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2024-08-23 圆明园的毁灭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疼惜。圆明园是我国的皇家园林,英法联军有何资格来任意破坏,毁掉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欢迎阅读。

  师:猜猜我从哪来?

  生:您从北京来。

  师:你真有礼貌,加上一个“您”。心字在底,把我放在你的心上。给他点掌声,也算是给我一点鼓励。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听别人说的。

  师: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把获得的信息成为自己的财富,这也是一种学习。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您姓窦。叫窦桂梅老师。

  师:你怎么知道?

  生: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而且上面也写着。

  师:不但听别人说,而且还注意观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也是更好的学习,再给她掌声。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是一名语文教师。我的家就在清华园里,我住的地方离一个特别的地方只有50米,你们猜猜是哪儿?有时候我会到那里去散散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生:圆明园。

  师:来,我们一起写写这三个字。(师范写,生书空)

  师: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

  生1:想起了当时火烧圆明园的故事。

  生2: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

  生3:我看到了圆明园仿造的各处名胜古迹。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了不起,事先一定对这两篇文章

  师: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可长、可短、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生1:我觉得圆明园是我们的名胜古迹。却被烧掉了,很可惜。

  生2:我觉得英法联军他们太坏了,他们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不能拿走的就烧掉。

  生3:我恨透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圆明园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名胜古迹,却被他们破坏了,太可惜了。

  生4:我感到很惋惜,因为圆明园是两代皇帝的心血,可就在三天之内就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

  生5:我想用一个词来代替,就是毁于一旦。

  师:听出来了,同学们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说明同学们会读书,说明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已经走近了圆明园。有的时候我们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情感上,更重要的是我们透过这种恨、惋惜、毁于一旦的这个滋味沉淀在我们心中的应该是一份思考。这可能是我们读书、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比如同学们刚才说的那种感受,我们可能会想,圆明园被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要是这样的去思考,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情感沉淀在我们心中,变成一种最理性的姿态。

  所以我愿意用两堂课领着同学们再次走进圆明园。

  (课件: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

  师:同学们看。这个“进”和刚才的“近”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近”是离圆明园不远了,另一个“进”是已经到达了圆明园。

  师:你准备怎样走进去?

  生:用心走进去。

  师:听他的,用我们的心,带着咱们的感受和体会我们一起走进去,走一趟,体会一次,看看两堂课后我们又有怎样新的体会和思考?

  师:我们打开文章,先看《圆明园的毁灭》,相信刚升入高年级的同学有这个自学能力,老师要和你们做一个测试,实话实说,你觉得自己能否流利、通顺地读一遍课文吗?如果行,你就用个动作、眼神告诉老师。

  (生示意会读)

  师:不读了,相信你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生齐读)

  师:既然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读词并板书:不可估量)我们走进圆明园,先走进这片废墟,(多媒体出示废墟图片)。

  师:圆明园有多大呢?

  生:347公顷。

  师: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

  生:10000平方米。

  师: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

  生:3470000平方米。

  师:估算一下我们听课的教室有多大?

  生:200多平方米。

  师: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

  生:大约10000多个。

  师:圆明园大不大?可我们刚才看到的废墟只是几处啊,可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呀!

  师:孩子们,这么大的一片废墟,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看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送到教材里,再读这段话。

  师:再体会它就不一样了。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用上了一个连接词叫“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估量的价值。

  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小组讨论)

  交流,得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师:互相学习、互相提醒多好呀!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这属于你们的创造。

  (生齐读)

  师:既然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它究竟有些什么?

  细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读读、说说圆明园里有些什么?

  (生自读)

  (生交流圆明园中曾有的景物)

  课堂实录(2)

  师:亲爱的同学们,看来圆明园里有的可真多呀,想看一处吗?比如刚才同学们说到的“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大概多少年?

  生:大概是2000年。

  师:你怎么这么会用词啊,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

  师:同学们都说完了,你再强调一遍也可以,亲爱的同学们,看来圆明园里有的是真多呀,你们用了这么多这么多,还有刚才同学们说的,写不下了,我们不写了,想看一处吗?

  生:想!

  师:比如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个地方“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算一下,还得用数学,学习就是要运用这些千军万马变成自己的力量。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估计一下,是多少年?

