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导学案

2020-10-30 一剪梅

  一、导入

  诗画导入

  展示一组画面: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

  老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

  同学们: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老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屏幕显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同学们自由朗读1~2分钟

  2、感知: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愁

  背景插入: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3、朗读指导: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

  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要领: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

  诵读节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请全班同学们朗读,要求读出节奏。)

  情感:语速缓慢,音调低沉,语气绵延悠长,把握轻重缓急。

  4、示范朗读:播放录音

  5、个别朗读:请1位同学们演读,另一位同学们点评,并试读。

  6、全班朗读

  三、深入品析

  (一)词人是如何表达这种相思之愁的?

  (同学们自由理解诗歌,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同学们拓展想象)

  1“红藕香残玉簟秋”

  《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

  引导同学们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同学们揣摩关键字,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引导同学们运用联想法,明确: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雁传书信,故可暂得安慰,但不可能消除的是一份什么情感呢?是词人的相思之情啊,“月满西楼”不正是“西楼望月几回圆”吗?

  4、“花自飘零水自流”

  引导同学们想象画面:词人百无聊赖地划着小船,一阵微凉的风吹过,水边的花瓣随风飘零,又随着流水消逝了。此时,她在想着什么呢?一个“自”字道出了花开烂漫而无人欣赏,只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香消玉殒的失意怅然。

  眼前之景:花落水流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无可奈何花落去

  水流无限似侬愁

  5“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明确: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名句赏析)(“无计”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明确:此一句统摄全诗,又将相思之愁推向了高潮。“无计”意为“没有办法”,可见词人白日的泛舟游湖,夜晚的登楼望月,都是遣怀之计,可依旧无法消除这种情怀,它时时刻刻萦绕在词人心头。可见情之深,情之重。而人在愁苦中总是皱着眉头,愁眉苦脸的,词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体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才……,却……”句式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李清照将这句化得出奇了: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以平实的语言捕捉转瞬即逝的情绪波动,更见得心思之细腻敏感。达到了平字见奇的艺术效果。

  教师小结:

  作为一个有着文学艺术修养的大家闺秀,李清照抒写相思之愁自是不同。它叙相思之愁而不带一丝闺怨,含蓄典雅,婉约而又真切。体现了词人前期的创作风格。

  四、比较鉴赏:

  我们以前学过李清照后期的一首词《声声慢》(PPT展示),同样是写愁,这两首词表达的愁情有什么不同?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参考答案:《一剪梅》表达的愁是相思之愁,少妇的闺愁,带着未经人事的天真浪漫;而《声声慢》表达的饱经忧患历尽沧桑之后的寡居之愁,更加深沉凄楚。

  这首词所表达的是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以一个“愁”字收束全篇,却用反问形式,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愁”之深重。

  问:为什么她的愁会有这种不同呢?

  明确:生活经历不同。

  金人南侵后,女词人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长期过着颠沛流亡的生活,晚年依旧是凄凉的寡居异乡,此时的愁是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愁苦,是无可言说的凄惶。这一时期,词人写出了许多反映个人不幸遭遇的动人词篇。《声声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小结:《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三首词从三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女时期的天真烂漫——少妇时期缠绵忧伤——晚年寡居孤独凄惶,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在作者笔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现,由此可见,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其情感也会不同,这种差别会自然而然地反映在她的文学创作中。

  (三)鉴赏方法小结:

  ①联系背景,知人论世

  ②联想拓展,比较鉴赏

  五、课后作业

  联系李清照的身世和创作风格,任选一角度(如情感、表现手法等),鉴赏下面的词,写一篇鉴赏心得。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六、板书设计

  一剪梅

  李清照

  情:愁   相思    孤独寂寞

  计:泛舟游湖 ——落花流水

  登楼望月——雁足传书

【李清照一剪梅导学案】相关文章:

李清照《一剪梅》导学案11-18

李清照《一剪梅》教学案例11-19

李清照《一剪梅》学案及阅读习题11-16

《一剪梅》导学案 初中版11-27

《一剪梅》导学案及阅读练习11-18

《一剪梅》导学案及课后巩固练习11-18

《背影》导学案09-11

李清照《声声慢》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09-17

《沁园春雪》导学案11-12

一剪梅李清照诗词意思 李清照一剪梅名句鉴赏