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命名、演卦、成卦中的辩证思想

2020-08-26 易经

  《周易》的“易”字亦有三层涵义,一是易简,二是变易,三是不易,体现了形上之道、经验变化、客观规律相统一的辩证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当中,《周易》占据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周易》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由此建构起了中国人理解宇宙人生的基本框架,并在其后漫长的历史岁月当中,对中国传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乃至医学和自然科学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由于这个原因,《周易》又被喻为“群经之首,百行之源”。

  正如许多学者已经指出的那样,《周易》的辩证思想,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等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虽然这四种思想对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各不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以对立统一、矛盾运动、量变引起质变的视角,将世界看作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变化的开放系统。

  然而,《周易》中的辩证思想又与西方辩证法有着显著区别。对于这一点,葛荣晋先生曾作过精辟的分析,他指出:“从语言表达、价值取向和矛盾解决方式等方面,可将欧美的辩证法概括为‘矛盾斗争辩证法’,而中国以《周易》为代表的辩证法,则可概括为‘矛盾和通辩证法’。”具体地说,“欧美的辩证法强调斗争性( 对立性) ,因而扩大矛盾的斗争性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而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式辩证法则注重‘和通’元素,强调矛盾同一性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周易》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辩证思想与西方辩证法具有和而不同的独特关系,使它得以成为我们理解和会通包括唯物辩证法在内的西方辩证法,推进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重要切入点。因此本文特就《周易》中的辩证思想,从命名、演卦、成卦三个方面出发,进行一番梳理。

  一、《周易》命名中的辩证思想

  《周易》一名,最早见于《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而《周易》命名中的.辩证思想,可以从“周”“易”二字的内涵分别来进行考量。

  《周易》的“周”字一般被认为具有三雍义,一是朝代名,二是地名,三是周遍无遗之意。唐代陆德明在《周易音义》中说道:“周,代名也。周,至也,遍也备也。今名书,义取周普。” “周”义取“周普”的说法为历代易学家所认同,说明《周易》一书以描述事物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核心内容。郑玄在《易赞易论》说到:“《周易》者,言 《易》道周普,无所不包。” 《周易》对于普遍规律进行把握,世间万物皆被涵盖其中。换言之,在《周易》中,形上之普遍规律总是通过形下之万事万物得到显现,这是《周易》辩证思想最抽象、最广阔、最深邃的内涵。故《周易系辞》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知周乎万物” “周流六虚”。

  《周易》的“易”字亦有三层涵义,一是易简,二是变易,三是不易。《易纬乾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这三层涵义,都集中体现了《周易》的辩证思想。

  第一义“易”,描述了《周易》之道寂然无形、通变不拘的形上特征。《易纬乾凿度》曰:“易者,其德也。光明四通,简易立节,天以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张列,通精无门,藏神无穴,不烦不扰,淡泊不失,此其易也。”简言之,易道寂然无形、通变不拘,已然潜存着其化生万物的可能性。

  第二义“变易”,是指《周易》之道始终展现为形下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易纬乾凿度》曰:“变易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移,能消者息,必专者败,此其变易也。” 对此《周易系辞》亦有明确表述:“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第三义“不易”,意谓形下事物以规定性成其为自身,则其变化发展呈现出规律性。《易纬乾凿度》曰:“不易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 这主要是从天道和人事的基本规律的角度来说的。《周易系辞》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这则是从自然和社会的基本规定性的角度来说的。

  在上述三层含义当中,第一层含义“易简”,亦即形而上下辩证圆融的思想,统包“变易”“不易”之义,构成了《周易》哲学体系的枢机。

  其辩证性,就表现在乾坤二卦的特质当中。《周易系辞》云:“乾、坤其易之蕴邪?”又云:“易之门户邪?”又云:“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 然示人简矣。”“易则易知,简则简从。”按照传统易学的一般说法,乾、坤二卦分别象征阴阳、天地、动静,《周易》其余六十二卦皆由乾、坤二卦演变而来。因此,乾、坤是易道特质之首彰,万物由此发演流行。乾的特性是至动至变,坤的特性是至静至简。由动变而发用,由静简而持守。易道形而上下辩证圆融的思想由易与简得到了最为精确的说明,因此,汉儒郑玄《易赞易论》中直接将“易”的第一义表述为“易简”,曰:“易之为名也,一言而函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其圆融性就表现为生生不息的易道本身。宋代义理易学家程颐在《易传序》中开篇解“易”:“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 在前半句中,他直接将易道理解为大化流行;从后半句则可见,此境乃是易与道通而为一之结果。程颐对此形而上下圆融之意颇为自得,他在《易传序》最后说道:“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观会通以行其典礼,则辞无所不备。 ”认为把握了形上本体与形下功用统一的道理,就能够充分把握《周易》的哲学思想。