  生:大概是两千年。

  师:看你会说话。“大概是”你怎么这么会用词呀!大概是两千年,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大家算2400年这段历史,一个年,一年里边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2400多件,那哪能一年就……是呀!所以说,圆明园里这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那是数不——

  生:数不胜数

  师:再换个成语。应有——

  生:应有尽有。

  师:再换个成语。

  生:琳琅满目。

  师:可以,再换个成语。

  生:美不胜收。

  师:也行,总之,同学们,咱要是用眼睛看,像你说的:琳琅满目、什么美不胜收、眼花缭乱,看不清,这样就看几处吧!(出示图片)

  师:十二属相里我们就看三……太大了,再看几幅名人字画吧!就这几幅,你可要想想这几千年里的,这几幅……总之哟,课文里就有一句话,概括圆明园里有的所拥有的奇珍异宝,所拥有的这些这些这些,一句话,不愧是……,哦,举手了,说吧!不愧是当时世界上——

  生接: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真好呀!这回呀,请同学们读课文了,端好,刚才你是讲出来的圆明园有什么,这回你要读读圆明园里,怎么就说人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注意,我可不讲“最大”,你得用读来告诉大家,怎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你要让你的读来体会出来。让我们大家感觉到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可以选择读一句也行,读一段也行。你愿意读哪就读哪!想读吗?

  生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我知道你读的,你看“不但……还……”,当然我性格和她不一样,窦老师性格可能外向一点,我就非得瞪着眼睛告诉人家,你得听进去,“那是世界上最大的”,可能我会这样读。“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哇!”把我的“哇”去掉就行!不信,你再来试试看,我知道你的性格比我内向一些。来!

  生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哇!

  师笑着说:“哇”就不用了!既然是朗读,咱就不用“哇”了!那是自己的随意!请坐!这样讲,谁再来读!

  生2: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生3: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师:你怎么这么会读呀!和刚才的同学呀,“下至唐、宋、元、明、清”虽然用了顿号,可是人家听进去,就不像我班学生这样读,有时候:(快速读)“下至唐、宋、元、明、清”。别人一听,诶!诶!所以她这一读,(仿生3读)“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怪不得是博物馆、艺术馆哪!会读,还有吗?再读。

  生4: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庭台楼阁。

  师:你不要激动,刚才你读得稍快了一点。是什么样的“殿堂”、什么样的“庭台楼阁”?那可是不一样的哦!

  生4再读。

  师:看,多自豪呀!这有底气,对不对呀,所以,这样一介绍一讲,我们就感觉到这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生齐接)博物馆、艺术馆!那同学的头都扬起来了!所以全班同学再读这句话!课文里的这句话再读!把刚才那些感受送到这里,来!

  生齐读: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诶!圆明园里有40个景点,叫圆明园四十景,有没有同学知道,诶,(有一生举手)真了不起!你能知道几处也行,说说他们的名字?

  生:有海内安澜园……,和……,还有……

  师:我明白了。他也了不起,他刚才看到这里了,他说的“安澜园”,那是一个地点。我说的是四十景,是我们的古人呐,文人墨客,给他起的名字。叫“四十景”。这样。我先给大家推荐二十景,行不行?

  生(齐说):行!

  (出示)

  师:我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二十景,出示四十景中的二十景:正大光明……开始!

  生齐读。

  师:你看你读就读这么长时间,这才是二十景,真要让你去游览的话,咱哪儿也不去,就游览这四十景,你打算住多少天?你打算游多少天?

  生1:打算住上四十天,每天游一个景!

  师:不想回来了!

  生2:我打算住四个月。平均每三天去一个地方。

  生3:我打算永远不回来了。

  全班哄堂大笑。

  师:因为什么原因呢?用一个词。

  生3:因为它太美了。

  师:哦!一个字。

  生齐说:美!

  师归纳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课堂实录(3)

  师:那也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呀!这样吧,反正这景我们一个个也看不完,那我们去三处行不行?

  生齐说:行!

  师:准备出发!准备了啊!同学们,第一站来到——(出示图片)

  生齐说:蓬莱瑶台!

  师:第二站——(出示图片)

  生齐说:平湖秋月!

  师:最后来到——(出示图片)

  生齐说:雷峰夕照!

  师:选择一处,谈谈感受!

  生1:那个蓬莱瑶台很好的,好象住在天上,好像是神仙。

  师笑着说:看给你美的呀!

  生2:我这是在哪呀?

  师:你在什么地方有这样的感慨?

  生2:就是在那个平湖秋月。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生2:因为我觉得这个亭台,还有那个湖,还有那些灯,觉得就是美死了!

  师:美死了,不用他的“美”,你再换一个字或一个词。

  生2:(想了一下)还是美。

  师:我给你建议一下,加个“妙”,连起来!

  生2:美妙!

  师:可以不!

  生2:可以!

  师:所以你才说“我这是在哪呀?”

  生3:我觉得“平湖秋月”很好!在那个楼阁里面,赏着月夜,吃上什么东西,观赏还很好。

  师:说个词,你就被——

  生3:被陶醉了。

  师:还有吗?别的呀!不可以聊一聊呀?谁没有发过言?

