即使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对每一节课精雕细琢,但如果我们能真正领会新课标精神,潜心钻研教材,并把每一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那么我们的每一节课,虽不是一道精美的大餐,却也算得上是一盘可口的居家小菜了。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 7

  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前,我们组三位教师分头进行了认真备课,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然后又进行了几次集体备课,最后定下教案,分头上课,每个人上完后评课修改,其他人再上。回忆整个过程,我们对《圆明园的毁灭》这课有了更深的了解,又很多的收获。反思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课堂结构简单明了,主要采用以读中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感情。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圆明园内都有什么,然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圆明园的辉煌,在读中迸发出了对英法强盗的愤恨。

  二、通过图片和影视资料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直观感受,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圆明园离我们非常遥远,不管是它的辉煌,还是它的毁灭,仅仅借用文字资料激发不了学生的情感,但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奇珍异宝,辉煌建筑复原图来引导学生理解辉煌部分就容易多了。看到图片后学生们都震惊了,此时,播放圆明园在大火中被焚烧的影视资料,学生的惋惜,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的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三、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例如,马然同学找来一幅圆明园40景的扑克牌,课下同学们就互相传阅,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有了很多的了解,在课上体会的就更深刻。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段时,我适时补充了两段文字资料,学生读后对英法联军更加气氛,恨之入骨。同时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了他们好好学习,使祖国更强盛地愿望。

  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师拘泥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没有充分拓展开。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 8

  教学一开始,我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要求学生和我一起书写课题,并激情导入:看到“圆明园”这三个字在你的脑子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想到了它昔日的辉煌,想到了它被毁后的废墟,这样一座完美著名的皇家园林却被侵略者无情的毁灭了。正像文中所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采用这样激情的导入,首先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迅速地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并顺利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圆明园这么美,但却被无情地毁灭了,在感受了圆明园的美之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再次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最可恨。在学生畅谈感受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最后回归第一自然段。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学生心中升腾起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朗读,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还找出了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抓住关键词“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在讨论中明确作者是从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收藏珍贵文物这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突破难点,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让学生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圆明园真的太美了”学生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但在教学中,我感觉《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实在太远了。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么一座历经几代皇帝辛辛苦苦设计、建立起来的美丽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三天时间里,在英法联军的手里化为灰烬,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耻辱。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思维,我利用多媒体、图片等,此时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圆明园的设计、建造、毁灭这一完整的历程,呕尽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已清晰地记入学生的脑海里。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激起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告诫他们不要像统治者们的昏庸无能,激起他们发愤图强,热爱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民族的雄伟决心。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那么热烈、那么深刻、那么感人。

  通过这课的学习,学生已清醒的认识到“贫穷受欺压,落后就要挨打”,认识到他们这一代的重任,现在必须努力学习,长大保卫祖国,决不让列强再踏进国土一步,要让庄严的五星红旗高高的飘扬。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 9

  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我重点讲述第三自然段,先自由读课文,说出有哪些建筑,再观看图片视频,感受建筑美,而后再次朗读体会建筑美。然后通过语言过渡到第五自然段,让学生从读中感受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的愤恨之情。让学生说一说读到哪些词语的时候,自己特别愤恨,找出动词后再读再体会。而后通过视频观看,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心和对侵略者痛恨之情。

  通过这节课,我真切的体会到教学问题必须具体化、简洁,问题过于笼统,或者提出过于复杂,容易让学生晕头转向,不知道如何下手,课堂上会出现比较尴尬的`局面,学生不知所措的状态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情绪,教师的情绪又直接影响了课堂气氛和课堂效果,教师情绪高涨,更容易迸发教育灵感,课堂会更生动有趣,而教师低落的情绪,会让学生不敢回答问题,让课堂毫无生趣,而在老师引领下,将问题具体,简单化就更容易让学生参与进来,获得成就感。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 10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资料,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经过一美一惨,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职责感和使命感。

  一、课前搜集资料,了解历史。

  这一类的课文,由于学生平时看见过昔日的圆明园的景象,所以在课前我布置了搜集资料的作业,提前了解历史,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工作。例如在教学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几个自然段时,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经成为过去,单凭读课文让学生在脑海里想象这情景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就能够让学生拿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未来教室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理解。

  教学时我运用校网站上的资源,让学生经过观察、欣赏图片,阅读文字资料,直观理解,更快,更好地来感知课文。例如:学生在理解对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时,我指导学生经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在文中找出关键句,再用课件展示出来反复朗读,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对圆明园的毁灭的惋惜之情;文中的'第2、3、4自然段时描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单调的文字独白很难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此时的教学我灵活使用广播教学手段,放手让孩子们在校网站上自主查找相关的资料及图片,一切想了解的资料很清晰出此刻他们的电脑上,那里的知识收获自然显得那么的水到渠成,孩子们对圆明园昔日辉煌赞叹之情溢于言表;而针对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这样一座当对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只要抓住这些词语,侵略者的践蹋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三、小练笔,抒发情感。

  顺势而行,我播放了一个《火烧圆明园》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英法联军的野蛮和强盗行为。在观看完后,在学生满腔愤怒时,让学生拿起笔,写一写,“假入你此时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最想说些什么”让学生由感而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在课文结束时为了教育学生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记住写在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让学生理解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努力用自我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杯具永远不再重演。此时的情感自然到达高潮,文章的主题呈现出来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09-05

关于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札记10-20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感想05-02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习题11-02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总结07-13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作业11-26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练习06-28

《圆明园的毁灭》反思06-23

《圆明园的毁灭》反思10-23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后练习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