  与“易简”一义的辩证维度相应,对于《周易》之“易”的含义还有“日月为易”的说法。《说文解字》引“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段玉裁注:“秘书,谓纬书。谓上从日,象阳;下从月象阴” 。东吴虞翻《易注》所引《参同契》亦有“字从日下月”之说 。意为《周易》的“易”字本身是象日月之形,暗指阴阳转变化生的辩证关系,它揭示了《周易》学说体系的基本特征。故《庄子天下篇》曰:“易以道阴阳”。

  而与“易简”的圆融性相应,关于《周易》的“易”字,还可以参考《说文解字》解易部曰:“易,蜥易,i蜓,守宫也,象形” ,谓“易”乃象蜥蜴之形,有灵变不测之意。如前文所述,《易》道流行,始于乾、坤,准确地说是乾生坤成,而细思之,乾、坤交变始于乾卦之初九。乾卦初九卦辞曰:“潜龙勿用”,宋代易学家程颐注曰:“理无形也,故假象以显义。乾以龙为象。龙之为物,灵变不测,故以象乾道变化,阳气消息,圣人进退。” 众所周知,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中国人往往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其源头便可以追溯到“乾”卦卦辞。然而,龙毕竟只是传说中的神兽,谁都没有亲眼见过,现实中唯有蜥蜴在外形和行动特征方面与之类似。故解“易”为蜥蜴,突出强调了易道无形尽变的辩证圆融特性。

  二、《周易》演卦当中的辩证思想

  《周易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是指生生不息的天道本源,“两仪”是指最初有分的阴阳二气,“四象”是指阴阳进而交变所成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四种事象,“八卦”是指二气再次交变所衍生出的乾、坤、艮、兑、坎、离、震、巽八个三爻卦。这八个三爻卦分别象征了天、地、山、泽、水、火、雷、风八种自然现象,又进而引申为健、静、止、悦、险、丽、动、顺八种基本特性。至此,易道经过三重演变,《周易》的辩证系统已经初步成形。相传,八个三爻卦为伏羲所演,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八种卦象远不足以概括世间纷繁复杂的事象,故文王又将八个三爻卦再变则衍生出六十四个六爻卦,逐步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周易》体系。由于二者的递进、衍生关系,这八个三爻卦又被称为经卦,六十四个六爻卦则统称为别卦。《周易》的整个思想体系,上至天道规律,下至人事吉凶,都是以太极、阴阳的辩证统一关系为基础,经过多次变异推演建立起来的。

  这在《周易》演卦的过程中,体现得最为直观。《周易系辞》最早介绍了演卦的方法,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以象闰。五再闰,故再而后挂……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是说用双手将演卦用的五十根蓍草取出,并将一根拿出放回椟中,只用留下的四十九根蓍草来占卜。其中缘由,历来众说纷纭。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依用顾欢之说云:“立此五十数,以数神,神虽非数,因数而显。故虚其一数,以明不可言之意也。” 它体现了神与数,显与幽,虚与实,即形而上与形而下辩证圆融的关系。《周易系辞》曰:“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说的便是这个。

  “分而为二以象两”,是将四十九根蓍草随手分成两部分,放在左右两边,象征阴阳,亦即天地两仪。这体现了对立面矛盾、斗争、变化从而生成万物的思想。

  “挂一以象三”,是指两仪左边象征天,右边象征地,现在从左边的蓍草中拿出一根挂在右手小指间象征人。这样一来,天生、地载、人成,天、地、人三才就齐备了。故《周易系辞》在“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之后,紧接着又说:“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人的本性源自天地,人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拓展之、完善之,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自身和外物的改造和成就,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又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些都是对《周易》“继善成性”思想的发挥。传承中华文明数千年的传统道德学说和社会建构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这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人将人与自然视为和谐整体的系统观以及人既源于自然又改造自然的辩证思想。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是将左右两边的蓍草分别以四为单位计数,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迁;左边所剩余数在左手的三、四指之间,象征闰年,即所谓“归奇于以象闰”,将右边所剩余在左手的二、三指之间,亦象征闰年,即所谓“五岁再闰,故再而后挂”体现了《周易》认为阴阳天地人事的对立、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一思想。