  生4:我觉得雷峰夕照有一些美,因为背景有一点夕阳,我站在楼顶的话,就可以看到

  师:楼顶、峰顶、雷峰塔顶

  生4:如果我在峰顶的话,就可以看见远处的夕阳,所以这个“雷峰夕照”觉得很美。

  师:你在塔上看,你在塔下又看,这傍晚的云霞,和这雷峰塔整体感觉那真是——

  生4接:舒服!

  师:你是舒服,哈哈!我可能和你感觉不一样。不过,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我尊重大家,总之,一句话,这里的景色,那个同学说“美”,咱再换,说吧!

  生1:美不胜收。

  师:可以。还想说什么。

  生2:看得让我,目不暇接。

  师:目不暇接。这可以再需要斟酌。这是把你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生3:妙。

  师:哟!你看他,人家说一个“美”,他就说一个“妙”。用一个字,再换一个字。“美”、“妙”!

  生4:棒。

  师:棒!还有一个字,诶,这个同学说出来了,什么?一起说!

  生齐答:奇!

  师:哎呀呀,同学们哪!怎一个“美”,怎一个“妙”,怎一个“奇”了得呀!难怪呀,课文里这样赞叹!读!(出示)

  生齐读: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因为这里是建筑艺术的

  生接:精华。

  师:园林艺术的

  生接:瑰宝。

  师:我可不讲什么叫“瑰宝”,你寻思去吧?刚才你们体会的,这回再端起课文,再读2、4自然段,这回再读我可问同学们了,你可不是说你要介绍这里是博物馆、艺术馆了。你要想让大家感受这里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哟!领着大家去读,感受要慢慢地品哟!让大家和真的你一起陶醉进去,发出你刚才“妙”“美”“奇”的赞叹!看,谁来?读哪都行!来,你领着大家走!

  生1:我读第四自然段。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生读“雄伟”,师纠正),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师:我要是你的话,我会读:各种奇—珍—异—宝。再来读,你读哪?

  生2:我读第2自然段。

  师:来!

  生2:读。

  师:你这样的圆明园、那万春园、那长春园,你说你这样一读,多快呀!别人还没想呢?眼前还没有电影呢?你就过去了,再来试试看!

  生2:再读。

  师:这个词语运用得多好呀,“众星——”

  生齐接:拱月。

  师:再听他读这块。同学们跟着他的体会、陶醉,你要是没有领着大家走进去可就是你的责任了。此外,就从这——

  生2:再读。

  师:你陶醉进去没有?

  生2不好意思地说:我已经陶醉了。

  师:哦!看来你就这性格,即便再怎么陶醉,我会说“众星拱月般的”(仿生语气)。当然,我要陶醉,就和你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师范读)其实你比我读的好多了。谁再领着大家走。

  生3:漫步园内……境界里。

  师:那是因为,在圆明园中——

  生3接:有金碧辉煌……山乡村野。

  师:这块没有看够。也有着象征着田园风光的——

  生3接:山乡村野。

  师:同学们都比你陶醉了,山—乡—村—野。继续!

  生4:园中许多景物……武陵春色。

  师:所以我们大家会和刚才大家的感受一样的。(师引读)漫步园内……

  师:作为法国人的雨果,他是怎么感受圆明园的呢?快,拿出这篇文章(学生拿出《雨果致巴特莱的信》),我们一起在圆明园里,在雨果的眼中感受的那样去表达一番。谁来?

  生读:请您用大理石……那就是这座名园。

  师:这座名园就是——

  生齐答:圆明园。

  师:所以雨果这样深深地感慨到,读!(出示雨果的一段文字)

  生齐读。

  师:这座圆明园简直是用言语无法形容呀!所以,亲爱的同学们呀,你们通过读书,获得了圆明园这样的感受。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变成一句话,也用上刚才的“是……也是……”,会吗?一个词,一段话就概括出来,举手的同学快开始。

  生齐答。

  师:你们多会概括呀,看来,通过同学们的“走进”,我们透过我们用眼睛看到的,我们概括出来了。圆明园里原来拥有的那是“博物馆、艺术馆”,那是“瑰宝”也是“精华”。诶!那我还要问问同学们,你说这“瑰宝”,你说这“精华”都是源于谁的创造?一起说,谁的创造?

  生:都是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师:人的创造。我记得雨果有这样一番这样的话(出示)。一起来读读吧!

【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窦桂梅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精选8篇)10-16

窦桂梅的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通用10篇)04-19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06-30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09-02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实录10-01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实录07-05

《圆明园的毁灭》经典教学实录09-15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02-08

《圆明园的毁灭》实录09-24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与评析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