  经过以上四个步骤《易》卦第一次演变过程构成了,故曰:“四营而成易”。我们可以看到,《易》之“易”“不易”“易简”三层涵义已经包含其中。而后,将左手二三指、三四指、右手小指上的蓍草放在一边,将已经四四数好的蓍草合在一起,再按照第一变一挂二的方式操作一次,此为第二变。又操作一次,此为第三变。这时,统计三变所得挂总数,以减四十九,又以四除之(因为揲蓍时是四四数之的),就知道运变之数。或为六、或为九、或为七、或为八。六为老阴,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八为少阴,这样一爻的阴阳性和它在一卦中的地位才确定下来。因此,三变才成一爻,六爻才成一卦,故曰:“十有八变而成卦”。这十八变,大到成卦,小到一个步骤,皆体现了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相生相克、相推相荡的辩证发展过程。   三、《周易》成卦中的辩证思想

  一卦卦爻的占筮过程,实际上反映了阴阳交变的成卦原理。将这一原理推扩到由诸卦共同构成的易学体系当中,就体现为乾、坤生成六十四卦的思想。

  作为经卦的乾、坤的辩证运动生成其他六个经卦。《周易说卦》曰:“乾天也, 故称乎父。坤地也, 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 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 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 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良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意思是说,乾以一阳,化坤之初爻得震,故曰“长男”,化坤之中爻得坎,故曰“中男”,化坤之三爻得艮,故曰“少男”;坤以一阴,化乾之初爻得巽,故曰“长女”,化乾之中爻得离,故曰:“中女”,化乾之上爻得兑,故曰“少女”。可见,震、巽、坎、离、艮、兑六个经卦,是乾坤两经卦辩证作用的产物。因此,古人常称乾坤为父母,称其余六经卦为“六子”。

  同时,由于乾卦象征阳,而坤卦象征阴,乾变和坤变所成三男三女,亦相应有阴阳性之区分。《周易系辞下》曰:“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偶。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以此标准,震、坎、艮为阳卦,巽、离、兑为阴卦,这与六子的男女特性也是刚好对应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乾、坤之外,六子阴阳性的确定并不是阳爻多为阳卦,阴爻多为阴卦,而是刚好相反。从《周易说卦》和《周易系辞》所指出的六子生成和阴阳性与人事的关系来看,《周易》是从乾、坤阴阳性本身出发,经过乾坤交变,产生人事规律,来最终确定六子卦的阴阳性的。这就再次体现了“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即认为世界是一分为二、变化的、有规律的辩证思想。

  六十四别卦是由乾、坤交变所成八经卦相叠而成,因此,乾、坤两经卦是《周易》演而为六十四卦的总根源 。前引《周易系辞》曰:“乾坤,其易之门邪”,又曰:“乾坤毁,则无以见易”,说的就是这个。汉儒荀爽注曰:“阴阳相易,出于乾坤,故曰门”,又注曰:“毁乾坤之体,则无以见阴阳之交易也”,意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凡阳爻自乾而来,凡阴爻自坤而来,乾、坤相互对待,引发自乾而来的阳爻与自坤而来的阴爻相互往来,阳爻由乾卦体往至坤卦体,阴爻由坤卦体往至乾卦体,在乾坤卦体上阴阳爻往来推移,流转不息。

  以《贲》卦为例。《贲》卦离下艮上,宋儒程颐注曰:“卦之变皆自乾坤,先儒不达,故谓贲本是泰卦,岂有乾坤重而为《泰》,又由《泰》而变之理?下离本乾中爻变而成离;上艮本坤上爻变而成艮。离在内,故云柔来;艮在上,故云刚上,非自下体而上也。乾坤变而为六子,八卦重而为六十四,皆由乾坤之变也。” 他否定了乾、坤相叠成《泰》,《泰》卦卦变而成《贲》的观点。他认为,《贲》之下离,本来是乾卦,其中爻为坤所变而成离,《贲》之上艮,本来是坤卦,其上爻为乾所变而成艮,离、艮相叠而来。因此,六十四卦的生成是易有乾、坤,化生六子,八卦相叠的结果。此又三变也,体现了事物对立、交互、统一的辩证发展过程。

  八经卦重而为六十四别卦的成卦理论,又被称为“两体说”,乾、坤之变已经通过其自身与六子卦寓于六十四卦当中。因此,六十四卦皆具二体之意,其基本内涵由此而来。首先,以八纯卦为例,程颐曰:“八纯卦皆有二体之义。乾,内外皆健;坤,上下皆顺;震,威震相继;巽,上下顺随;坎,重险相习; 离,二明继照;艮,内外皆止;兑,彼己相说。” 进而,其余诸卦之特质,亦可以由此八纯卦来解释。

  如以八纯卦之卦德释别卦。《需》卦坎上乾下,程颐曰:“以二体言之,乾之刚健上进,而遇险未能进也,故为需待之义。” 此以乾卦卦德“刚健”、坎卦卦德“险”来解释由乾、需相重所得之《需》卦。

  又以八纯卦之卦象释别卦。卦兑上乾下,程颐注曰:“以二体言之,泽,水之聚也,乃上于至高之处,有溃决之象。” 兑卦象征“泽”,乾卦象征“天”,此以两卦之象来推测《》卦卦象。

  又以八纯卦所代表之六子释别卦。《归妹》卦震上兑下,程颐注曰:“归妹者,女之归也。妹,少女之称。为卦,震上兑下,以少女从长男也。男动而女说,又以说而动,皆男说女,女从男之义。” 由于作为八经卦的震和兑代表长男、少女,又分别有动和悦的卦义,因此两者相叠所得《归妹》卦就以婚嫁为中心思想。

  又以八纯卦之阴阳性释别卦。如《困》卦兑上坎下,程颐注曰:“兑以阴在上,坎以阳居下,与上六在二阳之上,而九二陷于二阴之中,皆阴柔掩于阳刚,所以为困也。” 如前所述,兑卦一阴统两阳,为阴卦,坎卦一阳统两阴,为阳卦。兑上坎下,阴卦为阳卦所掩,卦中阴阳爻的位置亦有特点,皆有围困之意也。

  四、小结

  通过对《周易》命名、演卦、成卦的原理分析不难看出,辩证思想从简易、变易、不易等抽象理念开始,展现为三变成爻、六爻成卦的具体操作,并在乾坤八卦六十四卦的生成中得到落实,贯穿了《周易》体系建构的全过程。但《周易》辩证思想的功用至此尚未结束。《周易系辞》曰:“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也就是说,只有进一步将《周易》的辩证思想,在六十四卦卦爻的具体情势和社会实践的具体情况当中,灵活加以运用,《周易》的体系才算最终完成。在《周易》当中不难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六十四卦是由乾、坤交互八卦交叠而成,其基本特质是以八经卦的特性为基础引申出来的。但同时实际存在的普遍情况是,卦义与成卦之由出入很大或并不相同,爻义的变化就更多。这并不意味着《周易》的辩证思想不再适用于具体的卦、爻,恰恰是因为一卦之为一卦,一爻之为一爻,其内涵是在六十四卦前后关系的整体当中,在六爻阴阳动静位势的变化当中,甚至在具体的占筮与实践中确定的。由太极至于两仪,两仪至于四象,四象至于八经卦,八经卦至于六十四别卦,六十四别卦至于天下万事万物,所以能够有此推演、光大,“其道一也”,深植在辩证法的对立统一性,世界的矛盾性,亦即易道的开放性之中。这是《周易》辩证法的精髓,也是我们学习和继承《周易》辩证法时尤其需要重视和揣摩的。

【《周易》命名、演卦、成卦中的辩证思想】相关文章:

《周易》辩证的易卦思想11-05

周易八卦六十四卦之乾卦代表什么05-24

周易全解之旅卦10-02

《周易·上经》:大有卦十四11-20

周易全解之小过卦10-02

周易全解之丰卦10-01

周易全解之震卦10-01

周易全解之鼎卦10-01

周易全解之革卦10-01

《周易集注》的早期版本 《周易》果断、审慎、适变的处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